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晨光里的蓝色轿车与课堂上的互动声

作者:仓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晨的风卷着几片银杏叶,在塘沽一职专的校门口打着旋。刘念初和丁星禾并肩走着,丁星禾正手舞足蹈地复盘昨晚的英语对话练习:“我跟我妈说‘I want to go to the restroom’,她非说我应该说‘WC’,我说老师教的是restroom更礼貌,我俩争了半天!”


    刘念初正笑着点头,眼角忽然瞥见一道蓝色的影子从街角拐过来。那是一辆深蓝色的轿车,车身擦得锃亮,在晨露的折射下泛着柔和的光,缓缓驶进校园。车窗降下一点,露出驾驶座上吴老师的侧脸——她今天换了件浅灰色的针织衫,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少了课堂上的利落,多了几分家常的温和。


    “吴老师!”丁星禾先认了出来,拉着刘念初的胳膊小声惊呼,“她开的车跟她人一样,看着特舒服!”


    轿车稳稳停在教职工车位,吴老师推门下车,转身锁车时正好对上她们的目光。她眼睛一亮,笑着朝她们走过来:“早啊,刘念初,丁星禾。今天来得挺早。”


    “吴老师早!”两人齐声应道,丁星禾脸颊微红,下意识地捋了捋头发,“我们……我们怕迟到。”


    吴老师笑了,目光落在刘念初手里的英语课本上:“看你俩拿着课本,是在准备早上的对话练习?”


    “嗯,”刘念初点点头,趁机问道,“吴老师,昨天您说‘问路时可以补充周边的地标’,比如古文化街附近的天后宫,用英语说‘Tianhou Palace’就可以吗?”


    “对,”吴老师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直接音译加上‘Palace’很准确,外国游客反而更容易理解。你们能想到补充地标,说明动脑子了,很好。”她抬手看了看表,“快进教室吧,早读要开始了。”


    “好的,谢谢吴老师!”


    走进教学楼时,丁星禾还在感慨:“念初,你也太厉害了,居然敢主动跟老师问问题!我刚才紧张得都快忘了自己叫啥了。”


    刘念初笑了笑:“吴老师很随和的,有不懂的问就好。”其实她心里也有点小紧张,但得到肯定的瞬间,那点紧张就变成了雀跃。


    英语课的铃声刚响,吴老师就抱着教案走进来,手里还多了个文件夹。“昨天让大家准备的‘景区遇外国游客’对话,我们先抽几组展示,”她翻开文件夹,目光扫过全班,“刘念初、丁星禾,你们先来吧。”


    丁星禾猛地攥紧了刘念初的胳膊,刘念初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用口型说“别怕”。两人站起身,走到教室前排。


    “Hello,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nearest bank is?”丁星禾深吸一口气,努力模仿外国游客的语气。


    刘念初立刻进入状态,微笑着抬手示意方向:“Certainly. Go straight along this street,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and you''ll see a red building—it''s the Bank of China. It''s only five minutes'' walk from here.”她顿了顿,想起早上的对话,补充道,“There''s also a post office next to it, in case you need to send postcards.”


    “Wow, that''s helpful. Thank you!”丁星禾配合地露出惊喜的表情。


    “ You''re wee. Enjoy your trip in Tianjin!”


    两人鞠躬坐下时,教室里已经响起了掌声。吴老师笑着鼓掌:“Perfect! 刘念初不仅清晰说明了路线,还主动提供了附加信息,这正是优秀导游需要的观察力。丁星禾的语气也很自然,进步很大。”她看向刘念初,“你刚才提到的post office,是提前想到的吗?”


    “是的,”刘念初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游客可能需要寄明信片,查了一下‘post office’的说法,不知道用得对不对。”


    “非常正确,”吴老师点点头,“而且你注意到了吗?说‘five minutes'' walk’比‘very near’更具体,游客会更有概念。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她顿了顿,又问,“那如果游客问‘Is it safe to walk there alone?’,你会怎么回应?”


    这个问题有点突然,刘念初想了想:“I think it''s safe. There are many shops and pedestrians along the street, and the police often patrol there.”


