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章 Bridge·坍塌

作者:锦官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村小的教室里,阳光透过旧窗棂,照见空气中浮动的粉笔尘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背景音。


    那是一个看似寻常的上午。江漓正站在讲台上,为高年级的孩子们讲解朱自清的《背影》。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清晰。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念到这里,江漓的声音不易察觉地顿了一下。他最近时常感到的眩晕和恶心又一次袭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猛烈。他下意识地扶住讲台边缘,指节用力到发白,试图稳住身形。


    “老师?”坐在第一排的女孩细声唤他。


    江漓想对她笑一下,想说“没事”,但眼前的世界开始天旋地转,黑板上的字、孩子们关切的小脸,都扭曲、模糊成一片晃动的光斑。他听到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惊呼,然后,一切归于黑暗。他像一棵被伐倒的树,直直地摔了下去。


    卫生所里弥漫着消毒水和陈旧木材的味道,光线昏暗。


    江漓在颠簸中恢复了一丝意识,发现自己正被乡亲们用板车拉着,急匆匆送往村卫生所。李桂香紧紧跟在一旁,握着他的手,满脸焦急。


    简陋的卫生所里,老村医检查后,脸色凝重,对李桂香低声说:“长期劳累,心神耗损得太厉害了……这晕眩是旧疾,但这次……怕是不好。他这症状,不像小病,得立刻去市里大医院查清楚!”


    江漓模糊地听到“市里”、“大医院”,像是被针刺了一下,猛地清醒了几分。他挣扎着,用尽力气拉住李桂香的手,枯瘦的手背上青筋凸起。


    “桂香婶……不行……不能去……”他眼中是罕见的、近乎恐惧的抗拒,声音气若游丝,“不能……回那里……不能让他知道……”


    话未说完,剧烈的痛苦和情绪波动让他再次陷入昏迷。


    最终,江漓被紧急送往了市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诊断书如同最终的判决:长期过度劳累与精神压力导致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已恶化为淋巴癌,需要立即住院进行系统治疗。


    石野闻讯,用最快速度请假赶到了医院。他穿着军装,风尘仆仆,站在病床前,看着江漓苍白消瘦的脸,拳头攥得死紧。


    李桂香红着眼眶,将江漓昏迷前的异常抗拒告诉了石野。


    就在这时,病房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深色行政夹克、气质威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秘书模样的人。他看向病床上的江漓,眼神复杂,有关切,但更多的是一种审视和不易接近的疏离。


    这个男人,就是江漓的父亲,一位身居高位的地方官员。


    石野瞬间明白了江漓在昏迷前恐惧的是什么。


    江父看着石野和李桂香,语气公式化:“我是江漓的父亲。他的情况我已经了解,后续治疗和费用,我会负责安排。”


    他的出现,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撬开了江漓尘封多年的过往。


    在后续与医生的沟通和江父只言片语的叙述中,石野渐渐拼凑出了江漓的身世:他父母早年离异,母亲远走,他跟着父亲。但父亲忙于仕途,且很快组建了新的家庭,江漓成了那个“多余”的人。父亲认为他性格“软弱”、“不够优秀”,从不以他为荣,甚至在外很少承认有这个儿子。江漓憎恨父亲的政治冷漠与情感抛弃,高考后选择远离那个家,来到偏远的白杨村,既是为了理想,也是一种决绝的自我放逐。


    石野看着昏迷中仍紧蹙眉头的江漓,心痛如绞。他终于明白,他的江老师,用怎样巨大的温柔和坚韧,将原生家庭带来的冰冷创伤,化作了对白杨村孩子们毫无保留的热忱。


    然而,命运的残酷不止于此。主治医生单独找到石野和李桂香,面色沉重地给出了另一个沉重的选择:


    “根据检查结果,江老师的癌细胞有扩散迹象。我们市医院的条件,只能进行常规化疗,预后……不确定。目前唯一的希望,是尽快转移到北京或上海的顶尖肿瘤医院,尝试最新的靶向疗法或免疫疗法,或许还有机会。”


    ——但那是江漓最憎恨的、他父亲权力所能触及的核心地带。


    一边是挚爱之人危在旦夕的生命,一边是他宁死也不愿低头、不愿与之再产生瓜葛的原生家庭。石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


    他望向病房里,江漓父亲正在用电话联系着“更好的医疗资源”,那姿态仿佛在处理一桩公务。


    哪怕要因此,去求那个他最爱的人最恨的人。哪怕要亲手揭开江漓最深的伤疤,他也只要他活下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