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晚风与少年行》 第1章 第一章 晚风与初见 夏末的尾巴总带着点不甘的热,傍晚的风却已悄悄酿出些微凉意。塘沽一职专的铁校门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几个金色大字被晚风拂得轻轻颤动,像是在低声欢迎着新面孔。 刘念初背着半旧的双肩包,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刚打印出来还带着墨香的报到单,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上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24级二号楼102班”的字样。她深吸了口气,空气里有附近小吃摊飘来的烤冷面香气,混杂着操场草坪被晒了一天的青草味,是属于这个年纪独有的鲜活气息。 她住的地方离学校不算近,在“星河湾小区”,每天得倒一趟公交,算上步行,单程差不多要四十分钟。早上出门时,家里还是空的——爸妈又出差了。作为跨省办案的刑警队长,他们的时间表永远跟着案情走,留张便签条算是常态。冰箱上贴着妈妈娟秀的字迹:“早饭在锅里温着,报道顺利,晚上妈争取给你打视频。”刘念初摸了摸肚子,那碗粥早就消化完了。 穿过校门,迎新的学长学姐热情地指引方向。二号楼就在左手边不远处,红砖墙在夕阳下格外显眼。一楼的走廊里已经有不少学生,三三两两地聚着,手里都拿着差不多的报到单,脸上带着拘谨的笑意。 102班的门牌就挂在走廊中段,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刘念初定了定神,推门进去。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女生,正三三两两地小声交谈。她目光快速扫过,想找个空位,脚步刚往前挪了两步,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不好意思,借过一下”。 她下意识地往旁边躲,却没料到对方脚步太急,两人肩膀结结实实地撞在了一起。“哎哟!”对方低呼一声,手里抱着的几本崭新的笔记本“啪嗒”掉在了地上。 “对不起,对不起!”刘念初赶紧弯腰去捡,抬头时正好对上对方的眼睛。那是个梳着高马尾的女生,眼睛圆圆的,带着点懊恼和不好意思,脸颊因为急走微微泛红。 “没事没事,是我自己太急了,”女生也赶紧蹲下来捡,手忙脚乱中,两人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了一起,又都触电似的缩了回去,相视一笑,尴尬消散了不少。“我叫丁星禾,你呢?” “刘念初。”她把捡起的笔记本递过去,指尖还残留着纸张的光滑触感。 “刘念初,”丁星禾念了一遍,笑着说,“名字真好听。也是这个班的吧?” “嗯,”刘念初点点头,目光落在她怀里的笔记本上,封面上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和自己书包里那本素面朝天的笔记本截然不同。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的女老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点名册和一叠课表。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她身上。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叫张敏,教你们的旅游概论。”张老师声音温和,脸上带着笑意,“先来点个名,大家认识一下。” 点名声此起彼伏,刘念初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清晰地应了一声“到”。丁星禾就在她旁边不远处,也响亮地答了到。除此之外,她还记住了几个名字:坐在前排,戴着眼罩、看起来文静秀气的李竞瑶;靠窗边,正托着下巴看窗外,气质有点清冷的薄晚柚;还有两个坐在一起,正偷偷咬耳朵,看起来很活泼的女生,王星澄和桥知凌;以及最后排那个安安静静,不太起眼的于凌澄。 点名结束后,张老师把手里的课表分发给前排的同学,让她们往后传。“这是我们这学期的课表,大家可以先熟悉一下。旅游专业的课程呢,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像旅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旅游英语这些都是核心课,还有形体课、书法课,大家要好好学。” 刘念初接过课表,仔细看了起来。每天的课程安排得不算太满,早上八点开始,下午四点半结束。她注意到,周一和周三下午有体育课,周二和周四有旅英课,周五下午则是书法课。这些课目里,体育和书法都是她的强项,心里不由松了口气。 “对了,”张老师拍了拍手,吸引大家注意,“咱们班得选几个班干部,先暂定一下,试用期一个月。有没有同学愿意毛遂自荐的?” 教室里静了几秒,李竞瑶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我想竞选英语课代表,我英语还不错。”她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张老师点点头:“好,那李竞瑶暂定为英语课代表。” 接着,又有几个同学举手竞选了其他职位。轮到班长、体委和学委时,张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转了一圈,最后落在了刘念初身上。“刘念初同学,刚才点名时听你声音挺洪亮,看你站姿也挺精神,愿意试试班长吗?另外,体委和学委暂时也没同学竞选,你要是精力够的话,可以先兼任一下,不行我们再调整。” 刘念初愣了一下,她倒是没想过当班干部,但看着张老师鼓励的眼神,又看了看周围同学或期待或好奇的目光,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涌了上来。她爸爸常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她站起身,腰板挺得笔直:“老师,我可以试试。” “好!有魄力!”张老师赞许地点点头,“那旅英课代表呢?刚才李竞瑶同学竞选了英语课代表,旅英课是专门针对旅游行业的英语,也需要一个课代表。” 刘念初想了想,旅英课听起来和英语相关,但更偏向专业,她英语不算顶尖,但愿意多花时间琢磨。“老师,旅英课代表我也想试试。” 教室里响起一阵小小的惊叹声,兼任四个职务,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张老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了:“好,那刘念初就先担任班长、体委、学委和旅英课代表。大家有意见吗?” 没人反对,不少同学看向刘念初的目光里多了些佩服。丁星禾冲她悄悄竖了个大拇指,刘念初回以一个浅浅的微笑,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接下来要做的事。 班会结束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晚风带着更浓的凉意吹进教室。同学们三三两两地结伴离开,丁星禾走过来,笑着说:“刘念初,一起走一段吗?我家方向好像和你坐公交的站点顺路。” “好啊。”刘念初收拾好东西,和她一起走出教室。 走廊里,薄晚柚一个人背着包往前走,脚步轻快。李竞瑶正和王星澄、桥知凌说着什么,声音不大,听得出来在讨论刚才的课表。于凌澄跟在后面,默默地走着。 六个人,像是六条原本平行的线,因为这扇102班的门,在这个夏末的夜晚,悄然有了第一个交点。 走出校门,丁星禾指着不远处的公交站牌:“我在那边等车,你呢?” “我也是,坐503路。” “这么巧!我也坐503路,不过我比你下得早。”丁星禾眼睛更亮了,“那以后我们可以一起放学等车啊。” “好啊。”刘念初看着路灯下丁星禾真诚的笑脸,心里那点因为爸妈不在家的失落,好像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冲淡了不少。 