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军务必询诸葛,自身却无半点韬略。这般庸才竟能成就帝业,实乃咄咄怪事。
然昭烈皇帝确有独到之处——善能笼络人心。普天豪杰,尽入其彀中。
主公勿忧。武陵城小兵微,遣一上将率精兵叩关,当可势如破竹。
这般言语最合玄德心意。自孔明练兵十万,便觉羽翼已丰,再非昔日惶惶如丧家之犬。
行事做派日渐骄矜,恰应了沐猴而冠之讥。所幸尚存三分自知之明。
纵有精兵强将,仍知难与中原二雄争锋。曹孟德挟天子之势,刘季玉据巴蜀之险,皆非易与之辈。
当下惟有韬光养晦,待二虎相争之际,暗蓄雷霆之力。他日时机至,当提锐旅北上,以图霸业。
(
蜀地战事
诸葛亮此次用兵四郡,实为助刘备开辟根基之地。待四郡尽取,方能打开入蜀通道。
此乃昔日隆中对所谋,欲成蜀汉基业,必先夺此要道。而今已取两城,皆因地处偏远,守备松懈。曹魏未及重防,使刘备得以从容布局。
得孔明辅佐,攻城略地如探囊取物。今又得黄忠来投,其武艺不逊魏延,可谓如虎添翼。更兼诸葛亮已练就精兵,日后征战必能事半功倍。
刘峰早知刘备动向,却故意按兵不动。自恃天下无敌,竟生寂寥之感。视刘备势力如蝼蚁,欲待其壮大方行吞并之计。存心令其经营所得,顷刻化为己有。
全军休整一日,再攻新城。诸葛亮下令。
悉听军师安排。刘备毫不迟疑。他深知孔明忠耿,决无二心。
刘备始终坚信诸葛亮的忠诚,认定他必会殚精竭虑辅佐自己。
世人都知诸葛孔明的品性——既择明主,便终生不贰。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蜀汉大业,那份至死不渝的执着,最终化作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长叹。
鞠躬尽瘁四字,诸葛亮用生命作了注解。他虽是最顶尖的谋士,终究止步于第二等人:善驭良将,巧布乾坤,却始终未能如刘备、曹操、刘峰般自立乾坤。这等 ** 气象,唯有司马懿最终达成——他才是真正立于众生之巅的第一等人。
休整翌日,大军剑指武陵。昨日军议时,众将一致推举老将黄忠为先锋。黄汉升的威名震慑荆南,其神箭无双之技,令武陵守将金璇闻风丧胆。此战乃黄忠投效刘备的首战,他当即慨然领五千精兵出击,誓要立下头功。
我帮你
金璇确实是个硬骨头。面对黄忠率领的五千精兵压境,他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
虽然他武艺不如黄忠,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准备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
他手下有个叫巩志的谋士。听闻黄忠大军将至,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巩志心知不是对手,认为抵抗只会白白送命,连城池都保不住。
主公,我们绝非黄忠对手。刘备已连克两城,连黄忠都归顺了。不如开城投降,迎接刘备,至少能保全性命啊!
住口!金璇怒喝,再敢动摇军心,定斩不饶!
巩志只得闭嘴,却在心里盘算:金璇冥顽不灵,必须早做打算保住性命。
此时黄忠已在城外列阵。诸葛亮叮嘱他切莫轻举妄动,要等守军出城再战。因为金璇虽武功 ** ,却诡计多端。不过诸葛亮也看透他致命弱点:身边没有真正得力之人。
诸葛亮早已料到一切,他叮嘱黄忠在此按兵不动自有深意。这座城规模有限,守将能力 ** ,兵力单薄,粮草储备也不充足。
城中管理不善漏洞百出,当得知前两座城池失守的消息后,守军早已军心动摇。只需黄忠率军城下列阵,展现威势,就足以震慑守军。
这正是诸葛亮让黄忠静候的最佳时机——不战而屈人之兵。
此刻金璇正在城内集结军队准备出战,不料刚欲出城,一支冷箭突然从后方射来,当场将其射杀。全军将士大惊失色,以为是刘备大军已悄无声息攻入城中。
未战先损主帅,守军惊恐万状。出战前就已惶惶不安的士气,此刻更是彻底崩溃。刘备大军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恐惧阴影。
放箭者正是巩志。他深知出城迎战必败无疑,此战万万打不得。与其让金璇白白断送全军性命,不如牺牲他一人开城投降。既能保全自己性命,也能挽救众多将士。
要怪只怪金璇固执己见——方才明明劝其投降,他却执意要与黄忠交锋,也不掂量自己是否敌得过这位老将。
黄忠虽年迈,与魏延交锋时,连魏延都赞叹其武艺高强。金璇又岂是黄忠敌手?何况刘备麾下兵强马壮,练就精兵猛将如鬼似魅,令人闻风丧胆。若再加上黄忠这等猛将,此战必败无疑。
此刻唯有自行决断,暗中集结心腹将士,合力诛杀韩玄,开城献降,方能保全众人性命。
今日局面非我一人之过,全因金璇刚愎自用,罔顾将士生死。如今取他性命,也算成全他忠义之名。
诸位将士!金璇已伏诛,且听我一言——我军绝非刘备敌手,金璇却逼我等以卵击石!难道我等性命如草芥?难道我等前程就该断送于此?继续追随他,真能建功立业?他视我等如蝼蚁,可我们也是血肉之躯!如今我诛此昏主,愿随我开城归降者,他日必能跟随刘备大展宏图!其麾下兵锋正盛,此时归顺方是明智之举。忍一时之辱,换他日功名,诸君可愿同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众将士见金璇已死,又深知不敌刘备大军,虽觉此举有违忠义,但比起随金璇送死,倒不如把握机会归降。毕竟追随金璇终无出路,而投效刘备或许真能搏个封妻荫子。传闻刘备日夜操练兵马,若得投其帐下,建功立业指日可待。
