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宴之后,皇夫选拔并未停歇,反而以更密集的节奏推进。
太皇太后显然深谙“趁热打铁”之理,不过三五日功夫,便着宗人府与礼部联合颁下章程:所有初选入围的候选人,需参与“文治策论”考核,题目由女帝亲定,限时三日,于文华殿当众呈递、评议。
消息传出,京师瞩目。
谁都明白,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择婿,更是对未来朝堂格局的一次预演。
能在此轮脱颖而出的,必是女帝真正属意的、有望参与核心政务的潜在盟友。
考核当日,文华殿内庄严肃穆。
司徒清漓端坐御座,太皇太后于旁设座观礼,下首则坐着以苏太傅、徐阁老等为首的几位重臣作为评议官。
数十名候选人依序入殿,或紧张,或自信,或故作镇定。
王宴之依旧站在琅琊王氏的位置,神色平静,只是偶尔掠向御座的目光,泄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罗霆则挺直脊背,站在武将子弟队列的前列,眼神锐利,如同即将踏入沙场。
“今日策论,题目有二。”司徒清漓声音清越,回荡在殿中,“其一,论美洲新齐行省长治久安之策;其二,议技术扩散之利弊与朝廷应对之道。诸位可任选一题,或二者兼论,畅所欲言。朕,不听空谈,唯重实务。”
题目既出,殿内响起一片细微的抽气声。
这两个题目,看似宽泛,实则直指当前朝政核心,极其考验候选人的眼界、格局与务实能力。
尤其是技术扩散,更是敏感至极,如何在“利国利民”与“维护皇室权威”之间找到平衡,绝非易事。
候选人纷纷领了纸笔,于各自案前凝神思索,殿内只闻纸张摩挲与研墨之声。
三日之期转瞬即过。评议当日,文华殿内气氛更显凝重。
一份份精心写就的策论被呈递上来,由内侍高声诵读,评议官随即点评。
大多数策论中规中矩。论美洲,无非是“宣教化、施仁政、固边防”的老生常谈;论技术,则多在“可控扩散”、“官民并举”等框架内打转。虽偶有亮眼之处,却难称惊艳。
江南织造曹家那位嫡次子,此番选择专攻技术扩散一题。
他的策论辞藻华美,引经据典,提出了“以利导之,以权制之”的方略,建议成立“百工院”统筹技术事宜,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分级授权、收取专利费用来管理。思路清晰,考虑也算周全,引得几位评议官微微颔首。
然而,当他读到其中关于“海事机械改良”的具体建议时,坐在评议官席位的司徒文康,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侧身对身旁的岑子瑜低语了几句。
岑子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待曹公子策论诵读完毕,他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曹公子此策,思虑周详,尤其这‘海事机械改良’一节,提及利用流体之力优化船桨效率,减少风帆依赖……此论精妙,不知公子师从何人,或是有何奇遇,得此灵感?”
曹公子脸上掠过一丝慌乱,但迅速镇定下来,躬身道:“回岑侍郎,此乃学生平日阅览杂书,偶有所得,自行揣摩而出,让大人见笑了。”
司徒文康此时却轻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卷略显陈旧的册子,正是他当年在海军任职时写下的《舟船改进札记》手稿副本。
他翻开其中一页,朗声读道:“……观鱼游水中,尾鳍摆动而进,思及若将船桨末端仿鳍叶之形,或可借水势省力提速……此设想曾于海军内部研讨,因当时工艺所限,未能实施。”
他读出的段落,与曹公子策论中关于船桨改良的核心构想,几乎一字不差!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曹公子脸色瞬间惨白,汗如雨下,支吾着无法辩解。
抄袭朝廷重臣,尤其是涉及军务的未公开手稿,这罪名可大可小!
司徒清漓面沉如水,并未立刻发作,只淡淡道:“曹公子才思敏捷,只是这‘偶得’,未免太过巧合。此篇策论,不作评议。带下去,交由宗人府细问来源。”
两名侍卫上前,将面如死灰的曹公子“请”出了文华殿。
这一幕,如同冷水泼入油锅,让所有候选人心头一紧,愈发谨慎起来。
经过这番风波,后续的策论更显平淡,直到一份来自寒门子弟韩知微的策论被诵读。
韩知微,人如其名,看起来有些瘦弱,衣着朴素,站在一众锦衣华服的勋贵子弟中,毫不起眼。
他在菊宴上也无甚突出表现,几乎被人遗忘。
然而,他的策论却选择了两题合论,角度刁钻,观点新颖。
在论及美洲治理时,他并未空谈仁义,而是提出“以商固疆,以利系民”的策略。
主张在美洲大力发展种植园经济,但核心土地收归行省所有,招募移民承包经营,同时引入齐朝宗族制度,建立基层自治组织,将经济利益与政治归属牢牢绑定。
而真正引起轰动的,是他关于技术扩散的论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夫技术者,如水也,堵之则溃,疏之则通。然皇室握有源头,若一味封锁,则如抱薪救火,徒引觊觎。若全然放开,则猛兽出柙,反噬其主。臣愚见,当行‘专利分红之制’。”
他详细阐述了他的构想:由皇业司牵头,成立“专利司”,对所有官方研发的新技术进行登记造册,明确专利归属皇室。
任何民间工坊欲使用某项技术,需向“专利司”申请授权,并根据其生产规模、盈利情况,缴纳一定比例的“专利分红”。
这部分收入,一部分纳入国库,一部分反哺格物院用于后续研发,另一部分,甚至可以按比例奖励给最初的技术发明者(如公输毅、司徒明雅等),以激励创新。
“……如此,则皇室坐收渔利,掌控技术流向与迭代;民间得享其惠,激发工商活力;匠人获其实,倾心创造。三赢之局,方可长治久安。且此制可随技术迭代而调整分红比例,旧技术可降低门槛普惠于民,新技术则严控以保优势……”
此论一出,满殿皆惊!
