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2章

作者:二图图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魏延陡然加强攻势,企图以凌厉招式压制黄忠。他深知唯有借初战之勇方有胜算,拖延越久,胜机越小。


    黄忠一时竟有些招架不住。魏延正值壮年,自己若不先活动筋骨,确实难敌这般猛攻。数回合后,黄忠渐渐跟不上魏延的刀势。


    只见魏延刀锋向下一压随即上挑,的一声将黄忠大刀击落。黄忠失却兵器,当即拨马回撤。魏延也未追赶。


    黄忠!还不用箭射他?城头传来厉喝。


    黄忠取下背后强弓,搭箭瞄准魏延时忽生迟疑:昨日此人饶我性命,今日若反取其性命,岂非恩将仇报?


    最终这一箭故意射偏,魏延安然无恙。这一幕,都被韩玄看在眼里。


    (他们撤兵了。


    回到营中。


    黄忠,你箭法超群,为何不取魏延性命?


    主公,昨日魏延本可杀我,却未下手。今日我若杀他,岂非忘恩负义?今日饶他一命,算是还了人情。往后战场相见,我定不留情。


    此话当真?你莫不是暗中投靠了刘备?我姑且信你一次。若明日还杀不了魏延,你也不必回来了。


    主公明鉴!我黄忠行事光明磊落,从不背叛。我的为人众人皆知,谁敢算计我,我绝不轻饶!


    其实确有小人在暗中作祟。他们嫉恨黄忠在长沙的威望——城中百姓只认黄忠,他们这些人在百姓心中毫无地位。


    这些人从不把百姓放在心上,视百姓为累赘。而黄忠恰恰相反,向来以百姓为先。


    黄忠深知,自己所作所为皆为天下苍生。若得不到百姓支持,一切便毫无意义。可惜那些人永远不懂这个道理。


    他们成不了大事,心胸狭隘,自然得不到百姓拥戴。


    这便是英雄与庸人的区别。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在于时刻为他人着想,将他人之事铭记于心。


    他们毕生为天下人奉献,因此受人敬仰。


    黄忠正是如此。虽年事已高,武艺气魄却丝毫不减当年。


    他始终为天下奔波,心怀大汉王朝,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竭尽所能。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黄忠这样的猛将,却没能遇上明主。韩玄之流平庸无能,根本不配统率如此豪杰。若他效力于刘峰麾下,定能获得应有的器重。


    如今不但被韩玄诬陷,还因坚守长沙而惹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主公,实在不值得继续效忠,说不定哪天就会对黄忠痛下 ** 。


    黄忠离去后,韩玄帐下谋士进言:主公,黄忠必须除掉。若让他再次上阵,定会投奔刘备。届时我军必败,性命堪忧啊!


    韩玄迟疑道:果真如此?


    谋士急切地说:我军本就势弱,今日敌军战力您也看到了。若黄忠叛投,我等必败无疑!


    言之有理。韩玄终于下定决心,来人!黄忠贻误战机,罪不可赦,立即押赴刑场!


    听闻此令,黄忠心如死灰。他未曾料到主公竟昏聩至此,自己舍生忘死却换来如此下场。也罢,就算赴死也要保全忠义之名。


    刑场上,刀斧手饮罢烈酒,将酒喷在刀刃上。正要行刑之际,一柄飞刀突然射来,正中刀斧手心窝。黄忠闭目待死,不料竟有人敢劫法场!


    以下为


    ——


    千钧一发之际,刑场突然闯入一人。黄忠本已闭目待死,未料此刻竟有人敢来劫法场。


    黄忠抬头认出魏延时,顿时怔住。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魏延为何会现身此地?长沙城难道已陷落?为何自己毫无耳闻?即便被押赴刑场,也不至于对城破大事一无所知。若真破城,必是杀声震天,可此刻四周寂静如常,实在蹊跷。


    眼下既被魏延救下,黄忠暂压心中疑窦,沉声质问:魏延!你等如何入城?究竟发生何事?


