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4章 改变乡亲想法

作者: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半晌,秦茂山道:“思齐。”他顿了顿,祖宗规矩,自有道理。可你这番心思,叔公听明白了。你是真把族人的难处搁在心上了,怕这体面压垮了人心。”


    思索了片刻:“可这规矩,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族里刚议定,祠堂前刚公布,转眼就变卦,我这老脸往哪搁?族老们那里,又该如何交代?思武和丰田,还有那王婆子,心里又该如何想?会不会觉得,是你看不上他们?”


    秦思齐无奈回复着:“体面在人,不在排场。思齐若真有本事,日后中举,自能光耀门楣,届时族里添人伺候,名正言顺,无人置喙。如今初得微名,根基未稳,便如此兴师动众,耗费公帑,反倒落人口实,让乡亲们心生怨怼,离心离德。此非长久之计,更非兴族之道。”


    他微微停顿,语气更加恳切:“恩师仙逝,私塾荒废,是村里的损失。”茶园还未完全建立起来,赵家那边的义学也就没有投入。


    秦茂山越听眼睛越亮,隐隐猜到了什么。


    秦思齐望向私塾地方:“待到年后,我自会回府城继续攻读,以应会试。但在这之前,我想重拾恩师的私塾。麻烦茂山叔,将村里所有不识字、年纪在四岁以上的孩子,不论男女,全部召集起来!就从明天开始,就在那您家私塾里,我教他们!”


    “教什么?”秦茂山有些激动,又有些难以置信。


    秦思齐务实说的:“不教那些高深的之乎者也,也不求他们个个考取功名。只求他们能快速认识几百个常用字,会写自已的名字,看得懂地契借据,算得清简单的加减钱粮。不至于被人蒙骗,做个睁眼的瞎子!”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温和:“如有天赋好之人,先送他去镇上的私塾进修,表现出众着,送往府城考书院进修。那茶山的钱,大头还是要发给乡亲,小头补贴给优秀学子。这样保证,我们白湖村人才不断。具体操作,还要看村长和族老商量。女孩也要来听,懂些道理总归是好的。”


    秦茂山听得心潮澎湃:“好!好!思齐!你这主意好!读书识字明事理,娃娃们有了这点根基,日后走到哪里都硬气!这才是真体面!真恩德!”


    心激动的说着:“你放心!这事包在叔身上!现在!就现在!我亲自敲锣,挨家挨户去喊人!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


    “铛——铛——铛——!”


    “各家各户听着!秀才公重开私塾!免费授课!六岁到十二岁的娃儿,不论男女,都送过来识字明理!过了这村没这店!机不可失!铛——铛——铛——!”


    秦茂山那中气十足的嗓门,混合着穿透力极强的锣声,点燃了家家户户的灶火和心思。想着自已出个秀才。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层薄雾还眷恋地缠绕墨绿的茶山上。沉寂的村庄被一阵急促而洪亮的铜锣声惊醒。


    晨光熹微,秦思齐看着从村中各个家汇聚而来的人流,大多是妇人牵着,强迫着,或是半大孩子自已跑来的孩童。


    他们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眼睛里有好奇,有懵懂,也有几分怯生生的兴奋。


    秦茂山拄着拐杖,亲自在门口维持秩序:“排好队!排好队!男娃女娃分开坐!”


    有二十来个孩子!高矮胖瘦不一,最大的看着只有九岁左右的样子,(10岁在古代,基本上就要下田干活),最小的才刚过门框,被母亲抱在怀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张望。


    秦茂山看着这满满一屋子的小脑袋,又看看秦思齐年轻得甚至有些单薄的身影,心里终究有些不踏实。喊道:“明文!明文过来!”


    “二叔。”秦明文恭敬地行礼。


    秦茂山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文,思齐年纪轻,又是头一回当先生,管这么一大帮皮猴子,怕他镇不住场子。你念过书,识文断字。从今天起,你就给思齐当个助教!帮着管管纪律,督促督促功课!”


    几个大人抬着一块巨大的灰色板岩走了进来。板岩足有半人高,三尺多宽,靠在刚垒好的土坯墙上。捧来一个粗陶碗,里面是用水调好的、细腻洁白的石灰粉。搓成长条,晒干后,笔头圆润,握在手里有些粗粝。


    他走到板岩前,喧嚣声渐渐平息下来。秦明文板着脸,学着镇上私塾先生的样子,在孩子们身后踱步,眼神严厉地扫视着,试图维持一种肃穆的气氛。


    秦思齐却没有拿起粉笔立刻开讲。他拿起一块板岩碎片,又拿起一根“粉笔”,对着孩子们扬了扬,声音清朗:“从今天起,这就是你们的书,你们的纸。”


    孩子们都愣住了,看看那粗糙的石头,又看看秦思齐手里的白灰棒棒,不明所以。


    “回家,让爹娘找块像这样的石板,不用太大,能拿得动就成。巴掌大也行。再找点白灰,或者烧过的木炭也行,磨尖了,就是笔。再拿一块破布擦拭。”


    秦思齐的声清晰地传进每个孩子的耳朵里,“买不起纸笔,咱们就用这个!石板擦擦就能再用,识字,不挑家当!”


    他转身,用那根白灰粉笔在巨大的板岩上,重重地、清晰地画下了一个大大的“一”字。笔画简洁,横平竖直。


    “这个字,念‘一’!”秦思齐指着那个字,声音洪亮,“天底下最简单的字!天地初开,混沌归一!你们的名字,你们的年岁,都从它开始!跟着我念——‘一’!”


    “一”孩子们参差不齐、奶声奶气地跟着念了起来,声音里带着新奇和试探。


    秦思齐没有讲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大道理,也没有要求孩子们正襟危坐、摇头晃脑。他的目的简单而直接:快速认字,学会简单的算数。认字,就从这最基础的“一、二、三、上、下、人、口、手”开始。算数,就从最直观的数石子、数手指开始。


    但他深知,枯燥的重复会磨灭孩童天性。于是,故事成了他手中最奇妙的钥匙。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认为,读书的跟自已读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