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6章 三监流言

作者:梅黄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镐京,周公府邸的议事厅内,气氛肃穆。


    厅内案几分列,周公姬旦身着玄色衮服,端坐主位,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如渊。


    两侧依次坐着召公、太公望、幸公甲、荣伯、太史佚、毕公高,皆是周廷辅政核心与宗室重臣。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荣伯,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色:“周公,近来镐京内外,流言渐起,已蔓延至诸侯方国,人心渐有浮动。”


    周公颔首,示意他继续。


    荣伯便沉声说道:“流言核心,乃管叔、蔡叔等群弟所散布,直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


    他顿了顿,补充道:“更有甚者,管叔以‘兄终弟及’之旧制为辞,称自己身为武王三弟,才是合法辅政之人。”


    “周公以四弟之身摄政,实乃‘越权窃位,违背宗法’。”


    “此外,流言中还暗指周公排挤宗室子弟,欲改周室旧制,偏袒亲信。”


    “如今,这流言已从镐京扩散至管、蔡、霍三监封地。”


    “武庚更是推波助澜,称周公此举意在覆灭殷商遗民、废除殷商祭祀,煽动殷商旧族与东夷、淮夷诸部,局势已渐有失控之虞。”


    荣伯话音落下,议事厅内一片寂静。


    众人目光皆汇聚于主位的周公身上。


    周公端起案上的酒爵,却未饮,只是轻轻摩挲着爵身的纹饰,良久,才缓缓开口:


    “你们相信这样流言?”


    厅内无人应声。


    召公垂眸沉思,太公望捻须不语,其余重臣或面露迟疑,或沉默。


    流言虽看似无稽,却精准戳中了“幼主执政、权臣专权”的隐忧。


    又有宗法旧制为幌子,此事牵涉太大,没人愿意轻易表态。


    见无人回答,周公轻轻叹息一声,缓缓放下酒爵,目光扫过众人:


    “流言如鸩毒,其害不在入口之烈,而在浸染人心之缓,最终瓦解栋梁,使大厦倾颓。”


    “管叔、蔡叔,非为质疑旦一人,其意在分裂我周室核心,动摇天下诸侯对我周邦之信心。”


    “彼等与武庚勾结,欲借殷商遗民与东夷之力,行叛乱之实。”


    “武王崩后,孺子年幼,天下初定,诸侯未服,殷商遗民蠢蠢欲动,东夷方国虎视眈眈。”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非为一己之私。”


    “实乃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慰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之灵,无以守护文武二王创下的基业!”


    “‘不利于孺子’之说,纯属无稽。”


    “我曾于武王病重之时,祷于宗庙,愿以身代死,此有金縢之书为证。”


    “今日摄政,只为‘保周室、安天下’,待王上成年,我必归政,绝不恋栈权位,此可昭告天地先祖!”


    “至于管叔所言‘兄终弟及’,看似有据,实则混淆视听。”


    “我周室宗法制虽未完全定型,然‘嫡长子继承’已成主流,王上乃武王嫡子,法理正统,无可撼动。”


    “管叔以辈分争辅政之位,实则是觊觎权柄,欲借流言煽动内乱,其心可诛!”


    说到此处,周公转向召公与太公望,语气放缓:“召公、太公,你二人皆为周室开国元勋,与我一同辅佐武王伐纣,深知天下得来不易。”


    “如今流言四起,若我等内部生隙,三监与武庚必趁机举兵,届时周室危矣,我等多年心血,皆将付诸东流!”


    “为安天下,我有一议。”


    “即日起,东西分治,各司其职。”


    “召公留守镐京,辅佐王上处理内政,安抚关中贵族与西土诸侯,掌控后方粮草兵源。”


    “待天下安定后,你的封地召国将世代传承,子孙永享富贵。”


    “太公返回齐地,执掌东方兵权,牵制薄姑、奄等东夷方国,防止其与三监勾结。”


    “我将奏请王上,赋予齐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的征伐之权。”


    “齐地可自主扩张,以固东方屏障,你后代也永为东方诸侯领袖。”


    “此外,我等当于文王宗庙举行盟誓,祭祀先祖,歃血为证,同心同德,共辅王上,共抗叛乱。”


    “若有二心,天诛地灭,先祖共弃!”


    周公没有靠“辩解”,而是用“政治承诺、宗法背书、利益绑定”三重策略,精准击中召公、太公望的核心关切。


    他们最担心的不是“周公是否篡权”,而是 “周室能否存续”。


    在危机面前,共同利益永远大于个人猜忌。


    周公没有否认流言,而是直接点破流言的本质:管叔之流,欲以私怨乱国本,并抛出两个无法反驳的 “宗法依据”:


    强调摄政是权宜之计,非长久之谋。


    周公明确表态“我之摄政,只为‘保文武之业’,王上成年之日,我必归政,绝不恋栈”。


    搬出“先王遗命”:周公提及武王病重时,曾托付他辅佐成王,稳固周室。


    说明自己的摄政并非“自封”,而是有先王授权,符合周室“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伦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周公如今这种局面,仅靠“宗法国本”不够,还要让召公、太公望明白。


    只有站在自己一边,他们的利益会得到保障,甚至能扩大。


    于是提出“东西分治、各司其职”的分工方案。


    这个分工方案精准击中二人关切。


    召公作为王室近支,重视“内政权力与宗室地位”。


    太公望作为异姓功臣,重视“兵权与封地扩张”。


    周公通过明确分工,让他们意识到。


    与周公合作,能实现周室安定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若相信流言,内部分裂只会让三监、武庚得利,他们的地位反而会受威胁。


    盟誓为证,以“鬼神为鉴”强化信任。


    这个时代,“盟誓”是最具约束力的政治契约。


    对召公、太公望而言,这种“宗庙盟誓”是超越个人猜忌的“政治担保”。


    在这个“敬天法祖”的时代,违背盟誓意味着“得罪先祖与上天”,这是比任何利益交换都更具威慑力的承诺。


    周公的这番话,既有宗法背书,又有利益绑定,更有盟誓担保,直击众臣核心关切。


    他们最忧心的并非周公是否篡权,而是周室能否存续。


    周公这种能够青史留名的政治家,自然不可能将周室的存亡,寄托在召公和太公那虚无缥缈的所谓的忠诚之上。


    这两位要是在这个时候被对方用利益给拉拢了,那周室的天可就真的要塌了。


    喜欢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请大家收藏:()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