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五年夏天,A市老城区的一隅。
金桥小区外,林荫道两侧挤满了喧闹的小商小贩,有的正与顾客打口水仗讨价还价,有的凑到一起七嘴八舌讨论着家长里短。
嘈杂的叫嚷声中,一身着深蓝色工装衫的短发青年格外显眼。他倚在装满西瓜的面包车前,正毫无神情地阅读手中那本与股票相关的厚书,无意殷勤招揽路上的潜在顾客。
他叫时丰年,论出身——时丰年了无出身可言,打记事起便在福利院长大。就连“丰年”这个名字,也是仁慈的老院长随口为他起的,寓意着福利院后山的那片黄土地年年丰收。
时丰年从小刻苦努力,不卑不亢,读书之余还会主动多承担些农活。他自幼展现出两种高级的品质:非常爱国、十分坚强。
爱国是由于远超周围同龄人的觉悟,他早早意识到在物质尚为贫乏的年代,孤儿若失去国家福利体系的支撑大概率要夭折于人世。坚强则是他的天性,世上没几个人见过时丰年哭。
时丰年离开襁褓后只哭过三次,第一次是老院长在昏黄的油灯下愧疚地讲出“成绩是非常好,但实在没有条件供你读高中”的那天,彼时身形单薄的他窥见了自己未来的一角,不甘地落下几滴眼泪。
泪水被泥土掩埋的同时,时丰年也暗暗攥紧拳头,准备朝命运挥去。离开福利院的那天,他特意又去了趟读书的教室,透过磨损到模糊的玻璃窗,能看到一小面五星红旗支在木杆头,这是上世纪少有的鲜艳布料,从前常陪着他读书写字,此后也一直飘荡在他的回忆中。
一人飘向社会,起点又低的可怜,时丰年起初只能卖力气,打黑工,干简单粗暴的体力活。经年过去,靠着勤奋节俭,吃过万种苦头后,他终于存够盘下一家小店面的积蓄。
时丰年始终有着学习新东西的**,互联网兴起前,书籍仍是最好的工具,所以他把自己的店铺挑在市里最大的书店旁。书影音不分家,他又顺理成章做起了磁带和光盘的买卖。
许多决定都改变过时丰年的人生,这家影音小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做小老板之初,他常将这家店面视为苍天被自己感动后给予的回报,虽不至于飞黄腾达,但在解决温饱的同时能稳定的积累丁点储蓄,可比纯干苦力轻松多了。
世事难料,这家小店带给他的远不止一点积蓄。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好友兼贵人,一个是他的妻子。
二零零四年初春某日,一对年纪相仿的年轻男女走进店铺内。男人身材挺拔,皮肤黝黑,要找英语口语的磁带。女人惊艳靓丽,询问有无钢琴曲的光碟。两类商品并非大众广泛需求的货物,小店里自然是没有。并行的一男一女似乎也没抱太大期望,只拜托时丰年进货时留意留意。
口语磁带和钢琴曲光碟,进货后若不对口绝大概率得烂在手里,因此时丰年索要了高大男人的电话号码,说下次进货时可以专门联系。
他记录号码时,女人竟也凑了过来自报家门,时丰年这才意识到两人并非情侣。
专人专购的交易进展的很顺利,一来二去间三人熟络不少,时丰年对两位顾客有了初步印象:
两人的父辈是邻居,男人叫庄立伟,并未上过大学,找口语磁带是为提高口语水平,以便应聘外企工作。他想学口语已久,但大学英语CET口语考试设立也没几年,在A市这个小城内,所有相关资料都难以寻觅,这点还多亏了时丰年愿意帮忙。
女人名为郭晴萍,是独生女,活泼大胆,人格独立,热爱生活,在这些品质前,美貌反而相形见绌了。
她醉心于纯音乐,对音质要求较高,喜欢收藏钢琴曲的光碟,为此还专门买到不菲的音响。这是个奢侈的爱好,即便郭晴萍从未提起,时丰年也能看透对方家境不错。
时丰年毫无音乐素养,顾客对乐碟的要求又高,进货不能像英语磁带那样每次拿不同的即可。时丰年拿到的每个音乐光碟都要单独打电话找郭晴萍核对是否需要,久而久之,郭晴萍也不厌其烦,提出干脆带她一起去进货,差价照付。时丰年呆头呆脑,没多想就一口应下。
货源仓库本身也时有更新,这自然是一个长久的活动。两人第一次同去进货郭晴萍便问起时丰年的家庭,时丰年默默无言,却在第三次的途中,当齐步走进一条小巷时主动坦白了身世。
