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岭枪魂》 第186章 联调攻坚 智防筑基 合作备忘录签署后的第三日,邻国边防技术团队便带着设备抵达哨所,一场跨越国境的技术协同攻坚战正式打响。辰辰将联合会晤室改造成临时调试中心,墙上挂满边境线重点区域分布图,桌上整齐摆放着双方的设备终端与调试工具,空气中弥漫着专注而紧张的气息。 “根据协议,我们先完成激光对射报警系统与双方监控平台的对接,这是联合防控的基础。”辰辰指着屏幕上的技术参数,“我方采用的980nm不可见光探测器,最远探测距离可达10公里,能精准识别人员、车辆等目标,需先校准双方设备的信号频段,避免干扰。”邻国技术负责人安德烈点头回应,调出己方设备后台:“我们的监控系统支持多协议接入,但需要现场测试兼容性,尤其是恶劣天气下的信号稳定性。” 调试工作刚启动便遇到难题:邻国设备的报警触发阈值与我方系统存在偏差,模拟遮挡测试时频繁出现误报。安德烈眉头紧锁:“这种偏差在复杂地形中会严重影响防控效率,要是遇到暴雨暴雪,可能完全失效。”辰辰俯身查看数据日志,很快找出症结:“是环境适配参数设置问题,我们这边多山地森林,而贵方边境平原较多,需要针对性调整灵敏度曲线。” 王磊与邻国技术人员协作,搭建起临时模拟环境,通过调节激光强度、优化解码算法,逐一测试不同地形、光照条件下的设备响应。周卫国则带着团队检查线路连接,对暴露在室外的线缆做了双层防水防护:“边境气候恶劣,线路防护必须到位,不然冬天冻裂、夏天受潮,都会影响系统运行。”小李则专注于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按照约定的加密协议,打通双方的数据传输通道:“现在已经能实现可疑目标轨迹实时互通,下一步测试跨境预警联动响应。” 期间,边境突降小雪,风裹着雪粒拍打窗户。安德烈有些担忧:“这种天气会不会影响激光传输?”辰辰笑着启动备用测试方案:“我们的设备经过极端天气验证,风雪天也能稳定运行。”他调出之前的测试数据,“你看,去年暴雪期间,系统误报率仅0.3%,完全能满足防控需求。”话音刚落,激光对射系统成功捕捉到一公里外的移动目标,双方监控屏幕同时弹出报警提示,精准标注出目标位置。 夜幕降临时,调试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跨境数据共享平台突然出现信号延迟,小李反复检查后发现是跨境网络节点适配问题。“用远程接入平台试试,我来操作本地设备协同调试。”辰辰提出解决方案,按照预设的安全协议,通过443端口建立起稳定的远程连接。屏幕上的数据流速曲线逐渐平稳,安德烈忍不住赞叹:“这种远程协同模式太高效了,不用反复跨境奔波,问题就能快速解决。” 连续奋战三十六个小时后,联合调试终于取得突破。当辰辰在终端上点击“联动测试”按钮,边境线中段的激光对射系统被触发,双方监控平台同步显示报警信息,无人机自动升空巡航,巡逻人员收到精准调度指令,整个响应过程仅用3分20秒。“完美!”安德烈伸出手,“现在我们的防控网络真正连在了一起,这道‘数字界碑’总算筑牢了。” 辰辰握着他的手,目光投向窗外漫天飞雪的边境线:“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完成无人机编队协同、应急响应流程磨合,为首次联合智能巡逻做好万全准备。”他翻开调试日志,在末尾写下:“跨境合作,难在协同,贵在同心。技术的壁垒可以通过攻坚打破,而信任的桥梁则需要用专业与真诚搭建。唯有设备互联、人心相通,才能让智能防线真正成为守护边境安宁的坚实屏障。” 风雪渐停,调试中心的灯光依旧明亮。双方技术人员还在细化参数、模拟突发场景,为即将到来的首次跨境联合智能巡逻,做着最后的准备。而这条被科技与友谊串联起来的边境线,正迎来安防升级的全新篇章。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87章 智巡联动 跨境捕疑 清晨的边境线还笼罩在薄雾中,首次跨境联合智能巡逻正式启动。辰辰带领王磊三人与邻国边防军官安德烈率领的巡逻队汇合,双方队员身着整齐制服,携带同步调试完毕的智能终端,无人机编队已在低空待命,“空天地一体化”防控网络全面激活。 “各单位注意,巡逻线路按预定方案推进,无人机保持500米高度巡航,AI系统重点监测人员越界、车辆异常停留等情况,数据实时同步至双方指挥平台。”辰辰通过加密通讯频道下达指令,指尖在终端上滑动,调出边境线重点防控区域分布图,“3号至5号界碑间山林密集,是非法越境高发区,需重点巡查。” 安德烈点头响应,操作终端共享己方巡逻警力位置:“我方地面分队已抵达东侧山口,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可穿透薄雾识别目标。一旦发现异常,将立即共享坐标,实施跨境合围。” 巡逻队行进至4号界碑附近时,辰辰的终端突然弹出红色预警,屏幕上闪烁着可疑目标标记。“不好!AI系统识别到3名人员正在翻越铁丝网,携带疑似违禁品包裹,正向西侧山林逃窜!”王磊指着屏幕上的实时画面,无人机已自动锁定目标,清晰传回人员逃窜轨迹。 安德烈迅速查看己方平台数据,确认目标位置与辰辰共享的坐标完全一致:“这些人很可能是跨境走私团伙,熟悉地形,必须快速封堵逃跑路线!”他当即下令,“我方西侧分队向2号山口移动,封堵北向逃路;无人机编队降低高度,持续追踪,开启智能喊话功能警示。” 辰辰同步部署:“王磊带两人沿山脊穿插,抢占制高点;周卫国操控电磁干扰设备,防止嫌疑人使用通讯工具求救;小李留在指挥点位,实时更新目标轨迹,协调双方兵力布控。”他看向安德烈,“我带主力分队从南侧包抄,形成‘三面合围、一面逼进’的态势,把他们压缩在中间开阔地。” 无人机的智能喊话声穿透山林:“你们已闯入边境管控区域,立即停止逃窜,放下携带物品!”但嫌疑人非但没有停下,反而加快速度向密林深处钻去。