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4章 衣锦还乡路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秦思齐这一觉,直睡到次日日上三竿。醒来时,只觉得头痛欲裂,口干舌燥,浑身像是散架了一般。挣扎着坐起身,揉了揉太阳穴,昨晚宴席的喧嚣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稍微清醒后的第一件事,他甚至来不及喝水,便急忙唤来守在外间的堂哥秦思文,问着:“昨晚礼金收了多少?”


    秦思文脸上带着兴奋和难以置信的神情,声音都变了调说道:“思齐!了不得了!你猜猜多少?足足一千三百多两!”


    秦思齐瞪大了眼睛,差点从床上跳起来:“多少?”睡意和头痛瞬间被这惊人的数字驱散得无影无踪!“一千三百两!没算错?”


    秦思文激动地指着墙角。那里已经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礼盒道:“千真万确!茂才叔连夜清点了三遍!这还不算那些实在的礼品呢!”其中以文房四宝、古籍字画、名贵药材为大宗,这些东西的价值,往往比银两更难估算!


    秦思齐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他办这场宴席,本是抱着收支平衡的想法,最多指望能收回几百两成本的礼金,没想到竟如此夸张!这简直比抢钱还快!怪不得都想考上举人。


    秦思齐让堂哥拿来账簿,翻看道这里头,赵伯父一人就随了六百两的礼金!说是给贤侄的程仪(路费),助其京试高中!其余的各家,多的几十两,少的也有几两,大多是象征性的随礼,但架不住人多啊!一百多号人,聚沙成塔!


    秦思齐看后,这才稍稍释然,但心中的震撼依旧难以平复。


    一场宴会,竟能收获如此巨款!这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功名权利二字在世俗社会中的巨大魔力与变现能力。


    “穷秀才,富举人。” 这句古老谚语的内涵,他此刻有了深刻体会。秀才或许能换得些许尊重,但真正的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质变,确是从这举人功名开始。


    秦思齐很快冷静下来,与秦茂才商议后续:“茂才叔,这些礼金,我留八百两在身边,以备明年春闱入京之需。剩余的五百余两,其中一百两是给您的酒楼费用,其他剩余和这些礼品,绝大部分都托付给您处置。我不日就将回白湖村。同年举人下请贴,您看着礼单回礼就行,以免落下口舌。”


    秦茂才吃了一惊:“思齐,酒席叔怎么能收您的钱!还有哪些礼品,您留着自已用,其余下贴的同年举人,叔会帮你应付,必备足厚礼!”


    秦思齐摇摇头,劝慰道:“秦茂才不能什么钱都您出,我之后会有许多收入。”在秦思齐的坚持下,秦茂才收下了礼品和银两。,并说明思齐已回乡


    原本秦茂才也想跟秦思齐一起回白湖村,光宗耀祖。但眼下秦记酒楼因同窗宴之名而声名大噪,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实在离不开。权衡再三,秦茂才只好安排儿子秦明文,陪同秦思齐回乡祭祖、操办宴席。


    回乡行程就此敲定。这一次,光是准备带回乡里分发物资,就足足装满了两架牛车!成匹的结实棉布、大包的粗盐、大量的针线、铁制农具、以及各式各样的饴糖、点心——这些都是乡下庄户人家最实用、最稀缺的好东西。


    秦思齐此举,意在普惠乡邻,让族人知道秦思齐没有得志忘本。


    堂哥秦思文等人也特意向衙门告了假,一同护送返乡。


    一行人辞别武昌,浩浩荡荡踏上归途。从武昌到恩施,山路逶迤,水路交替,舟车劳顿,走了足足半个多月。越是接近恩施县境,熟悉的山水风貌映入眼帘,秦思齐的心情就越是复杂难言,近乡情怯与衣锦还乡的自豪交织在一起。


    进入恩施后,秦思齐并未急着回村,而是吩咐众人中奖前往县城。自已则与秦茂山一道,换上那身象征身份的蓝色举人圆领袍,戴上儒巾直奔县衙而去。新科举人回乡,首拜父母官,这是规矩,是礼数,更是彰显身份、为家族争取实际利益的关键一步。


    县衙门口的值守衙役一见他那身醒目的蓝袍和身后捧着文书匣、府衙胥吏打扮的秦思文,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飞奔入内通报。不过片刻功夫,衙役带着秦思齐往县令张子谦书房走去,县令脸上满是热情笑容!


    而秦茂山也被衙役带到偏房,送上茶水和点心。秦茂山哪有这种待遇过,一个在房里满是享受。


    书房内,清茶袅袅。张县令开口道:“贤侄少年高中,名动湖广,真乃我县百年未有之文华盛事!本官亦有脸面!” 一口一个贤侄,拉近关系。


    秦思齐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恭谨与谦逊:“张县令谬赞了!学生侥幸得中,全赖朝廷恩科广开、座师提拔教诲,亦离不开张县令治下文风敦厚、教化有功,为我等学生营造了向学之境。” 这番话既捧了对方,又将功劳主要归于朝廷和考官,滴水不漏。


    交谈间,张县令谈起高升的李知州,秦思齐也故意说起,李知州的关照提点,方才得以顺利,模糊的表述反而留下了想象空间。


    张县令态度瞬间又热络了三分,仿佛通过秦思齐,他与李知州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少!两人之间的气氛顿时更加推心置腹,言谈甚欢。


    秦思齐见时机成熟,便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大红请柬,双手恭敬呈上:“学生离家日久,幸得祖宗庇佑,博取微名。此番归来,谨定于三日后,在村中薄设陋宴,酬谢乡梓养育之恩,聊表心意。恳请张县令百忙之中,赏光莅临,则乡野蓬荜生辉!”


    张县令接过请柬,看也不看便满口答应,笑容更盛:“一定!贤侄家的喜宴,本官岂有不到之理?定然准时前往!”


    紧接着,不等秦思齐主动开口,张县令便唤来户房书办,当场吩咐:“秦举人高中荣归,此乃我县文教之大幸,亦显本官教化之功!着尔等即刻按朝廷优免条例,为秦举人办理免田亩税银的文书!务必从速从快,不得延误!”


    这就是举人身份带来的最直接、最实惠的特权之一!意味着秦家及其族亲,至少有四百亩地的产出将完全归已所有,这是一笔巨大而长远的财富。


    秦大安等族人,拿着秦思齐给的银钱,扑向县城各大集市,开始了疯狂的大采购!肥鸡活鸭、鲜鱼鸡蛋、时令蔬菜、各式调料,以及整整三头嗷嗷叫的肥猪! 外加数十坛本地佳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