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代理朝政

作者:案前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霖历八月十七,朝参日。


    短短两日,秋风忽变得凌冽萧瑟,呜呜得灌进朝服,冻得上朝参圣的官员们牙关打颤。纷纷拢紧衣袖,快步入宫。


    晨鼓敲响,官员们结束寒暄,持好笏板排班入列,等待圣上御殿临朝。


    不知何故,今日等待的时间格外绵长,晨鼓已被敲响三遍,圣上还迟迟没有现身。


    疑惑的官员们忍不住窃窃私语,相互问询是否有人了解圣上还未出席的内情。有眼尖的官员发现,向来守时的刘相和刘尚书也尚未露面。


    二品以上的官员列于队伍前方,不断有人上前探问圣上情况,他们不谋而合地掩下真相,佯装镇定地道:“一概不知。”


    人群渐渐骚动不安。


    听着耳边喋喋不休、愈发离谱的猜疑言论,赵谋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自做高明地道:“你们今早没路过集英殿吗……”


    话音未落,殿外忽有女声传来:“集英殿昨晚走水,父皇不慎受了惊,尚于寝殿歇养。”


    林锦的脚步停在赵谋身边,朝他问道:“赵大人,你说是吧?”


    她今日穿了一身深青翟衣,腰佩青花环缀,发簪明珠,小施粉黛,除了骨子里的清冷淡雅丝毫未变,高贵的气质与那夜痛失至亲的凄楚孤女截然不同。


    那晚月色迷蒙,公主容貌看不真切,而今赵谋第一次看清林锦,距离之近似能闻到公主身上的淡淡幽香,他不由眼迷心荡、如痴如醉。


    未等赵谋应答,她循白玉石阶拾级而上,说道:“太子陪侍父皇脱不开身,故今日参会,由孤代为理政。”


    二品以上的高官们默不作声地对视一眼,互递疑色。


    公主之前不是还盛气凌人地对他们自称为帝,怎么如今在朝堂之上面对百官却生了怯、说起谎?


    “圣上受惊,应是公主侍奉,太子日理万机,怎可劳烦于他?”有位官员扬言道。


    “太子孝悌。”林锦头也不回地答。


    “前夜臣还在集英殿与圣上把酒言欢,怎么昨晚就走了水,公主可有查明情况?”另有位官员问道。


    林锦立于高台,转身环视百官:“始料未及。”


    “皇上圣体如何?臣等担心牵挂,不如与公主一同前去探望。”


    “已无大碍,”林锦落座御位,耐心询问,“诸位还有何疑问?”


    刘斐然不知何时悄然入殿,高官们见他并未出言反驳林锦,也随之闭口不言,静观其变。


    不明真相的其他官员们发现软言相劝对公主毫无效用,她根本听不懂他们话中隐含的驱逐意味,满心满眼只有那至高无上的皇座。


    传言非虚,长公主林锦嚣张跋扈、恣意妄为。


    一位年轻官员义愤填膺地当堂言道:“前朝何等肃穆庄严,这不是公主横行无忌的地方。”


    此话一出,如同洪水泄闸,官员们不再含糊其辞,怨声非议席卷而来。


    “内廷之人妄议朝政,圣上如何纵容公主违反宫规?”


    “公主行事乖张,有何能力代为理政?”


    “圣上龙体安康否?莫不是公主藏匿祸心暗中作梗?”


    “朝堂之事无小事,圣上太子现下状况到底如何?公主休要玩弄老臣!”


    他们深恶痛绝地对御座之上的林锦指指点点,不等她开口,俨然自成一套理论。激愤讨论间,场面愈发嘈杂混乱,态势凶猛,恨不能直接将林锦从御座上轰下来。


    “公主所言无误,圣上确实同意公主代为理政。”


    刘斐然悠悠出口,喧嚣吵闹的朝堂瞬间鸦雀无声。


    刘尚书竟然帮着不守规矩的恶女说话?


    光明磊落如刘斐然居然会为了林锦说谎?


    不论官阶高低,朝臣们都大吃一惊。


    刘斐然还怕大家听不真切,又重复说了一遍:“圣上旨意,由公主朝参理政。”


    方才第一个出言指责林锦的年轻官员大着胆子问道:“圣上龙体如何?还有太子呢?”


    “臣今早刚拜过圣上,圣上龙体尚安,已无大碍。太子念父心切,执意在旁侍候,”


    刘斐然看向年轻官员,道:“怎么?苏外郎可是不信臣?”


    苏外郎梗着脖子,显然不信。


    他身旁的官员见势拽了拽他的衣袖,见苏外郎依旧不动声色,赶忙俯首作揖,替他作答:“自然相信。”


    放眼朝堂,除了圣上之外,唯有徐、刘二相堪主朝政。徐相鞠躬尽瘁、施行德政万千,使人心悦诚服,而刘相地位尊崇、世代簪缨,刘氏门生更是占据大霖朝堂的半壁江山。


    今日朝堂异变,徐、刘二相都未亲自参朝。剩下的官员之中,唯有刘相之子刘斐然尚能服众。


    只因他道出的话,必定隐含刘相的态度。


    他支持林锦理政,那么刘相必然不会反对。


    如此这般,但凡看清局势的官员,便不会出言反对林锦。


    毕竟,除了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谁敢和权势滔天的刘相当众作对?而那些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也不过只是政局边角料,兴不起什么大风浪。