第四次去进货前,郭晴萍抱来了自己的音响给时丰年听。第六次买完乐碟返程中,马路边冲出一条野狗,时丰年下意识把郭晴萍护在了身后。
还没等到第七次去进货他们就接了吻,而后他们反而没去进货了。实际上,前面进的也够多了。庄立伟还开过玩笑说:
“呦,二位一谈恋爱把这小店生意谈垮了,进货频率都变这么低了。”
男女之情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恋人间的磕磕绊绊,郭晴萍的父母也是莫大的阻力。
郭晴萍并非豪门娇女,其父为基层公务员,母亲是教师。但时丰年本身是孤儿,条件从婚姻角度来看实在太差。
门不当户不对,两人交往之初,郭父郭母便想棒打鸳鸯,无奈小年轻正是**的时候,拆不开不说,反倒打草惊蛇。
相持不下间,郭晴萍开始担心夜长梦多,一气之下向父母妄言已有身孕,再强行逼迫干脆一尸两命。郭父郭母深知女儿性格刚烈,被唬了个措手不及,为名声着想,他们才急忙松口并安排婚事。
时丰年和郭晴萍婚后才进行了真正的结合,他们初春相识,盛夏相爱,2005年的夏天还没来,小时析理已先一步到郭晴萍肚子中了。
恋爱、婚姻和即将到来的孩子避不可免的令时丰年入不敷出,久而久之他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庄立伟看穿了时丰年的困境,明示眼前外资争先恐后地涌入中国,他又肯拼,努力进个企业要比经营小店赚的多。更何况,世界日新月异,PC互联网飞速发展,说不准何时人们就不再需要光盘和磁带了。
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时丰年经好友的提点感触良多,心一横转手了店铺,却没卖小面包车——那是他今生唯一一段爱情的证明。
后来,他经庄立伟引荐,敲定了进入某外企工作。因投资进度与项目规划的偏差,在正式进入企业前,即在时析理出生前的半年,时丰年获得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段假期。
丰年丰年,一生忙碌不得闲。
时丰年闲不下来,无活可干的他没日没夜,宛如蚊蝇般在小腹微微隆起的老婆身边转来转去,反而把郭晴萍本人搞得极为不自在。
郭晴萍烦在脸上,甜在心里,说让他再找个营生干去,哪怕卖几个月水果都行。时丰年还真悉听尊便,又干起小生意,最初他各种水果都买卖,到了夏天,便只卖西瓜。
时丰年边卖水果边读书,囫囵吞枣,各类书都读,从如何照顾孕妇到怎么成为好销售,从外语词汇精选到婴幼儿护理。之后庄立伟无意提到了股市,说人也该有财产性收入。时丰年一点就通,立马去找了有关上市公司价值分析的书,并逐渐精通了些门道。
二零零五年夏天,时丰年卖着西瓜,不甚得意。新婚乍到,两口子和谐美满,一份前途蒸蒸日上的工作和亲生骨肉一同在未来等待着他。同时,他不断学习,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准备伺机而动,投入一点本金,去股票市场赚一点点小钱来改善生活。
那个福利院内坚韧不拔的少年,在历经磨难后脱胎换骨,于黄金时代温柔的洗礼下,正要踏上光明坦荡的似锦前程。
郭晴萍怀胎八月时,时丰年背着她偷买了点股票。为此他蓄谋良久,早已开好账户,也选好了心仪的公司:那是中国最大的造船厂,股价便宜,还是国资背景,稳重的很。按照书中教他的价值指标,这家造船厂算得上严重低估。
其实2005年的至暗时刻,不少上市公司都有这几个特性,为何偏偏是这家巨大的造船厂呢?时丰年当然有私心在内。他极爱国,此股的大股东国资占比高,再者,有朝一日两岸要统一,自然少不了用船。倘若逻辑错误——反正他买的也少,身上大部分钱当然要留给老婆孩子用。
时丰年第一次买股票时,甚至都没规划何时该卖。
郭晴萍临产前半个月,时丰年陷入了急躁模式。他早已不再贩卖水果,书也不看,买的股票更是抛到九霄云外,具体进企业的时间也不在乎了——工作大不了重新找,老婆孩子比命还重要。
他日夜驻守在郭晴萍方圆十米之内,端茶倒水捏肩揉腿。郭晴萍临产,脾气暴躁的很,稍有不顺便怒于形色,时丰年照单全收,只觉得幸福无比。
老婆那温柔的凶气,世上男子除他外谁能有福享受?