此时薄雾渐浓,山林地形复杂,传统追踪极易丢失目标,好在双方无人机的红外热成像功能持续发挥作用,即使嫌疑人躲进树丛,也能清晰捕捉到人体轮廓 。 “目标转向东南方向,距离我方分队还有1.2公里!”小李实时播报数据,“他们正试图穿越河道,逃往邻国境内!”安德烈立刻回应:“我方河道巡逻队已提前到位,将在对岸设防,绝不让他们逃脱!” 辰辰带领地面分队快速穿插,凭借地形优势抢占高地,终端上的合围圈正逐步缩小。“注意!嫌疑人发现追兵,开始分散逃窜!”周卫国突然报告,无人机画面显示3人分成两个方向逃跑,试图突破防线。 “调整战术!”辰辰当机立断,“无人机分兵追踪,一队紧盯两人主力,一队锁定单独逃窜人员;我方分队追击主力,邻国分队拦截单独目标,保持数据同步,务必全部抓获!” 跨境协同作战的优势在此刻充分显现:辰辰分队借助无人机传回的精准坐标,在密林中快速推进,避开复杂地形障碍;安德烈率领的邻国分队则根据实时轨迹,提前设伏在嫌疑人必经之路。当两名主力嫌疑人闯入伏击圈时,双方队员默契配合,迅速上前控制,当场查获包裹内的走私香烟、管制刀具等违禁品。 另一名单独逃窜的嫌疑人试图藏匿在山洞中,却被无人机的红外热成像设备精准定位。辰辰通过终端共享坐标后,安德烈分队迅速抵达现场,成功将其抓获。整个抓捕过程仅用40分钟,从发现目标到全部归案,全程依托智能系统实现“发现—预警—布控—抓捕”的无缝对接 。 押解嫌疑人返回途中,安德烈忍不住赞叹:“这种‘智能预警+跨境联动’的模式太高效了!要是在以前,面对这样的地形和天气,大概率会让他们逃脱。”辰辰笑着回应:“科技打破了国境线的信息壁垒,而信任让协作更加顺畅。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抓捕,更是我们‘智能边境’共建的实战验证。” 回到联合指挥点,双方队员对嫌疑人进行初步审讯,确认其跨境走私的犯罪事实。辰辰与安德烈在处置记录上签字,终端自动生成跨境执法协作报告,同步上传至双方相关部门。 夕阳西下,边境线的薄雾早已散去。辰辰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在巡逻日志中写道:“首次跨境联合智能巡逻圆满完成,成功抓获跨境走私嫌疑人3名,查获违禁品一批。科技是护边的利器,协作是安边的基石。当智能系统联通国境两侧,当信任桥梁架起合作之路,这条边境线便真正成为了守护安宁的坚固防线。未来,更要深化技术协同、强化警力联动,让智慧边防的光芒照亮每一寸边境土地。”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88章 复盘精进 机制固防 联合巡逻抓捕行动结束的当晚,联合会晤室的灯光彻夜未熄。辰辰与安德烈带领双方核心人员召开复盘会,桌上摊开了巡逻路线图、目标轨迹时序表、设备运行日志,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抓捕过程的关键片段,一场以实战为基的优化攻坚正式展开。 “先回顾整体流程。”辰辰率先发言,指尖在轨迹图上划过,“从AI系统发现目标到完成合围,全程40分钟,比预期缩短20分钟,这是亮点。但过程中暴露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嫌疑人分散逃窜时,双方无人机编队协同切换目标存在3秒延迟,二是跨境数据传输在密林遮挡下出现短暂卡顿。” 安德烈认同地点头,调出设备运行数据:“我们的技术团队监测到,卡顿是因为边境某段信号基站覆盖薄弱。另外,现场抓捕时,双方队员对嫌疑人随身物品的检查流程存在差异,影响了取证效率。”他示意助手展示问题清单,“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可能在复杂案情中留下隐患。” 王磊结合一线实操补充:“电磁干扰设备在山林中作用范围受限,嫌疑人仍有机会尝试联系外界,建议后续增加便携信号屏蔽器的部署密度。”邻国巡逻队队长伊万也提出:“无人机智能喊话的多语言切换不够流畅,遇到外籍嫌疑人可能无法及时传递警示信息。” 会议现场,双方人员围绕问题清单展开“鱼骨图”分析,从技术适配、流程规范、人员协同三个维度深挖根源。针对信号卡顿问题,决定联合申请在边境薄弱区域增设5G信号中继站,同时优化数据传输加密协议,提升抗干扰能力;针对流程差异,共同制定《跨境抓捕取证标准化手册》,明确物品检查、嫌疑人讯问、证据固定的统一流程;针对设备短板,约定15日内完成无人机喊话系统的多语言升级,增补便携屏蔽设备的配置。 “除了问题整改,更要建立长效机制。”辰辰提出建议,“参考跨区域执法协作经验,我们可以设立‘月度联合调度会’和‘季度实战演练’制度,轮流承办、常态化互动。”他看向安德烈,“同时明确‘谁先发现谁牵头、谁管辖谁主导’的案件处置原则,避免协作中出现权责不清的情况。” 安德烈深表赞同:“我们还可以共享跨境违法人员信用清单,实现联合惩戒,让走私团伙在两国边境都无处遁形。”双方技术负责人当场敲定了后续工作计划:第一周完成信号中继站选址,第二周开展标准化流程培训,第三周进行优化后的设备联调测试。 复盘会接近尾声时,小李带来了审讯新进展:“据嫌疑人供述,他们背后还有一个组织严密的走私网络,近期计划通过6号界碑附近的隐蔽通道,走私一批高价值违禁品。”这一消息让现场氛围瞬间凝重。 辰辰与安德烈对视一眼,当即决定调整部署:“利用这次复盘优化的机制和设备,提前在6号界碑区域布控。”辰辰调出地图,标注出隐蔽通道的大致范围,“无人机编队实行24小时加密巡航,地面分队采用‘定点潜伏+动态巡逻’模式,双方数据实时互通,一旦发现目标,立即启动联合抓捕预案。” 安德烈补充道:“我方将增派带红外热成像设备的巡逻小组,重点监控夜间活动轨迹,同时协调国内相关部门,核查走私网络的上下游线索,实现全链条打击。” 深夜的会晤室里,灯光映照着一张张坚毅的脸庞。