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二年二月十日,李亨将行在移至凤翔郡。并召集陇右、河西和安西等诸军汇集到凤翔,让第五琦将江淮赋税也运到凤翔郡。长安城中那些豪强大户听说李亨回到关中平叛,立刻潜逃出城,投奔唐军。
李泌想派遣大军进军范阳,捣毁叛军老巢,李亨说,“舍近求远,劳师远征,难以凑效,不妥。应该集中所有兵力进攻东西二京。”
“如果攻取东西两京,叛军一定会逃回范阳,东山再起,再次让唐军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李泌坚持道。
“只要我们攻克东西两京,立刻挥师北上,捣毁叛军老巢范阳,不给叛军喘息机会。”李亨回应道。
“我军大都来自陇右、安西和朔方等苦寒之地,耐寒怕热,现在是春天,即便现在就发起进攻,攻下长安已经到了夏季,关东酷暑难耐,我军将士一定会哭着喊着返回西北,叛军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我军就会陷入喋喋不休的战争中。”李泌据理力争。
“不行,朕不能再等下去了。太上皇先前与朕有约定,攻下两京,迎回太上皇,他就会彻底放手,不会再干涉国政。现如今,永王李璘之所以割据江淮,其实与太上皇的诰令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及时收复两京,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野心家跳出来,像永王一样,对朕的大统发起挑战。”李亨不得不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李泌不再说话,默认了李亨的战略思想。
李亨随即让关内节度使王思礼驻扎在武功县,郭英乂驻军在东原,王难得驻军西原,准备进攻长安。
二月十九日,安守忠突然袭击武功县,郭英乂战败中箭而逃,王难得见死不救,同时败退;王思礼只好退守到扶风郡,叛军步步紧逼,距离凤翔只有五十里,唐军不得不将警戒提高到最高级别。
二月二十二日,郭子仪派遣郭旰和马驭番带领大军从河东郡渡河进攻潼关,击杀叛军五百人,安庆绪赶紧派人来救潼关,郭旰和马驭番战败,唐军损失一万多人,不得不退回河东。
三月二十三日,叛军大将安守忠带领两万骑兵进攻河东郡,郭子仪带兵击退了安守忠,斩杀叛军八千人,俘获五千人,迫使安守忠不得不败退。就在郭子仪思考着再一次进攻潼关时,李亨一纸诏令将郭子仪召回到行在凤翔,委任他为司空,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帅。
四月十三日,叛将李归仁率领五千骑兵到三原县,郭子仪委派马驭番伏击李归仁。马驭番待李归仁的大军逼近,立刻帅军冲出,杀叛军个措手不及,李归仁大败,落水后偷偷地游走逃命。郭子仪与王思礼合并大军,囤积在京西,两京遭遇,相持七天,都不敢后退一步。
五月六日,安守忠诈降,郭子仪全军出击追击安守忠。安守忠用九千精兵摆成长蛇阵,静待唐军来进攻。马驭番不知是计,立刻带兵进攻,差点儿让安守忠这个老狐狸包了饺子。原本一字排开的长蛇阵,瞬间变为首尾相接的车轮阵,马驭番遭到安守忠的首尾两面夹击,情况万分危急。
郭子仪赶紧带兵前往支援,虽然救出了马驭番,但是,唐军损失惨重。就连判官和监军都被安守忠俘虏,军械物资丢弃殆尽。郭子仪不得不退回武功县坚守,同时向朝廷请求贬官,把战败的罪责全部拦下来。马驭番很感动,誓言一定要戴罪立功,在下一战立下军功。
去年底陈涛斜之战,唐军打响了收复长安的第一战,房琯铩羽而归,唐军精锐尽失,房琯一蹶不振,天天跟刘秩和李揖谈论老庄之学,几乎不理政事。李亨很生气,干脆撤了他的丞相,交给张镐。今年春京西之战,郭子仪带领的唐军第二次战败,彻底击溃了李亨急于求胜的雄心。唐军不得不再次沉寂下来,以图第三次进攻。
崔乾佑河东之战的败退,让叛军很没有颜面,郭子仪想以河东为跳板,进而袭击潼关的战略企图遭到安庆绪的打击,损失一万多人,不得不退守河东,双方以黄河为界,进入了相持阶段。听闻郭子仪被李亨抽调到了凤翔,叛军觉得,收复河东的机会来了。六月初七,安庆绪派遣大将田乾真突然杀向安邑。
田乾真刚渡河去了安邑,留守陕郡的叛将杨务钦就准备带领将士归顺唐廷,说服杨务钦归顺朝廷的人就是河东太守马承光。
