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刚刚以《西游记》构建了瑰丽雄奇的东方神话史诗、以《三体》重新定义了科幻文学的思想高度、又以“问徵”之名携“万象之声”音乐会横扫乐坛,树立起全新艺术标杆的奇才。
他那变幻莫测、仿佛无所不能、永远在挑战未知领域的文笔与才华,此刻成为了许多人心中一抹特殊的、带着微弱希望之光的亮色。
【说起来……要是言吾老贼突然心血来潮,写一本探案小说,会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样子?】
【以他写《三体》时展现出的那种构建宏大世界观、设计黑暗森林法则的严酷逻辑思维和庞大架构能力,用来构思几个精妙绝伦、匪夷所思的杀人诡计和破解之法,应该也不在话下吧?】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他连宇宙社会学、降维打击这种概念都能玩得转,设计几个现实层面的完美密室、不可能犯罪,还不是手到擒来?
以他那种对人性复杂面的洞察力,想想《三体》里对叶文洁、程心等人的刻画,写犯罪动机肯定也极具深度。】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点期待,但又不敢太过期待。
毕竟隔行如隔山,探案小说需要的是另一种独特的匠心、对细节的极致考究,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比如法医、毒理、痕迹学等等。
这可不是光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能弥补的。】
这些零星闪现的念头,如同荒野中微弱的火苗,在部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心中闪烁、跳跃。
他们见识过言吾驾驭截然不同题材的惊人能力,从历史到神话,从科幻到音乐,每一次跨界都不仅成功,更是重新定义了该领域的可能性。
这种近乎“点石成金”的过往战绩,让他们的内心深处隐隐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打破大秦联邦目前在硬核推理领域所面临的僵局与沉寂。
有资格与奥利弗·詹金斯这样的世界级顶尖高手在同一舞台上掰一掰手腕,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那个永远不按常理出牌、不断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言吾。
然而,这一丝刚刚燃起的期待火苗,很快又被更为强大的理性思考和现实考量给压了下去。
【想想就好了,言吾刚在音乐界搞出‘万象之声’那么大的动静,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怎么可能立刻又调转枪头,跑去写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学类型?这转换幅度也太大了,完全不科学。】
【写硬核推理探案小说,需要大量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比如法医学、刑侦学、毒理学、痕迹学甚至心理学等等。
这需要长时间的阅读、调研甚至实地考察,不是光有惊人的想象力就足够的。
言吾虽然是公认的天才,但贸然涉足一个全新的、专业性极强的领域,风险实在太大了。】
【而且你们别忘了,言吾现在声望正隆,几乎是全民瞩目的文化偶像。所谓‘树大招风’,他如果在这个时候推出一部探案小说,必然会受到最严苛的审视和对比。
万一……我是说万一,写出来的作品在逻辑严谨性或者专业度上稍有瑕疵,不如《血色晚宴》那么完美,那岂不是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金字招牌?
我觉得以他的智慧,不会轻易进行如此高风险的全新尝试。】
于是,这点刚刚在部分人心中燃起的、微弱的希望之火,在“不可能”、“难度太高”、“风险巨大”这一盆盆冷水的浇灌下,迅速地黯淡、摇曳,最终几乎熄灭。
大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一个不切实际的、略带浪漫色彩的幻想,在茶余饭后或者网络讨论中略带遗憾地提及一下。
随即又摇摇头,重新投入到对《血色晚宴》的细节挖掘,或者对其续作、对其改编剧集的殷切期待中去了。
本土硬核推理的缺位,似乎依然是一个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状。
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想到,在云顶苑那间俯瞰城市灯火、异常安静的书房里。
斯语的手边,除了那本被翻阅了无数遍、写满细密批注的《血色晚宴》精装本外,还摊开着几本厚实得足以当凶器的大部头。
最新版的法医学图谱、犯罪心理学专着、现场勘查技术指南,甚至还有一本纸张泛黄、散发着墨香与岁月气息的、关于大秦古代验尸术与刑狱案例的线装孤本。
他的目光沉静,指尖在笔记本电脑空白的文档页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发出几不可闻的嗒嗒声,仿佛在叩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他的嘴角,噙着一丝外人难以察觉、更难以捉摸的微妙弧度,那其中混合着挑战者的兴奋、思考者的专注,以及一种近乎于狩猎前的耐心与冷静。
全新的领域?陌生的挑战?专业知识的壁垒?
这对他来说,从来都不是阻碍与负担,而是最诱人、最能激发他内心深处探索欲与征服欲的诱惑。
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将继续在已然登顶的神话、科幻或音乐的疆域里深耕细作、巩固王座时,他手中那支仿佛被施加了魔力的笔,已然在无人察觉的暗处,悄无声息地调转了方向。
笔尖,正对向那片被《血色晚宴》的阴影所笼罩,同时也充满了无限可能与机遇的——硬核推理文学的战场。
一场无人预料、却注定将再次震动文坛的风暴,正在这极致的宁静中,悄然孕育。
风暴来临前的天空,往往最为沉寂,也最为意味深长。
云顶苑顶层书房内的氛围,与外界文学界的喧嚣、躁动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里只有敲击键盘发出的、稳定而富有韵律的轻微声响,如同精密钟表内部齿轮的咬合。
斯语平静地合上了那本已被他翻阅得书角微卷的《血色晚宴》精装本,目光如同冷静的探照灯,缓缓扫过宽大书桌上摊开的各类厚重典籍。
摊开的法医学图谱展示着人体骨骼与器官的精密结构,犯罪心理学专着上标记着关于动机与行为模式的段落,现场勘查技术指南里夹满了便签。
甚至那本来自故纸堆、散发着墨香与岁月气息的大秦古代验尸术线装孤本,也被仔细研读过。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个新建的、尚且空白的文档,此刻已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填满。
文档最上方,是一个刚刚敲定、带着几分玩味与毋庸置疑的自信的标题。
喜欢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请大家收藏:()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