复盘会上的问题清单已变成清晰的行动方案,临时的协作模式正固化为长效机制。辰辰在日志中写下:“边境防控没有终点,唯有在实战中复盘、在协作中精进,才能让智能防线越筑越牢。跨境合作,既是技术的联动,更是责任的共担。当机制成为保障、信任成为纽带,这条边境线必将成为走私犯罪的‘终结线’,和平安宁的‘守护线’。” 窗外,星光洒在寂静的边境线上,新一轮的隐蔽布控已悄然启动。依托复盘优化的协同体系,一场针对走私网络的精准打击,即将在夜色中展开。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89章 暗夜围猎 精准收网 夜色如墨,6号界碑附近的山林静得能听见松针坠落的轻响。经过三日隐蔽布控,联合行动组已在走私通道周边织就一张“空地联动”的天罗地网——地面分队按“三点一线”战术,潜伏在岩石缝隙与密林深处,迷彩服与夜色融为一体;空中,三架升级后的无人机交替巡航,热成像镜头穿透沉沉夜幕,将山林间的热源清晰传回联合指挥终端,多语言喊话系统随时待命。 “东南方向3公里,发现5个移动热源,正向隐蔽通道靠近,速度约每秒1.2米。”凌晨两点,无人机操作员的声音打破指挥车的寂静。屏幕上,五个红色光点沿陡峭山路蜿蜒前行,队形紧凑,明显是有组织的行动队。辰辰指尖轻点屏幕,调出实时地形建模:“是他们,通道入口处有块巨石,正好作为伏击袋口。” 安德烈立刻同步指令:“左翼伊万分队封堵退路,右翼王磊分队占据侧方高地,堵击组提前进入通道出口埋伏。注意,跨境数据已同步加密传输,按《标准化手册》取证,无人机保持热成像追踪,屏蔽器全开。”话音刚落,便携式信号屏蔽器便在各点位启动,形成无死角的电磁屏蔽网,彻底切断走私团伙与外界的联系。 这一次,复盘优化的成效立竿见影。当走私团伙踏入伏击圈核心区域时,无人机编队瞬间完成目标锁定切换,延迟已压缩至0.5秒内;5G信号中继站稳定传输着各方实时画面,即便在密林遮挡下,指挥指令也清晰无误。“放下物品,立即投降!”无人机的多语言喊话流畅响起,俄语与中文交替回荡在山谷,走私分子顿时乱了阵脚。 “动手!”辰辰一声令下,堵击组从通道出口迅猛冲出,侧击部队沿山坡俯冲而下,形成合围之势。走私分子见状四散逃窜,其中两人试图翻越陡峭山壁,却被红外热成像巡逻小组精准锁定。“左前方100米,岩石后有热源!”队员通过加密信道通报位置,两名嫌疑人刚探身,便被迎面而来的强光手电照得睁不开眼,束手就擒。 混乱中,一名头目模样的男子趁隙钻进灌木丛,王磊毫不犹豫紧随其后。两人在低矮的树丛中展开追逐,枝叶划破手臂也浑然不觉。当男子踩着石棉瓦屋顶疯狂逃窜时,王磊瞅准时机纵身一跃,重重将其扑倒在地,肘部与手掌被瓦砾擦伤,却死死扣住对方手腕:“别跑了,你已经无路可逃!” 整个抓捕过程仅用28分钟。按统一流程,队员们对涉案物品逐一登记、拍照、封存,从走私包裹中搜出高价值违禁品若干,全程同步录入跨境执法数据共享平台。安德烈看着实时上传的取证照片,赞许点头:“标准化流程果然高效,这次没有任何流程争议,证据链完整。” 清晨时分,天微泛鱼肚白。联合行动组押解着嫌疑人撤离山林,晨光穿透薄雾洒在边境线上,照亮队员们沾满泥土却坚毅的脸庞。小李拿着初步审讯记录赶来:“头目交代了整个走私网络的层级架构,上下游联络人信息都在这里,和我们之前核查的线索完全吻合。” 辰辰接过记录,与安德烈相视一笑。复盘会上整改的每一个细节,此刻都化作了胜利的基石:信号卡顿的解决保障了指令畅通,标准化流程提升了取证效率,设备升级让围捕更加精准。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联合指挥终端弹出消息——跨境违法人员信用清单已更新,本次抓获的所有嫌疑人信息同步录入,实现了联合惩戒闭环。 山林间的风渐渐和煦,6号界碑静静矗立。这场暗夜围猎的胜利,不仅摧毁了一个嚣张的走私网络,更验证了跨境协作长效机制的实战价值。辰辰望向身旁的安德烈,轻声说道:“这张防线,越来越牢了。”安德烈点头,目光投向绵延的边境线:“因为我们的协作,早已从机制变成了信任。”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0章 图谱追根 全链肃清 联合指挥中心内,墙面巨幕上的犯罪网络图谱正被层层点亮。辰辰指尖划过屏幕,红色线条勾勒出走私集团的层级架构:“顶层是幕后金主,通过加密通信远程操控;中层为区域负责人,分管不同走私通道;底层是执行团伙,负责运输交接。”安德烈身旁的技术团队同步调出资金流向数据,绿色光点在跨境账户间流转,清晰标注出地下钱庄的洗钱路径。 “这和‘博睿’电诈集团的运作模式高度相似,都是‘金主隐身、分层管控’。”小李将审讯笔录投影到屏幕上,“头目交代,他们的资金通过三家空壳公司洗白,再转入境外私人账户,每笔交易都拆分至5万元以下规避监管。”话音刚落,双方财务分析师已联动核查,半小时内锁定21个涉案账户,冻结资金逾千万元。 “全链条打击,既要打‘主干’,也不能漏‘枝丫’。”辰辰看向安德烈,“我们分工协作:中方负责境内抓捕中层骨干、核查资金流向;俄方重点追查境外金主线索,斩断人员跨境输送链。”安德烈当即点头,调出边境出入境记录:“已筛选出近半年频繁往返两国的17名可疑人员,其中3人曾参与之前的走私活动,大概率是集团的‘联络枢纽’。” 行动指令同步下发。王磊带领抓捕组直奔城郊一处隐蔽仓库,这里是走私集团的境内中转点。破门而入时,几名工人正忙着拆分违禁品包装,试图通过普通物流分散转运。“不许动!”队员们迅速控制现场,在货架后搜出伪造的报关单据和加密通信设备。经突审,仓库负责人供述了下一级联络人的藏身之处,抓捕行动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层层推进。 与此同时,俄方境内的抓捕也顺利展开。伊万带领巡逻队突袭了一处郊外别墅,当场抓获2名中层负责人,缴获大量跨境转账记录和人员调度名单。技术人员破解了嫌疑人的加密手机,提取到与境外金主的通话录音,证实该集团还涉及武器走私等其他犯罪活动。