公交车缓缓驶来,两人跟着人群上了车。找了个后排的空位坐下,窗外的街景缓缓向后移动,路灯的光晕在玻璃上明明灭灭。 “刘念初,你刚才一下子兼了四个职务,厉害啊,”丁星禾侧过头,小声说,“会不会太累了?” “还好吧,试试呗,不行再说。”刘念初望着窗外掠过的星河湾小区的路牌,还有两站就到了。“你呢?看着挺活泼的,怎么没竞选个职务?” “我啊,怕麻烦,”丁星禾吐了吐舌头,“就想安安稳稳上个学,混过这三年得了。” 刘念初笑了笑,没说话。她不觉得职校的三年该是“混”过去的,不管在哪里,她都想往前跑,就像每次体育课上,她总喜欢冲在最前面一样。 车到站,刘念初站起身:“我到了,明天见。” “明天见!”丁星禾挥挥手,看着她下了车。 刘念初背着包走进星河湾小区,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楼道里的声控灯在她踏上台阶时应声亮起,打开家门,屋里果然空无一人。她放下书包,先去给爸妈的微信各发了条“我报道完了,一切顺利”,然后走到冰箱前,打开门看了看,除了早上剩下的一点粥,就只有几瓶牛奶和鸡蛋。 她给自己煮了碗鸡蛋面,坐在餐桌前,一边吃,一边拿出那张课表,借着灯光又看了一遍。明天,就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了。 窗外,晚风还在轻轻吹着,带着夏末最后的余温,也带着对未来的无限可能,悄悄溜进了这个小小的家,也溜进了少女刚刚开始的职校时光里。 第2章 晨光里的同行者 清晨六点半,星河湾小区的楼栋间已经飘起了早饭的香气。刘念初把最后一口豆浆喝进嘴里,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抓起书包快步出门。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亮了又暗,楼下的空地上,几个晨练的老人正慢悠悠地打太极,见她跑过,笑着打招呼:“念初,上学去啊?” “张爷爷早!”她扬手应着,脚步没停。从小区东门出去,穿过两条街就是503路公交的站点,这个时间点,正好能赶上早高峰前相对宽松的一班车。 初秋的晨光带着点柔和的金色,透过路边的梧桐叶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刘念初走到公交站时,远远就看见一个高马尾在晨光里晃了晃——是丁星禾。 “早啊!”丁星禾手里拿着个三明治,看见她就挥了挥手,嘴里还塞着食物,说话有点含糊。 “早,”刘念初走到她身边站定,“你也这么早?” “嗯呐,我妈非让我早点出门,说怕第一天堵车迟到,”丁星禾把最后一口三明治咽下去,拍了拍手,“对了,昨天忘问了,你住这附近啊?” “嗯,星河湾小区。” “哇,那离得好近!我家在前面那个祥和里,走路过来也就五分钟。”丁星禾眼睛亮晶晶的,“以后我们完全可以一起出门啊,不用各自等公交了。” 刘念初刚点头应下,503路公交车就缓缓靠站了。两人跟着几个上班族一起上了车,刷卡时,丁星禾看着刘念初的学生卡,笑着说:“你的卡套是黑色的啊,我这个是粉色的,上面还有我偶像呢。” 刘念初瞥了一眼,她的卡套确实是最普通的黑色塑料款,还是上初中时学校统一发的。丁星禾的卡套上印着个笑容灿烂的男明星,她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追星情结,只觉得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也挺好。 车上人不算多,她们找了并排的座位坐下。丁星禾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从昨晚回家妈妈问了她一堆学校的事,说到自己初中时最喜欢的体育课,又问刘念初:“你昨天说体育是强项,那你跑步很快吧?我体育超差的,尤其是八百米,每次都跑最后一名。” “还行吧,以前运动会总被老师拉去跑接力。”刘念初想起初中时的操场,阳光比现在更烈,耳边全是同学的加油声,那种往前冲的感觉,她挺喜欢的。 “那以后体育课可得靠你带带我了,”丁星禾双手合十做了个拜托的手势,逗得刘念初笑了起来。 公交车晃晃悠悠地前进,路过一个早市时,窗外飘来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清香。丁星禾指着窗外一个卖煎饼的小摊:“那家煎饼超好吃,下次我们早点出门,买一个当早饭吧?” “好啊。”刘念初应着,目光落在窗外掠过的街景上。其实她不太习惯和人聊这么多,但丁星禾的热情很自然,像初秋的阳光一样,不灼人,却让人觉得暖和。 到学校附近的站点下车时,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两人并肩往校门走,刚走到二号楼门口,就看见李竞瑶站在走廊里,手里拿着一摞英语练习册,正低头核对什么。 “李竞瑶,早啊!”丁星禾先打了招呼。 李竞瑶抬起头,摘下耳机,露出一双清秀的眼睛:“早。你们来得挺早。”她说话的语速不快,声音轻轻的,“我刚去办公室领了这学期的英语练习册,正想搬到教室呢。” “我帮你吧。”刘念初上前一步,伸手想接过一半练习册。 “不用不用,不重的,”李竞瑶往后躲了躲,抱着练习册往教室走,“张老师说今天早读要让大家先熟悉一下课本,我得赶紧把练习册发下去。” 她走得不算快,但脚步很稳,刘念初和丁星禾跟在后面,看着她的背影,丁星禾小声对刘念初说:“她好像挺认真的,一看就是好学生。” 102班的教室里已经来了不少人。靠窗边的位置,薄晚柚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看得入神,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侧脸上,睫毛投下一小片阴影,整个人像是被笼罩在一层安静的光晕里。王星澄和桥知凌坐在中间的位置,正头挨着头,不知道在看什么好笑的东西,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压抑的笑声。于凌澄则坐在最后排,拿出课本,一页一页地翻着,神情安静。 刘念初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她选了靠过道的中间位置,方便起身收发作业。刚把书包放下,张老师就拿着教案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昨天分剩下的几张课表。 “同学们,把课表再核对一下,今天第一节课是旅游概论,我带大家先梳理一下这学期的学习重点。”张老师把剩余的课表分给还没拿到的同学,目光扫过教室,“刘念初,你上来把班级的考勤表拿下去,以后每天早读前统计一下出勤情况。” 刘念初应声起身,走到讲台前接过考勤表。表格是崭新的,上面印着全班同学的名字,她的名字排在第一个,后面标注着“班长”。她拿着表格回到座位,心里默默记下:明天开始,要提前十分钟到教室统计考勤。 早读课的铃声响起时,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李竞瑶站起身,声音清亮:“大家把英语课本翻开,我们先读单词,从第一单元开始。” 她的发音很标准,带着点温和的调子。同学们跟着读了起来,声音从参差不齐到渐渐整齐。刘念初一边跟着读,一边留意着班里的情况:薄晚柚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单词都读得很清晰;王星澄和桥知凌读着读着就开始偷偷对视,嘴角带着笑;于凌澄的声音不大,但一直没停过;丁星禾就坐在她旁边,读几句就偷偷看她一眼,见她看过来,又赶紧低下头去。 第一节课的旅游概论,张老师没有直接讲课本,而是给她们讲了很多旅游行业的趣事:在故宫讲解时遇到的“十万个为什么”游客,带团去海边时差点被海鸥叼走帽子的导游,还有那些藏在古镇小巷里的冷门美景。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丁星禾更是眼睛瞪得圆圆的,时不时发出小声的惊叹。 刘念初听得很认真,还拿出笔记本做记录。她爸爸以前办案去过不少地方,偶尔会跟她讲起各地的风土人情,但从旅游专业的角度听这些故事,又是另一种感觉。