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8章 有价值才有培养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秦思齐的声音带上了几分感染力:“你们试想,富商巨贾们为显身份气派,在龙舟会上必是争奇斗艳,宴饮无度,挥金如土!而底层小民呢?或可售卖些时令小吃、茶水点心、手工艺品于游人;或可被富商雇佣为船夫、杂役;更有那技艺傍身者,如吹拉弹唱、杂耍百戏,亦可借此谋生!


    一场盛会下来,富商们得了面子(名声)和里子(利润),官府得了民心(赈济实效)和政绩(工程完成),而最底层的百姓,则实实在在地获得了糊口之资!此乃一石三鸟之计!”


    雅间内一片寂静。唯有窗外江涛拍岸之声隐隐传来。李文焕听得心潮澎湃,眼中精光爆闪!


    秦思齐的目光重新落回李文焕身上,带着洞悉世情的冷静:“文焕,你父亲在瘟疫之中,行的是‘杀富济贫’之策。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无可厚非。但此策如同双刃剑,虽解了燃眉之急,却也深深割伤了本地富商之心。


    如今雨过天晴,他们惊魂甫定,对令尊,是既畏且怨。若此时离去,仅靠你所说的找托儿、唱赞歌,不过隔靴搔痒,甚至可能被视作虚伪。富商们心中芥蒂未消,日后难保不会在令尊新治之地,或明或暗使些绊子。”


    他身体微微前倾:“首要是修复关系! 如何修复?强压不行,空言无益。唯有‘利’字当头!效法范文正公,给他们一个既能挽回颜面、彰显地位(名声),又能获取实利(赚钱)的舞台!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将银子掏出来,在流动中惠及百姓!如此,方能真正弥合裂痕,化敌为友(至少是互利的合作者),更能在离任之际,将这‘活民有方’、‘调和官商’的美名,深深烙印在武昌士绅百姓心中!这才是真正的‘夯实名声’!”


    秦思齐话音未落,赵明远已激动地一拍桌子,抢着说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赵明远掰着手指头,眼睛发亮:


    “第一,搞大活动!修东西也好,唱楚调也好,把富商们都拉进来,让他们出钱出力,还给他们立碑挂匾,让他们面上有光!这不就修复关系了?”


    “第二,活动一搞,城里就热闹了!卖小吃的,卖玩意儿的,扛活的,唱戏的…大家都有钱赚!这不就带动经济了?老百姓得了实惠,能不念李伯父的好?”


    “第三,富商们挣了面子得了利,老百姓得了活计,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名声传得响响亮亮!李伯父这名声,不就稳稳地更上一层楼了?妥妥的一石三鸟啊!”


    李文焕早已听得心驰神往,秦思齐这番引经据典、切中时弊的谋划,比他原先想的找托儿唱赞歌不知高明多少倍!这绝非一个只懂得埋头算账的书呆子能想出的!他猛地抓住秦思齐的手腕,目光灼灼,带着难以置信和一丝探寻:


    “思齐!这绝不是临时起意!你老实告诉我!在府衙时,你是不是也给父亲献过策?是不是那些…” 他想到了瘟疫中那些雷霆手段、精准调度,绝非父亲一人能成!


    秦思齐手腕被握得生疼,但他神色不变,只是平静地迎着李文焕探究的目光,缓缓地、坚定地摇了摇头。


    “文焕,”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些方法,都是你想出来的。是你结合范文正公旧事,深思熟虑后得出的上策。与我无关。”


    “什么?!”李文焕和赵明远同时失声惊呼,满脸错愕。


    秦思齐挣脱李文焕的手,拿起米酒杯抿了一口,目光扫过两位挚友,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与深沉:“因为只有这样,你父亲才会真正重视你,看到你的价值,而不是仅仅把你当作一个需要庇护、或者‘备用’的儿子。”


    “备用?”李文焕如遭雷击,脸色瞬间白了白。秦思齐的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精准地刺破了他内心深处那层不愿面对的薄纱。官宦世家,父严子嗣多,竞争何其残酷!李璟正值盛年,若李文焕始终表现平庸,父亲的目光自然会转向其他更“堪用”的子侄或培养的心腹。这并非父亲不爱他,而是权力传承的冰冷现实。


    看着李文焕眼中闪过的震惊、恍然、挣扎,最终化为一片沉重的复杂,秦思齐心中微叹。他拍了拍李文焕的肩膀,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所以,文焕,这个功劳,必须是你自已的。你只需在向令尊禀报时,将范公旧事讲透,将此中利害分析明白,再结合武昌现状(如可提议修缮被洪水损坏的江堤、码头附属设施,或举办大型灯会、庙会替代龙舟),提出具体方略。令尊何等人物?一听便知此策可行,且格局远胜寻常粉饰。他必对你刮目相看。”


    赵明远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虽出身富贵,但被父亲保护得极好,从未如此赤裸裸地接触过家族内部的权力暗流。他看着秦思齐,眼神里充满了惊叹与敬畏:“思齐你这心思也太深了吧?不过你说得对!文焕,听思齐的!这功劳必须是你自已的!”


    李文焕沉默了许久。雅间内只剩下江风拍打窗棂的声音。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滚入喉中。再抬头时,眼中的迷茫与挣扎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坚定和感激。


    “思齐…”他声音有些沙哑,“我明白了。大恩不言谢!这份情,文焕记在心里了!”


    “你我之间,何须言谢。”秦思齐淡然一笑,举杯相邀。


    赵明远也连忙举杯:“就是!干了!为文焕即将在李伯父面前大展宏图!”


    三人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放下酒杯,秦思齐看向李文焕:“文焕,年后令尊赴任前,你必定事务繁多。但学问一道,不可偏废。若得闲暇,可愿每日抽些时辰,到我那小院?如同当年在书院一般,一同温书,切磋经义,若有疑难,亦可互相探讨。你我交流,或能触类旁通。”


    李文焕眼睛一亮,这正合他意!既能避开家中烦扰,又能与秦思齐这等良师益友切磋学问,更可借此机会向严教习请益(秦思齐定会引荐)!他立刻应道:“求之不得!思齐,一言为定!我每日辰时后,必去叨扰!”


    赵明远一听,顿时急了,指着自已鼻子:“哎!哎!思齐!文焕!你们…你们什么意思?把我撇下了?我也要去!我也要跟你们一起温书!”


    秦思齐看着赵明远急切的样子,忍俊不禁,故意板起脸道:“明远,你就饶了我们吧!你家中那两位举人老爷,可是伯父重金礼聘的硕学名师!每日卯时(早上五点)不到就等着给你开讲,课业如山,风雨无阻。你放着名师指点不要,跑来跟我们这两个半吊子厮混?若是让伯父知道了,怕是要打断我的腿!你还是安心在家,好好接受那‘活阎王’的教导吧!”


    “思齐!你太不够意思了!”赵明远被戳中痛处,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哀嚎一声趴在桌上,“什么名师!分明是酷吏!酷吏啊!你们这是见死不救!落井下石!” 他夸张地控诉着,引得秦思齐和李文焕哈哈大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