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禄劝的暮春,寒武纪沧浪铺组遗址的页岩坡爬满青绿苔藓,5.2亿年前的灰绿色页岩在暖阳下泛着柔和的光,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生态优化期”的关键证据——“多生态位生物集群印痕”,藏进“页岩的微薄层理”中。林晚站在“沧浪铺组4号生态区”的临时观测架旁,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比澄江奇虾捕食痕更细腻的灵气——没有顶级捕食者的威慑感,却带着“生态分层”的有序活力:底栖生物的灵气厚重沉稳,浮游生物的灵气轻盈飘忽,穴居生物的灵气隐蔽细碎,像是远古浅海里,不同物种各占其位、共生共存的“生命交响乐”,数亿年未散。
“根据澄江奇虾捕食痕的‘生态闭环’线索和禄劝沧浪铺组勘探报告,4号生态区的‘寒武纪中期灰绿色页岩’中,藏着‘多生态位生物集群印痕’。”顾倾城展开一张防水的《禄劝沧浪铺组生态位分布图》,指尖在页岩的“微薄层理带”处点了点,“这些印痕涵盖三大生态位:一是底栖的‘多刺三叶虫’(胸节带刺,适应泥沙环境),二是浮游的‘水母状生物’(伞状印痕,边缘有触手痕迹),三是穴居的‘管栖蠕虫’(管状通道,内壁有体节印痕),还能检测到‘藻类残留’(与底栖、浮游生物均有接触),是证明寒武纪大爆发后‘生态系统从完整到优化’的关键证据。2025年试掘时,曾在层理边缘找到过蠕虫管碎片,但完整集群藏在‘页岩的毫米级微薄层’中——灰绿色页岩质地极脆,且一支‘油气地质勘察队’盯上了这里,他们怀疑地层下有油气资源,用‘重型钻探机’勘探,昨天已经在生态区东侧钻了2个孔,钻孔周围的薄层理已开裂,再钻下去,微薄层会被彻底钻穿,多生态位印痕会随岩芯破碎,连生态分层的痕迹都留不下。”
沧浪铺组考古队的郑教授,穿着透气速干服,手里拿着一块管栖蠕虫管复制品(树脂翻模),神色焦虑:“勘察队的队长叫‘老勘’,说‘油气勘探是国家项目,遗址得让路’,昨天我们拿着生态位勘探数据解释,他却只看地质图——现在钻探机还在往生态区中心移动,钻杆已经对准了水母状生物可能存在的薄层,再钻1米,就能碰到集群印痕所在的核心层!”
郑教授指着钻探机旁的岩芯:“你看这截岩芯,上面已经能看到细小的三叶虫刺痕,要是再钻,整个生态位集群会被钻成碎渣——这可是‘寒武纪生态如何从爆发走向稳定’的唯一证据,比任何油气资源都珍贵!”
林晚走下观测架,蹲在微薄层理旁,指尖轻轻触碰页岩表面的苔藓,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绿色光晕。她清晰感应到薄层中,不同生态位的灵气像“分层的光带”:底栖三叶虫的灵气沿页岩表面分布,浮游水母的灵气在中层悬浮,穴居蠕虫的灵气在下层形成细小通道,三者间的藻类灵气像“纽带”连接——而钻探机的钻杆正对着中层的水母印痕带,钻杆转速已调至最高,即将下钻。
“绝不能让他们继续钻探!”林晚站起身,拍掉手上的苔藓碎屑,“顾倾城,你立刻联系省自然资源厅和能源局,出示生态位集群的科研价值报告,申请暂停勘探;郑教授,你帮我准备‘薄层保护工具’——包括‘纳米级黏合剂’(只粘合层理不损伤印痕)、‘薄层支撑网’(超细尼龙网,托住微薄层);我留在生态区,用聚灵玉佩定位各生态位的准确范围,一旦钻杆靠近,就用灵气暂时固定薄层,防止开裂。”
顾倾城立刻拿着报告去拨打电话,暮春的风裹着她的急切;郑教授则从考古箱里搬出特制工具,队员们已经开始在钻探孔周围铺设支撑网。林晚走到生态区中心,掌心贴着页岩,聚灵玉佩的“分层灵气”越来越清晰,她能“看到”集群的细节:三叶虫的刺痕像细小的尖针,水母的伞状印痕像微型的小伞,蠕虫的管状通道像蜿蜒的细线,藻类残留则像淡淡的绿斑,共同织成“生态优化”的立体画面。
没过多久,省自然资源厅的工作人员赶到,当场要求勘察队暂停钻探。老勘看着复制品里的多生态位印痕,又看了看岩芯上的三叶虫刺痕,终于点头:“没想到这页岩里藏着‘生态分层的证据’,我们马上撤离,换其他区域勘探。”
喜欢剑狱符途请大家收藏:()剑狱符途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