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卡塞尔之门(2)

作者:久川幸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洒满午后的阳光,尘埃在光柱中缓慢浮动。路明非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手边是写了几行的个人陈述。笔尖在纸上停留太久,洇开一小团墨迹。


    “路明非?”


    他吓了一跳,几乎是慌乱地合上申请材料的文件夹,抬起头。陈雯雯抱着两本书站在桌旁,浅蓝色的连衣裙领口别着一枚小小的银色胸针,形状像一片羽毛。


    “陈……雯雯。”路明非的声音有点干涩。文学社活动结束后,他们已经很少有机会单独说话。高三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把所有人隔在各自的轨道上。


    陈雯雯在他对面的空位坐下,把书轻轻放在桌上。一本是《里尔克诗选》,另一本是《美国大学指南》。


    “你在准备出国申请?”她轻声问,目光落在他手边的文件夹上。


    路明非下意识想把文件夹藏起来,最后还是放弃了。“嗯,婶婶的意思。她说……我爸妈可能也希望这样。”


    这句话说出口时,他心里泛起一丝苦涩。那些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明信片,除了证明寄件人还活着,并不能提供任何关于“希望”的线索。


    “真好。”陈雯雯的眼睛微微亮起来,“你想去哪个国家?申请什么专业?”


    路明非局促地搓了搓手指。图书馆很安静,他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还不知道。婶婶找的中介推荐了几个学校,说录取几率大些。”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其实我没什么把握,托福考了两次才刚过九十。”


    这是真话。第一次考试前夜,他失眠到凌晨三点,听力部分几乎全程走神。成绩单寄到时,婶婶盯着那个数字看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


    陈雯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出国读书是很好的机会。我本来也考虑过,但爸妈觉得我身体不太好,不放心我一个人去那么远。”


    路明非这才想起,陈雯雯确实请过几次病假。有次文学社活动时,她脸色苍白地提前离开,说是头疼。当时他偷偷担心了一整晚。


    “你呢?打算留在国内吗?”他鼓起勇气问。


    “我想考本市的大学。”陈雯雯笑了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里尔克诗选》的书脊,“A大的中文系。可能没什么出息,但是我喜欢。”


    路明非知道A大,那是全国顶尖的学府,以陈雯雯的成绩,应该很有希望。他想象着她走在大学校园里的样子,梧桐树叶飘落,她抱着书穿过林荫道——那画面很美,但与他无关。


    “A大很好。”他低声说。


    陈雯雯看着他,眼神温和。“其实出国也不错。你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像……”她顿了顿,“就像你父母那样。”


    路明非勉强扯出一个笑容,他不想解释自己对这些从未真正见过面的父母毫无向往,也不觉得那些印着风景名胜的明信片代表什么“广阔的世界”。它们更像是某种提醒,提醒他是被留下的那个人。


    “可能吧。”他最终只是这样说。


    阳光移动了一点位置,照在陈雯雯的侧脸上,给她的睫毛镀上一层浅金色。路明非突然希望时间能停在这一刻。在这个安静的午后,在堆满书籍的图书馆里,他们像两个普通的高三学生,谈论着未来——即使那未来如此不同。


    “不管怎么样,祝你申请顺利。”陈雯雯站起身,拿起她的书,“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告诉我。我表姐去年刚申请完,有些经验。”


    路明非点点头,喉咙发紧,说不出谢谢。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他重新打开文件夹。个人陈述的开头写着:“我从小就对不同文化充满好奇……”中介老师帮他拟的模板,说这样写“符合招生官的期待”。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最后拿起笔,慢慢把它划掉了。


    接下来的几周,路明非的生活被申请材料填满。他在学校电脑机房和邮局之间奔波,打印成绩单,寄送托福分数,填写各种表格。婶婶为此额外给了他一千块钱,说是“投资未来”。


    “你要是真能申上,你爸妈汇来的钱也算没白花。”婶婶一边说一边检查他的申请学校名单,“这些学校……靠谱吗?”


    路明非含糊地应了一声。名单上的学校大多名不见经传,中介保证“保录取”,但他隐约觉得,婶婶选择这条路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希望他离得越远越好。


    十一月的某个周五,他收到了第一封拒信。


    信件很短,措辞礼貌,说申请者众多,名额有限。路明非盯着屏幕看了几分钟,然后默默关掉页面,继续写他的物理作业。


    这种结果他早有预料。他的成绩平平,课外活动几乎为零,唯一的“特长”是读了太多无关紧要的书。在仕兰中学这所重点高中里,他像一株营养不良的植物,勉强在角落里存活。


    第二封拒信在三天后到达。这次他连打开信件的冲动都没有,直接扔进了垃圾箱。


    “怎么样?有消息了吗?”晚饭时,叔叔难得地问起。


    路明非摇摇头,往嘴里塞了一大口米饭。


    “不急,这才刚开始。”叔叔说着,目光已经转向了电视新闻。


    路鸣泽在旁边大声嚼着红烧肉,含糊不清地说:“哥要是出国了,是不是就能住单间了?”


