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3章 同窗宴合规收礼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送帖之日,新科举人秦思齐要在秦记酒楼大办同窗宴的消息不胫而走。收到请帖的,自然觉得脸上有光;一些自认为够资格却没收到帖子的,不免暗自嘀咕甚至主动打听。


    秦记酒楼的名号,也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进入了众多士绅学子的视野。


    宴会当日,秦记酒全力筹备。秦茂才几乎是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生怕丢了思齐的面子。


    酒楼里外打扫得一尘不染,桌椅擦得锃亮。食材选用最新鲜上等的,让厨子拿出了看家本领,不行就滚蛋,让客人满意月钱翻倍。


    秦茂才还特意将酒楼分区布置:最重要的师长和同年举人安排在最好的雅间;其他秀才同窗安排在大堂主区;那些蒙学同窗和地位稍低的士绅则安排在略为僻静但依旧舒适的侧厅,既显示了差别,又照顾了所有人的颜面。


    秦思齐和秦茂才早早便站在酒楼门口迎客。秦思齐还特意拉上了好友赵明远。


    “明远,今日你可得多出力!这些人你多半都认识,帮我一起迎一迎,免得冷落了谁。”


    赵明远自然满口答应,他本就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充当起最佳的捧哏和介绍人。


    “哎哟!张兄来了!快请进!思齐兄,这位是府学的张兄,文章那是一等一的好!”


    “李员外!您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思齐,这位是咱武昌府同乡会的李员外,最是热心提携后进!”


    有了赵明远在一旁帮衬,迎宾过程顺畅而热闹。更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并未收到请帖的武昌本地士绅,听闻消息后,竟也自发前来道贺!他们带着丰厚的贺礼,嘴上说着:“闻听秦举人盛宴,特来沾沾文气”,实则都是看好秦思齐的未来,提前进行投资结交。


    一时间,秦记酒楼门前车水马龙,宾客如云,热闹非凡。酒楼内更是人声鼎沸,觥筹交错。秦思齐周旋于各桌之间,敬酒答谢,举止得体,言谈谦和,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烈。在秦思齐的有意引导和赵明远的适时起哄下,话题很自然地引到了秦记酒楼的菜品和环境上。众人纷纷夸赞菜味地道、环境雅致。


    此时,一位家境殷实的刘姓举人本届同年带着几分酒意,高声笑道:“思齐兄,这酒楼真是不错!我看比那月酒楼也不遑多让!正好,下月家父寿辰,也要办几桌酒席,我看就别找别家了,就在你这秦记办如何?”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其他几位家境不错的同年甚至在场士绅的共鸣!“说得是!我看也行!我家小子满月酒也快到了!”


    “还有我!年底要宴请几位生意伙伴,秦记酒楼地段好,菜也好,正合适!”


    竟还有五六位举人当场表示要在秦记酒楼办理自家的宴席!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举人老爷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的认可和选择,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他们的宴请,必然会吸引更多上层社会的客人前来!


    秦茂才在一旁听得心花怒放,嘴都合不拢了。原本只想着靠这场宴席收回些礼金成本,却万万没想到,竟然直接为酒楼拉来了如此稳定且高端的一批客源!


    秦思齐的这场同窗宴,不仅完美解决了人情往来的难题,更是让秦记酒楼的名声,借着秦举人的东风更上一层楼。


    秦记酒楼内,灯火通明,文士的清谈。秦思齐身着举人蓝袍,面含微笑,周旋于各桌之间,开始了繁琐而必要的敬酒环节。


    这敬酒也极有讲究。秦茂才老于世故,早已暗中吩咐伙计做了准备:秦思齐给雅间里最重要的师长、赵伯父以及几位头面同年斟上的,是地道的武昌佳酿。


    秦思齐给外面大堂乃至侧厅的普通同窗、寒门学子们敬酒杯中所盛,实则多是清澈的白水。


    此举并非吝啬,实是无奈之举。宾客逾百,若秦思齐以真酒相敬,便是铁打的身子,也必然烂醉如泥,无法终席。


    用白水替代,是这种大型宴席心照不宣的惯例,既能保全主家的体面和预算,也不至于让客人感到被明显区别对待——毕竟,谁又会真的去尝别人杯中之物呢?


    即便如此,一轮轮下来,光是喝水,也撑得秦思齐腹中鼓胀,期间不得不多次借故离席,往茅厕跑了数回。他强打精神,保持笑容,与每一位宾客寒暄致意,感谢他们的光临。


    话语多是多谢赏光、日后还望多多指教、同窗之谊永志不忘之类的客套,但由他这位十六岁的举人口中说出,便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敬酒至大堂一侧较为偏僻的角落时,一个略显落寞的身影让秦思齐的动作微微一顿。那是张成。他依旧穿着一身青衿童生服,独自坐在一桌同样看似寒微的学子中间,默默地吃着菜,与同桌人偶尔低声交谈几句,但与周围的喧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秦思齐心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张成学识扎实,他是知道的,多次院试落榜,实属有其原因。他端起酒杯,走到张成面前。


    语气诚恳道:“张成兄,多谢你能来。”


    张成似乎有些意外,连忙站起身,端起自已的酒杯:“恭喜秦举人。”


    两人碰杯。秦思齐借仰头饮酒的姿势,迅速凑近张成耳边,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了一句:“你之才学,中秀才不难。然科举之道,非惟学识,更需揣摩学政喜好,文风务求对路。”


    这句话,是他作为过来人的一点切身经验,也是他能给予这位落魄同窗最直接、最实际的提醒。


    说完,他不等张成反应,便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一个鼓励的笑容,转身便走向下一桌,继续与其他同窗谈笑风生起来。


    张成愣在原地。望着那个被众人簇拥、光芒万丈的年轻背影,眼神复杂,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辣意从喉头直烧到心底。


    宴会从华灯初上一直持续到夜深。秦思齐到最后已是强弩之末,全靠一股意志力支撑着笑脸。白酒虽假,但百余人的寒暄、应酬、乃至心智的较量,其消耗远胜烈酒。


    他不知道自已是何时、如何倒下的,最后的记忆是嘈杂的人声和模糊晃动的灯影。


    最终,替他送走所有宾客、处理善后事宜的,是秦茂才和好友赵明远。赵明远虽非主人,却鞍前马后,帮忙招呼、解释:“思齐不胜酒力,歇息去了,诸位海涵!”代秦思齐回礼,做得滴水不漏,俨然一副自家人的模样,让不少宾客对这两人的情谊又高看了一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