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1章 推理小说领域

作者:莜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音乐市场出现了一种诡异的“两极分化”:


    一极是问徵及其合作歌手的新作,一经发布便空降榜首,引发全民讨论;


    另一极是其他所有音乐人的作品,在剩余的空间里艰难竞争,想要脱颖而出变得异常困难。


    一些资深音乐制作人私下无奈地感叹,“这已经不是市场竞争了,这是‘神’在散步,我们这些凡人连跟在后面吃灰的资格都没有。”


    “他随便拿出一首作品,就够我们研究好几年,这怎么玩?”


    面对这种局面,一些聪明的公司开始调整策略,彻底放弃在问徵擅长的领域(如宏大叙事、民族融合、极致技巧)进行正面竞争。


    转而深耕细分市场,如小众电子、城市民谣、情感叙事类情歌等,试图在问徵光芒未能完全覆盖的角落寻找生存空间。


    而言究堂音乐,则在这片由斯语一手创造的、无人能及的蓝海中,稳稳航行。


    他们并不需要刻意去打压谁,因为对手们已经自己陷入了模仿失败的泥潭。


    斯语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座无形的高峰,重新定义了音乐创作的上限,也让整个行业在震撼与挫败中,被迫开始反思与沉淀。


    在云顶苑,斯语偶尔会浏览到那些模仿失败的评论,他只是淡淡一笑,并未放在心上。


    他从未将其他音乐公司视为对手,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如何将脑海中那个璀璨的文化宝库,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在这个世界。


    音乐的篇章已然辉煌,但对他而言,这仅仅是文明画卷的一角。


    就在大秦联邦的音乐界尚在“问徵风暴”所带来的余波中喘息,努力适应着那被《左手指月》等作品骤然拔高到令人窒息的审美与技艺标准时。


    来自文学领域的另一股强劲“西风”,已毫无预兆地猛烈吹袭而来,迅速转移了公众的注意力。


    一位名叫奥利弗·詹金斯的北陆联邦作家,如同一位横空出世的文学剑客,以其最新力作《血色晚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推理探案小说阅读狂潮。


    这本书以其精妙绝伦、堪称典范的“暴风雪山庄”式密室杀人设计,严谨到近乎冷酷、环环相扣的物证链推理逻辑,以及对上流社会虚伪面纱下人性阴暗面那种既深刻又带着几分优雅的剖析笔触,迅速征服了从资深侦探小说迷到普通读者的庞大群体。


    它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销量在各个国家屡破记录,其影视改编权更是被天价竞得,同名电视剧集已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未播先热。


    这股强劲的文学风潮,同样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了大秦联邦。


    漫步于各大城市的连锁书店或独立书屋,最显眼的推荐位置上,必定陈列着《血色晚宴》那设计风格冷峻、极具辨识度的封面。


    线上阅读平台的各类榜单,无论是畅销榜、飙升榜还是推荐榜,都被其牢牢占据头名位置,将一众本土作品远远甩在身后。


    社交网络上,关于书中那个核心谜题“完美密室”是如何构建与破解的解析长文、对主角侦探那标志性“演绎法”的推崇与模仿、以及对那位身份特殊的反派其悲剧性动机的深入探讨与同情,成为了最热门、参与度最高的话题,持续占据热搜前列。


    然而,在这股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誉与追捧热潮中,一种略显刺耳、带着复杂情绪的声音,也开始在网络上,尤其是在汇聚了众多年轻用户和自诩拥有“精英”视角的围博平台上,悄然浮现并逐渐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声浪。


    许多人在盛赞《血色晚宴》如何“封神”、如何“完美”的同时,总是不无遗憾地、甚至是恨铁不成钢地将目光投向了自家后花园——大秦联邦本土的同类创作。


    【理性讨论,不得不承认,在纯粹的逻辑推理诡计设计和整体结构严谨性上,我们本土的作品,目前确实比不过詹金斯这种世界顶级的大家。】


    【看看人家的推理过程,每一步都有坚实的物证作为支撑,逻辑链条严丝合缝,让人不得不服。


    反观我们的一些探案小说,破案很多时候还是靠主角的直觉、剧情的巧合,或者凶手在最后关头自己良心发现坦白一切,这种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是创作理念上的代差。】


    【我们这边的作者,要么就是走武侠、仙侠探案的路子,追求的是动作场面和奇术诡计;要么就是披着探案外衣的言情故事,核心还是男女主谈恋爱。


    真正硬核的、纯粹依靠智力角逐、以解谜为核心的推理作品,凤毛麟角。


    仅有的几部,在逻辑的严密性和设计的精巧度上,也……唉,只能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血色晚宴》这种才是真正的‘脑力体操’,是智力的极致享受。读完的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高强度思维训练。


    大秦联邦在硬核推理这个细分领域,感觉整体上落后了不止一个身位,缺乏能真正扛鼎、与世界对话的作品。】


    【有时候不禁会想,或许是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里,就相对缺乏这种极致的、冰冷的、追求绝对精确的理性逻辑传统?


    我们更擅长写意、抒情、宏大的叙事,或者是人情世故的描摹,但在需要像精密仪器一样拆解谜题、构建无懈可击的逻辑堡垒方面,似乎天然就不是强项。】


    这些言论,有的试图客观分析差距所在,有的则带着偏激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带着惋惜和期盼的“恨铁不成钢”。


    它们从不同角度,都指向了一个在当下无法回避的共同认知:


    在目前风靡全球的、以严密逻辑、科学取证和冷峻理性为核心特征的硬核推理小说领域,大秦联邦的作品确实显得式微,难以拿出与《血色晚宴》这样公认的世界级顶尖之作相抗衡的作品。


    这种认知,让一部分读者在如饥似渴地追捧国外佳作、享受智力盛宴的同时,内心深处也不可避免地对本国的创作生态感到一丝失落与焦虑。


    就在这种略显沉闷和自我怀疑的氛围开始弥漫时,一些读者、评论者乃至出版界人士的脑海中,几乎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个名字。


    一个在过去几年里,不断打破常规、创造奇迹的名字——言吾。


    喜欢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请大家收藏:()文豪:我什么都略懂一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