    婶婶瞪了小儿子一眼,但没否认。


    路明非突然觉得胃里堵得慌。他放下碗筷,轻声说:“我吃饱了。”


    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他拉开抽屉,拿出那个装着明信片的铁盒。这些年收集的风景在他眼前铺开,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金字塔……每一张都来自遥远的地方,每一张都与他无关。


    他拿起最近收到的那张,来自新西兰的某座雪山。背面的字迹依旧简短:“明非,注意保暖,别感冒。”


    多么讽刺,他们关心他会不会感冒,却不关心他是否快乐,不关心他未来要去哪里。


    窗外,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路明非想起陈雯雯说她想考A大时的表情,那么确定,那么坦然。她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而他却像随波逐流的浮萍,被推往一个他不确定是否想去的方向。


    周一放学时,他在教学楼门口遇见了陈雯雯。她抱着一摞复习资料,看起来有些吃力。


    “我帮你拿一些?”路明非脱口而出。


    陈雯雯略显惊讶,随后微笑着点点头。“谢谢。”


    他们并肩走在校园的主干道上。秋风吹过,梧桐树叶沙沙作响。路明非闻到她身上淡淡的茉莉花香,和那天在书店里一样。


    “申请有进展吗?”她问。


    路明非犹豫了一下。“收到两封拒信了。”


    “啊……抱歉。”


    “没关系,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他说的是真话,但说出来还是有点难受。


    陈雯雯沉默了一会儿。“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你父母在国外工作?他们有没有给你什么建议?”


    路明非几乎要笑出来。建议?他们连面都不肯露,怎么会给他建议。


    “他们……很忙。”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不尴尬的说法。


    陈雯雯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没有再问下去。走到校门口时,她接过他手中的书。


    “别灰心。”她说,眼睛在夕阳下显得特别明亮,“总会有一个地方愿意接纳你的。”


    路明非站在原地,看着她走向公交车站的背影,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了。那一刻,他忽然觉得,即使所有的学校都拒绝他,只要有这句话,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


    那天晚上,他重新打开个人陈述的文档。这一次,他没有用中介提供的模板,而是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中等,没有什么特长。但我喜欢阅读,喜欢在书里寻找那些与我相似或完全不同的灵魂。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属于我的地方……”


    他写得很慢,很艰难,有时写了几行又删掉。但当最后打完句号时,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不是婶婶的,不是父母的,也不是中介的。


    点击发送按钮时,窗外已经泛白。路明非关掉电脑,躺在床上,第一次感到自己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无论结果如何,他至少尝试过为自己争取一点主动权。


    十二月初,仕兰中学下了第一场雪。细碎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飘落,覆盖了操场的跑道和光秃秃的树枝。路明非站在教室窗前,看着楼下学生们兴奋地打雪仗。


    “路明非。”赵孟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听说你申了好几个国外大学?有消息了吗?”


    路明非转过身,看见赵孟华和几个男生站在一起,脸上带着那种他熟悉的表情。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好奇。


    “还没有。”他简短地回答。


    “要我说,留在国内也挺好。”赵孟华耸耸肩,“我爸说,现在海归也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


    旁边的男生附和着:“就是,出国还得适应,多麻烦。”


    路明非没有接话。他知道赵孟华已经拿到了A大的保送资格,学企业管理。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放学时,雪已经停了。路明非独自一人走向校门,却在公告栏前停下了脚步。那里贴着近期竞赛获奖名单,陈雯雯的名字赫然在列——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直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路明非?”


    他转身,看见陈雯雯站在不远处,围着一条红色的围巾,衬得她的脸格外白皙。


    “恭喜你。”他指着公告栏。


    陈雯雯笑了笑,走近几步。“谢谢。你呢?申请有消息了吗?”


    路明非刚要回答,却看见她的目光越过他,落在公告栏上。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他们之间的距离,比中国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遥远。她是那种会在公告栏上出现名字的人,而他只是台下仰望的观众。


    “还没有。”他说,声音比想象中平静。


    陈雯雯点点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挥了挥手。“那我先走了,文学社还有事。”


    路明非看着她走远,红色围巾在雪地里格外醒目,像一簇跳动的火焰,温暖,却不可触及。


    那天晚上,他收到了一封新信件。来自一所他几乎忘记名字的大学,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信件标题是“Congratulations!”


    他盯着那个词看了很久,才继续看下去。


    “我们很高兴通知您,您已被我校文理学院录取,并授予部分奖学金……”


    路明非反复读了三遍,才确认这不是恶作剧。那所他随手申请的,几乎不抱希望的学校,竟然接受了他。


    他没有立刻告诉婶婶,也没有告诉叔叔。只是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看着窗外被雪覆盖的屋顶。路灯的光晕在雪地上画出一个个圆圈,像通往未知世界的入口。


    也许,他终于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国度,像他父母一样,成为寄明信片的人。


    这个念头没有带来预期的喜悦,反而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他打开那个装着明信片的铁盒,拿出一张空白的卡片,想写点什么,却不知该写给谁。


    最终,他只是把卡片放回原处,关上了盒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