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入梦前尘

作者:满脸麻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油灯如豆,在简陋的茅屋中投下摇曳的光影。桌上的那枚青花玉佩,在昏黄光线下仿佛活了过来,青底上的白色缠枝莲纹路,如同在水中缓缓舒展。


    慧寂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玉佩上,那平静无波的面容下,是翻江倒海般的内心。十二年清修,九十八盏烛火,原以为早已将前尘洗涤干净,却不曾想,这一世,她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带着这枚刻骨铭心的信物,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不,如今已是“他”。


    眼前的青年,眉宇间依稀有着李清韵当年的清秀轮廓,却更多了男子的英挺与锐气。那双眼睛里,不再是记忆中温婉如水的眸光,而是充满了属于李承昀这个身份的困惑、疲惫,以及一丝不肯屈服的执拗。


    “自得了这枚玉佩,”李承昀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便夜夜做同一个梦……”


    他细细描述起来:那皑皑的白雪,那株在冰雪中怒放、红得刺目的梅树,那个穿着月白袄子、背影哀婉的女子,那支萦绕不去的凄清曲调,还有那每次即将看清面容时便戛然而止的惊醒,以及醒来后枕上冰凉的泪痕。


    “……大师,”李承昀讲完,恳切地望向慧寂,眼中是深深的无奈与求助,“我并非迷信之人,可此梦太过真实,长久下去,我……我恐怕难以支撑。沈老先生说您能解梦断缘,还望大师慈悲,为我指点迷津。”


    慧寂缓缓抬起眼,目光复杂地落在李承昀脸上。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僧袍下轻轻摩挲着,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连夜雕刻这枚玉佩时,玉石留下的微凉触感。


    “这玉,”慧寂的声音比刚才更加低沉沙哑了几分,“有一段因果。”


    “因果?”李承昀追问,“什么因果?与我有关?”


    慧寂不答,反而问道:“施主可愿……入梦?”


    “入梦?”李承铉一怔。


    “不错。贫僧可助施主进入梦境深处,非是旁观,而是亲身经历,看清梦中人的面目,明了前因后果。”慧寂的语调平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唯有直面根源,方能化解执念。”


    李承昀的心猛地一跳。亲身经历?那会是怎样的感受?他既渴望知道真相,又对那梦境中磅礴的悲伤心存畏惧。


    慧寂凝视着他挣扎的神色,缓缓道:“只是——施主需知,有些因果,知道了,未必是福。过往如刀,剖开来看,或许是鲜血淋漓。你确定要知晓吗?”


    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在给予李承昀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是继续被蒙在鼓里的梦魇折磨,还是勇敢踏入可能更加痛苦的真相?


    李承昀脑海中闪过董事会上的失误、父亲不满的眼神、无数个从泪水中惊醒的夜晚,以及那枚玉佩带来的、无法言说的牵引力。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


    “请大师助我。”他毫不犹豫,“无论真相如何,我愿一力承担。浑浑噩噩,不如明明白白。”


    慧寂凝视他良久,那目光里似乎掺杂了太多李承昀看不懂的情绪——有怜惜,有愧疚,有一丝释然,还有……一种深埋的、与他僧侣身份格格不入的温柔?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


    “也罢,既是缘,躲不过。”


    他起身,将油灯的灯芯拨亮一些,又从墙边一个古朴的木柜中取出一支细长的线香,在灯上点燃。一股清冷恬淡的檀香味弥漫开来,并不浓郁,却有种奇异的宁神效果,让李承昀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请施主闭目凝神,手持此玉,心中默念那梦中景象,摒弃杂念。”慧寂指引道。


    李承昀依言照做,将微温的玉佩紧紧握在手心,闭上双眼。线香的烟雾袅袅盘旋,笼罩着他。渐渐地,他感到自己的意识开始模糊,身体变得轻盈,仿佛置身于一片温暖的云雾之中,不断下沉、下沉……


    恍惚间,他听见慧寂低沉而清晰的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边,又似响在耳畔:


    “接下来,无论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都莫要惊慌,莫要抗拒。那都是……过往烟云,伤不得你今世分毫……”


    声音渐渐远去,他的意识彻底沉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


    ……


    确认李承昀已完全入定,呼吸变得悠长而平稳,慧寂才缓缓站起身。他走到李承昀面前,低头凝视着这张与前世的李清韵有着七分相似,却属于男子的面容,心中百感交集。


    十二年的枯坐,十二年的超度,他原以为早已勘破红尘,放下了张云深的爱恨痴缠。可当这枚玉佩再次出现,当“夙缘”二字从眼前这人口中吐出时,他才明白,有些刻骨铭心,即使用佛经包裹,深埋心底,也从未真正消散。