原来那些她只在照片里见过的风景,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课间休息时,王星澄和桥知凌凑到了丁星禾旁边。“哎,丁星禾,你昨天说你喜欢看动漫?”王星澄梳着俏皮的双马尾,说话语速很快,“我跟桥知凌也喜欢!我们昨天还在说,这学期要是有动漫社,一定要去报名。” “真的吗?那太好了!”丁星禾眼睛一亮,“我初中时就想加入动漫社,可惜我们学校没有。” “那我们到时候一起去问问有没有!”桥知凌性格看起来更沉稳些,但说起动漫,眼睛里也闪着光。 三人很快就聊到了一起,从新出的番剧说到周边手办,笑声不断。刘念初坐在旁边整理笔记,偶尔能听到她们提到的几个名字,虽然不太熟悉,但听着她们热闹的声音,觉得教室里的空气都变得轻快起来。 她抬头时,正好看见薄晚柚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走到座位旁,轻轻拉开椅子坐下,又拿出那本厚厚的书翻了起来。刘念初注意到,那本书的封面上印着“中国古建筑史”几个字。 “薄晚柚,”她忍不住开口叫了一声,见对方抬头看她,才继续说,“你喜欢古建筑啊?” 薄晚柚愣了一下,点了点头,声音淡淡的:“嗯,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们旅游概论里好像会讲到古建筑的知识,”刘念初指了指课本上的目录,“到时候说不定能跟你请教。” 薄晚柚的嘴角似乎微微上扬了一下,虽然很淡,但刘念初看出来了。“可以。”她简单地应了一声,又低下头看书,但刘念初觉得,那层疏离的清冷好像淡了一点。 第二节课是数学课,老师是个看起来很严肃的中年男老师,一上来就给了个下马威:“别以为职校的数学就简单,旅游里的成本核算、路线规划,哪样离得开数学?从今天起,每天一道应用题,谁也别想偷懒。”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哀嚎,丁星禾更是夸张地趴在桌子上,对着刘念初做了个鬼脸。刘念初忍着笑,在笔记本上写下“数学:每日应用题”,心里盘算着晚上回家得把初中的数学公式再复习一遍。 上午的课很快就结束了,到了午饭时间。学校食堂在操场旁边,她们六个女生稀里糊涂地就走在了一起。王星澄和桥知凌熟门熟路地领着大家往食堂走,说昨天来报到时就侦查过地形了。 “食堂的糖醋里脊超好吃,就是排队的人多,”王星澄一边走一边说,“还有那个炸酱面,看起来也不错。” 李竞瑶推了推眼镜:“我早上看了一下,食堂有套餐,一荤一素一汤,十五块钱,好像挺划算的。” 薄晚柚没说话,只是跟着往前走,目光偶尔扫过路边的宣传栏。于凌澄跟在最后,安安静静的。 走到食堂门口,果然排起了长队。丁星禾拉着刘念初的胳膊:“要不我们去吃套餐吧?看起来快一点。” “好啊。” 六人分成两拨,王星澄和桥知凌去排糖醋里脊,剩下四人去买套餐。拿到餐盘找座位时,丁星禾眼尖地看见角落里有个六人的空位,赶紧拉着大家跑过去。 “呼,幸好赶上了,”丁星禾放下餐盘,拿起筷子戳了戳碗里的番茄炒蛋,“你们看,这个炒蛋好像还不错。” 刘念初的套餐是红烧肉和清炒菠菜,她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味道确实还行,不算惊艳,但胜在热乎。李竞瑶的是鱼香肉丝,她吃得很斯文,小口小口地扒着饭。薄晚柚的套餐里有份西兰花,她正专注地吃着,像是在研究什么。于凌澄的是宫保鸡丁,她默默地吃着,偶尔抬头听大家说话。 “哎,你们下午有什么课?”王星澄咬着一块糖醋里脊,含糊地问。 “我看看啊,”丁星禾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她昨天拍的课表照片,“下午第一节是形体课,第二节是书法课。” “形体课!”桥知凌眼睛一亮,“是不是要穿形体服啊?我妈昨天还给我买了一套,粉颜色的。” “应该是吧,”李竞瑶说,“我初中练过两年舞蹈,形体课应该还好。” “完了,我最不擅长这个了,”丁星禾垮下脸,“我连站姿都站不直,到时候肯定要被老师说。” “没事,刘念初不是体委吗?让她教教你。”王星澄笑着看向刘念初。 刘念初刚咽下一口饭,闻言愣了一下:“我也没学过形体课,不过到时候可以一起练练。” 她其实心里也有点打鼓,体育她擅长,但这种需要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形体课,她还真没接触过。 阳光透过食堂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每个人的餐盘上,映得饭菜都带上了点暖意。六个女生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着下午的课,说着各自的担忧和期待,偶尔有笑声从餐桌旁漾开,混着食堂里嘈杂的人声,成了属于她们的,第一个热闹的午餐时光。 刘念初看着身边的几个人,忽然觉得,这职校的日子,好像比她想象中要热闹得多。就像这晨光里的同行,不经意间,就有了温暖的牵绊。 第3章 课桌上的光影与风 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时,102班的女生们正手忙脚乱地往形体房挪。丁星禾拎着个粉色的舞蹈包,步子迈得磕磕绊绊,嘴里还念叨着:“完了完了,我这包是不是太幼稚了?” 刘念初跟在她身后,手里拿着自己的形体服——是妈妈之前托人买的,深灰色的短袖和黑色长裤,料子很舒服,就是款式简单得有些单调。“挺好的,”她看着丁星禾包上挂着的毛绒挂件,“很显眼,丢不了。” 形体房在教学楼另一侧的艺术楼里,木地板擦得锃亮,靠墙摆着一排把杆,天花板上的镜子能照出每个人的影子。教形体课的是个姓林的年轻女老师,穿着一身利落的白色练功服,身姿挺拔得像棵白杨。 “同学们先去更衣室换衣服,十分钟后我们开始热身。”林老师的声音清亮,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更衣室里顿时一片忙乱,拉链声、说话声混在一起。丁星禾脱外套时不小心把头发绳蹭掉了,高马尾散成了乱糟糟的一团,她对着镜子抓了半天,急得直跺脚。“别动。”刘念初走过去,拿起她掉在地上的皮筋,手指穿过她的发丝,三两下就重新扎了个紧实的马尾。 “哇,念初你太厉害了!”丁星禾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眼睛笑成了月牙,“我妈都扎不了这么好。” 刘念初笑了笑没说话。以前爸妈在家时,偶尔会忙到深夜,她早上起来帮他们整理文件,顺手也练会了这些小活计。 换好衣服站成排,镜子里映出一片高矮不一的身影。李竞瑶站得笔直,手臂自然下垂,一看就是有基础的;王星澄和桥知凌凑在一起,对着镜子做鬼脸;薄晚柚站在稍远的位置,神情平静,目光落在前方的地板上;于凌澄依旧是安安静静的,存在感不高,却也没掉队。 “形体课的核心是姿态,”林老师走到队伍前面,做了个标准的站姿示范,“脚跟并拢,脚尖外开呈六十度,双腿夹紧,收腹提臀,双肩下沉,脖子像被线往上拉……” 她一边说一边纠正同学们的姿势。走到丁星禾面前时,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肩膀放松,别耸肩,对,腰再挺直一点。”丁星禾咬着嘴唇努力调整,没过几秒就晃了一下,差点站不稳,引得旁边的王星澄偷笑。 轮到刘念初时,林老师打量了她两眼,点了点头:“基础不错,站姿很标准,气息也稳,以后可以带大家做热身。” 刘念初愣了一下,随即挺直了背:“好的,老师。” 热身从简单的压腿开始。把杆前,女生们的表情精彩纷呈。李竞瑶轻松地把腿架在把杆上,身体能贴到小腿;王星澄咬着牙往下压,嘴里还“嘶嘶”地抽着凉气;丁星禾干脆放弃了压腿,改成了踢腿,结果动作太猛,差点顺拐,自己先笑出了声。 刘念初压着左腿,目光无意间扫过镜子,看见薄晚柚正对着镜子调整呼吸,她的柔韧性不算最好,但每个动作都做得很认真,像是在完成一件需要专注的事。 “接下来我们学简单的步伐,”林老师示范着走了几步,脚步轻盈,像踩在棉花上,“注意膝盖要带点弧度,落地时脚尖先着地,想象自己在走一条直线。” 大家散开练习,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咚咚”的脚步声。刘念初跟着练了几遍,很快就找到了感觉,脚步渐渐变得协调。