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养血,大货

作者:裴秃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接连几日,陆沉的身影都未出现在龙脊岭的莽莽山林之中。


    他心知肚明。


    前番数次入山,不仅满载而归,更在烧身馆崭露头角,风头太盛,此刻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处盯着自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与其冒险引人觊觎,不如暂避锋芒。


    所幸手头还攥着几十两银子的积蓄,足够支撑一段时日。


    小陆沉索性沉下心来,将这段难得的平静时光,尽数投入到沉淀与积蓄之中。


    每日清晨,他必准时踏进沈爷那间弥漫着浓郁药草气息的铺子。


    在沈爷的指点下,开始系统地辨认药草。


    从根茎叶脉的细微差别,到药性的寒热温凉,陆沉学得如饥似渴。


    铺子里的那些泛黄的药书,也成了他新的目标。


    他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些承载着前人智慧的纸页。


    不仅识记着拗口的药名和繁复的配伍,更借着这个机会,如久旱逢甘霖般,贪婪地识文认字。


    爷爷当年虽教过他一些基础,但家中那几本翻得卷了边的杂书早已烂熟于心。


    再多看也看不出花来,平时也没有这种系统学习的机会。


    如今得遇沈爷,沈爷愿意栽培,小陆沉只觉眼前豁然开朗。


    恨不得将每一个字都刻进骨子里。


    他常常一坐就是半日,心神完全沉浸在药香与这些文字之中,外界喧嚣仿佛都与他隔绝。


    他这般努力上进的模样,自然是被沈爷和他身边那汉子看在眼里。


    看着陆沉雷打不动、全神贯注的侧影,汉子忍不住咂舌,对沈爷低声嘀咕:“沈爷,六子的心志也太坚了吧?看个书,竟能看的如此专注!”


    沈爷捋着稀疏的胡须,目光落在陆沉专注的眉眼上。


    枯井般的眼底难得泛起一丝微澜,声音不高却带着深意:“你可知玉不琢不成器?六子这就是一块璞玉在自我雕琢。”


    “真正的天赋,不是坐等花开,而是抓住每一点时间去磨砺自身,把老天爷赏的饭,一口一口嚼碎了咽下去,变成自己的筋骨血肉,这才叫……不浪费。”


    午后,小陆沉的身影便出现在烧身馆那熟悉的演武场里。


    他不再满足于基础的掌握,而是开始精研“伏虎桩”与“游蛇步”的更深层奥妙。


    站桩时,心意沉凝如古井,气血搬运如熔岩。


    力求将每一寸筋骨皮膜都


    锤炼得更加坚韧。


    步法腾挪间,身似灵蛇出洞,力求在方寸之地将闪转腾挪的灵巧发挥到极致。


    自从他堂堂正正击败了黄师兄后,后院众人看他的眼神便彻底变了。


    那是一种对实力的认可与敬服。


    甚至,开始有门人主动前来讨教。


    小陆沉对此来者不拒。


    虽说是他来传授旁人功夫。


    但爷爷曾经说过,温故知新,传授给别人功夫的过程,就是自己在尽力将这门功夫揉碎了消化的过程。


    很多自己下意识忽略过去的细节,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一浮现。


    于是乎,他与那些门人弟子们拳脚相交时的认真,指点时的坦诚,都让更多的人对他心悦诚服。


    他不再是靠着宋教头面子才被接纳的关系户。


    身上所剩下的,便全都是凭自己一双拳头打出来的名头。


    “陆师兄。”一个年轻弟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我这桩功,站久了总觉得腰胯发虚,劲力传到腿上就散了,您给瞅瞅?”


    陆沉让他重新站好,目光如炬,扫过他全身细微的肌肉颤动和重心变化。


    片刻后,伸手在他腰侧一处穴位轻轻一按,又在他膝盖外侧一点:“这里,松垮了,力没锁住,这里,绷得太死,气血不通。”


    “桩是活的,不是死的木头,腰胯如磨盘,要沉、要转、要稳,膝盖如簧,要蓄、要弹、要活,你再试试。”


    年轻弟子依言调整,只觉一股热流瞬间从腰胯贯通至脚底,桩势陡然沉稳数倍,惊喜道:“嘿!神了!多谢陆师兄!”


    这般事情自然不是个例。


    陆沉自己全然不当回事,自顾自的修炼自身的功法。


    却不知,他的名声早就已经在别的门人弟子口中传了开来。


    “陆师兄习武才这短短时间,就能走到这种境界,反过来指点的更是精准到了极点,这恐怕就是真正的天才了吧?”


    旁边一个年长些的弟子幽幽叹了口气,接道:“天才?怪物?妖孽?反正……不是凡人。宋教头这回,怕是真捡到宝了。”


    众人深以为然,看向陆沉背影的目光,敬畏中更添了几分惊叹。


    “如今在这烧身馆中的名头,倒也算是我一拳一脚自个儿打出来的?”


