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0章 风过无痕

作者:爱吃山椒肥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光荏苒,又是两个月过去。


    时节已入农历五月,汴京城褪去了春日的温婉,迎来了初夏的热烈。熏风裹挟着燥意拂过街巷,御道两旁的绿柳早已浓荫如盖,声声蝉鸣在树冠间鼓噪,为这座繁华帝都平添了几分慵懒的喧嚣。


    对武安侯府而言,这两个月是难得的宁静。苏哲除了每日按时入宫为太子授课,其余时间便深居简出,享受着初为人父的温馨与忙乱。而对于整个大宋朝堂来说,这位侯爷的低调,反而让他的存在感愈发显得高深。


    今日早朝散后,百官自大殿鱼贯而出,踏入那片被阳光炙烤得有些发烫的白石广场。


    苏哲与工部尚书王臻并肩而行,两人正低声讨论着神机营造司的一些事务。


    “侯爷,您上次提的那个用水力驱动连杆锻锤的想法,下官回去带着将作监的几个老手艺人反复推演,图纸都改了七八稿,总算是有了个可行的章程!”王臻的脸上带着一丝技术宅特有的兴奋,但随即又垮了下来,压低声音道,“只是……这要打造起来,所需铁料、木料、工时……户部那边,怕是……”


    苏哲闻言,不由失笑。他这位盟友,一谈起技术便神采飞扬,可一涉及到钱,就总是这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王大人,你这可就问倒我了。”苏哲摊了摊手,语气轻松地开起了玩笑,“我这个太子太傅,名头是响亮,可薪俸都是按朝廷规制来的,总不能跟太子殿下说‘学生,借为师点钱搞研发’吧?再说了,神机营造司的开支,你们工部和户部批得抠抠搜搜,催活儿的公文倒是一天三趟,这不明摆着想让咱们‘凭着一腔热血把事办成’嘛。”


    王臻听得一愣,虽不甚明了那些新奇词汇,但话里的揶揄和无奈却是听懂了,只能苦笑着附和:“侯爷所言极是。只是国库……唉,那帮掌算盘的,一文钱恨不得当两文用。每次下官去要钱,他们就说‘当以国事为重’,仿佛我这神机营的除了造火器,其它倒成了细枝末节。”


    “他们那就是典型的‘道理我都懂,就是不给钱’。”苏哲撇了撇嘴,宽慰地拍了拍王臻的肩膀,“放心,钱的事,总有办法。你只管把东西给我弄出来,手艺上别含糊,其他的我来周旋。”


    有了苏哲这句定心丸,王臻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两人正说着,吏部尚书李崇明与几位同僚恰好从旁经过。见到苏哲,李崇明脚步一顿,脸上露出客气而周到的笑容,主动拱手道:“武安侯,王尚书。”


    李崇明已年近花甲,在吏部这个迎来送往、最是考验人情世故的衙门里坐了多年,为人处事可谓是八面玲珑。他很清楚,眼前这位年轻的侯爷,虽无宰执之名,却有宰执之实,尤其在官家心中,分量非同一般。因此,他虽自持身份,态度上却绝不敢有半分怠慢。


    “李尚书。”苏哲亦是含笑还礼,姿态谦和,并未因自己圣眷正隆而有丝毫倨傲,“天气炎热,尚书大人辛苦了。”


    “侯爷言重了。”李崇明客套道,“为国分忧,不敢言苦。倒是侯爷,既要为殿下授课,又要操心军国大事,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


    一番滴水不漏的官场寒暄后,苏哲正欲告辞,却像是被什么事触动了念头,脚步微微一顿。他没有刻意看向李崇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远处高耸的宫阙,语气自然得仿佛是随口一提。


    “说起来,近日为太子讲解史册,倒是想起一桩趣闻。”


    他这一开口,周围几位官员的脚步都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李崇明脸上的笑容不变,眼神却微微一凝,他知道,能让这位侯爷在宫门口“随口一提”的,绝不会是寻常的趣闻。


    苏哲的声音依旧平淡温和,带着一丝闲聊的口吻:“前些日子,偶然翻阅到集英殿一位刘修撰的条陈,此人建议用笔画部首之法,为馆阁百万藏书编撰索引,想法颇为精妙。我便好奇,多问了一句。”


    他的话在这里稍作停顿,目光从远处的宫阙收回,不经意似的扫了李崇明一眼,随即又转向了别处,仿佛在自言自语。


    “不问不知道,这位刘修撰,入仕已有十年,腹有才学,却始终在修书校对的位子上打转。我心想,这般的人才,若是调任去着作局,参与修撰国朝史录,岂不是更能人尽其才?”