丁星禾跟在她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却总是同手同脚,急得抓头发:“念初,你等等我,我这腿好像不是自己的。” “别急,先慢慢走,注意看脚的方向。”刘念初放慢速度,一边走一边提醒她,“对,先出右脚,左手往前……” 夕阳透过形体房的窗户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随着她们的步伐轻轻晃动。镜子里的身影渐渐从笨拙变得熟练,偶尔的笑声和老师的指导声混在一起,让这节原本让人紧张的形体课,多了几分轻松的暖意。 下课后往回走,丁星禾瘫在走廊的长椅上,有气无力地说:“我的腿快要废了,这形体课也太折磨人了。” “刚开始都这样,”李竞瑶摘下头上的发带,捋了捋头发,“多练练就好了,我以前刚开始学舞蹈时,腿都肿过。” “真的假的?”丁星禾瞪圆了眼睛,“那我还是算了吧,我宁愿去跑八百米。” “你昨天还说怕八百米呢。”刘念初笑着戳了戳她的胳膊,“走了,下节是书法课,得赶紧回教室拿东西。” 书法课在本班教室上,教书法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教师,姓陈,说话慢悠悠的,带着点书卷气。他走进教室时,手里拎着个竹编的篮子,里面装着笔墨纸砚。 “同学们,书法这东西,急不得,得沉下心来。”陈老师把篮子放在讲台上,慢悠悠地铺开一张宣纸,“先从握笔开始,来,大家把笔拿起来,我看看。” 教室里响起一阵“唰唰”的抽笔声。刘念初拿出自己的毛笔——是爸爸托朋友从老家带来的狼毫笔,笔杆是暗红色的,握着很趁手。她从小跟着爷爷练过几年书法,握笔的姿势早已刻在骨子里,手腕轻轻悬起,笔锋稳稳地落在纸上。 陈老师挨个儿看过去,到刘念初身边时停了下来,点了点头:“嗯,这握笔姿势很标准,看来是练过的。”他拿起她的笔,示范着写了个“永”字,“书法讲究中锋用笔,你看这横画,起笔要藏锋,行笔要稳……” 刘念初听得很认真,陈老师的字苍劲有力,笔画间藏着章法。她忍不住拿起笔,模仿着写了一个“永”字,笔锋虽然稚嫩,却也有模有样。 “哇,刘念初你写得真好!”丁星禾凑过来看,眼睛瞪得圆圆的,“比我那蚯蚓爬强多了。”她的纸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几道,确实像扭动的蚯蚓。 “刚开始都这样,”刘念初放下笔,看着她的字,“你握笔太用力了,手腕放松一点试试。” 陈老师在教室里慢慢踱着步,时不时指点几句。李竞瑶的字娟秀工整,看得出来做事很细致;王星澄和桥知凌写着写着就开始比赛谁的字更丑,最后笑作一团;薄晚柚的字很特别,笔画清瘦,带着点疏离的风骨;于凌澄的字不大,却很整齐,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摊开的宣纸上,把墨痕染得有些发亮。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陈老师偶尔的指点声。刘念初看着自己笔下渐渐成形的字迹,心里忽然很平静。这种安静的专注,和体育课上的奔跑、形体课上的舒展都不同,像是在和自己对话,把心里的浮躁一点点沉淀下去。 放学的铃声响起时,陈老师让大家把写好的字晾在窗台上。一排宣纸挂在窗边,上面的字迹各不相同,却都带着属于这个下午的,淡淡的墨香。 “明天记得把作业带来,”陈老师收拾着篮子,慢悠悠地说,“就写今天教的‘永’字,十遍。” “啊?十遍啊?”丁星禾哀嚎一声,看着自己纸上的“蚯蚓”,一脸绝望。 刘念初笑着把毛笔收好:“回去慢慢写,我陪你一起练。” 走出教室时,夕阳已经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二号楼前的空地上,有低年级的学生在追逐打闹,笑声像银铃一样散开。她们六个又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影子被拉得很长,并排投在地上。 “今天的形体课太累了,”王星澄揉着腿,“我决定了,晚上回家要泡个热水脚。” “我妈说书法能静心,”桥知凌看着窗台上的宣纸,“不过我觉得我写的字只能让我闹心。” 大家都笑了起来。薄晚柚走在稍前一点的位置,听到笑声,脚步顿了顿,嘴角似乎也弯了一下。 走到校门口,丁星禾突然想起什么,一拍脑袋:“对了,我妈今天让我放学买点酱油回去,你们谁知道附近的超市在哪?” “往前走到路口右转就是,”刘念初说,“我家小区门口也有一个,要不我陪你去买?” “真的吗?太好了!”丁星禾立刻喜笑颜开,“那我们去你家小区门口的吧,顺便看看你住的地方。” 和其他人道别后,两人往星河湾小区的方向走。晚风吹起她们的头发,带着晚饭的香气。丁星禾一路叽叽喳喳,说她刚才在书法课上偷偷画了个小猫,结果被陈老师发现了,幸好老师没批评她,只是让她擦掉重写。 刘念初听着她的话,偶尔应一声。路过小区门口的超市时,丁星禾冲进去拿了瓶酱油,付账时还不忘买了两袋薯片。“给你,”她把其中一袋塞给刘念初,“谢礼,谢谢你陪我。” 走到小区门口,刘念初停下脚步:“我到了。” “嗯,明天早上七点,我在公交站等你?”丁星禾晃了晃手里的酱油瓶。 “好。” 看着丁星禾蹦蹦跳跳地走远,刘念初才转身走进小区。楼道里的声控灯亮起来,她掏出钥匙开门,推开门的瞬间,愣住了——玄关处放着一双熟悉的男士皮鞋,还有一双女士高跟鞋。 “念初回来啦?”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笑意,“快洗手,今晚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刘念初换了鞋,走到厨房门口。爸爸正系着围裙在洗菜,妈妈在旁边颠勺,油烟机嗡嗡地转着,锅里的排骨发出滋滋的声响,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 “你们回来了?”她的声音有点哽咽。 “嗯,案子结了,能在家待几天。”爸爸转过身,脸上带着疲惫,却笑得很温和,“今天开学第一天,怎么样?” “挺好的。”刘念初走过去,从后面抱住妈妈的腰,把脸埋在她背上。 厨房里的灯光暖暖的,映着一家三口的身影。窗外的晚风还在吹着,带着夏末的余温,也带着家的味道,悄悄钻进了心里。 这一天,有初见的拘谨,有课堂的新奇,有朋友的笑语,还有家人的温暖。就像课桌上晃动的光影,细碎,却明亮,一点点照亮了职校生活的开篇。 第4章 晨雾里的公交与课堂的回声 清晨的雾带着点湿冷,贴在503路公交的车窗上,晕开一片模糊的白。刘念初用指尖在玻璃上划了个小小的圈,透过圆圈能看到路边的梧桐树,叶子边缘已经染上了浅黄,被雾气打湿后,更显得沉甸甸的。 “昨天你爸妈回来,肯定做了好多好吃的吧?”丁星禾啃着刚买的热乎煎饼,说话时嘴里冒出白气,“看你今天气色都不一样了,笑眯眯的。” 刘念初确实心情不错。昨晚的糖醋排骨还剩了小半盘,妈妈硬让她装进饭盒带做午饭;爸爸难得没看卷宗,坐在沙发上听她讲学校的事,听到她兼任四个职务时,还打趣说“比你爸管的人都多”。她嘴角弯了弯:“嗯,做了糖醋排骨,超好吃。” “羡慕了,”丁星禾吸了口豆浆,“我妈今天早上煮的粥,放了我不爱吃的莲子,我就吃了两口。”她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个小小的笔记本,“对了,昨天书法作业你写了吗?我写了十遍‘永’字,手都酸了,你帮我看看呗?” 本子上的字迹比前天工整了些,但横画还是有点歪,捺笔总显得力气不足。刘念初指着其中一个字:“你看这里,起笔时稍微顿一下,藏锋之后再行笔,会稳很多。”她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写了个示范,笔锋藏露之间,比课堂上又熟练了些。 丁星禾看得眼睛发亮:“哇,你写得真好!难怪陈老师总夸你。”她赶紧把本子收起来,“我回去再练练,下次争取不被陈老师说‘像刚学走路的小猫’。” 公交到站时,雾气淡了些。两人快步往学校走,刚进二号楼,就听见102班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是李竞瑶在带早读,读的是旅游英语的单词,发音清亮,穿透了走廊的寂静。 “今天早读是旅英啊,”丁星禾吐了吐舌头,赶紧加快脚步,“差点忘了,昨天张老师说要抽查单词呢。” 刘念初作为旅英课代表,昨天放学前在黑板上抄了二十个重点单词。她走进教室时,李竞瑶正好读到最后一个,见她进来,点了点头,示意她可以开始检查了。