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岑楼

作者:三一一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这学步车,是修,还是不修?


    最终春禾决定,不容易坏的地方还是用木头,容易坏的地方,用铁做。


    而且工坊开了一段时间后,他也发现木做的东西没有金属做的耐用,所以他们也额外招了铁匠,专门帮工坊制作金属想关的东西,顺便帮小娃娃做学步车。


    后来明夷看,这个金属做的学步椅倒是没有坏,只是那个经常被小娃娃用手掐的地方,隐隐有点变形。


    恐怖如斯。


    所幸学步车也能拿去铺子里卖了,明成坊里的学步车就是简单常见的木头制成,不过木头打磨得很光滑。明成阁走高端路线,用的都是比较好的木头,有的甚至有雕花和宝石镶嵌,意外地都卖得很不错。


    卖学步车赚了不少钱,明夷拿赚到的钱,给小宝打了个小金锁,过了几天,就见这个锁凸一块凹一块的,明夷思索,想来那个金匠没骗我,这金还挺纯。


    因为不知道小宝的具体生辰,所以他们就把这个小宝的生辰定为在河边捡到他的那一天。


    而小宝一岁的这一天,在他们几个的见证下,成了他们的小师弟,师父给他起了个大名:明心。


    后来明夷有问过师父为什么不干脆把孟乘也收为弟子,明成子只是摇摇头,明夷不解其意,不过也没有再追问下去,师父做事,总有师父的道理。


    其他诸侯国递来的竹简也有了眉目,他们决定主要以明成坊那样的加盟为主,纸书的话目前还是从明成山的工坊制造后运输过去,这条运输线路要打通的话,对各诸侯国之间的来往交际和明成山自身的信息物资传送也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现在后期若果某诸侯国的市场比较大的话,也是会考虑在当地设立工坊。


    而且现在王都里,明成坊和明成阁是分开的,在诸侯国的分店里,是否也要分开,这也是一个需要具体商议的问题。


    而且,惟惠道,“明成山居于王畿,从不偏帮偏信,现在也当如此。所以这次合作,最好是开诚布公,直接接见众诸侯国的大夫,一起磋商并达成协议。”


    明夷和春禾都没有意见。


    倒是惟惠摸摸了身上的羊毛衫,“这件羊毛衫确实很不错,这个之后也要卖吗?这次磋商是否也要加上此物?”


    明夷看看他身上的羊毛背心,突然发现士农工商这些个阶级认知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所以惟惠虽然是王子,但是说起买卖来没有半分艰涩之色。


    她摇摇头,“羊毛不够,纺织也不易,你这件都还是徐妇带着织娘一起织了好几天才织好的,纺织机也...目前没有太大进展。”


    本来打算一人织一件羊毛衫的,但织完孟乘的羊毛衫之后发现,羊毛织造和现在常见的麻和丝不一样,羊毛的纤维比较短,需要额外的清洗和弹纺,织娘不易上手,织造过程比较缓慢。


    同时冬天也来了,不能随意剃羊毛,不然羊会冻死,于是剩下的羊毛只够依然一件背心,但就这样,织娘也花了不少时间,所以目前来说,也只是图个新鲜。


    不过羊毛比较容易上色,若过之后织造的过程能简化,也不是不可以推行,不过现在的纺织工具还是比较简陋,明夷对这方面可以说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所以决定让专业人士干专业的事:把AI给的纺织机的理论给了游桑。


    至于他能不能做出来...明夷看了看她这轮的AI问答,AI要么说很难,要么说这是游牧民族的特长,然而具体的方法和信息都很少,她一时不知道这是当初喂的数据真的没有这一部分,还是她问的不对。


    后来游桑问过徐妇后再来问她长绒毛和短绒毛的处理,她把具体的问题再问AI,得出比较具体且实用的回答时,她一方面很高兴游桑能有进展,一方面又默默感叹,果然不是AI不知道,是她不知道。


    一时间思绪又回到了当初的办公室里加班加点的时光,其实记忆已经逐渐模糊,不过那些模糊的想法还在:AI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大数据的算法,它会把和你问题相关的数据抓取出来,但不会出现灵光一闪或者给出你第三个选择这样的情况。


    人类制造AI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其实在进一步进入到更大的信息茧房里?明夷摸摸自己身上的羊毛背心,破除茧房的方法是努力实践并且在生活中不停地做更多的尝试和碰撞?


    又摇了摇头,这些个思考现在离她太远了,AI也离这个世界太远了,这个世界要生成自己的第一个AI,恐怕还得上千年吧?


