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2章 聚财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正午,府衙前刚刚清理干净的广场上,再次搭起了高台。这一次,没有焚香画符,没有神医赠药,只有森然的杀气!


    王记粮行东主王德禄、钱氏药铺东主钱满仓,以及另外两名被查出囤积粮米、药材数量巨大且哄抬物价至天价的米商,被五花大绑,按跪在高台中央。他们往日油光水滑的脸上此刻涕泪横流,布满了惊恐和难以置信,口中塞着破布,只能发出呜呜的哀鸣。衙役手持明晃晃的鬼头大刀,肃立两旁。


    李通判一身官服,端坐案后,面容冷峻如铁。他当众宣读罪状,声音洪亮,响彻广场:


    “查!武昌粮商王德禄,于大疫饥荒之际,囤积上好白米、糙米、豆类共计三千七百余石!闭门不售,坐待天价!更勾结奸商,哄抬粮价至平日十倍有余!致使饿殍遍地,民怨沸腾!”


    “查!武昌药商钱满仓,囤积艾草、苍术、雄黄等防疫药材,数量巨大!私设黑市,高价倒卖,以次充好!致使无数病患无药可医,含恨而终!”


    “……证据确凿!其行径,无异于趁灾打劫,谋财害命!视朝廷法度如无物,置黎民生死于不顾!罪大恶极,十恶不赦!”


    “按《大丰律》,趁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致死人命者,罪同谋逆!本官奉布政使司令,便宜行事!判!斩立决!”


    “斩”字出口,如同惊雷炸响!


    跪在台上的王德禄等人,瞬间瘫软如泥,屎尿齐流,腥臊气弥漫开来。台下围观的百姓,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混杂着恐惧与狂喜的呐喊:


    “杀!杀得好!”


    “狗奸商!该杀!”


    “李青天!为民除害啊!”


    刀光落下!血光冲天!四颗大好头颅滚落高台,狰狞的面孔上凝固着极致的恐惧和悔恨!粘稠的鲜血喷洒在刚刚清扫干净的石板上,迅速渗入缝隙,留下几滩刺目的暗红!


    血腥气混合着石灰的微呛,在广场上空弥漫。死一般的寂静再次降临,随即是更加汹涌的哭喊与欢呼!多年被盘剥、被轻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怨气,仿佛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宣泄!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飞遍全城!那些还在观望、还在肉疼、甚至暗中串联寻求靠山庇护的大商巨贾们,彻底吓破了胆!他们惊慌失措地发现,往日里只需一封书信、一份厚礼就能打通的省城关节,此刻全都石沉大海!派去求见“靠山”的管家,连门都进不去,只得到一句冰冷的“闭门谢客,养病勿扰”!


    靠山倒了!李通判这把刀,是真的敢砍!而且专砍最肥的!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富户豪商之间蔓延。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当日下午,府衙的大门,几乎被哭求拜见的富商们踏破。往日趾高气扬的东家们,此刻个个面如土色,战战兢兢,捧着早已准备好的礼单和捐献文书,口口声声“愿倾家荡产,捐输助赈,共度时艰!”


    李通判端坐堂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堂下跪倒一片、瑟瑟发抖的豪绅巨贾。秦思齐如同影子般侍立在他身侧,目光扫过堂下,在王德禄曾经的几个帮凶脸上停留了一瞬,眼神冰冷如刀。


    “诸位拳拳报国之心,本官甚慰。”李通判的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千钧压力,“然武昌遭此大劫,满目疮痍,所需甚巨!粮、药、柴薪、银钱,皆乃活命之本!本官代朝廷、代武昌数十万生灵,在此谢过诸位慷慨!”


    他话锋一转,冰冷如铁:“然,捐输助赈,贵在诚意!贵在及时!本官已着人核算全城缺口。诸位家资几何,仓禀几许,本官也略知一二。”


    他拿起一份早已备好的清单,声音陡然拔高:“三日之内!按此单所列数目,交出三分之二粮米、药材、柴薪!并认捐白银十万两!逾期不交,或数目不足、以次充好者…”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扫过全场,每一个字都如冰锥砸在富商们的心头,“王德禄、钱满仓,便是前车之鉴!”


    “三分之二?!十万两白银!”


    堂下顿时一片倒吸冷气之声,有人几乎瘫软在地。这简直是刮骨吸髓!但看着堂上端坐的煞神,看着衙役腰间明晃晃的腰刀,再想想外面广场上尚未干涸的血迹,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交!我们交!”“倾家荡产也交!”


    “请大人宽限两日!两日之内,定当凑齐!”


    富商们磕头如捣蒜,争先恐后地在早已准备好的认捐文书上签字画押,按上鲜红的手印,生怕慢了一步就成了下一个刀下鬼。


    三日期限,如同催命符。武昌城内,富户区一片鸡飞狗跳。粮仓被打开,囤积的米粮如同小山般被搬出;药库被清点,成捆的艾草、成袋的苍术被装上大车;库房里的银锭、铜钱被成箱抬出;甚至有些富户连自家烧饭的柴火都拆了送来……


    然而,当最后一批物资运抵府衙指定的库房,秦思齐带人仔细清点核算后,脸色依旧冰冷。他拿着账簿,走到正在听取城外流民安置汇报的李通判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李通判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好!好一群奸猾之徒!竟敢在本官眼皮底下耍花样!以次充好!缺斤短两!认捐银两更是短缺三成有余!真当本官的刀,砍不动第二回了?”


    翌日清晨,府衙广场再次戒严。又有三家在捐献中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的粮商、药商被押上高台。这一次,没有冗长的审判。李通判只冷冷地宣读了其欺瞒官府、克扣赈资、罪同资敌的罪状,便直接挥手!


    “斩!”


    三颗人头再次落地!鲜血染红了昨日尚未清理干净的石板!


    这一次,连台下的欢呼声都带上了恐惧的颤音。富商们最后一丝侥幸被彻底碾碎!剩下的富户如同惊弓之鸟,再不敢有丝毫保留,几乎是砸锅卖铁,将家中最后一点存粮、药材、值钱物件,连同认捐银两的缺口,火速补足!甚至有富商主动提出,愿捐出城外别院的存粮、田庄的柴薪!


    府衙的库房,终于被堆积如山的粮袋、药捆、银箱填满!


    尘埃落定。李通判命人取来数丈长的上好宣纸,饱蘸浓墨,亲自挥毫,将此次所有捐输助赈的富户姓名、所捐粮米药材数量、认捐银两数目,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誊写其上。每一个名字,每一笔数字,都计入在案。


    “思齐,将此榜,张贴于府衙大门外最醒目处!让全城百姓,都看看这些乐善好施的义商!让这武昌城的天日,都看看他们的功德!” 李通判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


    巨大的宣纸榜文被高高张贴在府衙朱漆大门外的照壁上。阳光照耀下,墨迹淋漓,富贵堂皇的名字与触目惊心的捐献数字交相辉映。


    围观的百姓指指点点,议论纷纷。那些榜上有名的富户,或面色铁青,或强颜欢笑,或匆匆掩面而过。


    新的秩序,已然由血与铁的意志铸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