“我们已经协调国际刑警,对幕后金主发起红色通缉。”安德烈在视频会议中通报进展。 追赃挽损工作同步推进。联合工作组按“层级划责”原则,对涉案人员分类施策:对主动退赃的底层执行者依法从宽,对拒不配合的中层骨干从严追缴。通过冻结涉案账户、查封涉案资产,累计追回赃款800余万元,部分款项已通过跨境协作机制返还受害企业。“没想到跨国有这么高效的追赃速度,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某受害企业负责人在感谢信中写道。 一周后,联合指挥中心举行总结会。墙面巨幕上的犯罪网络图谱已被大量绿色标记覆盖,90%的涉案人员落网,核心犯罪链条被彻底斩断。辰辰看着数据报表,感慨道:“这次能实现全链打击,多亏了复盘建立的协作机制和数据共享平台。”安德烈深表认同:“更重要的是我们形成了‘发现-打击-追赃-惩戒’的闭环,让犯罪团伙无处遁形。” 会议尾声,双方共同签署《跨境犯罪全链条打击协作备忘录》,明确建立“线索互通、证据互认、抓捕互助、追赃互协”的长效机制。当笔尖落下的那一刻,巨幕上的犯罪图谱彻底被绿色覆盖,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连接两国边境的防控网络。 窗外,夕阳为边境线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辰辰翻开新的工作日志,写下:“全链条打击不是终点,而是常态化防控的新起点。当跨境协作穿透层级、直抵根源,任何犯罪网络都将不堪一击。”日志旁,附着那张被彻底肃清的犯罪图谱,成为跨境协作的又一见证。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1章 昆仑铸盾 全民防恐 帕米尔高原的晨光刚掠过昆仑山脉,喀什垦区公安分局的智慧研判中心已一片忙碌。辰辰作为跨境协作技术顾问,随联合工作组抵达这里,与局长艾克拜尔共同盯着巨幕上的动态数据——红色预警标识正闪烁在南部山区的几个村落,大数据平台通过分析异常通信轨迹与人员流动,锁定了一伙疑似极端分子的活动踪迹。 “这伙人利用乡村产业活动作掩护,试图套取边境地理信息。”艾克拜尔指尖划过屏幕,调出“民警+网格员+楼栋长+村民代表”四级信息网络传来的线索,“昨天下午,一位牧民在草场发现陌生无人机低空盘旋,按培训要求第一时间上报,我们通过‘一机一码’溯源,发现这架无人机未备案且藏有定位模块。” 辰辰点开技术检测报告:“和跨境走私的加密通信模式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信号更隐蔽,还夹杂着歪曲乡村振兴政策的谣言传播。”他调出优化后的监测系统,“已联动多语种舆情专班,吸纳了当地退休教师和宗教人士当‘土专家’,能快速识别民族语言里的极端思想苗头。” 部署会刚结束,基层民警玉山江带来紧急消息:“偏远村落的快递代办点在开箱验视时,发现可疑包裹里藏着改装工具和煽动性传单,收件人信息是伪造的。”艾克拜尔当即下令启动“空天地”三维防控:“地面分队按网格化划分,联合村干部开展入户排查;无人机编队搭载AI识别系统,对山区进行超视距巡航;公安检查站全面启用智能安检,0.3秒人脸识别核验,不让可疑人员漏网。” 车队向南部山区疾驰,沿途的乡村集市、棉花种植区都已实现人脸识别全覆盖。路过一个村落时,“乡村大喇叭”正用双语播报防恐知识,几位老人坐在核桃树下,认真看着用维吾尔语、汉语印制的“识别可疑物”宣传单张。“现在村民防恐意识特别强,”玉山江笑着说,“上个月有个陌生人打听灌溉系统位置,立马被合作社成员举报了。” 抵达目标村落时,天色已暗。联合工作组采用“定点排查+动态巡逻”模式,网格员带着民警逐户走访。当排查到村尾一处闲置羊圈时,一条藏在草料堆下的加密数据线引起了辰辰的注意。“这是暗网通信常用设备,”他快速连接便携检测仪,“信号来源就在附近山体的隐蔽洞穴。” 艾克拜尔立刻调整部署:“无人机开启热成像追踪,封堵洞穴所有出口;双语喊话组准备,用民族语言宣讲政策,争取劝降。”无人机编队迅速升空,将洞穴周边的热源实时传回指挥终端,原本难以覆盖的复杂地形,此刻在屏幕上一目了然。“里面的人听着,你们的通信已经被切断,顽抗只有死路一条!”双语喊话清晰回荡在山谷,穿透洞穴的黑暗。 洞穴内的极端分子仍试图负隅顽抗,启动了非法改装的干扰设备。但早已部署的无人机反制系统瞬间生效,同时边境5G信号中继站保障着指挥通信畅通。辰辰远程操控技术设备,破解了他们的加密终端,调出与境外联络的聊天记录。“证据确凿,放下武器!”民警们趁势发起冲锋,在烟雾弹的掩护下突入洞穴,仅用15分钟便将所有嫌疑人控制。 清理现场时,队员们查获了大量改装工具、煽动性传单和非法无人机。艾克拜尔看着连夜录入跨境执法数据共享平台的证据,感慨道:“多亏了科技赋能和全民参与,这才实现了精准打击。”辰辰点头回应:“这里的‘数字防线’和跨境协作机制异曲同工,都是把技术、机制和群众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次日清晨,阳光洒满村落。村民们自发来到警务室,送来热腾腾的奶茶和馕。一位老党员握着艾克拜尔的手说:“我们知道,安全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以后发现任何可疑情况,我们还会第一时间上报!”智慧研判中心的巨幕上,红色预警已转为绿色,取而代之的是覆盖城乡的防控网络图谱。 辰辰在工作日志中写下:“昆仑山下的平安,是科技筑就的屏障,是机制织就的防线,更是民心汇聚的长城。反恐防恐没有旁观者,当每一位群众都成为守护者,任何极端势力都将无处遁形。”远处的昆仑山脉巍峨矗立,如同这道坚不可摧的平安防线,守护着边疆的安宁与祥和。