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六章 学堂二

作者:南乔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彦青一听这话,喜得站起身来,拱手对姑姑姑父道:


    “彦青不才,这些年一直在私塾里读书,白白吃了这些年粮食,一直心中暗自生愧,姑姑姑父不嫌弃,我明日就去义庄给木头大哥帮忙,不会的我让他教我便是。”


    彦青去过义庄几次,知道木头和幺娘管着一两千人,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他却在家中舒舒服服做大少爷,心中确实一直不安。


    “那倒不必,让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又考了秀才,大材自然必有用,姑姑想让你去义庄筹建学堂,如何?”


    翻过了年,彦青就算十六岁,要照这古时空的习俗,都能议亲娶媳妇,算妥妥的成年人一枚。


    派他去筹建学堂,独当一面,红果可是等了好多年,如今终于等着了。


    彦青有些惊讶,办学堂,他?能行吗?


    他虽有秀才功名,可当今世上创办学堂的不都得是大儒吗?


    就算是柳家私塾请的先生,那也是举人,有些阅历与经验。


    红果慢慢喝着茶,把她创办学堂的理念与彦青娓娓道来。


    “首先就是要扫盲,文盲你知道吧?就是睁眼瞎,不识得字不会算账,一辈子就只能糊涂着活,这人必须得开智,有了智慧才能像个人一样活着,明事理晓是非知廉耻有进退,有自我不为人所控所奴役,不扫盲怎么开智呢?像李柱那一辈就算了,但是下一辈必须都识字明理。”


    彦青似懂非懂的,只觉姑姑的话在他心里燃起一把火,以前他读书只想着出人头地报效朝廷,从没想过别的。


    “再其次呢,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要搞科举那一套,要百花齐放,懂农耕的,懂工艺制作的,和读圣贤书的并没有高低之分,社会国家,虽以农桑为本,工匠商贾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倒是那些贵族士大夫,没什么作用,只会玩心机权谋,霍霍百姓,不要也罢。”


    彦青啥都不敢说了,照姑姑这么说,他这种读书人有什么用?大概也属于不要也罢的行列……


    红果看出他惶恐,意识到自己说的有点太超前于这个时代,笑一笑给彦青斟了一杯茶递过去,安慰道:


    “是姑姑说的太玄乎了,我的意思是,咱们办的学堂不以科举入仕为目标,更看重通识与技能教育,孩童十岁前完成基础教育,能识字读书算账,十岁后分科,按天赋特长去学农桑,工匠,算术,医学,纺织等等,到十六岁就能去各行各业为社会百姓服务,你看如何?”


    彦青把茶喝了,细细揣摩一番,才小心翼翼地说:


    “姑姑这个想法倒是新奇,只是如此一来,学堂需要聘请很多先生,我可以教经典文集,教算术,洛原兄可以教君子六艺,但是农桑,木工铁艺纺织,医学这些……”


    红果颔首,彦青果然聪慧一点就透。


    “这些等学堂办起来,再慢慢去找先生,不要小看了民间,多才多艺有识之士多的是,就义庄和山谷里几千流民里,就能找出不少有本事的来。”


    见彦青点头,红果又说到第三条,就是男女平等。


    “无论男女,从五岁起便开始上学堂念书,也不拘行业科目,只要有天赋,女子可打铁,上战场,男子可纺纱,可做育婴师。”


    红果大概将自己的思路与彦青说清楚,最后又嘱咐道:


    “倒不必着急,当下就是把义庄学堂给整顿下,我知道许老秀才有些敷衍,你去找木头,问问义庄里有哪些是读过书的,或者有特殊技艺的,都可招揽到学堂教课,不必拘泥于有功名的,只要有所长就行,比如木匠可以来开木工课……”


    红果突然想到云州城里的曹娘子一家,他们也该撤回来了,开个造纸制笔作坊,等外面彻底乱起来,纸笔都是稀罕物,买都买不到。


    “像造纸制笔,也可以开一门课吗,为时不用长,三个月即可,让学堂孩子们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门技艺,想学就可以去造纸作坊深造……”


    红果想法很多,可要具体实现,怕是漫漫长途其修远兮,她止住话头,让彦青也跟洛原洛雅兄妹多聊一聊,想想除了习字读书算术,学堂里还能开设什么科目?彦青得了这个重任,回去一晚上没睡好,爬起来点油灯,洋洋洒洒写了一份计划书,设立那些科目,聘请哪些教员,如何考核等等。


    红果看了这份计划书,很是满意,让他誊抄几份,分别给赵十武,洛原洛雅兄妹,还有许秀才看看。


    “集思广益,大家都多提提意见,日后学堂可是咱们桃源县的人才培养基地,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去管理,去建设。”


    赵十武颇有兴趣,人才之可贵他这两年是颇有体会,虽然南下逃难的灾民流民中不乏可用之才,只是抵不过桃源县白手起家,处处都是平地起高楼,实在缺人手。


    许老秀才看了这份计划书,却嗤之以鼻,算学天文也就罢了,什么农耕科目,畜牧科目,林业果木栽培,木工,铁艺,厨艺,纺织刺绣……这些跟科考有关系吗?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若是读书人都去学这些杂项,那谁来治国平天下?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他把计划书往桌上一扔,气愤不平地念叨。


    洛原和洛雅倒是觉得很新奇,洛原平日里忙,洛雅主动提出,若开了琴棋书画这些科目,她可以去授课。


    连云朵,钱娘子和张嫂听说了,也跑来凑趣,说若是不限功名出身与男女,她们是不是也可以去学堂做先生,教织布,刺绣和厨艺?


    去学堂做先生那身份可就大不一样了,再说还额外拿一份饷银呢!


    “当然可以了,不过要等桃源县学堂建起来才行,如今义庄学堂太简陋了,开不了那么多课程。”


    红果笑眯眯地给大家吃了颗甜枣,画了个大饼,天生我材必有用,无论男女。


    红果知道彦青年轻,镇不住许老秀才,特意去了一趟义庄,与他恳切深谈一番。


    许老秀才看在她的面子上,答应不做绊脚石:


    “东家娘子说的这些道理我不懂,不过你说要择才而教之,知人而善任,听着倒是有那么点意思,唉我老了,不碍着你们年轻人的事儿,以后我就只管幼童班启蒙吧,至于启蒙之后你们要怎么教,老朽就不过问了!”


    许老秀才虽然迂腐,却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这义庄还有整个桃源县,都是赵周两位东家创建起来的,他再不认同也只能暗暗腹诽,难不成还非要出头跟当家的对着干不成?


    彦青得了红果撑腰,大刀阔斧整顿改革义庄学堂不提,红果这日在家中迎来不速之客,许大哥和江大嫂一家。


    原本这是红果和赵十武期盼已久的事情,只是没想到他们身后还跟着一百多人,都是定州深山里的土匪。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