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章 骨髓库的电话

作者:缱绻羡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十一月中旬,B市的风开始有点真材实料。


    早上的操场不再适合随便坐在台阶上吹风,风一穿过树缝往脖子里灌,连没扣好的扣子都显得是一种冒险。


    沈向榆最近忙得有点麻木。


    期中小结刚交上去,互助中心那边又排了新一轮的值班表,他的名字整齐地出现在周二、周五的下午格子里;班级这边要统计贫困生认定,辅导员一声“谁来帮我做个表”,全班视线不约而同落到他身上。


    “沈向榆,你看看?”辅导员笑,“你那边比较细心。”


    “好。”他下意识地应了。


    “你这个人啊。”顾行下课跟他并肩走,“是不是看到‘需要帮忙’四个字就会条件反射举手?”


    “我只是刚好有空。”沈向榆笑。


    “你哪天要是说‘我没空’,我可能会怀疑你被换了个脑子。”顾行感叹,“不过说真的,你这样很容易被老师偏爱。”


    “那挺好。”他耸肩,“被偏爱总比被遗忘好。”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愣了一下。


    好像不小心说漏了什么。


    顾行没听出那层意味,只是笑:“行,那以后你罩我。”


    “看你表现。”沈向榆随口接,一边低头回了一条志愿群的消息。


    手机震动停了又响。


    日程表上密密麻麻的提醒,让人一眼看过去就有种“活得很充实”的错觉。


    ——


    ——直到那天中午,一个陌生号码插在这些熟悉通知中间。


    那是周五,下午没有课。


    宿舍里难得清静一会儿,顾行被篮球队的人喊走,李戚去图书馆抢位置,剩下沈向榆一个人,正打算把堆了几天的衣服丢进洗衣机。


    手机在桌上震起来的时候,他正弯腰往脸盆里倒洗衣液。


    来电界面上,一串完全没有记忆的数字。


    “骚扰电话吗……”他嘀咕了一句。


    按理说,这种时间段的不明来电,十有**是推销或者问卷调查。


    铃声快到要断的时候,他还是接了。


    “喂?”


    “您好,请问是沈向榆同学吗?”对面是个女声,略带职业性的温柔,“这里是市红十字会下属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管理中心。”


    听到“红十字会”几个字的瞬间,他愣了一下。


    意识慢半拍才想起——开学初社团招新的那几天,广场上有个献血车,他被顾行拽着上去“凑个热闹”。


    当时除了普通抽血,他们还顺带做了骨髓库志愿者登记,说是“以后如果有配型合适的患者,会电话联系”。


    那张志愿书的复印件现在还夹在某本笔记本里。


    “是我。”沈向榆把洗衣液放稳,“请问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对方的语气变得更正式了一些,“根据我们这边的配型结果显示,您的HLA初筛数据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高度相合。”


    “目前需要您这边考虑一下,是否愿意来本院做进一步的体检和高分辨检测。”


    “哦……”他下意识应了一声,脑子跟着那句“高度相合”转了几圈。


    “如果后续高分辨检测也匹配成功,就有可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对方解释,“当然,整个过程是自愿的,您有权随时终止。”


    “我明白。”沈向榆说,“体检是在哪儿做?”


    “在市一院。”对方报了个地址,“您可以先考虑一下,不用马上答复。我们一般会给志愿者预留一到两周的考虑时间。”


    “我可以先答应。”沈向榆脱口而出。


    那头明显沉默了半秒,才笑道:“当然可以,我们非常感谢。”


    “我们会给您发一封确认短信,后续工作人员会和您约具体的体检时间。”


    挂断电话之后,寝室一下子安静得有些过分。


    只有洗衣机“咕噜噜”转的声音,和窗外远处操场传来的零碎喊声。


    沈向榆保持着刚刚拿手机的姿势,站在原地,过了好几秒才有点后知后觉地坐下来。


    ——配型。


    ——白血病。


    这些词他不是第一次听见。


    高三做题的时候,阅读理解里有,新闻推送里有,公众号鸡汤文章里也有。


    可大多数时候,那些故事都和“他本人”没什么关系。


    就像世界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他看见了,会点个“在看”,偶尔转发一次,心里有点不忍,却不会真的卷进去。


    现在不一样。


    “高度相合”这四个字,把某个一直离他很远的词,突然延伸到了自己身上。


    他盯着手机屏幕上刚刚消失的号码,脑子里浮出一个很离谱的念头——


    ——原来他扮演了这么久的“好人”,现在终于轮到做一点真正的“好事”了。


    这个念头像是从很深的地方冒上来的。


    “好人”“阳光”“可靠”,这些标签一直是别人给他的——老师、同学、室友、互助中心的老师。


    他努力演、认真维持,像一直在走钢丝,不能露馅。


    他有时候会在半夜突然很困惑——


    如果有一天,这些标签被一个个撕掉,还剩下什么?


