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2章 你们要神迹?我给你们看得见的天命

作者:柏路松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谣言如朔北的寒风,一夜之间刮遍了整个并州与幽州边境。


    阴山以北,那些从雁门关溃散的鲜卑残部找到了新的精神武器。


    他们退缩在冻土与枯草构筑的简陋王帐中,却将恶毒的诅咒送进了中原的每一个村寨。


    “刘氏盗墓诈神,必遭天谴!”


    “汉鸿帝掘高祖陵寝,触怒先灵,不日将有大祸!”


    这还不够,一个在部落中颇有声望的白发萨满,当众表演了一场癫狂的通神仪式。


    他声称在梦中见到了那条被高祖斩断的白蛇,如今已重新聚拢魂魄,怨气冲天,正盘踞在洛阳城上空,蛇信吞吐间,便要将中原化为一片血海。


    这套说辞在饱经战乱、迷信鬼神的边民中极具市场。


    刚刚因为“斩蛇剑”归位而升起的些许安定人心,瞬间被恐惧的阴云笼罩。


    甚至一些归附不久的乌桓部落,也开始私下里议论,望向洛阳方向的眼神充满了犹疑。


    消息传回行宫,群臣义愤填膺,纷纷上奏,请求派兵荡平阴山,用鲜卑人的头颅来辟邪。


    刘甸却将这些奏折压在了那柄残剑之下,脸上不见半分怒意,反而露出一丝玩味的笑。


    他召来了鸿王府的典书官,秦溪。


    “秦溪,你博览古籍,可知昔年武侯于赤壁借风破敌,其中可有类似机巧,能为我所用?”刘甸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秦溪一身素雅的青色官服,衬得她本就白皙的肌肤愈发剔透。


    她垂着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烛光下投下两片小小的阴影,仿佛在思索一个极为复杂的机关构图。


    她对刘甸的跳跃性思维早已习惯,立刻明白了这位陛下绝不是要听什么神话故事。


    她沉吟片刻,莲步轻移至殿中悬挂的洛阳堪舆图前,纤细的手指点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


    “陛下请看,此处是高祖地宫的石室。臣曾查阅前汉宗正府的营造图录,发现此石室的朝向,恰好是十二地支中的‘寅位’。这意味着,每逢春分前后,日出卯时,第一缕晨光便会穿过预留的通气狭缝,精准无误地投射在当年放置斩蛇剑的剑台之上。”


    刘甸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已经捕捉到了秦溪话中的关键。


    秦溪继续道:“这本是皇家祭祀中一个极少有人知晓的仪典,意为‘天光洗剑,续汉之火’。寻常光线微弱,不足为奇。但……若在洛阳南郊的邙山高地,预设一座镜阵,将这束意义非凡的晨光捕捉、汇聚、再行反射,便可在特定的时辰,令一道巨大的光柱落在洛阳城墙之上。届时,便是真正的‘天光落城’。”


    “好一个天光落城!”刘甸猛地一拍大腿,站起身来,眼中的兴奋几乎要溢出来,“诸葛亮借的是东风,朕便向老天爷,借一束光!”


    他当即拍板,再无半分犹豫。


    一道密令发出,正在河内督办屯田的劝农参军徐庶,即刻奉命,暗中抽调了五千名最可靠的屯田民夫。


    他们被告知将执行一项绝密的皇家工程,连夜赶工,用最上等的青铜,磨制出九面直径一丈三尺的巨大铜镜。


    这九面铜镜,被命名为“九阳引光阵”,每一面的背后,都由最出色的工匠,一笔一划地刻上了秦溪亲手誊写的《礼运大同篇》经文。


    从“大道之行也”到“是谓大同”,字字力透铜背,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与此同时,已渐渐获得刘甸信任的归附文官李孚,也接到了任务。


    他以朝廷的名义,向北方各州郡发布了一道措辞严谨的《天象告示》。


    告示宣称,为回应塞外宵小对天命的污蔑,赤帝(汉家自诩的火德始祖)将于二月十七日辰时三刻,降下神迹,以煌煌天光昭示正统所在。


    届时,心怀赤诚者,皆可于洛阳城外,亲眼见证天命所归。


    这道告示不啻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它不仅是对鲜卑谣言的最强硬回击,更是一场豪赌。


    消息快马加鞭传至塞外,那些在刘甸和鲜卑之间摇摆不定的小部落,无不震惊。


    他们一边惊叹于汉鸿帝的胆魄,一边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纷纷派遣使者,伪装成商旅,潜入中原腹地,准备亲眼见证这场“神迹”的真伪。


    二月十七日,凌晨。


    洛阳城外人山人海,比之上次开匣观剑之日,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天公不作美。


    浓重的乌云如一块巨大的铅块,死死压在天际,连一丝星光都透不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寒意。


    观星台上,百官侍立,一个个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要是到了时辰,太阳不出来,那这场精心策划的“神迹”就将沦为天下最大的笑柄,汉鸿帝的威望将一落千丈。


    唯有刘甸,身着玄色衮龙袍,独自立于高台的最前端,背手而立,凝望着东方。


    他的身影在瑟瑟晨风中,如同一尊亘古不变的雕像,静候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辰时……辰时一刻……辰时两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云层依旧厚重,人群开始骚动,那些混迹其中的塞外使者,脸上已经露出了嘲讽的冷笑。


    就在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时,辰时三刻,分秒不差。


    异变陡生!