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2章 法治固基 防线永续 喀什垦区的晨光里,联合工作组的研判会议刚落幕,一份加密情报便紧急传至指挥中心——经破解洞穴查获的终端数据,确认该极端团伙与境外恐怖势力通过暗网建立固定联络,对方正计划利用边境贸易通道,向境内输送煽动性宣传物料,且暗藏针对乡村振兴项目的破坏企图。 “必须斩断这条跨境渗透链!”艾克拜尔将情报文件拍在桌上,眼神坚毅,“我们既要依法严打现行犯罪,更要按‘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筑牢长效防控的法治根基。”他调出边境口岸的实时监控画面,“已经协调海关、边检启动联合查验机制,重点排查跨境物流和人员,不让任何违禁品流入。” 辰辰同步调出跨境数据共享平台:“我们和邻国执法部门已建立涉恐线索快速互通通道,通过分析境外服务器的IP轨迹,锁定了3个核心联络节点。”他指向屏幕上的技术图谱,“这些节点伪装成跨境电商客服,实则通过多语种暗语传递指令,我们已联合网安部门启动域名封堵和数据溯源。” 行动迅速展开。在边境口岸,智能查验系统正以0.3秒/人的速度完成人脸识别核验,同时对跨境包裹进行AI违禁品扫描。当一个标注“日用品”的集装箱进入查验区时,系统发出红色预警——包裹内藏有经过特殊处理的宣传卡片,印刷着歪曲政策的极端言论。“按《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立即扣押货物,控制相关人员!”边检民警当场出具法律文书,全程录音录像固定证据。 与此同时,去极端化教育转化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在当地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民警与退休教师、宗教人士组成的宣讲团,正用双语解读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政策。“恐怖主义只会破坏我们的美好生活,”一位维吾尔族教师结合身边案例,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极端思想的危害,“国家的政策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我们要擦亮眼睛,坚决抵制极端化。”几位有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员认真记录,主动分享自己的思想转变。 基层治理的力量同步彰显。玉山江带领民警深入乡村,联合网格员开展“法治进万家”活动。在田间地头,他们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解防恐知识和法律常识;在村委会的“暖心服务站”,干部们耐心解答群众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以前遇到陌生人打听村里的事,我还不敢多说,”一位村民握着玉山江的手说,“现在知道这是在守护家园,以后发现任何可疑情况,肯定第一时间上报!” 境外追逃与协作也取得突破。通过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反恐合作机制,联合工作组与邻国警方锁定了境外联络点的具体位置。在跨境执法协作的统一部署下,警方成功捣毁该联络点,抓获5名核心骨干,缴获大量加密通信设备和宣传物料。“反恐没有国界,只有摒弃双重标准、深化务实合作,才能彻底遏制恐怖势力的蔓延。”辰辰在跨境视频会议中说道。 一周后,联合工作组召开总结会。数据显示,此次行动共查获非法宣传物料2000余件,抓获涉案人员17名,跨境渗透链条被彻底斩断。艾克拜尔看着墙上的防控网络图,感慨道:“现在新疆连续多年未发生暴恐案件,正是因为我们构建了‘打击、预防、教育、治理’四位一体的格局,用法治思维筑牢了人民防线。” 辰辰翻开更新后的工作日志,写下:“反恐维稳是一场持久战,既要靠科技赋能的精准打击,更要靠法治保障的常态化治理。当法律成为共识、团结成为力量、发展成为根基,任何极端势力都无法撼动边疆的安宁。”窗外,昆仑山脉下的村庄炊烟袅袅,棉田翻起金色的波浪,一幅安定祥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3章 雪域砺刃 狙镜锁敌 急促的紧急集合哨音划破喀什特战中队的晨静,穿透营房薄雾。辰辰身着全套特战狙击装备,背负QBU-201反器材狙击步枪,与观察手老周迅速集结——作为中队王牌狙击手,他的战术头盔集成了智能观瞄辅助模块,胸前装具袋里整齐收纳着测距仪、弹道计算器,刚列好队,作战命令便同步传至耳麦。 “3名暴恐分子携带非法武器,藏匿于南部雪域山区废弃矿洞,企图袭击边境乡镇集市!”中队长赵峰指尖点向电子沙盘,“矿洞地形复杂、岔路密布,且海拔4300米、昼夜温差大,对狙击精度影响极大,务必做到远程锁敌、精准点杀,为突击组开辟通道!” 辰辰迅速检查枪械:QBU-201的浮动式枪管已加装雪地伪装套,内置智能加热的瞄准镜正自动除雾,3秒内便清晰呈现目标区域地形。“报告!已联动无人机测绘三维图谱,测算出矿洞主入口风速3.2米/秒,弹道风偏已预设修正参数。”他与老周快速登车,狙击组随车队向雪域山区疾驰。 抵达山脚后,分队按战术编组展开:辰辰与老周抢占矿洞西侧的制高点雪峰,依托岩石构建狙击阵地,用积雪、枯枝完成伪装,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老周架设观测镜测量数据:“距离820米,气温-15℃,逆风偏左3密位,气压610百帕。”辰辰同步调整瞄准镜刻度,十字线精准锁定矿洞入口,弹道计算器实时更新射击参数。 “无人机传回画面,洞内有热源移动,疑似暗哨在洞口警戒。”指挥终端传来通报。