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刘念初顺着座位一排排走过去,看大家的单词默写本。李竞瑶的本子最整齐,每个单词都标注了音标和例句,字迹娟秀得像打印的;王星澄和桥知凌的本子上画了不少小表情,单词写错了就画个哭脸,写对了就画个笑脸;薄晚柚的默写本上,单词旁边偶尔会画个小小的简笔画,比如“castle”旁边画了个尖顶城堡,“beach”旁边是波浪线;于凌澄的本子很朴素,却没有一个错词,每个字母都写得规规矩矩。 走到丁星禾座位旁时,她正紧张地用手指点着本子,见刘念初看过来,赶紧把本子往前推了推。上面错了三个单词,旁边还用红笔自己改了,改得比原来的字还认真。“我早上在公交上又背了一遍,”她小声说,“应该……能及格吧?” “嗯,改过来就好。”刘念初在本子上画了个小小的对勾,看得丁星禾松了口气,偷偷冲她比了个耶。 第一节课是导游业务,老师姓王,是个头发微卷的中年女人,说话带着点爽朗的笑意。她没直接讲课本,而是拿出个导游证挂在脖子上:“你们看,这证可是我的‘吃饭家伙’。当年考这个证的时候,我背了整整三大本景点讲解词,做梦都在说‘欢迎来到故宫’。” 教室里哄堂大笑。王老师拍了拍手:“别笑,你们以后也得经历这个。今天我们就先来练个基础——介绍自己。作为导游,第一句话就得让人记住你,来,谁先来试试?”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举手。丁星禾把头埋得低低的,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刘念初正准备站起来,前排的李竞瑶忽然举起了手:“老师,我来试试。” 她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大家好,我叫李竞瑶,‘竞’是竞争的竞,‘瑶’是美玉的瑶。如果我是导游,我会像打磨美玉一样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解,希望能让大家在旅途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好。” 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掌声。王老师笑着点头:“很好,既介绍了名字,又表达了态度,有导游的范儿。” 有了李竞瑶开头,气氛渐渐活跃起来。王星澄站起来,手舞足蹈地说:“我叫王星澄,星星的星,澄澈的澄!跟我出去玩,保证让你们的旅程像星星一样亮,像溪水一样清——前提是你们别嫌我话多!” 桥知凌紧随其后:“我叫桥知凌,名字里有个‘桥’,你们就当我是连接风景和故事的桥吧,跟着我,准没错!” 薄晚柚站起来时,教室里安静了些。她声音不高,却很清晰:“薄晚柚,薄是轻薄的薄,晚是傍晚的晚,柚是柚子的柚。我喜欢看建筑,你们要是想听古建筑的故事,可以找我。”说完,她微微鞠了一躬,坐下时,耳根悄悄红了。 于凌澄是被王老师点到的。她站起来,声音小小的:“我叫于凌澄,没什么特别的……但我记性好,路线和时间我能记清楚。”说完就赶紧坐下了,脸颊泛着红。 轮到丁星禾时,她紧张得手心冒汗,站起来半天没说出话。刘念初在下面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用口型说“加油”。她深吸一口气,挠了挠头:“我叫丁星禾,星星的星,禾苗的禾。我……我虽然不太会说话,但我会给大家带好吃的!比如我妈做的饼干,超好吃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王老师也笑着说:“不错,很实在,导游确实得懂得照顾人。”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刘念初身上。她站起身,腰板挺得笔直:“我叫刘念初,思念的念,初心的初。不管是做班长还是做导游,我都会记得今天的初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和大家一起往前走。”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一股笃定的劲儿,教室里的掌声比刚才更响亮了些。丁星禾用力地拍着手,手心都拍红了。 课间休息时,王星澄拉着桥知凌凑过来:“哎,你们听说了吗?下周五下午有社团招新,就在操场那边,到时候肯定有动漫社!” “真的?”丁星禾眼睛一亮,“那我们一定要去看看!” “还有书法社呢,”李竞瑶推了推眼镜,“陈老师说他会去书法社当指导老师。” 刘念初正整理着旅英课的作业,闻言抬头:“薄晚柚,你喜欢古建筑,有没有兴趣看看历史社?我听张老师说有个历史社,经常组织去博物馆参观。” 薄晚柚愣了一下,随即轻轻点了点头:“可以去看看。” 于凌澄坐在旁边,听到“博物馆”三个字,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期待,又很快低下头去。 第二节课是体育课,体育老师是个高高壮壮的男老师,姓赵,说话声音像打雷。他一吹哨子,所有人都条件反射地站成了排。 “今天测八百米,”赵老师手里拿着个秒表,晃了晃,“男生先测,女生准备。” 丁星禾一听就垮了脸,拉着刘念初的胳膊:“完了完了,我肯定最后一名。” “没事,跟着我跑,别掉队。”刘念初拍了拍她的手。 男生测完后,轮到女生。大家站在起跑线上,丁星禾紧张得腿都在抖。刘念初站在她旁边,低声说:“深呼吸,调整节奏,别一开始就冲太快。” 哨声一响,所有人都冲了出去。刘念初没跑太快,刻意放慢速度跟在丁星禾旁边,时不时提醒她:“调整呼吸,步幅再大一点。” 丁星禾咬着牙跟着跑,跑到第二圈时,脸色开始发白,脚步也慢了下来。“我不行了……”她喘着气说。 “加油,还有最后一百米!”刘念初拉了她一把,“跟着我,冲过去!” 她稍微加快速度,带着丁星禾往前冲。冲过终点线时,丁星禾直接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刘念初也有点喘,却还是扶着她站起来:“走走,别坐着,容易晕。” 李竞瑶跑得也很快,紧随刘念初之后冲过终点,额头上渗着细汗,却一点都不喘;王星澄和桥知凌手拉手跑回来的,虽然成绩一般,却笑得很开心;薄晚柚跑得很稳,不快不慢,最后也顺利完成了;于凌澄的速度不算快,但一直保持着节奏,没有停下来过。 赵老师看了看秒表,冲刘念初喊道:“刘念初,你这速度可以啊!下学期校运会,女子八百米就靠你了!” 刘念初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扶着丁星禾慢慢往前走。操场上的风带着点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远处的篮球场上,男生们正在打球,欢呼声和拍球声混在一起,格外热闹。 丁星禾缓过来些,看着刘念初:“念初,你真是我的救星!要不是你拉我,我肯定跑不完。” “我们是同学嘛。”刘念初递给她一瓶水。 “以后我就跟你混了!”丁星禾接过水,用力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体育课靠你,书法课也靠你,学习……好像也得靠你。” 刘念初被她逗笑了:“学习得靠自己,我只能帮你看看题。” 阳光渐渐驱散了晨雾,变得明亮起来。操场上的人影被拉得长长的,六个女生的身影偶尔交叠在一起,又很快分开,像六条渐渐交融的溪流,朝着同一个方向,慢慢流淌。 中午吃饭时,丁星禾果然从书包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几块曲奇饼干:“尝尝我妈做的,她说让我带给新同学。” 饼干是黄油味的,酥酥脆脆的。大家分着吃,都说好吃。于凌澄小口咬着饼干,嘴角悄悄弯了弯,小声说了句“谢谢”。 刘念初咬着饼干,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几个人,心里忽然觉得,这职校的日子,就像这饼干一样,带着点甜甜的暖意,在舌尖慢慢散开,也在心里,悄悄扎下了根。 下午的课平静地过去,放学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温柔的橘色。