    魏延抱拳道:韩玄昏聩残暴,非明主之选。黄将军武艺超群,为此等小人卖命实在不值。您屡立战功,他却反要斩首,这般恩将仇报之徒,何必效忠?


    黄忠闻言长叹:事已至此,老夫只求一事——望勿伤城中百姓。


    将军放心,我主刘皇叔以仁义治世,视民如子,断不会妄杀无辜。


    既如此...老夫告辞。黄忠转身欲走。


    魏延急唤:老将军留步!韩玄大势已去,何不共投明主?


    哼!背主求荣之事,老夫做不来!黄忠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街巷尽头。


    一个时辰前,诸葛亮早已算准韩玄容不下黄忠。只因韩玄身边尽是些宵小之徒,黄忠的存在威胁到他们的私利。


    这些小人平素威望不及黄忠分毫,苦于找不到机会除掉他。如今时机难得,岂会轻易放过?定要借机置黄忠于死地,否则日后恐再无良机。


    可这些人哪曾想过,失了黄忠的长沙城,如何抵挡刘备大军?城破之日,谁都难逃一死。鼠目寸光之辈只顾眼前利益,全然不顾后果。正是看透这点,诸葛亮才断言黄忠今日必遭毒手。


    待大军撤离后,诸葛亮即刻派遣魏延率五千精兵埋伏城外。他深知黄忠在军中威望:若韩玄真要处斩黄老将军,满城将士定会前来送别——谁没受过黄忠指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些将士都是黄忠一手栽培,对他怀有特殊感情。他们骨子里的忠义,正是传承自黄忠。此刻虽想劫法场相救,却因黄忠平日教诲而不敢妄动。


    永不背主——黄忠的训诫犹在耳边。即便眼睁睁看着恩师赴死,他们也只能强忍悲愤。城头哨兵纷纷离岗,所有将士不约而同聚集刑场,只为送老将军最后一程。


    诸葛亮深知敌军守备空虚,算准时机命魏延突袭城门。果然城内守军尽数调往刑场,魏延率军长驱直入。


    刑场之上,魏延见黄忠尚未问斩,心中暗喜。此景正应孔明所料——若能救下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必能动摇守军斗志。魏延当即斩杀刀斧手,黄忠得以脱险。


    守军见恩公获救,果然军心涣散。他们早对韩玄心存不满,此刻更无人愿战。令人意外的是,黄忠虽受救命之恩,却未顺势收编旧部,只令其原地候命。


    诸位正值壮年,当追随明主建功立业。白发苍苍的老将军对旧部拱手作别,独自消失在长街尽头。他知道这些精兵对刘备而言,远比跟随自己这个老人更有价值。


    (放心之余,他亦深感慰藉。与众人朝夕相处日久,情谊已深。历经沧桑如今年迈,世间荣华富贵早已看透。


    长沙城中尚存一处宅院,黄忠便归返旧居。


    长沙城终告破,魏延手刃韩玄,余众尽降,无一人.......


    刘备入得长沙城,但见城池恢弘壮阔,较之自家府邸更为宽敞,不由得心生艳羡。


    无论如何,此城已归其所有。自今而后,这片疆土皆听其号令,自当珍之重之。


    魏延,黄忠可尚在否?


    禀主公,黄忠仍居城中。其于城内原有宅院,现下安居其中。然末将屡次相邀共事,皆被婉拒,实在无计可施。


    哦?竟有此事?


    诸葛亮进言道:主公若欲请黄忠出山,还须效当年之法。


    言下之意,唯有刘备如当年三顾茅庐般亲自相邀,方有望请动黄忠。否则,这位老将绝不会轻易出山相助。


    盖因黄忠非庸常之辈,更非奸佞之徒,实乃顶天立地、忠义无双之士。若要其倾心相随,以死相报,岂能轻得?