    朝堂恢复安宁祥和,林锦挑了挑眉,亦对刘斐然的仗义执言略感意外。


    这两日她打了无数腹稿,晓之以情、强词夺理、威逼利诱、恳切央求……种种说辞复盘多遍,只为了可以说服刘斐然放弃


    争夺帝位。


    毕竟皇权诱人,即使她准备周全,也并非胸有成竹,所以她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刘斐然不同意,她就故技重施,将前夜在集英殿殿前广场的招数再用一遍。


    可是连高官都曾无动于衷,其他的官员能有几人支持她?若朝中百官齐心协力支持刘斐然称帝,与她敌对……她或许也无胜算机会。


    还是根除祸害,直接说服刘斐然放弃为上乘。


    上朝之前,林锦特意在殿外拦住刘斐然,令她始料未及的是,她才开了个话头,还未展开改叙述,刘斐然便欣然同意了。


    他道:“表妹有勇有谋、聪慧过人,既已下定决心接手江山,就大胆放手去做,臣定当竭尽全力,为表妹善后。”


    他道:“臣与父亲不同,父亲囿于旧规,奉习俗礼制为圭臬,而臣期待革新,也希望表妹可以施行新政、开展新局。”


    他道:“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尝不可,臣相信表妹会给大霖女子搏一个公正。”


    林锦冲刘斐然粲然一笑,对方回视,颔首致意。


    他当真坦荡无私、见解透彻,对这皇权高位毫不贪念?


    林锦对他的慷慨持有怀疑,可既然刘斐然愿意支持自己,她便借势编出帝后尚在人世的谎言,暂且隐瞒百官真相,还能避免不少麻烦。


    “不知徐相风寒好些没有?”林锦关切地道。


    “回公主的话,近来天气突变,惹得父亲旧疾复发,尚还卧床不醒。”


    “那孤再派几个太医前往相府,为国舅诊疾。”


    “谢过公主。”


    两人几句寒暄过后,朝堂再无人发言。


    静默良久,林锦忽提起一句。


    “之前让诸位找寻堪舆谋士,可有进展?”


    官员们迷惑不解地面面相觑,而那几位知情的高官则暗自捏了把汗。


    刘斐然又给百官解释了一遍:“公主下令诸位举荐擅长勘测皇陵风水的谋士,不知诸位可有人选?”


    偌大的朝堂一瞬间更寂静了。


    萧瑟的秋风挤进门缝,掠过官员们朝服的衣摆,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儿。


    而百官心怨鼎沸轰鸣。


    皇陵可是由开国皇帝亲自选址延用至今,她一个公主怎么可以动了改址皇陵的念头?


    难道林锦在代为转达圣上的意思?


    可是刘尚书明明说了是“公主下令”,与圣上毫不相干啊!


    到底是哪位皇亲国戚闲来无事想死后换个地方埋啊!


    眼看朝堂天翻地覆,那几位高官审时度势,故作无知。其他官员们更是唯唯诺诺不敢开口,生怕一字一句招灾惹祸。


    “没有吗?”林锦隐有怒意,威慑众人,“大霖山河万里,竟连一个谋士都寻不出吗?”


    殿门忽得被一阵疾风吹开,阴云不知何时消散,金色的阳光洒进殿内,一个清瘦高挑的人影逆光而立,未经传召,踏入朝堂。


    随着他步步入殿,阳光在他身上逐渐褪去。林锦方才看清,此人一袭青衫,墨发高绾,俊朗丰神,步履轻快,潇洒不羁。


    她问:“来者何人?”


    “江湖游侠,徐翊。”


    林锦轻笑道:“孤要的是懂得勘测风水、擅长选验陵墓的谋士,可不是游侠,谁放你进来的?还不速速出去。”


    “是他。”徐翊遥指队伍中一个笏板抖如筛糠的官员。


    众人循着徐翊手指的方向看去,吏部尚书冯喆心如死灰。


    他明明只安排这个一心入宫做官的小子当个禁卫军,他怎还大摇大摆地入了朝堂惹是生非!


    冯尚书深深低头,躲在窄窄的笏板后面,试图降低存在感。


    徐翊笑意盈盈地道:“就是冯尚书无意间发现了在下的才能,不顾一切也要举荐在下入朝为官,为公主分忧效力。”


    冯尚书自知避无可避,绝望地探出头,与徐翊的目光迎迎相对。


    此时此刻的徐翊和善温柔、满面春风,与昨日夜里那个杀气腾腾的厉鬼判若两人。


    帝后太子殡天,小锦自知外人眼中自己篡权夺位的嫌疑太大。于是她在事发当晚急召高官,既然这么大的事情终究瞒不过朝堂百官,不如起先说服一部分官员认定火灾是一场意外,那么未来在朝堂之上,小锦在声称集英殿大火是意外时也会拥有支持同意的声音。


    但是她没想到官员如此势力,不看原因只看结果,不约而同支持刘斐然登基上位,于是林锦的担忧从洗脱自己篡权夺位的嫌疑,转变成了如何说服官员不支持刘斐然称帝,可她压根没法说服官员反对,亦没想到刘斐然居然不争不抢,自愿背着刘相放弃争夺皇位。


    于是小锦在朝堂之上,既公而告之火灾是意外,又连通刘斐然证明帝后还未逝世,暂稳朝堂,给自己顺理成章上位周转造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代理朝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