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行至关中腹地,渭水之滨。此处乃周秦汉唐故都所在,王陵巨冢,星罗棋布。近日,宁瑜与阿翎听闻一桩奇闻,源自骊山北麓一处新近被盗的战国古墓。那古墓规模不大,据传是某位战国时秦国擅弄机关傀儡之术的将军之墓。盗墓贼一行五人,仅一人疯癫逃出,口中胡言乱语,说什么墓中守卫并非机关死物,而是“活着的陶俑”,能走能动,刀枪不入,更可怕的是,它们能吸走人的“生气”,被吸中者顷刻间化为干尸。其余四人,皆丧命墓中,成了那“活俑”的养分。
“公子,那逃出之人身上,残留着一股极其阴寒、沉滞的‘死气’,并非寻常尸气,”阿翎仔细感应后,神色凝重,“那死气中,还夹杂着一丝微弱的、却异常坚韧的‘活性’,如同……冬眠的毒蛇,冰冷而危险。”
宁瑜指尖灵力流转,感知着空气中残留的、从疯癫者身上散逸出的异常气息,沉吟道:“陶俑成兵,吸噬生气……此非寻常机关术,亦非普通尸变。若我所料不差,此乃失传已久的‘活俑炼阴兵之术!以秘法将生人魂魄强行封入特制陶俑,辅以阴煞地脉温养,炼制成只听命于墓主的阴兵。这些陶俑,非死非活,介于阴阳之间,能汲取活人生气以维持其‘伪活’状态,甚至增强力量。”
那疯癫的盗墓贼被当地官府收容,但其言语混乱,难以提供更多线索。宁瑜与阿翎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当初发现古墓盗洞位置的老猎户。老猎户心有余悸,指着骊山深处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就在那‘鬼见愁’谷里!邪门得很!平日里连野兽都不愿靠近,那几天却总听到里面有金铁交击和……和像是很多人低声喘气的声音!”
事不宜迟,宁瑜与阿翎请老猎户在外接应,二人施展轻功,深入“鬼见愁”谷。谷中林木阴翳,雾气常年不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土腥与金属锈蚀混合的怪异气味。越往深处,那股阴寒沉滞的死气越发浓郁。
循着盗墓贼留下的依稀痕迹,他们很快找到了那个隐蔽的盗洞。洞口仅容一人通过,黑黢黢深不见底,向外散发着刺骨的寒意和浓郁的腐朽气息。
“公子,下面……有很多‘东西’,”阿翎站在洞口,灵觉中感受到下方传来无数冰冷、空洞、却又带着贪婪渴望的意念,“它们很‘饿’,在渴望‘生机’。”
宁瑜取出一张明光符,金光一闪,驱散洞口阴霾。“既入宝山,岂能空回。更何况,此等邪术留存于世,必是祸害。今日便闯一闯这活俑阴兵之墓!”
二人一前一后,潜入盗洞。盗洞斜向下延伸,土壁潮湿,布满苔藓。下行约十余丈,眼前豁然开朗,是一条人工开凿的甬道。甬道两侧墙壁上刻画着古朴的征战壁画,人物形象狞厉,充满肃杀之气。地面铺着青石板,积着厚厚的灰尘。
然而,没走多远,异变陡生!
咔哒……咔哒……
前方黑暗中,传来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如同军队行进。紧接着,在明光符的照耀下,一队身影缓缓从黑暗中浮现。
那是一队身披战国样式陶制铠甲的士兵,约莫十人。它们的身躯完全由灰褐色的陶土烧制而成,关节处有明显的接缝,面部五官模糊,只有两个空洞代表眼睛,一张裂开的缝隙代表嘴巴。它们手持陶制的长戈或剑盾,动作虽然略显僵硬,但步伐一致,无声无息,唯有陶足踏在石板上发出的“咔哒”声。
最令人心悸的是,它们那空洞的眼窝中,闪烁着两点微弱的、幽绿色的光芒,如同鬼火。一股浓烈的、渴望生机的死气从它们身上弥漫开来。
“闯入者……死……”
“生机……奉献……”
模糊而冰冷的意念,如同寒风扫过甬道。
活俑阴兵!它们发现了宁瑜和阿翎,眼中幽光大盛,立刻举起兵器,迈着沉重的步伐,冲杀过来!动作迅猛,远超寻常机关!
宁瑜不敢怠慢,桃木剑出鞘,纯阳真火缭绕剑身,一剑斩向为首活俑!