早在几个月前,郭子仪让郭旰和马驭番去进攻潼关时,善于做劝解工作的马驭番就已经发现杨务钦的归唐动向,与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杨务钦跟韩旻一样,都是去年潼关失守后,落入敌陷区的唐廷官员,无奈之下投靠了叛军。所以,看到郭子仪带领唐军收复河东后,立刻就心生悔意,决定重新归顺唐廷。马驭番就让他们按兵不动,顺势充当卧底,等待时机来临,直接让他俩配合唐军,里应外合打击叛军。所以,韩旻在河东之战中立下了大功,这次杨务钦就是要见样学样,准备趁着田乾真攻打安邑的机会,配合唐军直接占领陕郡。
接应杨务钦的人是他的老上司,河东太守马承光。马承光是马家长子,长期跟随王忠嗣和哥舒翰在朔方、河西、河东一带作战,因战功擢升为河东太守。对属下要求甚严,所以,才有了韩旻和杨务钦两名属臣归降的情况。
但是,这次不像上次,郭子仪已经带领大军做好了进攻河东的充分准备,才委派马驭番潜入河东寻找里应外合之人,田乾真突然做出要出击河东安邑的军事进攻,杨务钦也是临时决定让马承光接应他归唐,周围没有多少唐军的人。
马承光和杨务钦带领归顺唐廷的数千人很快就遇到了来自潼关的叛将安武臣的阻击,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最要命的是,田乾真听说杨务钦归顺唐廷,直接从安邑撤军,回援安武臣,在两支叛军的夹击下,马承光和杨务钦拼尽了最后一个士卒,壮烈殉国。田乾真和安武臣很生气,直接对陕郡进行屠城以泄私愤。其惨烈程度,堪称人间地狱,这让陕郡百姓直接看到了叛军人面兽心的一面。
五月到八月,李亨在凤翔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收复长安。
其实,往前推一年,也是如此。只不过,第一次房琯的五万大军算是试试水,第二次郭子仪的京西之战算是热热身,这次就不同了。
用李亨的话来说,胜败在此一举。瞧瞧,这是要把所有家底掏出来,与叛军来一次大决战了。
八月二十三日,李亨亲临各个军营,慰问劳军,奖赏财物,拉拢人心。这岂能是天子所为!足以可见李亨对此战的重视程度。
郭子仪对李亨表态道,“如果不能收复长安,愿以死谢罪。”瞧瞧,郭子仪的决心有多大。
战斗在四日后打响,最先出击的是御史大夫崔光远。
崔光远绝对是非同寻常之人。出身博陵崔氏,曾任京兆少尹,安禄山起兵后,玄宗幸蜀,直接留任他为京兆尹兼任西京留守。后叛军占领长安,京城大乱,到处杀人抢劫府库,不能制止,他只好委派儿子到洛阳拜见安禄山,假意投降,再被安禄山委任为京兆尹。
随后,他看到同罗人叛逃灵武,以为叛军要弃城逃走,立刻派人暗中把守孙孝哲的府邸,孙孝哲跑去报告安禄山,崔光远只好从开远门逃走去了灵武。李亨很赏识他,直接提升他为御史大夫仍为京兆尹,专门到渭河边招募那些愿意归唐的人。
如此牛气又熟悉京城防御的人,自然是进攻长安的不二人选,况且他自己也想好好表现一番,向李亨纳出投名状。
崔光远出手,果然是王炸,一举击败了驻守在京西的叛军。随后,行军司马王伯伦带领大军进攻中渭桥,杀死守桥叛军一千多人,直接将大军推进到长安苑门,吓得屯集武功的叛军赶紧躲进长安城。途中与王伯伦相遇,一场大战后,双方死伤都很严重,敌军几乎全部歼灭,王伯伦不幸阵亡。唐军撤回,叛军龟缩在长安城,几乎不敢露头。
去年,两千回纥兵竟然起到吓退尹子奇、斩杀叛军三万人收复河曲的作用,这让郭子仪看到了回纥兵的强大战斗力,于是,向李亨谏言请求增加回纥兵。李亨准奏,委派太子李俶亲自去回纥搬救兵,回纥可汗深受感动,当即委派儿子叶护带领四千精锐骑兵增援唐军。
九月十二日,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和副帅郭子仪带领朔方、河西、陇右和安西四镇兵力,以及于阗和回纥等诸国援军,一共十五万大军,从凤翔出发,向长安进攻。途中,李俶与叶护结拜为兄弟,誓言一定要夺回东西二京。
九月二十七日,大军抵达京西香积寺列阵待战。李俶任命李嗣业为前锋军,郭子仪为中锋军,王思礼为后卫军。叛军将领李归仁出城迎战,唐军趁李归仁立足未稳突然出击,冲到叛军阵前。叛军毫不退缩,直面迎来,唐军胆怯,稍稍后退,李归仁大喝一声,冲向唐军,唐军阵脚大乱,败退之势初现。
危机时刻,李嗣业挺身而出,大声说道,“身为将军不能杀身成仁,还算什么英雄!”说完,脱掉上衣,手握长刀,赤膊上阵,冲向敌军阵营,左右砍杀,连杀数十人。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唐军勇猛异常,纷纷冲向叛军敌营,这才稳住了唐军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