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从训练场上散尽,尖锐的哨音已刺破宁静。辰辰与狙击小组全员背负装备,快速集结于模拟城市街区前——今日训练直指城市反恐核心痛点,专攻“动态协同狙击、反无人机狙杀、声响掩护隐蔽射击”三大实战课目,旨在锤炼复杂战场下的多维狙击能力。
“第一课目,运兵车动态协同狙击!”赵峰指向远处的模拟公交车靶标,“‘暴恐分子’藏匿于车内,3名人质模拟靶随机移动,你们需依托行驶中的运兵车构建阵地,在车速20公里/小时的颠簸状态下,精准命中3个窗口的目标,且不得误伤任何人质。”
运兵车启动后,车身剧烈晃动,辰辰与老周紧贴车厢内壁,利用车窗边缘快速架设狙击步枪。“风速0.9米/秒,左偏0.5密位,目标即将暴露于左侧窗口!”老周的观测数据随颠簸同步更新,辰辰则调整呼吸节奏,让身体与车辆晃动形成共振,如同风浪中稳舵的船夫。当第一个目标头部从人质缝隙中闪现的刹那,他借车身起伏的平缓期果断击发,子弹精准穿透靶心。紧接着,两人按“观测预判-同步修正-交替射击”的节奏,在30秒内完成剩余两发射击,全部命中目标,人质模拟靶毫发无损。
上午的核心训练是“反无人机协同狙杀”。随着无人机技术在暴恐势力中扩散,低空侦察、投弹袭扰已成新威胁。训练场上,12架模拟恐怖分子的民用无人机分批次升空,有的挂载模拟爆炸物,有的实施低空侦察,飞行轨迹毫无规律。“电子干扰组先阻断其通讯信号,狙击小组负责击落突破干扰的目标!”赵峰下令。
辰辰与老周快速抢占楼顶阵地,QBU-201狙击步枪切换至高速追踪模式。“左侧300米,无人机低空突防,速度15米/秒!”老周的观测镜锁定目标,辰辰则预判其飞行轨迹,提前预留半个机身的提前量。由于无人机体积小、反射光强,他特意调低瞄准镜亮度,在电子干扰产生的信号波动间隙,果断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击断无人机螺旋桨,使其失控坠毁。随后,面对多架无人机的集群袭扰,两人采用“分区狙击、交替补位”战术,老周负责远距离拦截,辰辰专攻近距离突防目标,半小时内成功击落全部来袭无人机,零失误完成任务。
午后的“声响掩护隐蔽射击”课目,完全复刻城市攻防的实战场景。训练要求狙击小组在120秒内,利用模拟炮弹爆炸的声响掩护,通过低桩网、狭窄排水管道,潜行至目标区域后,对200米外的半遮蔽靶实施隐蔽射击。辰辰与老周匍匐穿越低桩网,身体紧贴地面避开模拟监控,在排水管道中蜷缩前进时,始终保持枪械防水状态。
“3秒后爆炸声响掩护,准备射击!”耳麦中传来信号,辰辰迅速依托管道出口构建临时阵地,老周同步报出环境数据:“距离210米,湿度65%,无明显风偏。”当爆炸声轰然响起的瞬间,辰辰立即据枪瞄准,在噪音峰值的3秒窗口期内完成击发,子弹穿透靶纸中心。两人随即快速转移阵地,消失在城市废墟的阴影中,全程未暴露自身方位。
夕阳西下,训练复盘在训练场展开。赵峰调出射击录像,重点点评:“动态狙击时,辰辰小组的颠簸适应能力值得肯定,但反无人机时,对高速移动目标的修正速度还能提升。”他强调,“未来战场,狙击手不仅要精准,更要成为多能战士,既要应对传统威胁,也要破解新型挑战。”
辰辰擦拭着狙击步枪,瞄准镜中倒映着落日余晖。他深知,每一次对新场景、新威胁的训练突破,都是在为守护城市安宁增添砝码。而这场融合了动态、多维、协同的狙击训练,正是特战尖刀不断磨砺锋芒的真实写照。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