辰辰通过瞄准镜仔细搜索,发现一名暴恐分子正蜷缩在洞口岩石后,手持武器张望。“目标锁定,左侧岩石后,距离815米,静止目标。”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节奏,将身体重心稳扎在雪地中,枪口随呼吸轻微浮动。 “突击组已就位,等待狙击信号!”耳麦里传来突击组长的声音。辰辰屏气凝神,瞄准镜十字线对准目标要害,老周再次确认数据:“风速稳定,参数无误,可以射击!” 一声沉闷的枪响打破雪域寂静,子弹穿透寒风,精准命中目标。辰辰立即切换观测模式,确认目标倒地后通报:“暗哨清除,突击组可以行动!” 突击组顺势向矿洞逼近,却遭洞内暴恐分子疯狂射击。一名暴恐分子依托洞口掩体顽抗,火力压制得突击组难以推进。“右侧掩体后,移动目标,距离780米!”老周快速锁定新目标。辰辰迅速调整瞄准点,预判目标换弹间隙的暴露时机,在对方抬头的瞬间果断击发——第二声枪响后,掩体后的火力瞬间中断。 就在此时,一名暴恐分子试图从矿洞后侧的隐蔽通道逃窜。“后方通道有目标逃窜,距离920米,移动速度1.5米/秒!”老周急促通报。辰辰立即转动枪身,瞄准镜追踪移动目标,同时计算提前量,考虑到逆风影响,将瞄准点偏移2密位。在目标跃过一道沟壑的瞬间,他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命中其腿部,对方应声倒地,被随后赶到的突击队员制服。 整个捕歼行动历时47分钟,辰辰三发三中,精准清除关键目标,为行动胜利奠定基础。清理现场时,他正擦拭着狙击步枪,瞄准镜反射着雪域阳光。赵峰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关键时刻一枪制敌,这才是狙击手的硬实力!” 辰辰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将枪械收入枪囊:“守住这片土地的安宁,就是我们狙击手的使命。”夕阳下,他的身影与雪峰融为一体,狙击镜里映照的,是边疆大地的祥和与安宁。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4章 危城狙影 解救人质 特战中队的休整哨音尚未焐热营房,紧急拉动的警报已再度撕裂喀什市区的宁静。辰辰与老周刚卸下狙击步枪的雪地伪装套,便拎起装备冲向装甲车——最新情报显示,3名漏网的暴恐分子劫持2名人质,藏匿于城郊一处废弃仓储区,扬言若不满足无理要求,将即刻伤害人质。 “仓储区由6栋老旧库房组成,墙体斑驳、门窗破损,内部堆有大量废弃集装箱,形成无数隐蔽射击死角。”指挥车内,赵峰调出无人机侦察的实时画面,“暴恐分子持有自制爆炸物,已在库房周边布设简易陷阱,人质被扣押在中央库房二楼,窗口有遮挡物,仅留一道缝隙供观察外界。” 辰辰迅速拆解枪械进行战前检查,QBU-201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已切换至城市作战模式,能自动过滤玻璃反光干扰。“中央库房周边无制高点,需依托相邻库房构建狙击阵地。”他指尖在电子地图上标记两处点位,“东侧库房三楼窗口视野开阔,可覆盖人质所在区域;西侧矮房楼顶适合设置备用阵地,应对目标移动。” 车队抵达仓储区外围,辰辰与老周背负装备,借着废弃车辆的掩护潜行接敌。他们采用低姿爬行穿越开阔地带,利用集装箱阴影快速转移,沿途仔细排查陷阱——一枚触发式炸药被巧妙隐藏在碎石堆下,辰辰用激光测距仪标定位置后,示意爆破组远程拆除。 抵达东侧库房后,两人沿锈蚀的楼梯快速攀爬至三楼。老周立即架设观测镜,同步测量环境数据:“距离180米,气温12℃,顺风偏右1密位,窗口玻璃存在折射偏差。”辰辰依托窗框构建临时射击阵地,吉利服与周围墙体的斑驳痕迹融为一体,伪装完全破坏了人体轮廓。他通过瞄准镜仔细搜索,终于在二楼窗口的缝隙中捕捉到目标:一名暴恐分子正手持武器守在人质身旁,头部偶尔会露出遮挡物。 “目标锁定,静止状态,暴露时间不足2秒。”老周急促通报。辰辰深吸一口气,按城市狙击战术要领调整呼吸,将身体重心稳扎在地面,瞄准镜十字线紧紧追踪目标动向。此时,远处传来爆破组清除外围陷阱的声响,辰辰抓住这一瞬间的声响掩护,果断扣动扳机 。 子弹穿透玻璃精准命中目标肩部,暴恐分子惨叫着倒地。库房内顿时陷入混乱,另一名暴恐分子慌忙冲向窗口查看,辰辰早已预判其行动轨迹,提前修正瞄准点,在对方头部暴露的刹那再次击发,第二发子弹精准命中要害。 “还有一名目标在人质身后,正试图启动爆炸装置!”耳麦里传来突击组的通报。辰辰立即切换至备用阵地,与老周快速转移至西侧矮房楼顶。此时中央库房内烟雾弥漫,暴恐分子情绪失控,挥舞着爆炸物嘶吼,人质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距离210米,目标被人质部分遮挡,需等待最佳射击时机。”老周持续观测,“他左手握引爆器,右手持武器,头部会间歇性转向门口。”辰辰屏住呼吸,双眼紧盯瞄准镜,手指轻触扳机保持稳定。突然,暴恐分子为观察门外动静猛地抬头,头部完全暴露在视野中。 “射击!”老周话音刚落,辰辰已完成击发。子弹呼啸而出,精准命中目标眉心,暴恐分子应声倒地,引爆器脱手滑落。突击组立即发起冲锋,破门而入后快速控制现场,成功解救人质。 清理现场时,辰辰发现第三名暴恐分子身上藏有与境外势力联络的加密芯片。他将芯片接入便携终端,快速提取数据:“确认与之前雪域山区的极端团伙同源,背后有境外势力提供技术支持。” 夕阳西下,辰辰与老周并肩走在仓储区的废墟中,狙击步枪已完成清洁保养。赵峰走过来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城市反恐讲究快、准、稳,你们的协同狙击为行动胜利奠定了关键基础。”辰辰望着远处恢复平静的市区,轻声说道:“每一次精准射击,都是为了守护这方土地的安宁。”