“铛!”
一声金铁交鸣般的巨响!桃木剑斩在陶俑胸口,竟只留下一道浅痕!那陶俑只是身形一晃,便继续扑来!其坚固程度,远超想象!
同时,另外几个活俑的长戈也已刺到,带着破空之声,力道千钧!
阿翎清辉绽放,化作光盾挡在宁瑜身前。“公子,它们不怕寻常物理和灵力攻击!陶俑内部有阵法保护,核心是那股被封禁的魂魄怨力!”
宁瑜身形疾退,避开长戈攒刺,眉头紧锁。他感觉到,刚才那一剑并非完全无效,纯阳真火灼烧时,那活俑身上的死气微微波动了一下,但其内部似乎有某种力量在迅速补充。
“它们能汲取地脉阴煞,甚至……能吸收我们攻击中散逸的灵力!”宁瑜看出了端倪,“这些活俑,在此地经营千年,已与古墓乃至整个山谷的地脉阴气连成一体!除非一击彻底摧毁其核心,否则难以灭杀!”
此时,那队活俑已然结成一个简单的战阵,长戈在前,剑盾在后,配合默契,将甬道封堵得严严实实,步步紧逼。它们口中发出低沉的、如同风箱鼓动般的“嗬嗬”声,那是在加速汲取周围稀薄的生机和阴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宁瑜与阿翎被逼得连连后退,法术攻击效果不佳,物理攻击难以破防,情况一时陷入僵局。
“阿翎,试试能否净化它们核心的魂魄怨力!”宁瑜喝道。
阿翎点头,全力催动灵鹤清辉,如同月华潮水般涌向活俑。清辉照耀下,活俑体表冒出丝丝黑气,动作明显迟缓了一些,眼中幽光也暗淡了些许。有效!
然而,好景不长。甬道深处,似乎感应到了这里的净化之力,传来一声低沉的、如同战鼓擂动般的闷响。紧接着,更多的“咔哒”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墙壁上、甚至地面的某些石板突然翻转,更多的活俑阴兵从中涌出!它们形态各异,有步兵,有弓手,甚至还有骑着陶马的骑兵!眨眼间,便将宁瑜和阿翎团团围住,数量不下百具!
“不好!惊动了墓穴深处的核心,它在调集所有阴兵!”宁瑜面色一变。
百具活俑阴兵组成的军阵,死气连成一片,如同厚重的乌云压顶。那股对生机的贪婪渴望汇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吸力,宁瑜和阿翎甚至感到自身的精气神都有一丝不稳,要被拉扯出去!
弓弩手拉开陶弓,一支支闪烁着幽光的陶矢对准二人;步兵举起长戈剑盾,步步紧逼;骑兵开始加速,准备冲锋!肃杀之气弥漫整个甬道,空气仿佛都要凝固。
危急关头,宁瑜心念电转。这些活俑依靠地脉阴气和吞噬生机行动,核心是那被囚禁的、充满怨念的魂魄。它们并非无敌,一定有弱点!
“它们的行动依靠魂魄怨力驱动,而怨力最怕的,是解脱与遗忘!”宁瑜脑中灵光一闪,“阿翎!不要试图硬碰硬!用你的清辉,模拟引魂渡厄的意境!不是强行净化,而是为那些被囚禁的魂魄,打开一条通往轮回的通道!让它们自己‘想’离开!”
阿翎闻言,立刻明悟。她不再将清辉作为攻击或防御的手段,而是将其性质转变,化作一种温暖、宁静、充满召唤意味的光芒。这光芒不再带有排斥性,反而如同母亲的怀抱,故乡的炊烟,带着一种“放下执念,归于安宁”的强大吸引力,笼罩向那些活俑。
同时,阿翎以灵觉为引,将一道道蕴含着“解脱”、“安息”、“往生”意念的柔和信息,传递向活俑核心那被囚禁的魂魄。
起初,活俑们只是微微一滞,攻势稍缓。但很快,一些活俑核心处的魂魄,在那充满诱惑的安宁意境召唤下,开始剧烈挣扎起来!它们被囚禁了数千年,承受着无尽的痛苦与怨恨,此刻感受到真正解脱的希望,那被压抑的本能开始苏醒!
