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189章:河东之战

作者:笑波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从七月十二日李亨在裴冕和杜鸿渐等的拥立下灵武登基称帝,诏令随即传入蜀中,李隆基站在全国抗战大局上被迫承认李亨继位,并委派房琯、崔涣和韦见素三人送来了传国玉玺,辅佐李亨平叛。李亨携手李俶和李倓,在朔方军的支持下,不断地收集悍将壮大军力。


    郭子仪和李光弼自然不用多说,创造了河北战场上著名的嘉山大捷,斩杀史思明叛军四万余人,迫使史思明丢盔卸甲一路狂奔,龟缩在博陵城不敢露头,河北十几个郡县纷纷杀死叛将响应唐军,彻底断绝了叛军洛阳与范阳之间的联系。李亨毫不吝惜地封郭子仪为武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二人皆为平章事。


    河西节度副使李肆业这位悍将也在犹豫踯躅中走到了李亨的跟前。颜真卿更是用蜡丸传书这种独特的方式经过了叛军的重重盘查,最终向李亨表达了忠心,坚定地留在河北抗击叛军。李亨很感动,同样用蜡丸回复了颜真卿,并委任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除了以上四员大将外,李亨还收获了谋臣李泌,财税能手第五琦,意外收获了脱离长安叛军归降唐军的阿史那从礼和京兆尹崔光远等人。至此,李亨的身边才逐渐兵强马壮起来。


    与此同时,孙孝哲在长安施行的恐怖屠杀和纵兵洗劫,激起了民众的愤慨,民心思唐,豪杰自谋兵丁与叛军对抗,这让李亨看到了收回长安的希望,于是,委任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委任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与建宁王李倓共同指挥麾下所有兵马,随时准备杀回长安城。


    为了增加胜算,李亨还诏告西域藩属国与安西军一起回援朔方军,甚至准备把自己的行在也迁到扶风郡,做好了进军长安的军事政治准备。


    蜀中来的三员重臣,虽是李隆基的心腹,但三人也是见风使舵的高手。见惯了宫廷政变,自然也就缺乏自始至终的坚贞。离开蜀中,辞别李隆基,自然就要向新帝表明心志。


    韦见素曾经跟杨国忠过从甚密,不论如何讨好,李亨始终对他不理不睬。崔涣性情秉直,故而有所内敛,巴结逢迎之词难以说出口。房琯便脱颖而出,每每谈及国事,必定慷慨激昂,以天下为己任,让李亨为之深感敬佩,于是,房琯拔得头筹,成了李亨身边重要谋臣,成为肃宗朝廷的宰相。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投奔李亨,李亨想委任他为岭南节度使、御史大夫兼南海太守,然而房琯仅仅授予了贺兰进明一个御史大夫的职位,贺兰进明大怒,便在李亨面前说房琯是虚浮之人,所选用的官员也是华而不实的家伙,还说,房琯当年曾经谏言玄宗,分封诸王赴镇,分明就是包藏祸心,自私至极,不论哪个皇子继承大统,他都能渔翁得利。


    李亨听了贺兰进明的话,差点儿没用气爆。于是,便决定疏远房琯,房琯岂能善罢甘休,于是,便上书李亨,要带领将士收复东西两京,让贺兰进明看看自己的能耐。


    李亨正想探探房琯是真本事还是虚浮之徒,当即同意,立刻任命房琯为西京招讨使兼潼关和蒲津关两关兵马使,筹备收复长安和洛阳的事宜。


    房琯举荐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使,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为参谋,李亨当即准奏。后来又追加了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使,就此,收复长安的班子正式宣告成立。


    房琯把军务全都委任给了李揖和刘秩,而李揖和刘秩都是书生,根本就不懂军事,只知道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对此,房琯浑然不觉,竟然还对人炫耀说,叛将曳落河虽然兵精将广,但无法与刘秩相提并论。


    房琯把军队一分为三,杨希文带领南军,刘贵哲带领中军,李光进带领北军,北军和中军为前锋,南军负责善后。十月二十一日,先锋军在陈涛斜遭遇了叛军大将安守忠。


    房琯因循守旧,采用战车阵法,中间用两千牛车,两边分列骑兵和步兵。安守忠命令将士敲响大鼓,顺风鼓噪,黄牛受惊乱窜,横冲直撞,唐军乱作一团,人畜相互践踏。安守忠见时机成熟,立刻命令叛军纵火焚烧,火借着风势,冲向唐军,唐军死伤惨重,五万大军仅剩下几千人。


    房琯恼羞成怒,亲自带领南军与叛军大战,再次被安守忠击败,将领杨希文和刘贵哲害怕被李亨治罪,直接投降了安守忠。


    李亨闻讯大怒,要重责房琯,李泌挺身而出为他说情,李亨这才饶恕了他。


    陈涛斜之战大败,彻底叫醒了李亨收复东西两京的美梦,也让李亨见识到了叛军力量的强大,不得不沉下心来,思谋万全之策。


    什么万全之策,那就是向回纥借兵。


    李亨委派敦煌王李承寀出使回纥,回纥盛情款待他,并且送给他一个女子侍寝。回纥委派使者回访大唐,李亨当即送给他厚礼,为了表达诚意,还将李承寀的回纥女封为公主。这些举动,让回纥王觉得,脸面有光,于是,答应派出两千骑兵支援唐军。