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5章 砺刃危城 淬炼反恐尖刀 喀什城郊的综合反恐训练基地,晨雾尚未散尽,刺耳的警报声已划破天际。特战中队全员身着战术背心,手持加装战术配件的枪械,在训练场集结完毕。赵峰站在电子沙盘前,神色严肃:“跨境暴恐势力正朝着隐蔽化、智能化升级,网络渗透、无人机袭扰、自制智能爆炸物已成新威胁。”他指尖划过沙盘上的城市模拟区域,“本次专项训练,就是要针对性破解这些新难题,把每一个战术动作练成肌肉记忆。” 训练第一项,便是应对“智能爆炸物与无人机协同袭扰”。模拟街区的楼宇间,蓝军早已布下陷阱——藏在垃圾桶内的遥控爆炸装置、挂载干粉模拟弹的民用无人机,还有伪装成路人的“袭击者”。辰辰与老周组成的狙击小组刚进入街区,头顶便传来无人机的嗡嗡声。“左侧三楼窗口,无人机操控手!”老周快速锁定目标,辰辰举枪切换至速射模式,三发子弹连贯射出,精准击断无人机螺旋桨,同时侧身避开蓝军投下的烟雾弹。 “前方五十米,疑似爆炸物!”辰辰发现地面的可疑包裹,立即示意队友止步。他取出便携式排爆终端,接入爆炸物的简易控制系统,屏幕上瞬间跳出杂乱的代码。“是加密遥控型,有双重触发机制。”辰辰快速破解程序,同时用激光干扰器屏蔽周边信号,老周则架设观测镜,警惕可能的远程操控者。三分钟后,终端显示“解除成功”,包裹上的红灯转为绿灯,而此时蓝军试图远程引爆的信号已被完全拦截。 紧接着是“网络渗透反制与室内清剿”结合训练。模拟商场的监控系统被蓝军植入病毒,屏幕上满是雪花点,通讯频道也传来刺耳的干扰音。“启用备用加密通讯,切换红外侦查模式!”赵峰下令。辰辰佩戴红外夜视仪,在浓烟弥漫的商场内快速移动,通过战术手势与队友保持协同。蓝军利用暗网指令交替发起攻击,一会儿操控消防喷头制造水雾遮挡视野,一会儿通过广播播放极端言论扰乱心神。 “二楼女装区,发现两名‘暴恐分子’挟持人质!”突击组传来通报。辰辰与老周迅速抢占商场扶梯顶部的狙击位,此时蓝军突然释放催泪瓦斯,同时操控无人机在人质周围盘旋,遮挡射击视野。“利用无人机螺旋桨气流吹散瓦斯!”老周提出方案,辰辰立即调整瞄准点,射击无人机的侧方支架,使其失控撞向墙面,瓦斯烟雾被气流带向一侧。趁着这一瞬间的空隙,辰辰精准锁定“暴恐分子”眉心,两发子弹同时命中,突击组迅速突入,成功解救人质。 午后的训练聚焦“隐蔽渗透与反伪装袭扰”。蓝军身着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吉利服,在模拟居民区设置埋伏,甚至动用“老乡求助”的伪装战术。辰辰带领小组采用交替掩护的方式推进,他手持热成像仪,仔细排查每一处隐蔽角落。“墙角的‘杂草’温度异常!”辰辰发现伪装成植被的蓝军,果断投掷闪光弹,同时与队友形成合围。而另一组队友则识破了“老乡”的伪装——对方腰间的战术匕首轮廓在热成像仪下无所遁形,最终被当场制服。 夕阳西下,训练进入收尾阶段。队员们围坐在训练场,复盘着白天的疏漏:“无人机反制时,我们的信号屏蔽范围不够全面”“破解爆炸物代码时,反应速度还能再提升”。赵峰看着满身泥泞却眼神坚毅的队员们,语气坚定:“恐怖分子的手段在升级,我们的战术必须更快、更准、更灵活。”他指向远处的城市轮廓,“下次面对真正的威胁,这些训练中流下的汗水,就是守护安宁的底气。” 辰辰擦拭着狙击步枪,瞄准镜反射着落日的余晖。他深知,城市反恐没有固定的战场,只有不断锤炼应对新威胁的能力,才能在未知的危险中抢占先机。而这场专项训练,只是特战中队砺刃前行的一个缩影。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6章 狙影砺锋 一枪定乾坤 晨曦微露,喀什综合反恐训练基地的狙击训练场已响起沉稳的枪械操作声。辰辰与老周领衔的狙击小组一字排开,QBU-201狙击步枪架在脚架上,瞄准镜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赵峰手持训练大纲,目光扫过全员:“狙击手是战场的利刃,既要‘打得准’,更要‘藏得住、反应快’。今天的训练,就专攻极限环境射击、动态目标锁定、双人协同狙击三大核心课目,练到枪响必中、发无虚矢!” 首个课目是“极限环境精准射击”,模拟城市作战中复杂的干扰场景。训练场设置了震动平台、强光模拟器和噪音发生器,射手需在平台持续晃动(模拟装甲车行进)、强光交替闪烁(模拟爆炸闪光)、120分贝噪音(模拟枪炮声)的三重干扰下,对150米外的半遮蔽头部靶进行射击。辰辰率先上阵,他将身体重心贴紧震动平台,双臂肌肉紧绷稳住枪身,同时用战术耳塞过滤部分噪音,只留关键指令通道。“风速1.2米/秒,右偏1密位,震动频率3赫兹。”老周的观测数据精准传入耳中,辰辰深吸一口气,采用腹式呼吸稳定心率,在强光闪烁的间隙锁定靶心,趁着平台震动的平缓期果断击发——子弹穿透靶纸中心的红点,激起一缕青烟。 轮到新队员小李时,连续三次射击都因震动导致偏差。辰辰上前示范:“记住,震动不是敌人,要顺着它的节奏找平衡点,就像在风浪中掌舵,借势而非逆势。”他让小李双手搭在自己肩上感受持枪力度,再通过慢动作分解据枪、瞄准、击发的衔接动作。半小时后,小李再次上阵,终于在干扰环境下精准命中目标。 上午的核心训练是“动态目标追踪狙击”,模拟暴恐分子移动逃窜的场景。训练场上,搭载模拟目标的轨道车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横向移动,靶标暴露时间仅2秒,且会随机变换姿态。“预瞄是关键,提前锁定目标移动轨迹,开镜只需微调。”老周手持激光指示器,在轨道上标记出预判点。辰辰架枪瞄准,目光紧盯轨道起点,当靶标出现的瞬间,他的瞄准镜十字线已提前预留1.5个身位的提前量,手指随呼吸平稳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命中移动中的靶心。 为提升难度,教官组又增设了“障碍穿插动态靶”——靶车需穿过废弃集装箱形成的狭窄通道,期间会被遮挡三次。