    “Excellent!”吴老师眼睛更亮了,“你考虑到了游客的安全顾虑,还用了‘police patrol’这样的细节,很专业。看来你不仅在学英语,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游客,这很难得。”


    被当众这样夸奖,刘念初的脸颊微微发烫,坐下时,丁星禾凑过来小声说:“你简直是我的偶像!吴老师看你的眼神,就像我妈看她做的红烧肉一样——满眼都是欣赏。”


    接下来的课程,吴老师讲了“餐厅点餐”的常用语,还特意拿出几张天津特色菜的图片:“比如这个‘锅巴菜’,大家知道怎么翻译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丁星禾小声嘀咕:“总不能说‘pot rice cake vegetable’吧?”


    刘念初举手:“吴老师,是不是可以用拼音‘Guobacai’,然后解释‘it''s a kind of soup with fried rice cakes and sauce’?”


    “Exactly!”吴老师笑着点头,“很多特色美食很难直译,先音译再解释,是最稳妥的方式。刘念初这个思路非常好,大家可以记下来。”她让刘念初到黑板上写下“Guobacai”和解释,“看,这样外国游客就能明白了。”


    刘念初握着粉笔写字时,能感觉到全班的目光都落在背上,心里既紧张又自豪。吴老师在旁边看着,等她写完,补充道:“你们发现了吗?刘念初的板书和她的字一样,很工整,这也是一种专业态度——不管是写汉字还是英文,清晰的呈现都是对他人的尊重。”


    这节课,吴老师几乎每隔十分钟就会和刘念初互动一次。从“如何向游客解释‘相声’”到“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安抚用语”,刘念初每次回答后,吴老师都会拓展出更深入的知识点,偶尔还会分享自己带外国朋友逛天津的经历。


    “我以前带一个英国朋友去吃‘耳朵眼炸糕’,他说‘it''s like a sweet mooncake with filling’,”吴老师笑着说,“刘念初,你觉得这个比喻怎么样?”


    “我觉得很形象,”刘念初回答,“既提到了相似的食物,又点出了‘有馅料’的特点,游客更容易理解。”


    “对,”吴老师说,“语言的本质是沟通,能让对方明白的,就是好的表达。”


    下课铃响时,吴老师布置作业:“明天我们模拟‘酒店入住’场景,大家可以提前准备。刘念初,你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我给你几本旅游英语的拓展资料,或许对你有帮助。”


    “好的,谢谢吴老师!”


    走出教室时,丁星禾已经变成了星星眼:“吴老师居然单独给你资料!你是不是要成为她的得意门生了?”


    李竞瑶也走过来,推了推眼镜:“吴老师很少主动给学生资料的,念初你太厉害了。”


    刘念初心里暖暖的,走到办公室时,吴老师正从书架上抽书。“这些是我以前带导游培训班时用的,”她递过来几本厚厚的书,“里面有很多实际案例,你可以看看。”


    “谢谢吴老师,”刘念初接过书,轻声问,“您以前也带过导游吗?”


    “嗯,年轻的时候做过几年兼职导游,”吴老师笑了,“所以知道你们学这个专业,哪些英语表达最实用。你对这些感兴趣?”


    “嗯,”刘念初点点头,“觉得能靠语言帮到别人,很有意义。”


    “那就好好学,”吴老师拍了拍她的肩膀,“你的语感和观察力都很好,假以时日,肯定能成为优秀的导游。”


    从办公室出来,阳光正好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落在那几本资料上,烫金的书名闪着光。刘念初抱着书,脚步轻快。课堂上的互动,吴老师的肯定,还有手里沉甸甸的资料,都让她觉得,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放学时,丁星禾拉着她在校门口又看了眼吴老师的蓝色轿车:“你说吴老师会不会觉得,今天跟你说的话,比跟我们全班加起来还多?”


    刘念初笑着摇头,心里却明白,这些对话里藏着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被认可的温暖。就像那辆蓝色的轿车,稳稳地停在晨光里,也稳稳地,照亮了她心里对未来的期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