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溆川的雨水似乎格外丰沛。
梁聿坐在书桌前,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陪读房老旧的窗棂。房间里属于他的痕迹正在被一点点抹去,打包好的书籍和行李堆在墙角。
一切都按照预想的轨道运行,完美得如同他无数次模拟考的成绩单。除了心底那丝连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落。
母亲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温柔笑意。她将水果放在书桌一角,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儿子略显沉静的侧脸。
“小聿,东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吧?这些旧试卷和练习册,没用的我就帮你处理掉了。”母亲说着,顺手整理起桌面上零散的纸张。
梁聿“嗯”了一声,视线仍停留在窗外的雨幕上,脑海里却莫名闪过考场外那个女生怔愣的眼神,和她听到“加油”时瞬间亮起的眸子。他记得她,池塘边无声落泪的,在寝室楼下,穿着他宽大衣服,眼睛红肿像只兔子的。
印象有些模糊,只记得她似乎总是独来独往,带着一种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安静。
母亲的动作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身从床头柜的抽屉里取出一个浅黄色的牛皮纸袋,递到他面前。
“对了,小聿,这个……大概是上学期末,夹在你那件洗好的校服衬衫里还回来的。”母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斟酌,“我当时收拾衣服看到了,怕是什么重要的笔记或资料,就……先帮你收起来了。”
梁聿疑惑地接过纸袋。
他下意识地伸手进去摸索,里面有一张稍硬的纸。
他将其抽了出来。
是一封信。
信封是普通的白色,没有任何署名,但折叠的方式透着小心翼翼。
他展开信纸。
清秀而略显稚嫩的笔迹映入眼帘,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认真。
“梁聿同学:
做了很久的心理准备,才决定写下这封信。”
开篇第一句,就让梁聿的心微微一动。他抬起眼,看向母亲。林薇的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歉然,但更多的是一种“为你好”的坚定。
她轻轻叹了口气:“我……当时看你备考压力大,怕这些事分你的心,所以就……”
梁聿没有说话,目光重新落回信纸上。他读了下去。
字里行间,是一个少女琐碎而真诚的独白。她写初来乍到的惶惑,写成绩落差带来的晕眩,写孤独像散不去的秋雾。她写光荣榜上他照片带来的惊鸿一瞥,写池塘边他递来纸巾的瞬间,写无数个刻意计算的“偶遇”,写他在她灰暗世界里如何像一束遥远却执拗的光……
她称这份喜欢是“提心吊胆的春天”,是“稻田里见不得光的稗草”。
她说,写下这封信,并非奢求回应,只是想让他知道,他的存在,曾如何照亮过一个平凡女生兵荒马乱的高中时光。这将是她青春里,最大胆也最沉默的告别。
信的末尾,没有落款。
但梁聿知道了。
那个总是安静,眼神里带着些许惶然和倔强的女生,叫郁乔。
信纸上的字迹,仿佛带着那个秋日桂花的甜腻和潮湿,带着池塘边的水汽,带着无数个她默默注视他的瞬间的温度,一股脑地涌向他。
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那次在池塘边,她会那样无声地流泪?为什么在寝室楼下,她穿着他的衣服,眼神那样脆弱又复杂?为什么在考场外,他一句简单的“加油”,会让她露出那样怔忡又仿佛被点亮的神情?
他也明白了,自己心底那丝空落从何而来。原来那些他以为微不足道的相遇,在另一个人的世界里,曾掀起过如此汹涌的波澜。
而他,竟对此一无所知。
母亲的声音带着歉意响起:“小聿,妈妈不是故意要窥探你的**,只是高三关键时刻,我……”
梁聿抬起头,打断了母亲的话:“妈,我知道了。”
他没有责怪,也没有追问。只是将信纸仔细地按原痕折好,重新放回了那个浅黄色的纸袋里,然后将其小心地塞进了自己即将带走的行李箱夹层。
母亲看着他平静的侧脸,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开了房间。
梁聿再次望向窗外。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云层裂开缝隙,洒下几缕金色的阳光,照在湿漉漉的银杏树叶上,闪烁着细碎的光点。
他想起了那个雨天,高考结束后的校门口,他在人群中寻找着什么,然后看到了她,抱着一束向日葵,和母亲站在一起,脸上带着释然又轻松的笑容。
那时,他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朝着她的方向,不由自主地笑了笑。
现在,他知道了。
那封迟到了几乎整个夏天的信,像一把钥匙,悄无声息地打开了一扇他从未察觉的门。
门后的风景,与他预想的未来,似乎有了一些不同。
他拿起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没有拨出任何号码,也没有发出任何信息。
只是将那个浅黄色的纸袋,往行李箱更深处推了推。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雨后初霁、清澈如洗的天空。
溆川的夏天,还没有结束。
而有些故事,或许并不需要按照原定的剧本上演。意外的插曲,有时会引向更意想不到的篇章。
他弯起嘴角,一个清浅而真实的笑意,在眼底缓缓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