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读书声

作者:我是你的小心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李村的私塾设在村东头一座废弃的旧祠堂里,青砖斑驳,屋顶的瓦片也缺了几块,露出底下朽坏的椽子。虽显破败,但地方还算宽敞。


    此刻,祠堂里里外外或坐或站,聚了二十来个半大的孩子,有男有女。他们面前并无书卷,只齐齐仰着头,跟着前方一位身着洗得发白旧军袍的中年汉子读书。


    那汉子身材精干,面容黝黑,腰间还挂着一个空瘪的旧皮囊,依稀能看出曾是盛放兵器的。他便是被贬谪至此地的武将之一,姓张,孩子们都唤他张先生。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张先生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铿锵顿挫,在祠堂里回荡。


    底下的孩子们便也跟着摇头晃脑,参差不齐地念:“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王一梅坐在靠前的位置,背脊挺得笔直,目光专注地落在张先生身上。她嘴里跟着念,耳朵却仔细捕捉着每一个字的含义。这些兵法句子,她已不是第一次听,但每次都觉得里面藏着无穷的道理,比那锅碗瓢盆、针头线脑有意思得多。


    王子松坐在她不远处的另一堆孩子里,念得有些漫不经心,眼神偶尔会飘向窗外,带着几分读书人的清高,似乎觉得与这些农家孩子一同念这等“粗浅”兵书,有些掉价儿。王桂儿、王莲儿等人则老实跟着念,只是眼神偶尔交汇,带着小孩子特有的那种不易察觉的小动作。


    祠堂里光线昏暗,空气中浮动着尘埃。孩子们稚嫩而混杂的读书声,与这破败的环境、与先生那身旧军袍奇异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边疆军户村特有的启蒙图景。


    张先生领着孩子们又将那段兵法反复诵读了几遍,洪亮的声音在破败的祠堂里撞击回响。大多数孩子只是机械地跟着念,舌尖滚过熟悉的字句,心思却未必在上面。


    王一梅的嘴唇也在动,声音融在集体的声浪里,并不突出。然而她心里却清晰地知道下一句是什么,甚至能倒背如流。她三岁就被奶奶扔进这私塾,混在一群光屁股娃娃里听声,到如今已十一年。这些基础的兵法章句,她早已滚瓜烂熟,闭着眼睛都能默写出来。


    张先生停下领读,目光扫过底下神情各异的孩子,最后望向祠堂外空旷的田野,眼神里透出一种与这乡村私塾格格不入的深沉。


    “都知道‘居安思危’这四个字怎么写,”他声音低沉了些,不似方才领读时那般激昂,“可如今,放眼朝堂,还有几人真正记得其中深意?只怕是‘居安’日久,早已忘了‘危’从何来。”


    他顿了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这些懵懂的孩子们倾诉:


    “京城……那等繁华之地,怕是连烽火台冒起的狼烟是什么样子,都无人识得了。”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和忧虑,那是对国家承平日久、武备松弛的隐忧,也夹杂着对远方家人、对那个他曾效力中心的权力世界的复杂思念。


    王一梅安静地听着。她不完全明白朝堂之事,却能听懂先生话里的沉重。她看着张先生脸上那与寻常村夫截然不同的神情,心里模糊地想,井口之外的那片天,或许并不总是晴朗的,也有风雨欲来的时候。而这些,是她在王李村日复一日的劳作和背诵滚瓜烂熟的课文里,永远无法真切触摸到的东西。她渴望能听懂更多,看懂更多,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地,反复咀嚼早已烂熟于心的旧东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