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7章 先弱后强

作者:梅黄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太公望率先起身,躬身应道:“周公所言极是,管叔野心昭然,武庚狼子野心,若不团结一心,必遭倾覆。”


    “老夫愿返回齐地,执掌兵权,牵制东夷,不负周公所托!”


    召公亦起身颔首:“周公之心,天地可鉴,我愿留守镐京,辅佐王上,安抚后方,与周公同心同德,共保周室安宁。”


    见召公与太公望表态,其余重臣也纷纷起身躬身:


    “愿从周公之命,共辅王上,平定叛乱!”


    周公见状,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好!既如此,筹备宗庙盟誓的事宜,便交由太史佚去办。”


    太史佚躬身应诺:“臣遵令。”


    周公微微颔首,目光随即转向位列右侧的毕公高。


    毕公身为王室宗亲,素来沉稳干练,分管四方诸侯情报与京畿防务,对诸侯动向了如指掌。


    “毕公......”


    周公的声音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叛乱之祸,首在知己知彼。”


    “管叔、蔡叔虽在殷地,然据我所知,其近来遣了不少使团出使列国。”


    “依你所察,可知目前有哪些方国,暗中与三监、武庚勾连,蓄谋叛周。”


    毕公高闻言,略一沉吟:“回周公,据多方探报,目前明确与三监、武庚过从甚密,乃至已应允起兵响应的方国,牵涉颇广。”


    “其一,乃是殷商旧畿内的顽固势力。”


    “除武庚直接掌控的殷都遗民外,原商王畿内的鄘、卫等地,亦有部分旧贵族蠢蠢欲动。”


    “如微子启之弟微仲衍的部分后裔,及前商纣王的一些近臣。”


    “他们与武庚同气连枝,复国之心不死。”


    “其二,东夷诸部之附逆者。”


    “东夷久与殷商交好,素来不服王化,此次趁势而起。”


    “其中,以奄国与薄姑国为首。”


    “此二国皆为东夷大邦,实力雄厚,地处东方要冲。”


    “奄君更是公然宣称支持武庚‘恢复殷祀’,其与管叔使者往来频繁,兵马已有调动迹象。”


    “薄姑与奄国素来同进同退,此番亦不甘人后。”


    “此外,徐国、淮夷诸国及熊盈十七国,已结成部落联盟,皆愿听从武庚调遣,蠢蠢欲动。”


    “其三,一些不满周制的小方国。”


    “商末以来未完全臣服之小邦,如丰国等,因不满我周室贡赋之制,又见三监与武庚势大,便暗中依附,意图趁乱牟利。”


    毕公高话音未落,厅内重臣皆面露凝重。


    谁也未曾想,叛乱势力竟如此庞大,遍及宗室、殷商遗民、东夷、淮夷诸国。


    牵扯范围之广,远超预期。


    周公听完,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反而点了点头,似乎早已料到。


    “东夷、淮夷,乃殷商旧盟,其心不服久矣。”


    “他们会被三监和武庚煽动,并不意外。”


    历史上,周公东征,灭国者五十。


    足以看出此次的叛乱波及有多广。


    周公目光沉静,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


    沉吟片刻,他抬起头,视线再次落回毕公高身上:“所列诸方,皆在预料之中。”


    “六国呢?如今乱势蔓延,六国身为淮夷要冲,昔年又为殷商盟国,其动向如何?”


    此言一出,厅内诸臣微微一怔,随即恍然。


    六国乃淮夷偃姓大国,地处淮水南岸要冲,左邻蓼国,右接英邦,是淮夷联盟的中枢节点。


    更兼召公与毕公自六国归来后,都曾对那位桐安邑尹李枕评价颇高。


    是以在周公看来,六国本就与殷商渊源颇深,若附逆,无疑会增添许多变数。


    毕公高开口道:“武庚遣甘盘庚入六国游说,许以复国之后,裂淮夷之地以封偃林之诺,劝其加入反周联盟。”


    “据报,甘盘庚在朝堂陈说反周之策时,桐安邑尹李枕于朝会上力陈利害,极力反对。”


    “言周室虽新立,然大义名分已定,根基渐稳,叛盟虽众,然各怀异心,乌合之众难成大事。”


    “偃林最终婉拒了甘盘庚,并未应允加入叛盟。”


    周公闻言,眼底闪过一抹异色:“哦?面对如此‘大势’,竟能不为所动,反能洞察其虚妄要害......”