“嗬……自……由……”
“回家……”
“好……温暖……”
模糊的、充满渴望的意念,断断续续地从一些活俑身上传出。它们眼中的幽光开始明灭不定,动作变得愈发僵硬、不协调。
宁瑜见状,立刻配合。他双手结印,口中诵念起《度人经》 !宏大道音在甬道中回荡,字字珠玑,蕴含无量慈悲与度化之力,如同为那些挣扎的魂魄指明了通往光明的道路!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
道音与阿翎的引魂清辉相辅相成,效果倍增!
一些活俑开始发出痛苦的哀嚎,它们抱住头颅,身体剧烈颤抖,体表的陶壳甚至出现裂纹!那是内部被囚魂魄在疯狂冲击束缚!
终于,一具活俑眼中的幽光彻底熄灭,它僵立在原地,不再动弹。紧接着,一道微弱的、但纯净的灵光从其胸口裂缝中飘出,在空中盘旋一圈,似乎在向宁瑜和阿翎致谢,然后投入阿翎清辉所化的引魂通道,消失不见。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如同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活俑停止了动作,体内被封禁的魂魄得以解脱,化作灵光升腾而去。
那低沉的、如同指挥般的战鼓声再次从深处响起,充满了愤怒与焦急。剩余的活俑仿佛收到了死命令,眼中幽光大盛,不顾一切地发动了最后的猛攻!甚至有些活俑开始自爆,试图用蕴含阴煞死气的陶片杀伤二人!
宁瑜全力撑起金光咒,抵挡着自爆的冲击和如雨点般落下的陶矢。阿翎则咬牙维持着引魂清辉和通道,脸色苍白,显然消耗巨大。
“擒贼先擒王!那深处的核心必须解决!”宁瑜知道,不摧毁那控制所有活俑的源头,它们很快又会被新的怨魂或者地脉阴气补充。
二人一边抵挡攻击,一边沿着魂魄解脱后空出的路径,向甬道深处突进。沿途又解决了数波悍不畏死的活俑阻击,终于抵达了一扇巨大的、雕刻着狰狞兽首的石门前。
石门紧闭,那股阴寒沉滞的死气以及控制所有活俑的意念源头,正是从门后传来。
宁瑜运足灵力,一掌拍在石门上!轰隆一声,石门碎裂,露出后面的景象。
门后是一间巨大的主墓室。墓室中央,摆放着一具巨大的青铜棺椁。而在棺椁之前,矗立着一具格外高大的活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具活俑身披将军铠甲,样式精美,手中握着一柄青铜长剑。它的面容比普通活俑清晰许多,虽仍是陶制,却能看出其生前威严冷峻的轮廓。它眼中燃烧着两团熊熊的幽绿色火焰,周身散发出的死气与威压,远超外面所有活俑的总和!
在它身后,青铜棺椁的盖板上,镶嵌着一面巨大的、黑漆漆的铜镜,镜面光滑,却照不出任何影像,只有无尽的黑暗在旋转。那控制活俑、汲取地脉阴气的核心波动,正是从这面铜镜和将军活俑身上共同发出!
“尔等……扰吾安眠……毁吾阴兵……罪该万死!”将军活俑发出低沉而沙哑的声音,如同金石摩擦,充满了古老的怨毒。它手中青铜长剑一指,墓室四周墙壁上,再次涌现出数十具精锐的活俑亲卫!
“原来如此,”宁瑜目光锐利,看向那面黑镜,“锁魂镜!将军的魂魄主体被封于自身陶俑之躯,而分出的控制核心与墓穴阵法枢纽,则寄于这镜中!镜不碎,俑不灭,阴兵不绝!”
“蝼蚁……见识不浅!”将军活俑冷哼一声,“但,到此为止了!成为吾新的阴兵统领吧!”
它身形一动,速度快如鬼魅,青铜长剑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直刺宁瑜咽喉!同时,那些亲卫活俑也一拥而上,攻向阿翎!
大战瞬间爆发!
将军活俑的实力极其强悍,剑法精湛,力道无穷,更兼身体坚不可摧,还能不断从锁魂镜和地脉中汲取力量。宁瑜将金光咒与纯阳真火催动到极致,桃木剑与青铜剑每一次碰撞都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和四溅的火花,却始终难以破开其防御。
阿翎也被亲卫活俑缠住,虽然她能引渡那些普通活俑的魂魄,但这些亲卫活俑的核心怨念似乎被将军牢牢控制,难以引动,只能凭借清辉周旋,险象环生。
久战不下,宁瑜心知必须打破僵局。他注意到,那锁魂镜在将军活俑发动攻击时,镜面的黑暗旋转会加速,与将军活俑的能量波动紧密相连。
“阿翎!牵制住将军!我去毁掉那面镜子!”宁瑜传音道。
阿翎会意,清辉猛然爆发,化作无数道光索,缠向将军活俑。将军活俑动作一滞,怒吼着挥剑斩断光索。
趁此机会,宁瑜身形如电,绕过战团,直扑青铜棺椁上的锁魂镜!
