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1章 提刀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连续七日的涤秽之战,武昌城的街巷终于打扫完淤泥与垃圾。清扫过的石板路虽依旧坑洼,却露出了本来的青灰色;堵塞的沟渠被疏通,浑浊的污水裹挟着最后的秽物流入城外;低洼处的水坑被填平,泼洒上厚厚一层生石灰。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无数双布满血泡和老茧的手,是李通判与座城池每一个角落的身影共同奋斗的结果。


    每日清晨,天光未亮,府衙前那条刚刚清理干净的街道上,便已站满了各坊的里长和保甲头目。他们同样戴着粗麻口罩,眼中带着疲惫,却也有了一丝不同于往日的精光。


    李通判一身箭衣,裤脚高高挽起,沾着泥点,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声音透过简易的铁皮喇叭,清晰而简短地部署当日的清扫区域、石灰分发数量、垃圾清运路线。


    没有官腔,只有脚踏实地的指令,高声吩咐着:“西城根下那片死水洼,赵里长,今日务必填平!石灰要足!东市口那几堆垃圾,钱保正,你的人手翻倍,午时前清走!” 被点到名的里长保正,下意识地挺直腰板,高声应诺。


    部署完毕,李通判跳下木台,随手抄起靠在墙边的一把铁锹,大步流星地走向当日最脏最累的片区。差役们紧随其后。他不再仅仅是督工者,而是成了最卖力的清理着。


    哪里淤泥最深,他就出现在哪里,铁锹翻飞,污浊的泥浆溅上他的衣襟、脸庞也毫不在意。哪里搬运重物的民夫脚步踉跄,他便伸手托一把,口中还呵斥着旁边偷懒的衙役:“愣着干什么?搭把手!”


    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后背,在深色布料上洇开大片深色的汗渍。正午毒辣的日头下,他摘下口罩一角,仰头灌下几口防疫幺水。


    百姓们远远地看着,起初是惊疑,随即是难以置信的震动。那挥动铁锹的,是武昌府的堂堂通判大人!是与他们一同在泥泞污秽中打滚的官!街头巷尾,压抑的议论声如同暗流涌动:


    “看!李大人真在铲泥!”


    “肩膀都磨破了!昨儿我看见,血都渗出来了……”


    “为了咱们这破地方,李大人这是把命都豁出去了啊!”


    “跟着李大人干!清理干净了,瘟神就走了!”


    无声的感召,比任何檄文都更有力量。麻木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光,佝偻的脊背挺直了几分。清扫的队伍里,自发加入的百姓越来越多。


    铁锹、扫帚、簸箕,甚至自家的门板、破筐,都成了运输污秽的工具。武昌城在一种近乎悲壮的集体意志下,冲刷着自已身上的脓疮。


    到了夜晚,李通判的身影必定出现在济疫坊那片灯火通明、呻吟与药味交织的区域。他依旧戴着口罩,穿梭在临时划分的红、黄、绿布条标识的病区之间。


    他会在张济民熬得通红的双眼旁低声询问几句,会俯身看看重症区气息微弱的病患,会对着分发汤药的学徒点点头,更会厉声呵斥任何敢于在秩序上懈怠的衙役。


    他的靴底沾满了坊内消毒用的石灰粉末,衣袍下摆蹭上了药渍,身影在昏暗的油灯光下拉得老长,疲惫却异常坚定。每一个看到他身影的病患家属,眼中除了对神医的祈求,此刻对这位通判大人多了层复杂的敬畏,这哪里是寻常大人,分明是把自已性命拴在疫区的桩子,用一身疲惫,撑着满城人的希望。


    七日!仅仅七日!当最后一批覆盖着厚厚石灰的污秽被大车推出北城门,连呼吸都顺畅了几分。百姓们充满了干劲,感受到活下去的希望。


    然而,表象之下,致命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府衙库房里,存放艾草、苍术、生石灰的角落肉眼可见地空了大半。粮仓更是触目惊心,大水浸泡后抢救出来的粮食早已发霉变质,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酸腐气,根本无法食用。


    济疫坊每日消耗的药材如同流水,新招募的医者和维持秩序的衙役、百姓每日的口粮,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而城外的灾民,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哪怕只是施舍一碗薄粥,也是巨大的负担。


    秦思齐清点着最后的库存簿册。他看着连日操劳,却依旧强打精神的李通判,知道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第三步——“整肃市场,富商捐输助赈”,必须开始了!


    “大人”秦思齐的声音在寂静的签押房里响起:“粮、药皆已告罄。城中富户巨贾,囤积居奇者众。该动刀了。”


    李通判正就着油灯查看一份关于城外流民安置的文书,闻言,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却第一次透出几分难以决断的踌躇。他沉默片刻:“动刀动谁?是杀鸡儆猴,拿几个小商户开刀?还是…”


    望向秦思齐:“擒贼擒王,直指那几家根基深厚的?”


    秦思齐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避。他从袖中缓缓抽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素笺,轻轻放在李通判面前的案几上。笺上,只有寥寥几个名字,墨迹却力透纸背:


    王德禄(王记粮行东主)、钱满仓(钱氏药铺东主)、孙半城(孙氏绸缎庄兼放印子钱)……正是那日用言语羞辱过他娘的人家。


    秦思齐沉默片刻,给李通判定心说道:“大人,你已有答案。只是还是想从我这里听到缘由罢了。小商户刮骨吸髓,也榨不出多少油水,更震慑不了人心,反而易生民怨,道官府欺软怕硬。


    唯有动这些盘踞一方富可敌国,而且是为富不仁见死不救的富商!方能立威!方能聚资!方能安民心!”


    李通判拿起那张素笺,目光在几个名字上看了几眼。他自然知道这几家,都是武昌城商界跺跺脚地面都要抖三抖的人物,背后或多或少都牵扯着省城甚至京里的关系。动他们,风险极大。


    李通判更敏锐地察觉到秦思齐提及王德禄时,一闪而过的异样情绪。他深深地看了秦思齐一眼,没有追问这名单背后的恩怨,只觉得此子心思之缜密、手段之果决,甚至带着的狠劲,令人心惊。


    “好!”李通判猛地将名单拍在案上,眼中最后一丝犹豫被狠厉取代:“就依你!拿这些大商户开刀!立威!”


    雷霆手段,迅疾如风!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