    “看来此子,确如召公、毕公所言,非是池中之物,颇有几分静气与远见。”


    他略作停顿,似在思忖:“六国地处淮夷要冲,如今淮夷诸国大多附逆,其境况可谓强邻环伺,如立危墙之下。”


    “偃林能顶住内外压力,做出此等抉择,实属不易。”


    周公思忖了片刻,目光投向毕公高:“毕公,既然如此,便再劳你去六国走一趟。”


    “此去,首要之务,乃是代王庭颁下密诏,嘉奖其忠于周室之举。”


    “同时,明确诏令:若淮夷诸国胆敢作乱,命六国为王前驱,出兵助王师平叛!”


    “届时,其功绩,王庭必不吝封赏。”


    “至于李枕......”


    “其力阻叛乱,安定一方,功劳卓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赐其青铜百斤,以示嘉勉,另赐玉璧一双,象征其品德如玉,堪为臣子表率。”


    周公的赏赐颇有讲究,青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财富象征,玉璧代表极高的荣誉和认可。


    至于爵位官职,以李枕的身份,赐他爵位和官职,不仅是害他。


    还会让李枕认为周室对他有恶意,认为周室是为了离间他和偃林之间的关系。


    给点实际的东西嘉勉一下,让他感受到周室对他的善意也就够了。


    毕公高心领神会,躬身应道:“高必妥善办理,不负所托!”


    一直默然沉思的辛公甲忽然开口,缓缓说道:“以眼下的局势来看,叛乱已经在所难免。”


    “如今叛乱之势,看似燎原,实则如蔓草缠树。”


    “奄、薄姑为其主干,徐夷、淮夷及熊盈十七国为其枝蔓,小方国为其细叶。”


    “若径直挥师攻奄、薄姑,二国势大,又有诸夷相助,必是坚城难克,久战耗损。”


    “且彼等互为犄角,救援迅捷,我军若深陷苦战,淮夷诸部再从侧后袭扰,恐生变数。”


    他顿了顿:“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臣以为,若要平定此番叛乱,当循‘先弱后强,服众小以劫大’之策。”


    “徐夷、淮夷及熊盈诸小国,虽结盟附逆,然各怀异心,粮草不济,战力分散,此乃‘弱’也。”


    “奄、薄姑虽强,却需倚仗诸小国为屏障,若剪除其羽翼,二国便成孤悬之势,此乃‘劫大’之要。”


    “一旦以雷霆之势平定这些环绕的弱小方国,奄、薄姑等大国便如猛兽失其爪牙,飞鸟折其羽翼,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届时,我王师再合围主力,专心应对这几个核心顽敌,则事半功倍,可收全功!”


    “此策,既可速战速决,避免国力空耗于坚城之下,亦可从根本上瓦解叛盟的根基,使其分崩离析。”


    辛公甲是原殷商大臣,商纣王时期的史官,周文王时归周,任辛甲大夫,兼具谋略与军事大佬。


    历史上就是他提出“先弱后强扫东夷”,劝周公先攻克徐夷、淮夷等依附奄国的小国,孤立奄、薄姑等大国,被周公采纳后大幅提升东征效率。


    前线战场指挥方面,参与平定淮夷的战役,率部攻克多个小方国,切断奄国的外援与粮草补给,为攻克奄都奠定基础。


    周初的周室,堪称是全方位的强。


    否则也不会刚刚立国就陷入了幼主、内部宗室叛乱、外部几十国联军反周等困境,还能玩出个成康盛世。


    平定叛乱、东征扫平东夷和淮夷,简直跟玩破解版一样的摧枯拉朽。


    喜欢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请大家收藏:()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