    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眼前。


    这个机会不是用来“证明给别人看”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写在病历和病例报告里的:


    ——某年某月某日,有一个叫沈向榆的人,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救了一个陌生人。


    听上去,像是一件很“善良”的事。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纯粹的善意。


    但至少,这件事在他脑子里迅速占据了一个很微妙的位置:


    既像是对别人施以援手,也像是他在跟自己证明——


    “你不只是一个会演的人。”


    “你是真的能做点什么的人。”


    ——


    “电话谁啊?”顾行推门进来的时候,手里拎着球鞋,“我刚才看你站着发呆,吓一跳,以为你被诈骗了。”


    “不是诈骗。”沈向榆回神,把手机放下,“是之前骨髓志愿者登记那边。”


    “啊?”顾行瞪大眼,“配上了?”


    “初筛而已。”沈向榆说,“还要再去做检查。”


    “哇。”顾行拖着拖鞋走过来,“那你答应了?”


    “嗯。”


    “这么爽快?”顾行咋舌,“你就不害怕吗?”


    “害怕什么?”


    “我也不知道。”顾行挠头,“网上不是说会很疼吗?还有什么副作用……”


    沈向榆笑了一下:“你这人心理学白学了。”


    “我这是一点医学常识。”


    “你常识来自短视频。”沈向榆拆开手边那包刚洗好的衣服,“医生会详细解释的。”


    “我大概,还是愿意去试一下。”


    “你还真是——”顾行顿了顿,“很沈向榆。”


    “什么意思?”


    “就是很符合你的‘人设’。”顾行说,“你看,又当心理委员,又参加互助中心,还要去救人一命。”


    “我发现你的人生路径已经被写进宣传册模板里了:优秀学生典范。”


    他说着,笑嘻嘻地在空中比划了一下标题:“《来自某重点中学男生的阳光人生指导》。”


    “别这么说。”沈向榆摇头,“听着有点可怕。”


    “那你为什么答应得那么快?”顾行把包往床上一丢,“是因为你善良,还是因为你觉得你应该这么做?”


    “……”


    沈向榆低头,把衣服一件件抖开,挂在晾衣架上。


    “都有吧。”他过了几秒才说,“既然当初签了那个志愿书,就默认了有一天会接到电话。”


    “现在到了,我拒绝的话,自己也说不过去。”


    “你看,你还是‘应该’。”顾行叹气,“你这个人真是……被‘应该’绑得死死的。”


    “那你要是接到,会拒绝吗?”沈向榆反问。


    “我……”顾行被问住,“我可能会纠结个三五天,然后勉勉强强答应。”


    “那你还说我。”


    “那不一样。”顾行理直气壮,“我纠结的时间至少说明我有在考虑自己。”


    “你——会直接往前跳。”


    “我又不是没考虑。”沈向榆笑,“只是考虑得快一点。”


    顾行看了他两秒,忽然缩了缩肩:“行吧,反正不管你是因为善良还是因为‘应该’,结果都挺酷的。”


    “以后你要真捐了,我在朋友圈给你打一百个字的彩虹屁。”


    沈向榆“嗯”了一声,把最后一件衣服挂好。


    阳台外风一吹,湿衣服晃了一下,水珠从袖口滴下来,落在宿舍楼下的水泥地上,散成一片小小的水印。


    ——


    体检约在下一周的周三。


    那天上午没课,沈向榆请了辅导员一声,坐地铁去了市一院。


    工作日的医院一如既往地拥挤。


    一楼大厅排号机前人挤人,广播里不停重复“请保持一米距离”“注意保管个人财物”,走廊里是各科室门口的长椅,一排排坐满了人。


    配型体检的地点在住院部楼上,一间普通的检查室。


    负责接待的是个四十岁出头的女医生,看起来已经很熟练了,语气不紧不慢:“做个常规体检,抽血,再跟你讲一下后续可能的流程。”


    “你现在大概是初配型高度相合。”她看了一眼他的资料,“后续高分辨如果也成功,才会考虑安排采集。”


    “会有多疼?”沈向榆问。


    医生笑了一下:“网上说的那些你都看过?”