    此等人物,非君择臣,实乃臣择君。唯有认定明主,方愿誓死追随。庸碌之辈,难入其眼;非具雄才伟略者,岂能令其甘心效命?


    故欲请黄忠出山,必先以诚相待。若无至诚之心,纵有千般手段亦是枉然。


    刘备闻言,当即动身前往拜访黄忠。


    此时黄忠正在院中挽弓试箭。百步之外立一铜壶靶,老将军箭无虚发,弓弦响处,羽箭必中靶心,真可谓百步穿杨,名不虚传。


    暗夜深处,一簇篝火明明灭灭地映着两个人影。


    倘若当 ** 真想要魏延的命,那一箭绝不会只擦着他的肩甲掠过,更不会容他活到今日。


    黄忠从来不是那样的人。刀下留人的恩情他记得分明,此刻自然也不会以怨报德。


    英雄与英雄之间,终究隔着不同的气节。黄忠之名,便是这个乱世里最醒目的印记——他从不因形势而折损自己的风骨。


    刘备推开虚掩的院门时,正看见黄忠独自在月色下挽弓。他未出声,只悄然立在箭垛旁。


    弓弦紧绷的嘎吱声戛然而止。黄忠侧目,箭尖直指来人。


    在下刘备,刘玄德,特来拜见黄老将军。


    如何进来的?


    见府门未闭,便斗胆踏入。


    黄忠突然将铁胎弓拉作满月,只听一声,雕花弓臂竟生生折成两段。


    不中用的东西。他将断弓掷于青石板上。


    刘备抚掌而笑:将军神力,不减当年。


    进屋说话。


    此处甚好。席地而坐的刘备突然直视老将双眼,黄汉升之名威震荆襄,岂是甘于困守庭院之人?将军枕戈待旦多年,当真能放下这破碎山河?


    火光在老将眸中跳动:本欲重拾旧弓,却被你们打乱了谋划。长沙城破之日,我除归来又能如何?


    韩玄刻薄寡恩,非明主之相。将军若愿执鞭随镫,何愁壮志难酬?


    住口!黄忠拍案而起,主公新丧便改投他人,黄忠宁可老死林泉,也绝不做此等事!


    也好,那我就在外头候着将军。待将军想通了,咱们再一同启程。


    言罢玄德转身出帐。老将目送那身影远去,心下暗自称奇。素闻刘皇叔能屈能伸,今日亲见方知传言非虚——竟能自降身份至这般地步。


    为求良将屈膝若此,古来能有几人?世间多的是韩玄这般庸主,空有宝山而不识。偏生这大耳贼独具慧眼,知我黄汉升价值。


    帐中老将摩挲白须,忽觉胸中块垒尽消。这六十载寒暑,虽负万人敌之勇,却始终未遇明主。如今乱世烽烟里,倒叫我盼得一位识货的买家。


    既能赏识我这身本事,更知晓南阳百姓唯我马首是瞻——收服老夫等于得整座城池民心。如此双雕之策,倒衬得起他刘皇叔枭雄之名。


    且看这织席贩履之徒,比那韩玄强出何止百倍!


    老卒忽觉掌中宝刀发烫。男子汉大丈夫,谁不欲建功立业垂竹帛?既逢乱世,正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身开三石弓的筋骨,合该卖与识货人家。


    韩玄竖子,不过视我如看门老犬。


    帐外秋风卷起牙旗,猎猎声中似传来新主承诺。南阳百姓的性命,从此便系于这涿郡商贾之手——倒也值当。


    十叁年腊月廿四


    玄德公,吾愿效犬马之劳,辅佐明公平定乱世,共扶汉室江山。


    妙哉!得汉升相助,真乃蛟龙得云!


    老将稍作整顿,便随新主踏上征途。


    行军队列中,玄德遥指舆图:孔明先生,我军下一处当取何地?


    羽扇轻摇:武陵郡。


    此城易攻否?可需奇谋?


    喜欢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