她们依旧结伴走出校门,丁星禾叽叽喳喳地说着社团招新的事,王星澄和桥知凌在讨论要穿什么衣服去,李竞瑶在查历史社的活动安排,薄晚柚偶尔插一两句话,于凌澄安静地听着。 刘念初走在中间,听着她们的笑声,脚步轻快。晨雾早已散去,公交的回声还在耳边,课堂上的发言声、操场上的哨声、食堂里的谈笑声……这些细碎的声音,渐渐编织成了属于她们的,独一无二的青春序曲。 第5章 社团招新的喧嚣与心湖的涟漪 周五的风带着周末的雀跃,吹得操场边的彩旗猎猎作响。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还没完全消散,102班的女生们就已经按捺不住,拎着书包往操场跑——今天是社团招新的日子,整个操场像被撒了把糖,到处都是甜丝丝的热闹。 “快看快看,动漫社在那边!”王星澄眼尖,指着不远处一个挂满海报的摊位,海报上印着各种色彩鲜亮的动漫角色,几个穿着cos服的学长学姐正拿着传单吆喝。 桥知凌立刻拉着她往那边冲:“走走走,去问问招不招零基础的!” 丁星禾也想去凑热闹,又有点犹豫地看了看刘念初:“那我先去动漫社看看,等会儿来找你们?” “去吧,我们去那边看看。”刘念初指了指另一边的书法社摊位,陈老师正坐在那里,慢悠悠地挥毫泼墨,旁边已经围了不少人。 李竞瑶推了推眼镜:“我想去英语角看看,听说周末会有外教过来。” 薄晚柚的目光落在操场角落一个相对安静的摊位上,那里挂着“历史与文化研习社”的牌子,摊位前摆着几本厚厚的古建筑画册。“我去那边看看。”她说完,便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于凌澄站在原地,有些无措地看着四周,目光在历史社的方向停顿了一下,又很快移开。刘念初注意到了,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要不要一起去书法社看看?或者……去历史社那边?” 于凌澄愣了一下,小声说:“我……我也想去历史社看看。” “那走吧。”刘念初笑了笑,和她一起跟在薄晚柚身后。 书法社的摊位前,陈老师正写着一幅“学海无涯”,墨香混着风里的热闹,竟有种奇妙的和谐。李竞瑶去了英语角,那里果然聚了不少人,几个金发碧眼的外教正和学生们聊天,笑声不断。 刘念初站在书法社旁边看了会儿,陈老师写完一幅字,抬头看见了她,招了招手:“念初,过来试试?” 她走过去,拿起笔,蘸了点墨,想了想,在宣纸上写下“知行合一”四个字。笔锋流畅,力道均匀,比之前又进步了些。周围有人发出低低的赞叹,陈老师点点头:“嗯,有灵气,要不要加入书法社?” 刘念初犹豫了一下,她的时间已经被四个职务占去不少,再加入社团,怕忙不过来。“老师,我先考虑一下可以吗?” “当然可以,想通了随时来找我。”陈老师笑得温和。 另一边,丁星禾已经和王星澄、桥知凌挤在动漫社的摊位前,手里拿着报名表,正兴奋地讨论着要加入哪个部门。“我想进绘画组!”桥知凌指着海报上的插画,眼睛发亮。“我要进cos组!”王星澄晃了晃手里的角色海报,“你看这个角色,是不是超酷?”丁星禾则在旁边纠结:“我既想画画又想试试做手账,怎么办啊?” 历史社的摊位前相对安静。薄晚柚正低头看着那几本古建筑画册,手指轻轻拂过一页故宫角楼的插图。于凌澄站在稍远的地方,也在看画册,眼神专注。社团的社长是个戴眼镜的男生,见她们感兴趣,递过两张传单:“我们社经常组织去博物馆,下个月打算去天津博物馆看古建筑特展,有兴趣可以报名。” 薄晚柚接过传单,认真地看了起来,时不时点点头。于凌澄也接过一张,捏在手里,指尖微微用力。 刘念初走过去时,正好听见社长在介绍:“我们还会做一些古建筑模型,比如斗拱什么的,挺有意思的。” “斗拱?”薄晚柚抬起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兴趣,“就是古建筑上那个承重的结构吗?” “对,”社长笑了,“看来你挺了解的。” 薄晚柚没说话,只是把传单折好放进书包,又拿起一本画册翻了起来。于凌澄悄悄把传单放进了口袋,看了看薄晚柚,又低下头去。 夕阳渐渐西斜,把操场染成一片暖橙。各个社团的招新渐渐进入尾声,女生们也陆续汇合到一起。 “我报了动漫社的绘画组!”桥知凌挥了挥手里的报名表,一脸得意。 “我报了cos组!”王星澄不甘示弱,“社长说下次活动可以借我一套小裙子试试!” 丁星禾也举着报名表:“我报了手账组,他们说可以教做立体贴画,超酷的!” “我报了英语角。”李竞瑶推了推眼镜,“周末有活动,我打算去看看。” 薄晚柚晃了晃手里的历史社传单:“我打算加入这个。” 大家的目光落在于凌澄身上,她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说:“我……我也报了历史社。” 薄晚柚看了她一眼,眼神里似乎有了点温度,轻轻“嗯”了一声。 刘念初看着大家手里的报名表,笑着说:“看来大家都找到想做的事了。” “那你呢?”丁星禾凑过来,“你没报社团吗?” “我还在考虑,”刘念初说,“书法社老师让我加入,但我怕没时间。” “没事啊,想去就去试试,忙不过来再说嘛。”丁星禾拍了拍她的肩膀,“反正有我们呢,要是忙不过来,我们帮你!”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王星澄更是拍着胸脯:“没错!要是发作业太多,我帮你搬!” 刘念初心里暖暖的,点了点头:“那我再想想。” 离开操场时,暮色已经漫了上来。晚风带着桂花的甜香,吹得人心里软软的。她们并肩走在回宿舍区的小路上,影子被路灯拉得长长的,偶尔交叠在一起。 “对了,”李竞瑶忽然想起什么,“下周三下午有个旅游知识竞赛,张老师说让我们班选几个人参加,你们谁想去?” “知识竞赛?”丁星禾皱了皱眉,“要背很多东西吧?我不行。” “我可以试试,”李竞瑶说,“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我也想去!”王星澄举手,“听说赢了有奖品,好像是一套旅游攻略书!” 桥知凌也跟着点头:“我陪你去!” 薄晚柚想了想:“里面有古建筑相关的题目吗?有的话我可以参加。” “应该有吧,”李竞瑶说,“旅游知识肯定包括这些。” 大家又看向于凌澄,她犹豫了一下,小声说:“我……我记性还行,可以试试。”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刘念初身上。她笑了笑:“既然大家都想去,那我肯定也得参加,咱们一起准备。” “太好了!”丁星禾欢呼一声,“那我们从明天开始一起复习吧?我可以给你们带我妈做的饼干当零食!” “一言为定!” 笑声在小路上散开,惊飞了停在树枝上的麻雀。刘念初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伙伴们,心里像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漾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漪。社团的喧嚣,竞赛的期待,朋友的陪伴……这些鲜活的片段,像拼图一样,一点点拼凑出职校生活的模样,生动而温暖。 走到校门口,丁星禾忽然想起什么,一拍脑袋:“哎呀,我差点忘了,我妈让我今晚回家帮她包饺子,我得赶紧走了!” “那我们下周见!”刘念初挥挥手。 “下周见!” 看着大家各自离开的背影,刘念初转身往公交站走。晚风吹起她的头发,带着桂花的香气,也带着周末的期待。她摸了摸口袋里陈老师塞给她的书法社报名表,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或许,忙碌一点也没关系。就像这热闹的社团招新,就像即将到来的知识竞赛,青春本来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可能,不是吗? 夜色渐浓,公交站的灯光亮了起来,暖黄的光线下,刘念初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带着对未来的期待,慢慢融入了温柔的暮色里。 第6章 英语课的暖阳与悄然生长的认可 周一的晨光带着雨后的清新,透过102班的窗户,在课桌上投下几方明亮的光斑。早读课刚结束,丁星禾就凑到刘念初身边,神秘兮兮地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快看,我周末画的动漫人物,是不是比上次进步多了?” 本子上是个穿着校服的女生,眉眼弯弯,虽然线条还有点生涩,但神态鲜活。