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之日,金銮殿庄严肃穆。龙椅之上,大靖皇帝神色威严,目光扫过阶下一众考生,最终落在沈清辞身上时,多了几分期许。两侧考官肃立,笔墨纸砚早已备好,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庄重的气息。
考生们依次上前应答,或引经据典却失之空泛,或畏首畏尾难抒己见。轮到沈清辞时,他稳步上前,跪地行礼,声如朗钟:“臣沈清辞,参见陛下。”
“平身。”皇帝抬手,“如今内有吏治积弊,外有匈奴扰边,朕欲闻治国良策,你且直言。”
沈清辞起身,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澄澈而坚定:“陛下,治国如治家,需内外兼修、标本兼顾。臣以为,当从四者入手:
其一,整顿吏治,固本培元。今贪官污吏中饱私囊,军饷粮草被层层克扣,边境将士饥寒交迫,何谈御敌?当设监察御史巡按四方,严惩贪腐,明定考核奖惩之制,让清廉者升迁、贪墨者伏法,方能让朝堂风气清明,政令通达。
其二,重农兴农,安养百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减免苛捐杂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以抗天灾。再设常平仓,丰年储粮、荒年赈济,让百姓衣食无忧,方能人心归向,国力日盛。
其三,强兵固边,以御外侮。匈奴善骑射,来去如风,我朝需扬长避短:一方面加固边境堡垒,修缮城池,形成纵深防御;另一方面精选将士,加强骑射与阵法训练,改良军械,确保军饷足额按时发放,提振士气。如此,方能以逸待劳,击退来犯之敌。
其四,安抚民心,凝聚合力。边境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当妥善安置流离失所者,分给土地与种子,让他们安居乐业。百姓与军队同心同德,互为依托,方能形成铜墙铁壁,让匈奴无机可乘。”
他言辞恳切,条理分明,既指出症结所在,又给出切实可行之策,没有半句虚言空论。
皇帝听得频频颔首,眼中赞许之色渐浓。待沈清辞说完,皇帝抚掌赞叹:“好!说得好!沈清辞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有忧国忧民之心,真乃我大靖栋梁!”
殿内考官与大臣们也纷纷侧目,暗自佩服这年轻状元的远见卓识。苏云卿虽不在殿中,却早已在家中悬心等候,想起沈清辞平日的勤学与抱负,心中满是笃定与骄傲。
殿试结束,皇帝当场钦点:“沈清辞见解独到,言辞恳切,朕心甚慰。特点沈清辞为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即刻入职,编修国史,以备朕顾问!”
沈清辞再次跪地谢恩,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臣谢陛下隆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大靖江山、天下百姓效犬马之劳!”
阳光透过金銮殿的格窗,洒在他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上,也照亮了他与苏云卿期盼已久的未来。高中状元的消息,如长了翅膀般传遍上京,沈府与苏府皆张灯结彩,静待着这对青梅竹马的佳偶,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