    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从西方平地卷起,呼啸着掠过大地,如同一只无形的巨手,猛地撕扯天空。


    那厚重得令人绝望的云层,竟被硬生生撕开了一道狭长的裂缝!


    一束金色到近乎刺眼的阳光,仿佛被囚禁了万年的神剑,轰然出鞘,化作一道擎天光柱,精准无比地倾泻而下,正中邙山高地那座秘密的“九阳引光阵”!


    嗡——


    九面巨大的铜镜瞬间被点亮,镜面上的《大同篇》经文仿佛活了过来,每一个字都在流淌着金色的火焰。


    光线经过九次折射与汇聚,凝成了一道肉眼可见、粗如梁柱的巨大光束,以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横跨数十里,悍然投射在洛阳巍峨的北面宫墙之上!


    那光影在城墙上拉伸、扭曲,最终定格成一个震撼所有人的图像——一条被从中间斩断的巨蛇!


    蛇头无力地垂落,而那截断尾,则高高翘起,锋利的尾尖,不偏不倚,正好指向阴山所在的北方!


    死寂。


    整个洛阳城外,陷入了长达数息的死寂。


    下一刻,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与叩拜声,轰然炸响!


    “神迹!是神迹啊!”


    “白蛇断,指北方!天意要陛下扫平胡虏!”


    数以万计的百姓伏倒在地,虔诚地叩首,泪流满面。


    他们将头深深埋进泥土里,仿佛多看一眼那墙上的光影,都是对神明的亵渎。


    人群中,一名伪装成皮货商的匈奴使者,双腿一软,当场跪倒在地。


    他浑身抖得如同筛糠,嘴里用生涩的汉话和匈奴语交替着喃喃自语:“腾格里在上……这不是人能做到的……这不是戏法……这是天在说话!天在帮他!”


    高台的角落里,秦溪手中握着一枚小巧的千里镜和一枚奇特的司南,正飞快地在一卷竹简上记录着什么。


    风速、云层流动方向、光线折射角度……一切数据,都与她提前七日根据星象、地脉、气流推演出的结果,相差无几。


    所谓的“巧合”,不过是一场将天地万物都算计在内的,精密到极致的工程。


    她收起竹简,走到刘甸身后,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低语道:“陛下,百姓不需要知道这光是怎么来的,他们只需要相信,这是真的。”


    刘甸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他能感觉到,系统的正统认同度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飙升。


    神迹的威力,远比任何刀剑都要锋利。


    三日后,漠南休屠、卢芳、呼衍三大部落,联袂遣使,赶着上万头牛羊马匹,自缚双手,跪在洛阳城外,泣血请降,表示愿世世代代“为陛下牧边”。


    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从雁门关传来。


    轲比能的旧部之中,竟有两千名最精锐的骑兵发生哗变。


    他们斩杀了主张继续与刘甸为敌的将领,将轲比能年仅十二岁的幼子捆为人质,一路南下归顺。


    刘甸亲至城门受降。


    他没有收缴这些骑兵的兵器,反而当众为首领松绑,将他们重新整编,赐名“归义骑”。


    他又命人打造了一面全新的大旗,亲手授予那名倒戈的鲜卑将领。


    旗帜上,龙飞凤舞地书写着一行大字——天光照处,即是故乡。


    当晚,刘甸的行宫之内,淡蓝色的系统界面在他眼前悄然浮现:


    【叮!民族融合进度突破临界点,“华夏共主”影响力+20%!】


    也就在同一时刻,阴山深处,那座曾举行过诅咒仪式的王帐前。


    白发苍苍的老萨满呆呆地望着南方,仿佛能看到那贯穿天地的神光。


    许久,他发出一声长叹,将手中那根盘踞着蛇雕的法杖,缓缓折断,投入了眼前的篝火之中。


    “这一代的天,换了。”


    火焰吞噬了法杖,也吞噬了鲜卑人最后的精神支柱。


    北方边患,经此一役,已去其七八。


    朝堂之上,胜利的喜悦迅速发酵,化为高昂的战意。


    一连数日,主张乘胜追击,深入漠北,犁庭扫穴的奏章堆满了刘甸的案头。


    连一向稳重的赵云、张辽等人,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就在这股几乎要沸腾的请战声浪中,一直沉默的冯胜,终于出班上奏。


    他手持象牙笏板,神色平静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今虽天时在手,却非浪战之时。”


    他顿了顿,抬起头,目光如炬,直视刘甸。


    喜欢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请大家收藏:()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