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4章 三份甜蜜

作者:沉默的红玫瑰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日子像往常一样流淌。


    周教授的书寄出后,直到一个多月后的傍晚,周教授接到越洋电话时,我正在书房擦拭书架。


    他接起电话的声调很平稳:“小泽?”


    我准备回避,他却示意我留下。


    “爸,书……我收到了。” 停顿了很久,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我熬了两夜,一口气读完了。”电话那头,年轻人的声音哽咽。


    周教授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听着。


    “我好像……第一次真正认识您。”小泽的声音有些沙哑,“也第一次……有点懂我妈了。”


    ——这句话仿佛有千钧之重。


    电话两端都陷入了沉默,一种无需言说的理解在寂静中蔓延。


    “爸,”小泽再次开口,语气郑重,“谢谢您……没有继续瞒着我。也谢谢刘阿姨。”他顿了顿,似乎在努力组织语言,“这本书,像一把钥匙。它解开了我很多年的困惑——为什么家里总有种说不出的疏离,为什么您和妈妈之间,永远隔着一段看不见的距离。”


    周教授闭了闭眼,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


    “书里的痛苦是真的,遗憾也是真的。但正因如此,我才明白,您和妈妈选择维持这个家,有多么不易。”小泽深吸一口气,“我不是要替谁原谅,也没资格评判。我只是……终于觉得,我和您之间,那堵看不见的墙,好像薄了一点。”


    “小泽……”周教授只唤了一声名字,便再也说不下去了。这位一生致力于理清逻辑与的学者,此刻在儿子迟来的理解面前,失去了所有语言。


    “爸,保重身体。告诉刘阿姨,谢谢她。”小泽的声音恢复了暖意,“等假期,我带您孙子回去看您。”


    电话挂断后,周教授久久没有放下手机。


    他背对着我,肩膀微微松弛下来,我走过去抱紧了他…


    那一刻我明白,这本名为《情债》的书,偿还的不仅是上一代人的心债,更是在下一代心里,搭起了一座通往理解的桥。


    窗外,暮色四合。


    他转过身时,看着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我抱的更紧了…


    周教授的拥抱,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拥抱。


    此刻,被周教授抱的更紧了……他喘着粗气…


    从老家回来的第四天…我感冒请了假,高烧不退,浑身骨头像散了架,意识昏沉。


    李春桃就在我身边,她见我病得沉重,心急如焚,整夜守在我床前。


    春桃二话不说,请了假,寸步不离地守着我。


    她拧来温热的毛巾,细致地为我擦拭额全身…夜里,我浑身发冷,她端来一盆热水,将我冰冷的双脚浸入水中…


    在病中模糊的意识里,这份关怀让我产生了奇异的错觉。


    她既像一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带着男子的担当。


    …我恍惚了…


    鬼使神差地,我紧紧抓住了她的手腕。


    她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没有抽开,反而翻转手腕,更用力地回握住了我的手。


    掌心传来的温度,比热水更熨帖,她温暖的嘴唇捂在了我的唇上…直直烫进我的心里。


    我们都没有说话…一种汹涌的情绪在安静的房间里流动。


    下一刻,他俯下身,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我们谁也没有刻意去定义什么,关系却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生活中,我们依旧是一个房东,一个租客…


    现在…我听着周教授粗重的喘息…我竟然分不清了…我的嘴唇滚烫…思绪混乱…就像两株历经风霜的老树,在黄昏的迷雾中紧紧缠绕,分不清彼此,也看不清来路与去路。


    只能凭借本能,抓住眼前这唯一的依靠,在这情感的旋涡中,暂时寻得一个喘息。


    窗外夜色浓重,已将房间内的暧昧与喘息一同吞没。


    于是,日子便在这公私交织的暖意中,继续平静地向前流淌。


    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儿子一家来得越来越勤。


    起初那点母子隔阂的生疏,终究被这常来常往的熟稔冲淡了。


    我冷眼瞧着,这孩子其实是有能力的,做事也肯下力气,以前就是缺个引路的人,缺个能真心实意提拔他的伯乐,他心里憋着一股怀才不遇的郁气,才对周遭的那么不耐烦。


    如今工作顺了,气也顺了,心结也解开了……


    我们母子间的关系,像解冻的溪流,重新活泛了起来。


    他来家里,不再只是干坐着,会挽起袖子帮我修修坏了的柜门,检查一下老化的电路。


    话也多了,会跟我聊聊工作上的进展,说说他们领导(那位周教授的学生)如何有眼光、有魄力。


    更让我欣慰的是,他对妹妹思李是真心疼爱。


    每次来都不空手,不时带一包她最爱吃的草莓糖…就是买个漂亮的洋娃娃。看着思李欢呼着扑进他怀里,甜甜地喊“哥哥”,他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做不了假的。


    儿媳妇小婷也渐渐来得勤了。


    起初可能还有些顾忌,后来看我真心实意地待她,也便放了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她会带些自己烤的点心,或者给思李织件小毛衣,坐下来跟我聊聊家常,说说他们小两口未来的打算。


    家里渐渐有了人气,有了笑声。


    不管这亲情最初是因着什么契机重新连接上的,它终究是慢慢回归了正道。


    血脉里的温热,终究比任何现实的考量都更绵长。


    儿子和儿媳带着女儿思李,两个孙子,在客厅里玩闹,厨房里炖着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好香啊!我老远就闻到味儿了。春桃手里拎着一袋刚上市的草莓,路过菜市场看见这草莓新鲜,给思李带了些。


    春桃阿姨!思李像只欢快的小鸟扑进她怀里,李春桃熟练地弯腰接住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草莓发卡,看看阿姨给你带了什么?


    儿媳妇小婷忙起身接过她手里的东西:春桃姨快歇歇,上了一天班累了吧。


    不累不累,看见孩子们就精神了。李春桃利落地挽起袖子,汤是不是该调小火了?我再炒个青菜就能开饭。


    我看着她自然地系上围裙,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小婷摆碗筷时,李春桃会提醒她哪个碗烫手;思李趴在餐桌边,小脑袋跟着春桃阿姨的身影转来转去。


    开饭啦!李春桃端着最后一盘菜走出厨房,暖黄的灯光下,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餐桌前,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白天的事,大人们互相夹菜盛汤。


    李春桃细心地给思李挑出鱼刺,又给我盛了碗热汤:多喝点,你最近气色好多了。


    这日子啊,终于过成了它该有的模样——有烟火气,有欢笑声,更有彼此扶持的温暖。


    周教授那里,我们之间更多了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像冬日里围炉夜话的温暖,不炽热,却持久而安心。


    这三份情感,以不同的方式滋养着我:儿子的回归弥补了亲情的遗憾,周教授的默契给予我精神的慰藉,而李春桃的陪伴则构成了日常里最坚实的温暖。


    它们交织在一起,让我的人生在历经风雨后,终于迎来了如此的丰盈。


    我的心情别提多好了…


    喜欢保姆作家刘青青请大家收藏:()保姆作家刘青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