    回纥兵抵达范阳,尹子奇闻讯立刻南撤;回纥兵与郭子仪的河北军会合后,当即出击叛军,斩杀三万余人,俘获一万,整个河曲立刻被唐军收复。可见,回纥兵的战斗力爆棚。


    十二月,李亨征安西军七千,于阗王得知安禄山起兵反唐,立刻将国事委托给弟弟,自己亲自率领五千大军进入中原,征讨叛军,李亨很高兴,委任他为殿中监。李亨将这一万二千人加入了平叛队伍中。


    与此同时,河北战场上,攻守之势也发生了变化。自从嘉山大捷后,唐军一度将史思明包围在博陵,不敢露头,但是,潼关失守,长安沦陷,陈涛斜之战的败退,都让郭子仪和李光弼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撤退到常山。颜真卿自知坚守下去必定是孤军奋战死路一条哦,不得不放弃平原郡,南渡黄河而走。绕道荆州和襄州,北至凤翔,肃宗委任他宪部尚书。


    史思明率军出击,河北道南部再次沦入敌手。史思明先后攻陷河间和景城,太守李奂被俘而死,太守李玮投河自尽。史思明包围信都,乌承恩举城投降。


    史思明曾经围攻饶阳,一年都没有攻破,现在河北大部分都占领,再次集中兵力围攻饶阳,饶阳失去外援城破,太守李系自焚而亡,将军张兴被俘,但宁死不屈,面对史思明的招降,骂不绝口,最后竟然被锯杀。至此,河北全境再次沦陷,史思明大摇大摆地回到了博陵。


    郭子仪和李光弼从河北败退后,所有兵力都放在河东。郭子仪认为,河东郡位居东西两京之间,地理位置险要,如果唐军能占领河东郡,就能为将来收复东西两京提供重要支撑点。


    马驭番曾经在哥舒翰的麾下充当捉生将,对侦查敌情颇为在行,而且他伯父马承光曾是河东太守,郭子仪委派他潜入河东郡。潼关失守后,河东郡落在叛军大将崔乾佑的手里,进攻难度很大,马驭番伺机与河东郡的唐朝官吏取得联系,作为唐军进攻河东的内应。


    马驭番打听了很久,终于获悉了马承光的属下河东司户参军韩旻有这个心思。马驭番偷偷地接近韩旻,通过他知晓了崔乾佑近日就在河东巡视,可以借机将崔乾佑一并斩获。


    马驭番大喜,立刻潜回郭子仪身边,向他汇报了情况。机会稍纵即逝,郭子仪当即帅军向河东发起进攻,旋即攻占了冯翊,韩旻听闻后,立刻打开河东城门,策应郭子仪,唐军斩杀叛军一千多人。崔乾佑见情况不妙,拔腿就跑,逃出河东城后,集结城北驻防的叛军,向唐军发起反扑,直接被郭子仪击败。


    崔乾佑带领残兵败将,逃亡安邑,郭子仪乘胜追击,一路上斩杀叛军四千人,俘获五千人。安邑守军听说郭子仪带兵追击叛军,城门打开一半,突然关闭,来个关门打狗,将先前进城的叛军全部斩杀。


    崔乾佑交了狗屎运,尚未进城,侥幸逃过此劫。崔乾佑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再也不敢继续逗留在河东,一口气逃回了洛阳,投奔了安庆绪。至此,唐军收复了河东郡。


    与郭子仪的进展顺利相比,李光弼在北边的太原城,可就惨多了。


    史思明在博陵休整后,立刻召集上党郡的蔡希德,云中郡的高秀岩,范阳的牛廷介,一共十万人,大举进攻河东节度府所在的太原城。此时李光弼的精兵强将都在朔方,城中剩下的主要是马承光带领的团练兵,且不满万人,根本就不是史思明的对手。


    城中军民都很害怕,强烈要求加固城墙。李光弼说,叛军马上就到了,现在修城根本就来不及,立刻带领军民出城挖壕沟,用挖出来的泥土制作砖坯几十万块。叛军在外面进攻,李光弼带领将士在城内修补,终于补好了破损处。


    史思明进攻了一个多月,始终没能攻破城墙,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迷惑李光弼。但李光弼治军严谨,巡逻兵昼夜不停地巡察敌情,让史思明的声东击西之术无不遁形,史思明仿佛成了自演自导的小丑,始终找不到进攻的机会和地点。


    两军进入相持阶段后,李光弼让将士们挖出从城内通往城外的通道,主动出击,趁其不备,拖入地道斩杀,吓得叛军连走路都不得不低头认真观察。


    叛军用云梯和土山进攻,李光弼照样采用挖地道的方法破解,直接将云梯拖进地道,把土山挖塌。如果叛军胆敢爬进地道,进去一人死一个,进去两个死一双。如果叛军逼近城墙,李光弼就用巨石砸,让叛军始终不敢靠近。


    史思明见进攻不能奏效,不得不开出优厚条件招降,李光弼假装接受,委派马承光带领数千人出城。唐军提前挖好地道陷阱,用木板和木头暂时支撑住地面。马承光引诱招降叛军前来,当他们走到陷阱处,唐军立刻撤掉支柱,叛军纷纷坠入土坑被埋伏的尖锐木桩和竹桩扎死。等敌营大乱,李光弼带领唐军从地道中钻出来,与马承光联手斩杀叛军一万多人。


    年初,安禄山被安庆绪和严庄杀死后,安庆绪即刻命令史思明回到范阳把守,留下蔡希德和其他人继续进攻太原城。李光弼见机会来临,组织了城中敢死队,突袭叛军,打了蔡希德一个措手不及,将叛军斩杀七万多人,蔡希德狼狈逃窜,太原之围终于土崩瓦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