刘念初刚要点赞,上课铃突然响了,丁星禾赶紧把本子塞回书包,吐了吐舌头:“英语课!” 走进教室的是位中年女老师,穿着合体的米色西装,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正是教英语的吴老师。她没有戴眼镜,眼神清亮,扫过教室时,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 “Good morning, everyone.”吴老师开口,声音圆润悦耳,带着地道的英式发音。 “Good morning, Ms. Wu.”同学们齐声回应,声音里带着刚上新课的拘谨。 吴老师没有直接翻开课本,而是笑着说:“今天我们不着急讲课文,先来做个小游戏——用英语介绍一下你的同桌,或者你新认识的朋友。” 教室里顿时起了小小的骚动,有人兴奋,有人紧张。丁星禾立刻用胳膊肘碰了碰刘念初,小声说:“完了完了,我只会说‘she is nice’。” 刘念初刚想安慰她,吴老师已经点了名:“丁星禾同学,要不你先来试试?” 丁星禾猛地站起来,脸瞬间红了,手紧张地抓着衣角,半天说不出话。刘念初在下面悄悄用口型提示:“Her name is... she likes...” 丁星禾深吸一口气,磕磕绊绊地说:“This is Liu Nianchu... she is my friend... she is very good... at... sports... and... writing.” 虽然简单,但发音还算标准。吴老师笑着鼓了鼓掌:“Very good! 虽然句子简单,但很真诚。坐下吧。” 丁星禾如蒙大赦地坐下,拍了拍胸口,冲刘念初做了个“吓死我了”的表情。 接下来,李竞瑶站起来介绍王星澄,用词流利,还加了不少生动的形容词;王星澄则用夸张的语气描述桥知凌,逗得全班大笑;薄晚柚介绍于凌澄时,语速不快,却准确地说出了“she likes reading and has a good memory”;于凌澄介绍薄晚柚时,声音不大,却清晰地提到了“she knows a lot about ancient buildings”。 轮到刘念初时,吴老师笑着说:“刚才丁星禾同学说你很擅长很多事,那你自己来介绍一下,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爱好吗?” 刘念初站起身,思路清晰地说:“I like running, because it makes me feel energetic. I also like calligraphy. My grandpa taught me when I was little. I think it''s like writing English, both need patience.” 她的发音虽然不如李竞瑶那么纯正,但吐字清晰,用词准确,尤其是把书法和英语写作类比的说法,让吴老师眼睛一亮。 “Excellent!”吴老师赞许地点点头,“Your analogy is very interesting. Calligraphy and English writing do have something inmon—they both need practice and patience. 刘念初同学,你对语言的理解很到位。” 被当众表扬,刘念初心里有点不好意思,却也生出一股小小的自豪,她微微鞠了一躬,坐下时,丁星禾冲她竖起了大拇指,眼神里满是佩服。 接下来的课程,吴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举了很多实际场景的例子:在机场如何用英语询问登机口,在餐厅如何点餐,遇到外国游客问路时该怎么回应。她还拿出几张国外景点的照片,让大家用英语描述看到的景色。 “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the Eiffel Tower,”吴老师指着一张巴黎铁塔的照片,“Who can describe it in English?” 刘念初举手,站起来说:“It''s very tall, made of iron. It''s in Paris, France. Many tourists like to take photos with it.” 吴老师点点头,又问:“If a foreign tourist asks you, ''How can I get to the top?'', what should you say?” 刘念初想了想,回答:“You can take the elevator, or climb the stairs. But the stairs are a little tiring.” “Perfect,”吴老师笑着说,“不仅回答了问题,还考虑到了游客的感受。刘念初同学,你很有做导游的潜质。” 这节课,吴老师好几次点名让刘念初回答问题,每次都带着鼓励的笑意,眼神里的欣赏毫不掩饰。丁星禾在下面悄悄说:“吴老师好像很喜欢你哎。” 刘念初心里暖暖的。其实她的英语不算顶尖,但吴老师的引导让她觉得,英语不再是枯燥的单词和语法,而是可以用来交流的工具,和她喜欢的跑步、书法一样,都能带来成就感。 下课铃响时,吴老师布置了作业:“明天我们要进行小组对话练习,主题是‘在景区遇到外国游客’,大家可以提前和同桌准备一下。” “刘念初,”她走下讲台时,特意停在刘念初座位旁,笑着说,“你的英语基础不错,多练习口语,以后肯定能派上大用场。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 “谢谢吴老师。”刘念初站起来,认真地说。 吴老师离开后,丁星禾立刻扑过来:“哇!吴老师居然特意跟你说话!太厉害了吧!” “就是鼓励我一下而已。”刘念初笑着说。 “这可不是普通的鼓励,”李竞瑶推了推眼镜,“吴老师很少这么夸人的,她以前教过我表姐,超严格的。” 王星澄和桥知凌也凑过来:“念初,以后英语就靠你带飞了!” 薄晚柚和于凌澄虽然没说话,但看过来的眼神里也带着笑意。 阳光透过窗户,正好落在刘念初的英语课本上,把“tour guide”这个单词照得格外清晰。她摸了摸课本,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旅游专业真的很适合她。 下午的导游业务课上,王老师让大家模拟讲解天津的五大道。刘念初准备得很充分,不仅记住了建筑风格、历史背景,还加了几个有趣的小故事——是她周末特意查资料看到的。 “五大道的小洋楼,每一栋都有自己的故事,”她站在讲台上,声音清亮,“比如马场道上的疙瘩楼,外墙用了很多瓷片和瓷器碎片,据说是因为主人特别喜欢收集瓷器……”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王老师也频频点头。讲完后,丁星禾带头鼓掌:“念初,你讲得比景区的导游还棒!” 刘念初笑了笑,心里明白,这份从容,离不开英语课上吴老师的鼓励,也离不开身边这些伙伴的支持。 放学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温柔的粉紫色。她们并肩走出校门,丁星禾叽叽喳喳地说着晚上要和刘念初一起准备英语对话,李竞瑶在旁边补充着可能用到的句型,王星澄和桥知凌则在讨论周末动漫社的第一次活动。 刘念初走在中间,听着她们的笑声,脚步轻快。英语课上的暖阳,吴老师的认可,伙伴们的信赖……这些细碎的美好,像种子一样,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让她对未来的职校生活,充满了期待。 公交车缓缓驶来,带着她们驶向各自的家,也驶向那些正在悄然生长的,属于她们的故事。 第7章 晨光里的蓝色轿车与课堂上的互动声 清晨的风卷着几片银杏叶,在塘沽一职专的校门口打着旋。刘念初和丁星禾并肩走着,丁星禾正手舞足蹈地复盘昨晚的英语对话练习:“我跟我妈说‘I want to go to the restroom’,她非说我应该说‘WC’,我说老师教的是restroom更礼貌,我俩争了半天!” 刘念初正笑着点头,眼角忽然瞥见一道蓝色的影子从街角拐过来。那是一辆深蓝色的轿车,车身擦得锃亮,在晨露的折射下泛着柔和的光,缓缓驶进校园。