这已不仅仅是治理策略,更像是一套完整的经济制度设计!将技术明确为“专利”,并引入分红机制,这想法太过超前,也太大胆了!
这简直是在世家最看重的“利益”命脉上动刀,却又巧妙地用“共同获利”的幌子包装起来!
岑子瑜双眼放光,作为户部侍郎,他立刻嗅到了这其中巨大的财政潜力和对经济格局的颠覆性影响!这韩知微,是个天才!
司徒文康也面露激赏,这思路与他正在草拟的《专利法》核心精神不谋而合,甚至提供了更具体的操作方案。
连端坐上方的太皇太后,眼底也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与深思。
司徒清漓心中更是震动。这韩知微的策论,直指她心中关于技术扩散最深的顾虑与期盼!
用经济手段而非行政命令来调控,既能避免与世家正面冲突,又能确保皇室利益,更能持续激励创新……这简直是为她量身打造的方案!
她不禁深深看了那站在殿中,因众人瞩目而略显局促,眼神却依旧清亮坚定的寒门子弟一眼。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韩公子此论,别开生面,发人深省。”司徒清漓开口,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尤其是这‘专利分红之制’,颇有见地。岑侍郎,司徒大人,以为如何?”
岑子瑜立刻起身:“陛下,韩公子之策,于国于民,大有裨益,臣以为极具可行性,可详加研讨!”
司徒文康也附和道:“臣附议。此策与臣正在草拟之《商会法》、《专利法》诸多理念暗合,韩公子实乃大才!”
两位陛下倚重的臣属如此肯定,韩知微顿时成为全场焦点。
王宴之看着韩知微,目光复杂,有欣赏,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罗霆则若有所思,似乎从这经济策略中,联想到了军队后勤保障的新可能。
评议结束后,众人散去。司徒清漓独留下韩知微的策论,反复观看,越看越觉得精妙。
她随口问侍立一旁的黎川:“这韩知微,底细可查清了?如此见识,不像寻常寒门。”
黎川低声道:“回陛下,已初步查过。韩知微,陇西寒门,父早亡,靠母织布供养读书,师从……已致仕的前首辅,林文正公。”
“林师傅?”司徒清漓一怔。林文正公是两朝元老,学问渊博,性情耿直,因不满朝中倾轧,早在数年前便致仕归隐,没想到竟收了这么个关门弟子。“他何时入的林师傅门下?”
“约四年前。据查,是林文正公游历陇西时,偶然识其才,破例收入门下,亲自教导了两年。林公致仕后,他便独自在京郊书院苦读。”
四年……正是二皇兄宫变后不久。司徒清漓心中一动,一个念头闪过。
林文正公与太皇太后似乎有些渊源,当年林公能入翰林,据说也得过当时还是贵人的太皇太后些许关照……
她目光微转,看向慈宁宫的方向。难道……韩知微的横空出世,以及他那石破天惊的“专利分红制”,背后有皇祖母的手笔?
是她暗中点拨,甚至授意林公培养,特意在此刻推出,用以平衡世家势力,也为她自己增加在皇夫人选上的筹码?
若真如此,这位皇祖母的心机与布局,当真是深不可测。
她不仅在关键时刻稳住内部,更在积极地为自己物色和培养“自己人”,参与到这皇夫之争,乃至未来的朝局中来。
司徒清漓摩挲着韩知微的策论,唇角慢慢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这皇夫选拔,真是越来越有趣了。寒门才子、将门虎子、世家旧人……还有那位深藏不露的太皇太后。
各方势力,都在借着这场选拔,尽情展现着自己的肌肉与谋略。
而她,很乐意看看,在这风云际会的舞台上,最终谁能真正入她的眼,成为她足以托付江山与未来的……盟友。
喜欢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请大家收藏:()摆烂嫡女,被迫点满基建技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