    可能是岁月流转,她在这个世界也有了家人,朋友,同伴,所以回望过去的时候,终于不觉得自己是一只断线的风筝。


    她现在觉得自己像是被风吹到远方的种子,在另一个地方落地发芽,柔苗尚且稚嫩,但生机勃勃。


    想到地方,她就不期然想到,惟惠提出和诸侯国大夫们见面的地方,岑楼的三楼。


    这个见面的地方,为表对吉王的尊重,必然是要设在王都的。


    这个时代能叫楼的,都至少有两层或以上,但这样的两层及以上的建筑,在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常见,所以岑楼也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相反,它很有名,而且可以说是王都独一份的有名。


    岑楼有三层,是除了王宫的五层望楼外,在王都最高的建筑。


    传闻岑楼一楼卖各样奇珍异宝,二楼卖世间罕见之物,三楼据说非贵族名门不可以入,至于卖什么,至今依然议论纷纷,却没一个定论。


    毕竟能进三楼的人不会告诉你,进不了三楼的人不会知道。


    明夷表示她不认识岑楼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够不够格入岑楼三楼,不过惟惠说,没关系,他会处理。


    明夷看了他两眼,虽然不知道惟惠是什么时候个岑楼搭上的关系,但是小王子确实慢慢长大了呢。


    到岑楼那天,已经是开春了。


    明夷看着院里的梨树又开始抽枝,想起明成山的梨树,冬日树上的雪,应该也已经化为更为温润的泥水,滋润着梨树的又一年春天吧。


    侍者来报,明成子的马车已在外等候,明夷便直接出门去了,上到马车,才发现春禾和师父都已经到了。


    两人都穿戴得整整齐齐,明夷看着自己身上、母亲特地给她缝制的衣裙,想着自己应该也是好看的,只是在春禾的师父旁边,真的很像一个凑数的。


    行吧,名义上也只是‘顺便’带上她。


    惟惠在王宫里,这次的聚会不参与,不过背后处处有他的身影,唔,明夷觉得,小王子现在已经有了些许‘幕后黑手’的感觉。


    到了岑楼,春禾牵着她下了马车。


    岑楼是典型的古典奢华风木建筑,飞檐斗拱,雕栏玉砌,看着大气厚重又不失典雅,沉默地彰显着‘我很贵’的气质。


    明夷一路牵着春禾的手向上,怎么说呢,虽然上辈子也在博物馆看过不少好东西,但大部分东西,新的时候,都是比埋地里几千年再挖出来的时候要好看的。


    明夷感叹,实在是有钱。


    不知道之后她能不能也拥有这样一栋楼嘻嘻嘻。


    明夷原先还好奇三楼有什么特殊的东西,结果返璞归真,四面都是极开阔的窗户,随处可见王都的街景和湛蓝的天空。


    带路的侍者道,“岑楼行主推崇‘天人合一’之境,三楼位置高远,天、地、人一览无遗,无须额外修饰已是极致,请诸位就坐。”


    是的,岑楼的三楼就是这么大俗大雅,除了大开的窗户外,就是中间的一张圆桌,桌上入座了数人,见明成子到了,纷纷起身行礼,明成子带着春禾一一回礼后入座。


    比他们稍晚一点到的,是齐国和楚国的大夫,不过也只是稍晚一点,几乎是前后脚到。


    齐国和楚国的大夫到了之后,大家一阵客气的寒暄,岑楼的侍者上茶上点心后便退下,春禾拿出了一些纸张,上面打印了明成山初拟的合作条例,一一发给大夫们后,春禾又细细解释。


    这个是明夷的主意,一来是让这些大夫看一看到底什么是纸和印刷术,二来现在的契约大部分都还是用竹简木片,既然合作的目的是要把纸推广开来,那么定下合作的契约,也应该用纸来写才更有意义。


    大约是天时地利人和(?)明夷想,这次磋商居然进行得很顺利,不过明夷有注意到,有些小国的大夫发言的时候,会频频望向楚国和齐国的大夫,很有些欲言又止、小心谨慎的感觉。


    总的来说,除了一些小细节,诸如什么时候开店,开店的位置和人员的要怎么分配,纸书什么时候到之类等等等还需要具体商议外,各诸侯国都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初拟。


    春禾又给各大夫送了一套豪华版纸书套装,想着完满结束这次愉快的洽谈的时候,齐国的大夫朝师父道,“明成子,齐王让某代为问好,望君一切皆安。”


    师父还礼,“谢齐王挂念,望齐王康健,大业千秋。”又看了看春禾,“齐王仁义,广开盐路,明成山与齐王三诺,仁义皆全,只吾子弟皆幼,等他日长成,必践当日之诺。”


    齐国大夫行礼,“善。”


    明夷看着其他的大夫,觉得他们有一种‘既然齐国都不提了我也不提了’的感觉。


    等人陆续走了,他们也上了马车,明夷便问师父,“师父,什么是齐王三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