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0章 拜谢夫子,学习礼仪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震天的鞭炮声和喧嚣的祝贺渐渐平息,秦思齐小院内的气氛却并未放松,反而转入另一种紧张有序的忙碌。中举的狂喜之后,紧接着便是官方一系列严苛而繁琐的礼仪流程,这关乎新科举人的体面,更关乎对朝廷恩荣的尊崇,丝毫马虎不得。


    放榜次日,便有布政使司衙门的小吏前来知会:所有新科举人,需在三日内制备好举人冠服,并至指定地点学习鹿鸣宴礼仪,以备九月十八日举办的盛宴。


    冠服制备并非易事。那身象征着新身份的蓝色绸缎圆领袍、黑色儒巾以及素银带,并非随处可买,需到武昌府指定的几家老字号裁缝铺量身定制,用料、款式、颜色皆有定规,不得僭越。


    秦茂才亲自陪着秦思齐,选了最好的一家瑞福祥。店内老师傅态度恭敬,测量尺寸一一记下。


    看着那光滑水亮、泛着幽光的蓝色绸缎,秦茂才笑得合不拢嘴,付钱时更是眼都不眨——这不仅是衣服,更是秦家乃至整个白湖村的脸面,再贵也值得。


    与此同时,礼仪演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点设在贡院旁的一处官廨内,由布政使司一位面容严肃、举止刻板的赞礼官亲自教导。内容包括:


    庭参礼: 如何在不同场合见主考、见布政使、见知府行揖礼,步伐的急缓、躬身的幅度、双手的位置、视线的落脚点,皆有细微讲究,务求恭敬而不显谄媚,从容而不失礼数。


    祭孔礼: 鹿鸣宴前需先祭孔,三跪九叩的流程、上香的姿势,何时举案齐眉,何时下拜、奠酒的步骤,如何倾洒,倾洒多少,必须符合古制。


    宴席仪态: 如何依名次入座,如何举箸不露齿、不出声、如何应对上官问话,需起身恭答,甚至如何聆听雅乐需垂目静听,不能摇头晃脑,都有无形的规矩。


    秦思齐一整日下来,也被这些繁文缛节、无数细节折腾得头晕眼花,深感这举人老爷的名头背后,更复杂的社会规则与人情世故。


    忙碌间隙,秦思齐并未忘记人情世故。他抽空研墨铺纸,首先给远在故乡的好友李文焕和林静之各修书一封。信中并未过多炫耀中举之事,多是描述武昌府城风貌、乡试期间的艰辛见闻,并深切问候友人近况。


    他特意在信中关切询问:“此番乡试,未见二位兄台来信赶赴乡试,心中甚为挂念。不知是家中另有要事,抑或是身体欠安?盼复信告知,以解悬念。” 言辞恳切,一如往昔。友谊不应被功名所隔阂,反而更需用心维系。


    接着,他备下两份厚礼。一份是上好的文房四宝和一些糕点,亲自前往蒙师周夫子居所执弟子礼甚恭,深深叩拜,感谢其当年的启蒙教诲之恩:“若无恩师昔日悉心教导,奠定根基,焉有学生今日之微末成就?” 周夫子老怀大慰,捻须含笑,连声道好。


    另一份是秦思齐买的一幅名家字画和茶叶,送至严教习居所。同样大礼参拜,感谢严教习多年来的指点与提携。秦思齐做得周到体面,令两位师长都深感面上有光。


    处理完这些,他心中还惦念着赵明远。放榜至今已两日,赵家毫无消息,结果不言而喻。他怕好友钻了牛角尖,便寻了个空档,怀着几分担忧,前往赵府探望。


    谁知一到赵府,情形却大出他所料。想象中的愁云惨雾、长吁短叹并未出现,反而听到院内传来赵明远中气十足、甚至略带笑闹的指挥声:“哎哎,那个紫檀木盒子!对!就是那个!小心点搬!”


    进门一看,只见赵明远正撸着袖子,指挥着几个小厮丫鬟翻箱倒柜,厅堂的八仙桌上,竟已摆着好几样用锦盒、木匣装着的精美物件。


    赵明远一见是他,立刻丢下手中的事迎上来:“思齐!你可算来了!正想着弄好了就给你送过去呢!比考前埋头苦读时还要开朗活跃几分,全然不见前几日病榻上的颓唐。


    秦思齐一时愕然,被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弄得有些懵:“明远,你这是在忙什么?”


    赵明远拉着他走到桌边:“还能忙什么?给你准备贺礼啊!”,逐一打开那些盒子匣子。里面的礼物果然如他所言。


    首先是一方金灿灿的黄金镇纸!镇纸被巧匠雕琢成一只憨态可掬、却又奋力向上攀爬的蟾蜍,蟾蜍下方是层叠的云纹和桂枝,寓意“蟾宫折桂”,精美绝伦。最特别的是,镇纸光滑的背面,竟以精妙的刀工刻着一首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金蟾虽沉压千纸,不及君心志嵯峨。”


    这诗既点了镇纸的用途(压平书纸,喻学问需扎实平直),又暗含了对秦思齐坚韧不拔意志的赞美,幽默而又不失文雅。


    接着,赵明远又打开另一个木匣,里面是一套堪称顶级的文房用品:湖州产的极品紫毫笔数支、徽州李廷珪墨数锭、泾县宣纸一刀、以及一方歙州龙尾山金星旧坑砚。这一套加上黄金镇纸下来,价值不下五百两白银,奢华至极,却又实用无比。


    赵明远得意洋洋地挑眉:“如何?我想了整整一宿!既不能流于俗套,送些金银阿堵物;又要实实在在能用得上,助你将来殿试夺魁;最后嘛,还得让你以后每次用到,就能想起我这落第好友的一片苦心!”


    秦思齐看着这些价值连城,又充满巧思和情谊的礼物,尤其是那方刻着诗的金蟾镇纸,再看着赵明远那强装豁达、插科打诨却难掩眼底深处那一丝失落的模样,心中顿时百感交集,又是感动万分,又是为好友酸楚不已。


    秦思齐明白,这是好友在用他特有的、近乎挥霍的方式,在表达最真挚的祝贺,同时也是在努力地自我排遣,用一种极致的热情来掩盖落寞,不让自已中举的喜悦成为刺痛他的锋芒。


    秦思齐笑道:“明远你这真是下血本了!”


    赵明远大手一挥,洒脱道:“哈哈!收下就好!跟我还客气什么!等你将来当了阁老,记得提携兄弟我去江南做个富家翁就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