士兵们终于下定决心投奔刘备——既然有人带头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便索性跟随那人开城投降。毕竟眼下投靠刘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否则群龙无首,即便勉强应战也必败无疑。
愿随将军开城迎接刘皇叔!众人齐声喊道。
巩志见状暗自欣喜,这个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他太清楚手下这些士兵的心思了——大家对那位无能的主公早已心存不满。当刘备大军压境时,恐惧在他们心中蔓延,谁都明白绝非对手。
可笑的是他们那位主公竟妄自尊大,非但不降还要与刘备正面对抗。这般不自量力的行径,越发让将士们嗤之以鼻。
一个看不清自己斤两的人,终究要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若金璇不是这般刚愎自用,今日也不至于引来杀身之祸。世间因果报应,向来如此分明。
巩志原本还担心会遭遇阻力,未料将士们竟如此齐心。此刻他率众打开城门,将金璇的 ** 抬了出来。
城外黄忠见状,不禁哑然失笑——大军压境却未动刀兵,胜负已见分晓。这位智勇双全的老将军一眼便看穿了城中变故。
这里体现了黄忠与鲁莽将领的不同。真正优秀的统帅必须具备谋略智慧,否则只会葬送士兵性命。跟随英明将领的士卒才能建立功业,而追随金璇这等无能之辈只会白白送命。
人与人差异巨大,择主需慎之又慎。投效错误的主君,将踏上无法回头的歧途。城中将士们已然看清命运——若继续效忠金璇,终将曝尸荒野,连收尸之人都没有。在这乱世纷争的年月,谁不愿死后能有入土为安的机会?
为避免这般悲惨结局,他们做出明智抉择:跟随巩志开城归顺。这不仅保全性命,更为实现抱负铺就道路。当巩志献上金璇首级打开城门时,黄忠立即明白其归降之意。
末将巩志特斩叛将金璇,愿率全城将士归顺刘皇叔,恳请老将军引荐。巩志跪禀道。
黄忠内心鄙薄这等临阵倒戈之举。大丈夫当奋战到底,岂能遇强敌便屈膝投降?这绝非英雄所为。但作为敌军统帅,他乐见其成——毕竟能减少无谓的伤亡。
事情已成定局,黄忠淡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他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便拿下了这座城池。
诸葛亮果真名不虚传,确有出众之才。他提醒自己不要轻举妄动,原来早有深意。看来,诸葛亮早已预料到今日的结果。
难怪刘备从前屡战屡败,自得诸葛亮相助后便再未尝败绩。“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言确实不假。
“好,巩志,随我进城吧。”
“黄老将军请。”
黄忠策马入城,已遣人向刘备报捷。待刘备前来接管,此处事务便可移交。
“黄老将军真乃当世罕见的豪杰,仅凭威名便震慑敌军、轻取城池,天下能有几人做到?”刘备这般称赞,意在笼络黄忠,让他死心塌地效命。
“主公过誉,此乃军师妙计之功。若非诸葛亮先生谋划,我或许早已率兵强攻,徒损将士性命。正是依先生之计,我方按兵城外,才有今日之胜。此战首功当归军师。”
“黄老将军言重了。我不过略出薄谋,若无将军威名震慑,岂能令守军不战而降?若换我带兵,断不会有如此顺利。此番全赖将军虎威,诸葛亮岂敢居功?”
见二人互相推让,刘备出言调停:“好了,黄老将军与军师皆为我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缺一不可。有此大胜,皆因二位同心协力。”
眼下距诸葛亮的计划仅差最后一步——拿下桂阳。
桂阳太守赵范生性怯懦,因此攻取桂阳城将异常轻松,或许比之前三座城池更容易得手。
前线三城已然陷落,这第四座城池早已是唾手可得。近日又闻桂阳城今年遭遇大旱。
城中百姓生计艰难,多数人食不果腹,加之其主昏聩无能,致使民心离散。
更因听闻刘备攻取前三城后,当地百姓皆安居乐业,如今桂阳民众也暗生归附之意。
众人期盼刘备早日来援。毕竟刘备素以仁德着称,治下百姓从无饥寒之忧。
183眼下桂阳百姓日夜企盼刘备大军速至,解其倒悬之急。只要刘备到来,必会开仓放粮,助百姓渡过荒年。
诸葛亮仍决定派遣魏延出征桂阳。魏延正值壮年,精力充沛,远胜老将黄忠。
若派魏延出击,定能速战速决。此时正可借着攻克武陵的余威,士气如虹之际乘胜进军,必收事半功倍之效。
诸葛亮当即令魏延率五千精兵奔赴桂阳,限今日务必破城。此城如今危如累卵,几乎不攻自破。
城中尽是灾民,守备空虚,此时进攻易如反掌。更何况魏延乃当世猛将。
区区桂阳城根本不在话下。若此事都办不妥,他还有何颜面立于三军之前。
桂阳城内,百姓早已困顿不堪,饱食终成奢望。生逢乱世又遇荒年,黎民百姓根本看不到生机。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若久旱不雨,百姓便只能束手待毙,最终难逃饿殍遍野的厄运。
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百姓们食不果腹,却还要被迫上缴军粮,生计愈发艰难。
听闻刘备接连攻克零陵、武陵、长沙三城,如今兵锋直指桂阳。城中守军自知无力抵挡,除了献城归顺,已无他路可走。
喜欢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