车窗降下一点,露出驾驶座上吴老师的侧脸——她今天换了件浅灰色的针织衫,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少了课堂上的利落,多了几分家常的温和。 “吴老师!”丁星禾先认了出来,拉着刘念初的胳膊小声惊呼,“她开的车跟她人一样,看着特舒服!” 轿车稳稳停在教职工车位,吴老师推门下车,转身锁车时正好对上她们的目光。她眼睛一亮,笑着朝她们走过来:“早啊,刘念初,丁星禾。今天来得挺早。” “吴老师早!”两人齐声应道,丁星禾脸颊微红,下意识地捋了捋头发,“我们……我们怕迟到。” 吴老师笑了,目光落在刘念初手里的英语课本上:“看你俩拿着课本,是在准备早上的对话练习?” “嗯,”刘念初点点头,趁机问道,“吴老师,昨天您说‘问路时可以补充周边的地标’,比如古文化街附近的天后宫,用英语说‘Tianhou Palace’就可以吗?” “对,”吴老师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直接音译加上‘Palace’很准确,外国游客反而更容易理解。你们能想到补充地标,说明动脑子了,很好。”她抬手看了看表,“快进教室吧,早读要开始了。” “好的,谢谢吴老师!” 走进教学楼时,丁星禾还在感慨:“念初,你也太厉害了,居然敢主动跟老师问问题!我刚才紧张得都快忘了自己叫啥了。” 刘念初笑了笑:“吴老师很随和的,有不懂的问就好。”其实她心里也有点小紧张,但得到肯定的瞬间,那点紧张就变成了雀跃。 英语课的铃声刚响,吴老师就抱着教案走进来,手里还多了个文件夹。“昨天让大家准备的‘景区遇外国游客’对话,我们先抽几组展示,”她翻开文件夹,目光扫过全班,“刘念初、丁星禾,你们先来吧。” 丁星禾猛地攥紧了刘念初的胳膊,刘念初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用口型说“别怕”。两人站起身,走到教室前排。 “Hello,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nearest bank is?”丁星禾深吸一口气,努力模仿外国游客的语气。 刘念初立刻进入状态,微笑着抬手示意方向:“Certainly. Go straight along this street,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and you''ll see a red building—it''s the Bank of China. It''s only five minutes'' walk from here.”她顿了顿,想起早上的对话,补充道,“There''s also a post office next to it, in case you need to send postcards.” “Wow, that''s helpful. Thank you!”丁星禾配合地露出惊喜的表情。 “ You''re wee. Enjoy your trip in Tianjin!” 两人鞠躬坐下时,教室里已经响起了掌声。吴老师笑着鼓掌:“Perfect! 刘念初不仅清晰说明了路线,还主动提供了附加信息,这正是优秀导游需要的观察力。丁星禾的语气也很自然,进步很大。”她看向刘念初,“你刚才提到的post office,是提前想到的吗?” “是的,”刘念初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游客可能需要寄明信片,查了一下‘post office’的说法,不知道用得对不对。” “非常正确,”吴老师点点头,“而且你注意到了吗?说‘five minutes'' walk’比‘very near’更具体,游客会更有概念。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她顿了顿,又问,“那如果游客问‘Is it safe to walk there alone?’,你会怎么回应?” 这个问题有点突然,刘念初想了想:“I think it''s safe. There are many shops and pedestrians along the street, and the police often patrol there.” “Excellent!”吴老师眼睛更亮了,“你考虑到了游客的安全顾虑,还用了‘police patrol’这样的细节,很专业。看来你不仅在学英语,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游客,这很难得。” 被当众这样夸奖,刘念初的脸颊微微发烫,坐下时,丁星禾凑过来小声说:“你简直是我的偶像!吴老师看你的眼神,就像我妈看她做的红烧肉一样——满眼都是欣赏。” 接下来的课程,吴老师讲了“餐厅点餐”的常用语,还特意拿出几张天津特色菜的图片:“比如这个‘锅巴菜’,大家知道怎么翻译吗?” 教室里一片沉默,丁星禾小声嘀咕:“总不能说‘pot rice cake vegetable’吧?” 刘念初举手:“吴老师,是不是可以用拼音‘Guobacai’,然后解释‘it''s a kind of soup with fried rice cakes and sauce’?” “Exactly!”吴老师笑着点头,“很多特色美食很难直译,先音译再解释,是最稳妥的方式。刘念初这个思路非常好,大家可以记下来。”她让刘念初到黑板上写下“Guobacai”和解释,“看,这样外国游客就能明白了。” 刘念初握着粉笔写字时,能感觉到全班的目光都落在背上,心里既紧张又自豪。吴老师在旁边看着,等她写完,补充道:“你们发现了吗?刘念初的板书和她的字一样,很工整,这也是一种专业态度——不管是写汉字还是英文,清晰的呈现都是对他人的尊重。” 这节课,吴老师几乎每隔十分钟就会和刘念初互动一次。从“如何向游客解释‘相声’”到“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安抚用语”,刘念初每次回答后,吴老师都会拓展出更深入的知识点,偶尔还会分享自己带外国朋友逛天津的经历。 “我以前带一个英国朋友去吃‘耳朵眼炸糕’,他说‘it''s like a sweet mooncake with filling’,”吴老师笑着说,“刘念初,你觉得这个比喻怎么样?” “我觉得很形象,”刘念初回答,“既提到了相似的食物,又点出了‘有馅料’的特点,游客更容易理解。” “对,”吴老师说,“语言的本质是沟通,能让对方明白的,就是好的表达。” 下课铃响时,吴老师布置作业:“明天我们模拟‘酒店入住’场景,大家可以提前准备。刘念初,你下课来我办公室一趟,我给你几本旅游英语的拓展资料,或许对你有帮助。” “好的,谢谢吴老师!” 走出教室时,丁星禾已经变成了星星眼:“吴老师居然单独给你资料!你是不是要成为她的得意门生了?” 李竞瑶也走过来,推了推眼镜:“吴老师很少主动给学生资料的,念初你太厉害了。” 刘念初心里暖暖的,走到办公室时,吴老师正从书架上抽书。“这些是我以前带导游培训班时用的,”她递过来几本厚厚的书,“里面有很多实际案例,你可以看看。” “谢谢吴老师,”刘念初接过书,轻声问,“您以前也带过导游吗?” “嗯,年轻的时候做过几年兼职导游,”吴老师笑了,“所以知道你们学这个专业,哪些英语表达最实用。你对这些感兴趣?” “嗯,”刘念初点点头,“觉得能靠语言帮到别人,很有意义。” “那就好好学,”吴老师拍了拍她的肩膀,“你的语感和观察力都很好,假以时日,肯定能成为优秀的导游。” 从办公室出来,阳光正好透过走廊的窗户照进来,落在那几本资料上,烫金的书名闪着光。刘念初抱着书,脚步轻快。课堂上的互动,吴老师的肯定,还有手里沉甸甸的资料,都让她觉得,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清晰。 放学时,丁星禾拉着她在校门口又看了眼吴老师的蓝色轿车:“你说吴老师会不会觉得,今天跟你说的话,比跟我们全班加起来还多?” 刘念初笑着摇头,心里却明白,这些对话里藏着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被认可的温暖。就像那辆蓝色的轿车,稳稳地停在晨光里,也稳稳地,照亮了她心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