    陆沉功行完毕之后,擦着额角的汗水,心中暗忖。


    过去在烧身馆,别人客气,多半是看在宋教头的面子上。


    如今这份客气中掺杂的尊重,却是实打实冲着他陆沉本身的本事来的。


    这念头让他心头一热,更添了几分笃定。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


    他默默咀嚼着这句颠扑不破的道理。


    “沈爷的照拂,宋教头的提点,终究是外力,是一时。唯有自身筋骨如铁,气血如龙,武艺精进,眼力通明,才是立身安命的根本!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心安!”


    练功完毕,他毫不犹豫的在烧身馆里花了银子,买来一盅鸡汤,又买了一副药膳回来。


    大口吃完,直吃的浑身冒汗。


    刚刚练功积累下来的疲惫也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一股精纯温和的暖流随之升腾而起,如同浸泡在温热的泉水中,迅速弥漫四肢百骸,驱散着筋骨深处的疲惫。


    这一刻,他只觉得自己身体暖洋洋的。


    眼见陆沉将最后一口药膳咽下,腹中暖流氤氲,滋养着四肢百骸。


    一直在一旁观察的宋彪宋教头,这才缓缓开口:


    “小子,感觉如何?”


    “浑身暖烘烘,筋骨舒展,气血如沸?”


    他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皮膜,看到陆沉体内奔涌的气血,。


    “这就是你的功夫开始跨过入劲,到了养血的阶段了!”


    “不断地进补、导引、锤炼,如同给炉中添薪鼓风,就是要将你这身气血,养得越来越旺盛,越来越厚实,如同大江大河,奔腾不息,沛然莫御!”


    陆沉感受着体内涌动的力量,恭敬道:“多谢教头指点,确是如此。只是这养血之境,是否也有深浅之分?”


    宋彪赞许地点点头:“问得好!养血,乃是力关第二重的根基,岂是简单的吃饱喝足?其中自有境界层次!”


    他伸出三根手指。


    “初境为血气方刚,就如你此刻,气血被劲力催发,如地底熔岩奔突,鼓荡不休,力量增长迅猛,筋骨皮膜明显强韧。”


    “但此境气血虽旺,却如野马奔腾,稍显驳杂难控,需时时导引约束,方能化为己用。”


    “中境为气血狼烟。”


    宋彪眼中精光一闪:“此境气血精纯凝练,运转圆融如意,心意所至,气血随之!举手投足间,劲力含而不露,收发由心。”


    “周身气血蒸腾,精力弥漫,久战不疲,便是在寒冬腊月,单衣亦可御寒!”


    “第三重境界为汞血银髓。”


    “此乃养血大成之境,气血凝练如汞,沉凝厚重,运转间无声无息,却蕴含沛然巨力。骨髓如银,莹莹生辉,生机磅礴,自愈之力远超常人。”


    “修炼到了这里,就可以开始准备进一步提升自身,为进入到力关第三重,内壮去做准备了。”


    宋彪看着陆沉,语重心长:“你小子天分很强,但如今也不过是刚刚推开这养血的大门,踏入了血气方刚的初境,路还长着呢。”


    “不知道多少人终其一生卡在这个境界。”


    “趁着你现如今气血正旺,需得勇猛精进,不可懈怠!更要寻那气血大补之物,方能在短时间内更进一步!否则,空耗光阴,便如那温吞水煮青蛙,白白浪费了这身筋骨!”


    小陆沉闻言,心中也多了几分紧迫的感觉。


    他知道,宋彪说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想要提升气血,就得要有足够的资源。


    药膳,药浴,这些原本有的,根本就不能中断。


    而这一项项,耗费的都是大量的银钱。


    进山采药的念头,如同被点燃的火苗,再次在他心中炽烈起来。


    歇了数日,安宁县中先前有关三足蟾的风波已经渐渐落下。


    这日天气晴好,陆沉难得起了兴致,信步出门,朝着县城最热闹的坊市走去,看看能否淘换点用得上的小物件。


    坊市人声鼎沸,各色摊贩叫卖不绝。


    小陆沉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个卖山货皮毛的摊子,忽听得前方街道传来一阵急促而沉重的马蹄声,伴随着人群的惊呼和避让。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溜儿人马,足有十数骑,正以不容置疑的蛮横姿态,分开熙攘人流,朝着城外龙脊岭的方向疾驰而去。


    为首之人,身形魁梧如铁塔,端坐马上,顾盼间凶光四射,正是那龙脊岭上凶名赫赫、稳坐头把交椅的巡山队魁首——“金刀”董霸!


    队伍中皆是精悍汉子,个个背负长刀,杀气腾腾。


    几匹健壮的驮马紧随其后,马背上驮着沉重的精钢锁链、特制的捕网、粗大的绳索,甚至还有几口蒙着黑布的怪异东西。


    装备之精良,阵仗之浩大,看的小陆沉都咋舌不已。


    等他们一行人离开之后,旁边便有好事者问了起来。


    “好大的阵仗,董爷这是要干什么去?”


    “还能干什么?瞧这架势,应该是要进山搏大货啊!”


    搏大货吗……


    小陆沉远远的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心中若有所思。


    喜欢搜山降魔,山海显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