辰辰与老周快速沟通战术:“你报遮挡间隙,我负责追踪,第一遮挡后预判转向角度。”当靶车第一次被集装箱遮挡时,老周立即通报:“间隙0.8秒,转向左偏10度。”辰辰迅速调整瞄准点,在靶车再次出现的刹那完成击发,动作一气呵成。 午后的训练聚焦“双人协同狙击”,考验狙击小组的默契与战术配合。课目要求两人小组在6分钟内,攀爬至5层模拟楼楼顶,对100米至700米范围内随机出现的6种靶标(包括人质模拟靶、爆炸物模拟靶、伪装靶)实施精准打击,每人仅3发子弹,且必须在靶标暴露的30秒内完成射击。辰辰与老周快速攀爬至楼顶,利用空调外机构建狙击阵地,按“远距主狙、近距补射”的分工展开行动。 “200米,右侧窗口伪装靶,暴露倒计时20秒。”老周的观测镜锁定目标,同时报出环境数据,“顺风0.8米/秒,无需修正。”辰辰立即瞄准,果断击发,靶标应声倒地。紧接着,700米外的高地出现爆炸物模拟靶,老周迅速计算弹道下坠量:“抬高准星5格,风偏右2密位。”辰辰调整归零距离,屏住呼吸完成击发,子弹穿越远距离后精准命中靶标。 当最后一个人质模拟靶出现时,意外发生——靶标与模拟人质的距离仅30厘米,且处于半遮蔽状态。“左侧暴露10厘米,避开人质头部。”老周急促通报。辰辰通过瞄准镜仔细调整角度,利用子弹的弹道轨迹偏差,从靶标侧身空隙射入,既命中目标又未伤及模拟人质,完美完成协同任务。 夕阳西下,训练进入复盘阶段。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观看自己的射击录像,分析偏差原因:“动态靶射击时,我的提前量预留不足”“远距离射击时,风偏修正慢了0.3秒”。赵峰拿着射击成绩表,语气肯定:“今天的训练,大家把静态精准转化为动态精准,把单兵技能融合为小组协同,这就是战场需要的硬实力。” 辰辰擦拭着狙击步枪,瞄准镜反射着落日余晖。他深知,狙击手的每一次训练,都是在与死神赛跑,只有把每一个动作练到肌肉记忆,把每一次射击练到极致精准,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用一枪之力守护生命与安宁。而这场没有硝烟的训练,正是淬炼狙击利刃的必经之路。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第197章 狙境破局 多维砺刃 晨雾尚未从训练场上散尽,尖锐的哨音已刺破宁静。辰辰与狙击小组全员背负装备,快速集结于模拟城市街区前——今日训练直指城市反恐核心痛点,专攻“动态协同狙击、反无人机狙杀、声响掩护隐蔽射击”三大实战课目,旨在锤炼复杂战场下的多维狙击能力。 “第一课目,运兵车动态协同狙击!”赵峰指向远处的模拟公交车靶标,“‘暴恐分子’藏匿于车内,3名人质模拟靶随机移动,你们需依托行驶中的运兵车构建阵地,在车速20公里/小时的颠簸状态下,精准命中3个窗口的目标,且不得误伤任何人质。” 运兵车启动后,车身剧烈晃动,辰辰与老周紧贴车厢内壁,利用车窗边缘快速架设狙击步枪。“风速0.9米/秒,左偏0.5密位,目标即将暴露于左侧窗口!”老周的观测数据随颠簸同步更新,辰辰则调整呼吸节奏,让身体与车辆晃动形成共振,如同风浪中稳舵的船夫。当第一个目标头部从人质缝隙中闪现的刹那,他借车身起伏的平缓期果断击发,子弹精准穿透靶心。紧接着,两人按“观测预判-同步修正-交替射击”的节奏,在30秒内完成剩余两发射击,全部命中目标,人质模拟靶毫发无损。 上午的核心训练是“反无人机协同狙杀”。随着无人机技术在暴恐势力中扩散,低空侦察、投弹袭扰已成新威胁。训练场上,12架模拟恐怖分子的民用无人机分批次升空,有的挂载模拟爆炸物,有的实施低空侦察,飞行轨迹毫无规律。“电子干扰组先阻断其通讯信号,狙击小组负责击落突破干扰的目标!”赵峰下令。 辰辰与老周快速抢占楼顶阵地,QBU-201狙击步枪切换至高速追踪模式。“左侧300米,无人机低空突防,速度15米/秒!”老周的观测镜锁定目标,辰辰则预判其飞行轨迹,提前预留半个机身的提前量。由于无人机体积小、反射光强,他特意调低瞄准镜亮度,在电子干扰产生的信号波动间隙,果断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击断无人机螺旋桨,使其失控坠毁。随后,面对多架无人机的集群袭扰,两人采用“分区狙击、交替补位”战术,老周负责远距离拦截,辰辰专攻近距离突防目标,半小时内成功击落全部来袭无人机,零失误完成任务。 午后的“声响掩护隐蔽射击”课目,完全复刻城市攻防的实战场景。训练要求狙击小组在120秒内,利用模拟炮弹爆炸的声响掩护,通过低桩网、狭窄排水管道,潜行至目标区域后,对200米外的半遮蔽靶实施隐蔽射击。辰辰与老周匍匐穿越低桩网,身体紧贴地面避开模拟监控,在排水管道中蜷缩前进时,始终保持枪械防水状态。 “3秒后爆炸声响掩护,准备射击!”耳麦中传来信号,辰辰迅速依托管道出口构建临时阵地,老周同步报出环境数据:“距离210米,湿度65%,无明显风偏。”当爆炸声轰然响起的瞬间,辰辰立即据枪瞄准,在噪音峰值的3秒窗口期内完成击发,子弹穿透靶纸中心。两人随即快速转移阵地,消失在城市废墟的阴影中,全程未暴露自身方位。 夕阳西下,训练复盘在训练场展开。赵峰调出射击录像,重点点评:“动态狙击时,辰辰小组的颠簸适应能力值得肯定,但反无人机时,对高速移动目标的修正速度还能提升。”他强调,“未来战场,狙击手不仅要精准,更要成为多能战士,既要应对传统威胁,也要破解新型挑战。” 辰辰擦拭着狙击步枪,瞄准镜中倒映着落日余晖。他深知,每一次对新场景、新威胁的训练突破,都是在为守护城市安宁增添砝码。而这场融合了动态、多维、协同的狙击训练,正是特战尖刀不断磨砺锋芒的真实写照。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雪岭枪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