    他轻轻伸出手,指尖微颤,想要触碰一下李承昀的额头,如同前世无数次轻抚李清韵的发丝那般。但在即将触到的瞬间,他猛地收回了手,如同被火焰烫到。


    不,他是慧寂,是出家人。而眼前之人,是李承昀,是男子,是有着全新人生的独立个体。


    他盘膝在李承昀对面的蒲团上坐下,双手结印,闭上双眼。他不需要线香,不需要仪式,只需心念一动,便能循着那玉佩与李承昀意识之间的连接,进入那片由执念构筑的梦境空间。他要去护持他,避免他在过于强烈的前世记忆中迷失。


    更重要的是,他要去亲眼确认,那段他愧疚了半生、痛苦了半生的往事。


    意识沉沦,时光倒流。


    慧寂(或者说,此刻他更接近那个叫张云深的玉器铺少东家)感到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眼前不再是茅屋的昏暗,而是光绪二十六年冬天,北京城灰暗压抑的天空。


    (以下为李承昀/张云深共享的梦境视角)


    李承昀发现自己站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是梦境里出现过的那座府邸的后街。四周是惶惶不安的人群,马蹄声、哭喊声、零星的枪响从远处传来,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恐惧的味道。他低头,发现自己穿着一件半旧的藏青色棉袍,手指上还沾着些许玉石的粉末。


    他是张云深。


    一种强烈的、不属于他的焦虑和担忧充斥着他的胸膛。他顾不上周围的混乱,快步奔向街角那座熟悉的府邸——翰林编修李鹤年的家。


    后门虚掩着,他闪身进去,府内一片狼藉,下人几乎跑光了。他熟门熟路地穿过庭院,来到后花园。


    然后,他看到了她。


    梅树下,那个夜夜在他梦中背对着他的女子,此刻正面对着他。


    她穿着月白色的袄子,领口袖边绣着淡蓝色的缠枝莲,和他手中玉佩上的图案一模一样。乌黑的发髻有些松散,脸上带着泪痕,却有一种决绝的美丽。正是他曾在梦中拼命想看清的脸——清丽、温婉,此刻写满了惊恐与不舍。


    她是李清韵。


    “云深哥哥!”看到他,李清韵如同看到救星,扑了过来,紧紧抓住他的衣袖,声音带着哭腔,“城里乱了,爹爹说洋人就要打进来了,我们……我们马上就要南下避祸了。”


    李承昀(张云深)的心像被一只大手攥紧,他反手握住她冰凉的手:“我知道,我知道。别怕。”


    “跟我一起走!”她仰起脸,泪眼婆娑,“现在就走!我们一起南下!”


    张云深(李承铉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摇了摇头,声音沙哑:“清韵,我不能。铺子里还有一批珍贵的玉料,爹娘年纪大了,我不能丢下他们先走。你……你跟李伯伯先走,等局势稍定,我一定南下寻你!一定!”


    “若是……若是寻不到呢?”她的眼泪滚落下来,滴在他的手背上,灼烫。


    他心如刀绞,猛地从怀中掏出那枚尚带体温的青花玉佩,塞到她手里:“你看,这是我连夜为你雕的,本想成婚时送你。缠枝莲,寓意连绵不绝,永不分离。你带着它,就像我陪在你身边一样。”


    他握住她的手,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如同誓言:“天地为证,日月为鉴,张云深此生,非李清韵不娶!若寻不到你,便终身不娶!”


    李清韵看着手中温润的玉佩,又抬头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猛地扑进他怀里,紧紧抱住他,仿佛要将自己融入他的骨血。


    “好,我等你。”她的声音闷在他怀里,带着无尽的信任与眷恋,“你若不来,我便终身不嫁。”


    雪花,开始一片片飘落,落在他们的肩头,发上,如同瞬间白首。


    ……


    场景骤然切换。


    混乱的码头,拥挤的人群。李承昀(张云深)拼命挤向前,却只看到李家登上的那艘客船缓缓离岸。他看到了李清韵站在船尾,穿着那件月白袄子,正拼命向他挥手,嘴唇翕动,似乎在喊着什么。风雪太大,他听不清,但他知道,她在说:“等我!”


    他也在心中呐喊:“等我!”


