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被安置在云南边境一家医院的心理创伤康复中心。小黄在杨会长的陪同下,隔着一面单向玻璃看着她。
林婷蜷缩在病床的角落,双臂紧紧抱住膝盖,整个人瘦得像一张纸片。她的目光始终固定在空气中的某个虚点,对心理医生的温和询问毫无反应,只有当护士试图靠近时,身体会无法控制地剧烈颤抖。
“创伤后应激障碍,伴随严重的抑郁症状和情感解离。”主治医生的语气平静而专业,“她身体的伤会愈合,但心理的创伤……特别是她这种,本身参与过诱骗,又随后遭受了更残酷的对待,强烈的愧疚感和自我否定与受害经历交织,康复会非常漫长和困难。”
小黄沉默地看着那个曾经灵动、如今却像被掏空了的躯壳。他发现自己在目睹了林婷的惨状后,内心那根尖锐的恨意之刺,似乎钝化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带着悲凉的沉重。
杨会长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剩下的,交给时间和专业的人吧。”
几天后,小黄登上了返回湛江的火车。窗外,被迷雾笼罩的山峦飞速倒退,一如他纷乱的心绪。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他正在撰写的反诈宣传课件。林婷空洞的眼神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深吸一口气,在标题为“骗局起源”的章节里,敲下了一行新的小标题:“从受害者到加害者,再到受害者——深渊是如何循环的?”
---
第十七章 “灯塔”计划
回国后的小黄,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反诈宣传。他与潮汕商会合作,启动了一个名为“灯塔”的公益计划。他不再仅仅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是开始系统性地揭露诈骗园区的运作模式。
他根据记忆和多方搜集的信息,制作了详细的示意图,标注出诈骗园区内办公区、宿舍、惩戒区的位置。他在讲座中展示诈骗“话术剧本”,解释“杀猪盘”的完整流程。他还引用公开报道,提及缅甸当局对KK园区等诈骗窝点的打击和拆除行动,强调即便犯罪窝点可能被部分摧毁,但根源问题远未解决,危险依然存在。
一次在一所职业高中的讲座后,一个瘦削的男生偷偷找到他。
“黄哥,我……我前几天也收到一个offer,说是在泰国做游戏客服,月薪两万五,包机票。”男生眼神闪烁,既渴望又恐惧。
小黄心里一紧,仔细查看了男生手机上的招聘信息,立刻指出了几个关键破绽——模糊的公司信息、过于优厚的待遇、对具体工作内容的含糊其辞。
“你看看这个,”小黄调出自己课件里关于“高薪诱惑”的案例,“几乎一模一样。兄弟,信我,任何让你感觉‘太好以至于不真实’的机会,背后大概率就是陷阱。”
男生看着课件里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冷汗涔涔,最终删除了那个联系人的信息。那一刻,小黄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慰藉。他的经历,真的能成为照亮他人前路的微光。
然而,光明之下的阴影也悄然蔓延。一天深夜,小黄接到了一个网络虚拟号码的来电,对方用变调的声音阴冷地说:
“姓黄的,靠卖故事赚钱很爽是吧?给自己积点阴德,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园区里还空着很多铁笼子,不介意再请你回来做客。”
电话戛然而止。小黄握着手机,后背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恐吓。他和他所代表的反抗,已经真正触痛了那个庞大黑色帝国的神经。
---
第十八章 无声的感谢与未解的结
林婷在医院接受了近一个月的治疗后,被父母接回了老家。她几乎从不外出,拒绝与任何陌生人交流。她的父亲,一位头发花白的乡村教师,给小黄发来了一条很长的短信。
“小黄,婷婷的情况好了些,至少晚上能睡着觉了……她一直让我们替她对你说声‘谢谢’和‘对不起’……我们知道,这简单的几个字,抵不了你受的苦,也偿不清你家的债。我们只求她这辈子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我们一家,永远记得你的恩情。”
小黄反复看着这条短信,心里五味杂陈。恩情?债?这些词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而纠缠。他最终只回复了四个字:“好好生活。”
他站在窗前,望着湛江港繁忙的海面。个人的救赎或许已经完成,他救了自己,也救了林婷。但 against 那个庞大的、吞噬了无数生命的黑暗体系,他的力量依旧渺小。诈骗园区如同边境地带的毒瘤,在军事打击的风声过后,仍可能死灰复燃,而新的“小黄”和“林婷”,或许正站在某个诱惑的悬崖边上。
他的手机响起,是杨会长。
“小黄,印度那边大规模救援的成功,说明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在提升。我们商会打算联合几家国际反诈组织,做一个更系统的受害者回归社会支持项目。我们都需要你,需要你的声音,也需要你……活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十九章 微光成炬
小黄知道,恐吓电话意味着他走在正确的路上。他没有退缩,反而在商会的帮助下,加强了个人安全措施,并选择与警方合作。
他将自己的反诈宣传扩展到了线上,利用直播平台与更多年轻人互动。他连线了另一位从缅北获救的回国人员林伟(化名),林伟在连线中讲述了自己每天工作16小时、完不成绩效就会遭受棍棒殴打,甚至目睹他人跳楼自杀的经历。两个有着相似伤痛的年轻人,隔着屏幕,用自己的伤疤为无数观众敲响了警钟。
同时,小黄也开始关注像张北、王栋这样回国后入狱服刑的电诈人员。在监狱民警的帮助下,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开始反思罪行,学习技能,渴望回归社会后能自食其力。小黄意识到,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最终都需要一场灵魂与生活的重建。
他的“灯塔”计划,开始汇聚更多微光——有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有心理医生提供公益咨询,有企业表示愿意为愿意悔过的回归者提供工作机会。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电子邮件,里面只有一句话:
“谢谢你当初没有放弃那个不值得救的人。我在努力,像你一样。”
小黄看着这封邮件,良久,缓缓闭上了眼睛。他仿佛又看到了缅北园区那高耸的铁丝网,但这一次,铁丝网上似乎透出了极其微弱的曦光。
他知道,KK公园的建筑物或许会被部分拆除,但只要贪婪和绝望存在,新的“园区”就可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他的战斗远未结束,但他不再是一个人。他,以及无数开始觉醒和行动的微光,正在试图编织一张更大的网,去接住那些即将坠落的灵魂。
他的故事,是一部个人的血泪史,也更将成为这个时代,关于挣扎、救赎与不屈反抗的共同叙事。
---
喜欢缅北之价请大家收藏:()缅北之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