    “看了一点。”


    “每个人感受不同,但我们现在多用外周血采集,痛感比以前传统的穿刺要轻很多。”她说,“会有点累,有点酸,可能会像重感冒的感觉。”


    “但不会对你身体造成长远影响,我们也会安排完整的复查。”


    她看着他:“你有任何犹豫,都可以随时跟我们说。没有人会强迫你。”


    “我知道。”沈向榆说。


    “那你现在,还愿意继续吗?”医生问。


    他没犹豫:“愿意。”


    医生点点头,在表格上勾了一笔:“好。我们会尽量保护你的个人信息,同时在不影响你的学习生活的前提下安排时间。”


    “患者那边……情况挺复杂的。”她顿了一下,“就不细说了。”


    “嗯。”


    沈向榆低头,看着那张表上的几个空格被笔一点点填满。


    这些格子里写的是他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过敏史,看上去和任何一次普通体检没两样。


    只有左上角“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几个字,提醒他:这不只是“看看身体”。


    抽血的时候,护士动作很利索。


    “放松。”她说,“别太紧张。”


    “我不紧张。”沈向榆笑,“我只是手有点冷。”


    “男孩子怕针的不少。”护士熟练地插针,“你这个算好的。”


    “我真不怕。”他跟她闲聊,“只是想起高考前那次体检。”


    “怎么?”


    “那时候抽血,旁边有个同学直接晕在椅子上。”他笑,“吓得我以为自己也要晕。”


    “结果呢?”


    “结果是我扶着他去医务室,医生还夸我冷静。”


    护士也被逗笑:“那你挺适合当志愿者。”


    “他们也这么说。”沈向榆说。


    “谁?”


    “学校的老师。”他顿了顿,“还有一些——以前的同学。”


    他没具体说是谁。


    谈话在这种轻松的节奏里结束,护士把针拔出来,按了棉球在他手臂上:“按紧。等会儿不要提重物。”


    “好。”


    他按着棉球坐在椅子上,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臂内侧青白的皮肤和那一小块淡淡的红。


    忽然想到一个很冷静的事实——


    如果配型成功,他身体里的东西,会被抽出来一部分,灌进另一个人的身体里。


    那个人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只会在病历表上看到“供者:男性,二十岁左右”。


    就像他现在也只在表格上看到“患者:某某,性别,年龄”。


    医生没有告诉他名字,只有一句“情况复杂”。


    “情况复杂”背后是什么,他不清楚,也不打算多问。


    不需要知道那个人的过去,不需要知道他做过什么。


    只要在这件具体的事上,他们短暂地连接一下,就够了。


    ——这样反而轻松。


    他坐了一会儿,起身往外走。


    住院部的走廊里人不算多,宽敞的地面被拖得发亮,墙上贴着“洗手七步法”“探视时间说明”。


    拐弯处突然传来轮子碾在地上的声音。


    是推病床的护士。


    沈向榆下意识往旁边让了一步,视线跟着那张床扫过去。


    病床上躺着一个剃了光头的年轻人,身形瘦削,盖着浅蓝色的病号被子,口罩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苍白的下巴线条。


    对方眼睛闭着,睫毛在灯光下显得有点刺眼的黑。


    床边跟着一位中年妇女,手里紧紧抓着床沿,像抓着最后一点支撑。


    那一瞬间,一切都发生得太快。


    轮子滑过去,衣物擦过空气,淡淡的消毒水味尾随而来。


    沈向榆只来得及捕捉到一些碎片:


    被子边缘叠得很整齐,病号服袖口松松垮垮,年轻人的手从被子里露出一截,骨节分明得有些突兀。


    ——他完全认不出是谁。


    也不可能在这一瞥里认出什么。


    只是心口像被什么轻轻拉了一下。


    “在这边小跑不安全。”推床的护士小声提醒后面的家属,“小心点。”


    那位中年妇女连声“好好”。


    声音很低,带着一点沙哑,像哭过。


    沈向榆站在原地,看着那张床远远滑向走廊尽头,两扇推拉门为它自动打开,又缓缓合上。


    仿佛一条线,轻轻把两个世界隔开——


    一边是他这种“穿着便服的健康人”,一边是被病号服和药水味包裹住的患者。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站在这条线的这一头。


    而他刚刚签下的那份表格,意味着他将有一次机会,把身体的一部分,递过那条线去。


    不需要认识对方,不需要问“值不值得”。


    只是单纯地,把一件“能做的事”做完。


    “既然你一直在扮演一个好人——”


    他在心里慢慢地,对那个看不见的自己说,“那就干脆去做一件真正好人的事好了。”


    哪怕这其中掺杂着自我证明、自我安慰、甚至一点点报复过去的意味——


    报复那个曾经懦弱、曾经只会往后退的自己。


    他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复杂动机”。


    但此刻,站在住院部白得晃眼的走廊上,他只觉得一种难得的清晰:


    这件事,是他可以选的。


    不是老师布置的,不是父亲安排的,不是辅导员“建议”的。


    是他自己伸手勾选的那个框。


    ——“我愿意。”


    出医院的时候,天气已经阴下来。


    楼下的行道树被风吹得沙沙响,秋天的味道比早上更重了一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