临产前的下午,郭晴萍躺在医院的产床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枯枝上紧紧相依的两片褪色干叶。半晌,她握着时丰年的手喃喃道:
“要不是怕超生,咱过两年高低再多生个”。
“我怀孕这些日子脾气不好,你可别记我仇。”
时丰年听到郭晴萍的胡言乱语,宠溺地笑了笑:
“我怎么敢记你仇?都得让着你,以后我们析理长大了,也得让着你。”
他们在产前检查时得知了婴儿的性别,怀孕之初,夫妻二人就已取好姓名。
若是女孩,就叫她“时慕云”,她该像天上的云彩一样不受约束,肆意飘荡,八方皆可至,有理想有抱负,高高挂在天上。
若是男孩,就叫他:“时析理”,析理析理,他对外精通客观世界规律的“理”,尊重事实,明辨是非。对内能分析出自身发展与喜好的需要,遵循自己的本性与追求。
提起即将到来的孩子,待产母亲的思绪扩散到更广远的地方。她继续对着时丰年轻语:
“好久没听那些钢琴曲了...也好久没买乐碟了。”
而后郭晴萍抬头,内心酸涩不止。
“别说钢琴曲了,你小时候连歌都没听过几首吧?下辈子你可别在福利院长大了,老天也太不疼你了。”
“丰年啊...你说人到底有几辈子?不管人有几辈子,咱俩都还要做夫妻。”
妻子的话题逐渐沉重,时丰年不知如何接话,一言不发又怕照顾不到她的情绪。思考片刻,时丰年只得说:“我们以后带着析理一块儿去买碟,看看析理的品味有没有你好。”
面前的女人这才挤出一抹疲惫的浅笑。
第二天分娩过程满是坎坷,郭晴萍开始大出血时,医院的准备其实较为齐全,医生抢救,止血,输血,还有护士向浑身颤抖的时丰年发出安慰:此类事故并非极少数事件。
事况的确也在好转,可当时丰年终于能以正常幅度喘口气时,郭晴萍却发生了二次大出血,或者说——血崩。
拨弄世人命运的神祗有时是可恶,甚至于卑贱的。这位昔日活泼的少女,这位勇敢伟大的母亲永远没有机会带着孩子买到心仪的乐碟了。
她甚至没来得及看儿子一眼。
2005年11月18日,郭晴萍去世,其子时析理降生。
时丰年离开襁褓后只哭过三次,第二次是在郭晴萍去世当天见到郭父郭母的那一晚。他泪流不止,几近崩溃,郭母亦掩面落泪,泣不成声,说话支支吾吾不成语句。郭父倒强撑着几分理智,缓缓将跪在地上的时丰年拉起:
“小孩的事和阿萍的遗物今后再议,要先把阿萍安顿了,不能让她着凉。”
话说完郭父才看清女婿的脸,发现他硬咬着牙,万念俱灰的五官间竟有一丝决绝的神色。
想起时丰年的过往经历,郭父指了指小析理,又补了句:
“可能我多虑,但你别给我想些下三滥的事。我和阿萍她妈已经老了,你自己是孤儿,知道当孤儿的孩子会受多少委屈。”
时丰年听完差点瘫在郭父身上,事到如今,他连殉情的资格都不再有。
时析理出生的最初几天,这个遭受巨大灾难的家庭委实没有剩余的精力多关心他。他的父亲与外公外婆开具死亡证明,联系殡仪馆,又眼睁睁地看着命中最重要的人变成一个矮矮的土堆。操办完这一切后,大人们才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悲伤。并在悲伤中商讨未来。
郭父问时丰年未来计划的那刻,心里清楚他现在根本说不出个具体打算。时丰年如其所想,被问得大脑一片空白。
郭父早就预料至此,单刀直入:“孩子暂且我们来照顾,你去那个阿萍提过的那个企业工作,每月打一点钱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郭父伤痛欲绝间无力把诸事想的细致,再加上退休金就够负担养孩子的费用,他没说每月汇款的具体数目。
时丰年看着襁褓里睁开眼睛还不到一周的婴儿,考虑到铮铮现实,点了点头。郭父还想警告时丰年在孩子上小学前不准另寻新欢,却欲言又止。
时丰年原打算把转卖店铺留有的积蓄都花在三口之家上,现如今妻子西去,孩子也只能跟着外公外婆,便要将钱交由丈人定夺,也算对得起亡妻在天之灵。
他没成想该提议被拒绝,郭父说人要有自己的一番事业,手头就不能过于拮据。可时丰年作为一个即将进企,有稳定收入却连烟酒都不碰,几乎没有花钱习惯的人,也根本用不到这些钱。
此后他定夺良久,将大部分存款于2005年12月买成看好已久的造船厂股票。那家公司本就显著低估,再者这钱老人不收,算得上“意外之财”,便有博弈的理由,大不了就全当给小析理存的老婆本了。中间要是亏损。也总有回本之日。毕竟,小家伙现在离娶老婆还远得很呢。