    他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既像是疑问,又像是感慨。没有半分命令的口吻,更没有丝毫的压迫感,就如同夏日里一阵拂过水面的风,看似无痕,却已在水心留下了一圈圈的涟漪。


    说完,苏哲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对李崇明与王臻微一拱手,笑道:“两位大人慢行,苏某先行一步。”


    话音落下,他便带着薛六,转身汇入了宫门外的人流之中,悠然远去。


    原地,只留下吏部尚书李崇明,脸上的笑容还未完全散去,但眼神深处,却已掀起了疑惑。


    他静立了片刻,夏日的熏风吹在脸上,却让他感到了一丝莫名的凉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武安侯……这是在“点”我!


    他不是在商量,也不是在建议,而是在传递他的意图!


    一个从七品的修撰,武安侯竟能清楚地知道他的名字、才干,甚至为他规划好了最合适的去处!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吏部官员的升迁考评,早已在武安侯的无声注视之下!而自己,作为执掌天下官帽子的吏部尚书,竟然让一个侯爷看重的人才,在眼皮子底下蹉跎了十年!


    这不是侯爷的失误,而是他李崇明的失察!


    一瞬间,李崇明的心中百感交集。他没有感到被冒犯的愤怒,也没有被权势压迫的恐惧,有的,只是一位老辣政客在嗅到风向转变时的本能警觉和迅速决断。他知道,自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完美的姿态,回应这阵“无痕之风”。


    ……


    一个时辰后,吏部衙门。


    尚书官署内,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一群饭桶!”李崇明将一本官员考评的簿册重重地摔在案上,发出一声闷响。他没有暴跳如雷,声音甚至不高,但那股子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森然冷意,让堂下负责考功的郎中吓得噤若寒蝉,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


    “集英殿,刘永龙。”李崇明缓缓地吐出这个名字,目光如刀子般刮过那郎中的脸,“此人的考评,为何迟迟没有定论?你们考功司,是觉得我大宋的英才太多了,可以随意搁置,还是觉得本部堂的位子坐得太稳了,想给我找点麻烦?”


    “下……下官不敢!”郎中叩首在地,声音发颤,“尚书大人容禀,此……此事确是因集英殿那边给的评语寻常,又无贵人奥援,故而……故而按旧例,暂且搁置……”


    “旧例?!”李崇明冷笑一声,“旧例就是让明珠蒙尘吗?武安侯都能看到的人才,你们这些专司此职的官员,却都是瞎子不成?!本部堂养着你们,不是让你们因循守旧,是让你们为国选材!”


    他霍然起身,在大堂内踱了两步,断然下令:“去!将刘永龙的所有案卷,立刻重审!还有,马上拟定调令,擢其为着作佐郎!今日之内,本部堂要亲眼看着这份公文,送到集英殿去!”


    “是!是!下官遵命!”


    整个吏部衙门,犹如一台被拧紧了发条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


    当天下午,集英殿。


    殿内清寂,熏风从窗棂吹入,卷起一室淡淡的墨香。


    刘永龙正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对外界的风云变幻一无所知。


    忽然,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一名吏部官员,捧着一份盖着火红印信的公文,径直来到了他的案前。


    “奉吏部令,集英殿修撰刘永龙,才堪大用,着即擢升为着作佐郎,即刻赴任!”


    这短短的一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安静的集英殿内炸响,更在刘永龙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呆住了,握着毛笔的手悬在半空,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份官方调令,一时间,竟以为是自己苦熬多年出现了幻听。


    着作佐郎!那是他曾无数次在梦中向往,却又觉得遥不可及的职位!


    直到那份带着吏部尚书亲笔签押的公文递到他手中,那温热的触感才让他猛然惊醒。


    他颤抖着接过调令,脑海中瞬间闪过的,是昨夜暗室里,那位年轻侯爷平静而坚定的眼神。


    “机会,总会来的。”


    他原以为,那是一句需要用岁月去兑现的承诺。


    却未曾想,侯爷的承诺,竟是这般雷霆万钧,言出必践!


    喜欢大宋闲医请大家收藏:()大宋闲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