“休想!”将军活俑暴怒,竟不顾阿翎的攻击,反手一剑,一道凝练至极的幽绿剑气破空而至,后发先至,斩向宁瑜后背!
宁瑜感到背后恶风袭来,若不回防,必受重创!但他去势不减,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将大半灵力灌注于桃木剑,全力掷向锁魂镜!
“噗!”
幽绿剑气斩在宁瑜后背金光之上,金光剧烈震荡,几乎破碎,宁瑜喉头一甜,喷出一口鲜血,身形踉跄。
但与此同时!
“咔嚓——!!!”
桃木剑携带着宁瑜毕生修为的纯阳真火,精准地刺中了锁魂镜的镜面!一声清脆的碎裂声响彻墓室!
镜面之上,裂纹如同蛛网般蔓延,其中旋转的黑暗瞬间停滞,然后如同破碎的琉璃般,寸寸碎裂!一股庞大而混乱的阴煞之气从镜中狂涌而出!
“不——!!!”
将军活俑发出了凄厉无比的惨叫,它眼中的幽光急剧闪烁,身体表面的陶壳开始大面积龟裂,那股支撑它的、来自锁魂镜的力量瞬间消失!它挥舞长剑的动作变得僵硬、混乱。
“就是现在!”宁瑜强忍伤势,对阿翎喊道。
阿翎心领神会,将所有清辉凝聚成一道无比纯粹、温暖的引魂之光,笼罩住那濒临崩溃的将军活俑。
“尘归尘,土归土。执着千年,也该放下了。”宁瑜抹去嘴角血迹,轻声诵念《往生咒》。
在那充满慈悲与解脱意味的光芒和道音中,将军活俑挣扎的动作渐渐平息。它眼中疯狂怨毒的幽光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茫然,继而是一丝解脱。它那陶制的脸上,似乎流露出一个极其复杂的表情,有愤怒,有不甘,但最终,都化为了释然。
“大……王……末将……尽忠了……”
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从它碎裂的身躯中传出。
轰!
将军活俑彻底崩解,化为了一堆普通的陶土碎片。一道比其他魂魄凝实许多的将军模样的灵光飘出,它深深地看了宁瑜和阿翎一眼,微微颔首,然后投入引魂通道,消散于无形。
主将一死,核心被毁,墓室中剩余的那些亲卫活俑,眼中的幽光也瞬间熄灭,纷纷僵立原地,化作无魂陶俑。整个古墓中那股阴寒沉滞的死气,开始迅速消散。
宁瑜脱力,几乎站立不稳,阿翎连忙上前扶住他,眼中满是心疼与后怕。
调息良久,宁瑜才缓过气来。二人仔细检查了主墓室,在青铜棺椁中找到了一些记载将军生平和“活俑炼阴兵”邪术的竹简,将其尽数销毁,杜绝此术再流传于世。
离开古墓,重见天日,阳光洒在身上,驱散了墓中的阴寒。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然以生魂炼兵,有伤天和,悖逆人伦,纵得一时之利,终难逃天道昭彰,反噬其身。”宁瑜望着骊山苍茫,感慨道,“这将军生前或许战功赫赫,却因执念于死后权势,行此邪术,累及无数无辜性命,自身魂魄亦被困千年,不得解脱。可见,力量需以正道取之,执念需以智慧化之。若迷失本心,纵有通天之力,亦不过是画地为牢,自取灭亡。”
阿翎看着手中一片普通的陶俑碎片,轻声道:“嗯,无论是人还是其他,都有自己的归宿。强行改变,只会带来痛苦。尊重生命,顺其自然,才是天地正理。”
二人将古墓入口彻底封死,并布下简单禁制,防止再有人误入。随后飘然离去,继续他们的行程。而那“活俑阴兵”的诡异传说,则随着邪术的湮灭,成为了一个关于力量、执念与生命尊严的警示,留在了关中古老的黄土地之上。
(本故事完)
喜欢民间场请大家收藏:()民间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