    ……


    场景再次切换。


    三个月后,残破的江边小庙。老和尚摇着头,将一只被水浸泡得变了形的香囊递给他,那上面依稀可见精致的绣工。“施主节哀,那日从江中打捞上来的尸首……都葬在后山了。”


    李承昀(张云深)只觉得天旋地转,整个世界在他面前崩塌。他踉跄着跑到后山那片孤寂的乱坟岗,对着那座连名字都没有的新坟,跪了下去。巨大的悲恸如同潮水,瞬间将他淹没。他失声痛哭,拳头狠狠砸在冰冷的土地上,直到血肉模糊。


    “清韵……我来晚了……我来晚了啊!”


    那种撕心裂肺的绝望、那种深入骨髓的悔恨,通过梦境的连接,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作为体验者的李承昀。他感同身受,几乎无法呼吸。


    ……


    梦境之外,慧寂的僧袍已被冷汗浸湿。他感受着李承昀意识中传来的剧烈波动,知道他已经经历了最痛苦的部分。但他知道,这还不是全部。当年,他是在很久以后,才得知了另一个更残酷的真相。


    他引导着梦境,向着更深层、更隐秘的记忆角落探去。


    ……


    梦境画面变得模糊、扭曲。几年后,已成为游方僧人的慧寂(张云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当年李家的一名侥幸未随船南下、而是留在京城亲戚家的老仆。


    老仆老泪纵横:“小姐……小姐她根本没上那艘船啊!临行前夜,她不知为何,突然改了主意,说是不放心云深少爷,要留在京城等他……结果,结果就遇上了乱兵……为了不受辱,她……她投了井!就在李家老宅后院那口井里!听说……听说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枚玉佩……”


    “轰——!”


    如同九天惊雷在脑海中炸开!


    梦境中的李承昀(张云深),以及梦境引导者慧寂,同时感受到了那种极致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冲击与崩溃!


    她没死在南下的路上!她一直在等他!她是因为等他,才遭遇了不幸!至死,都攥着他送的玉佩!


    原来,他这些年的悲痛、自责、出家,都建立在一個错误的真相之上!他甚至连她真正的葬身之地都不知道!他从未真正祭奠过她!


    这种被命运戏弄的荒诞感,这种迟来的、更加深重的愧疚与绝望,比当初得知“死讯”时,还要强烈百倍、千倍!


    “啊——!!!”


    梦境中,张云深(李承昀)发出了一声凄厉得不似人声的哀嚎,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整个世界在他眼前彻底陷入黑暗。


    ……


    茅屋内,盘坐的李承昀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额头上青筋暴起,冷汗如雨下,嘴角甚至渗出了一丝血迹。他手中的玉佩,发出微弱却急促的嗡鸣。


    慧寂猛地睁开双眼,眼中充满了痛苦与了然的悲悯。


    他知道了。他终于亲身体验到了,当年张云深在得知最终真相时,那种毁天灭地的悔恨与绝望。


    他看着眼前痛苦蜷缩的李承昀,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在佛前一夜白发的自己。


    前世他负了她,让她孤零零含恨而终。今生,难道还要让承载着她灵魂转世的李承昀,再次背负这沉重的、本不属于他的记忆和痛苦吗?


    不。


    慧寂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甚至带着一种决绝的温柔。


    他双手合十,口中开始诵念一段玄奥的经文。那不是超度,而是封印。经文化作点点柔和的金光,如同温暖的雨露,缓缓渗入李承昀的眉心。


    李承昀剧烈颤抖的身体渐渐平复下来,紧蹙的眉头缓缓舒展,脸上痛苦的表情被一种恬静的安详所取代。那枚嗡鸣的玉佩,也重新恢复了平静。


    慧寂看着他安详的睡颜,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仿佛背负上了新的东西。他伸出手,用僧袍的袖子,极其轻柔地拭去李承昀嘴角的血迹,动作小心翼翼,充满了珍视。


    “清韵……”他低声呢喃,用的是那个尘封已久的名字,声音轻得如同叹息,“不,承昀……”。


    “这一世,换我等你。”


    他起身,走到廊下,取出一盏新的烛灯,郑重地将其点亮,悬挂在第九十八盏灯之旁。


    第九十九盏烛火,在深山的夜风中,轻轻摇曳,稳定而温暖地亮起。


    烛光亮起的刹那,一滴清澈的泪,终于挣脱了束缚,悄然滑过慧寂平静却难掩哀伤的面容,精准地滴落在那枚青花玉佩上,溅起一朵微不可见的水花,很快便浸润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


    窗外,月色正明,清辉如水。竹影摇曳,沙沙作响,仿佛千百年来,从未变过,静静地见证着这跨越轮回的痴缠与守望。


    (第三章完)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