做完一切后,时丰年一头扎进工作中来麻痹自己,以逃避郭晴萍离世的事实。
最初他还会频繁观察小析理的老婆本,每次查看,股价都在新高。时丰年讲不出个所以然,只觉得合理,在他眼里,中国就该这样。
不只股市,时丰年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他乐于工作,只因稍有闲暇就会想到已天人永隔的枕边人,引来强烈痛苦。但随着薪资节节高,时丰年探望老人和孩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郭父对此强烈不满,一度怀疑女儿尸骨未寒,败婿已另有新欢。
其实时丰年生活向来枯燥,除去基础生活费用和汇给老人的钱,他余下的工资都存入银行定期了。关于股票,他的逻辑从未变过,中国越来越好,理应股市越来越高,留给孩子也没有卖出的理由。
时丰年并非特别关心股票每周的波动。加上工作颇有排山倒海之势,久而久之,他渐渐遗忘了名下的股票账户。
时析理一岁半时的夏天,关于股票的话题在同事当中热闹起来,时丰年这时才想起自己还有个许久没看的账户,而当再次登录后,望着那一串恐怖的数字,他惊讶到怀疑证券公司系统出了错误。
小析理的老婆本在一年半间到了极其恐怖的地步。实际上,那家造船厂,作为2005年——2007年,A股波澜壮阔大牛市中的冲锋旗手,因其强大的资质,所属的行业,集中的股权,美好的炒作前景,成为内外资共同追捧的对象。底部至顶部共有200余倍的涨幅,时丰年虽没能买在最低点,却也拿到了一百多倍涨幅的收获。
百倍收益是直接跨越阶级的造化,时丰年因其单纯朴素的动机和不分昼夜忙碌勤奋得此机缘。天降巨财,身为普通人想的定是落袋为安,时丰年环顾四周,同事口中日益喧嚣的股票话题也在证明现如今市场的泡沫之大。
小析理现在才一岁半,哪用得着这么多钱?时丰年思来想去,就算这笔钱是为儿子的终身大事而存,现在套现存进银行也同样算保持初心。于是他果断卖掉了九成以上的股票。将丰厚的收益尽数存入银行。
2008年的中秋,郭家团圆饭桌上的气氛尤为压抑,原因有三。一:节前时丰年职场得意,公司欲将其调入更繁华的Q市当主管,如此一来,以后见孩子的机会愈发稀少。
二:小析理到了该上学前班的年龄,二老的居所附近没有合适的幼儿园。
三:郭晴萍离世三年,二老尤其是郭父的身体每况愈下,由他们料理小析理的起居已非长久之计。
时丰年大手一挥,提出将小析理带回身边,并将银行的存款提出半数,在Q市购买了四套房产。
房产一套在市中,用于居住,方便自己工作和小析理日后上学。一套在市北郊区,赠与郭父郭母,空气清新方便养老散心。二老未拒绝他的好意,却也始终没搬进去住,除了偶尔去Q市看看时析理外,二老大多数时间依然住在A城的老楼里。至于最后两套:——时丰年还是没能放弃这个想法,留着给小析理娶老婆用。
凡人有心,岁月无言。人间转眼十三年。
其间喜丧掺半:小析理五岁那年,时丰年历经大劫——在公司旗下的化工厂考察车间时突遇明火爆炸,幸得同行的公子哥见义勇为才保住性命。
不久后,郭父因病辞世,弥留之际时丰年不断轻唤,称他为父亲。郭母深受打击,形单影只,孤苦之余婉拒了时丰年的邀请,住进了A市的高端养老院。
时丰年大难不死,终得后福,他一路晋升,又因公司并购重组另择木而栖,再晋升。在股市历经几轮牛熊,资金量不断壮大,将市中的大平层换为独栋四层别墅,又在别市添了几套房产。
他依然必不可免的忙,不再是怕想起郭晴萍的音容,时间没能冲淡情感,却冲淡了别离。他忙碌是为了带着郭晴萍所爱的人更好的活下去,为此他从不吝啬给时析理钱,总觉得自己打小是个孤儿,吃尽苦头,儿子的幼年、少年时代万万不能再走自己的老路,要富养。
时析理小学时就有不菲而稳定的零花钱,升入初中,每月更有六千元的生活费,这不足时丰年月薪的十分之一。
时丰年不要求时析理的成绩,只愿他能开心健康的长大。他对儿子唯一的期望是模糊的,虚无缥缈的,盼着终有一天,时析理能娶个老婆,安稳度过一生便足够。
本文预计三十五万字以上,四十万字以下,共约百章,前三十章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小城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