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5章 共商御敌

作者:天方夜谭的韩彬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二十五日,破晓。白际山黑龙潭地区笼罩在凛冽的晨雾中。天目山部队与共产党皖浙赣边区游击队的意外接触与合作,如同在绝境中凿开了一丝缝隙。然而,这微弱的希望之光,立刻被紧随而至的危机所笼罩——日军池田联队一部精锐,正循着踪迹猛扑过来。两支政治信仰不同、互存疑虑的武装力量,如何在日军的铁蹄下求同存异,携手突围?这考验着双方领导人的智慧与胸襟。


    黑龙潭东南侧一处隐秘的岩洞内,汽灯的光芒映照着两张拼凑起来的粗糙木桌。桌旁,两军领导人首次坐到了一起。天目山师部方面: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张云鹤、赵锡田;游击队方面:司令员刘久山(一位面容黝黑、目光锐利的中年汉子)、政委陈致远(戴着眼镜,神色沉稳)、参谋长吴铁锤(身材魁梧,一脸彪悍)。气氛凝重而微妙,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味和一丝难以言表的隔阂。


    刘久山首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山里人的直率:“宋师长,周政委,情况紧急,客套话就不说了!鬼子一个加强大队,配属迫击炮和重机枪,顺着我们运粮队的痕迹撵上来了,离这不到二十里地!他们装备好,速度快,硬碰硬咱们吃亏!我的意见是,不能让他们咬住,必须立刻转移!”


    宋希濂沉稳点头:“刘司令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跳出合围。但往哪里走?怎么走?贵部熟悉地形,有何高见?”


    陈致远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但条理清晰:“宋师长,我们分析,鬼子这次是奔着合围贵部主力来的,兵力集中,来势汹汹。黑龙潭往北是悬崖绝壁,往东是鬼子来的方向,往南地形开阔易被空中侦察。唯一生路,是向西,穿过‘迷魂涧’,进入野猪岭腹地。那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大部队展不开,利于我们周旋。但路极其难走,后勤补给是最大问题。”


    张云鹤眉头紧锁:“迷魂涧?野猪岭?听着就险!我们部队连续作战行军,疲惫不堪,伤员又多,能过得去吗?粮食还能撑几天?”


    吴铁锤一拍桌子,嗓门很大:“怕个鸟!路是难走,但鬼子汽车大炮更抓瞎!我们游击队常年在里面钻,熟得很!粮食不够,山里野果、野菜、猎物也能顶一阵!总比留在这里当活靶子强!”


    赵锡田相对谨慎:“刘司令,吴参谋长,贵部好意心领。但两军初次配合,通讯、指挥、战术协同都需要磨合。仓促进入复杂地域,万一被鬼子截断分割,后果不堪设想。是否可以考虑,在迷魂涧入口有利地形设伏,挫其锋芒,再从容转移?”


    李慕华补充情报角度:“我们截获的电文显示,日军此次行动得到了空中支援,且催促甚急,意在速战速决。若不能迅速摆脱,一旦被其粘住,周边日军闻讯合围,就真的危险了。”


    周明远敏锐地注意到合作的关键:“我同意迅速转移。但两军合作,贵在坦诚与协同。我建议,立即成立联合临时指挥部,统一指挥此次突围行动。指挥权可按战线或任务区分,但必须号令统一,步调一致!同时,政治工作要跟上,向双方官兵讲明合作抗日的大义,避免摩擦!”


    刘久山爽快道:“周政委说得在理!打鬼子是头等大事!我老刘拥护成立联合指挥部,宋师长经验丰富,主力作战强,可以总揽全局!我们游击队熟悉地形,负责带路和侧翼掩护!具体打法,咱们一起商量!”


    宋希濂见对方态度诚恳,心中稍定,决断道:“好!既然目标一致,就要同心协力!我提议:立即成立‘联合突围指挥部’,我任总指挥,刘司令任副总指挥,周政委、陈政委负责政治协调和军民工作。方针是:快速转移,隐蔽行踪,利用地形,摆脱追敌!”


    他具体部署:“一、行军序列: 游击队派出精干向导小组为先导,熟悉路径;天目山前卫团(赵锡田团)紧随,负责开路和警戒;联合指挥部、直属队、后勤机关、伤员居中;游击队主力负责侧翼掩护和断后;天目山后卫团(马富贵团)协同断后,交替掩护。”


    “二、通讯联络: 双方抽调可靠人员,组成联合通讯班,使用简易信号(哨音、旗语、火光)和指定联络员,确保指令畅通。”


    “三、后勤保障: 粮食统一调配,优先保障伤员和一线官兵。游击队贡献的粮食计入总数,由联合指挥部王民生处长统一管理。”


    “四、应急方案: 若途中与敌遭遇,以摆脱为主,避免缠斗。若被迫接战,按预定区域划分阻击任务,相互策应。”


    “诸位,”宋希濂目光扫过双方人员,“今日之合,是为抗日救国!望我等精诚团结,共度难关!行动!”


    “是!”众人齐声领命,尽管眼神中仍有疑虑,但抗日的共同目标将暂时他们凝聚在一起。


    命令下达,两支队伍迅速整合,开始了向迷魂涧的艰难转移。游击队战士身手矫健,穿梭于密林峭壁之间,如履平地。而天目山部队虽疲惫,但纪律严明,装备相对整齐,保持着行军阵列。起初,双方官兵难免有些生疏和隔阂,交流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险要地段互相搭手帮扶、共享有限的水源干粮时,那种同为抗日军人的情谊开始悄然滋生。行军速度虽然因地形和队伍庞大而缓慢,但总体上井然有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与此同时,日军池田联队下属的冈本少佐率领的加强大队,正沿着发现的踪迹快速推进。骑兵斥候不断回报前方发现大军行进的痕迹。


    “报告少佐!支那军似乎与土八路合流,正向西面山区逃窜!”


    冈本少佐骑在马上,举着望远镜观察着莽莽群山,眉头紧锁:“八嘎!想钻进深山老林?命令部队加速前进!迫击炮小队前出,对可疑隘口进行火力侦察!请求航空兵支援,对西面山区进行侦察轰炸!绝不能让他们跑掉!同时,电告联队长,请求派兵向野猪岭方向迂回堵截!”


    傍晚时分,联合部队抵达“迷魂涧”入口。眼前是两座大山夹峙的一道幽深峡谷,怪石嶙峋,水流湍急,仅有一条狭窄的栈道蜿蜒通向深处,地势极为险要。


    先头部队报告,栈道年久失修,部分路段已朽坏,大部队和辎重通过需要时间修复,且谷内易守难攻。


    这时,后卫部队紧急报告:日军先头部队已逼近至五里外,其骑兵斥候已与我后卫警戒哨发生零星交火!


    联合指挥部再次面临抉择:是立即进入峡谷,利用险要摆脱敌人?还是在入口处凭借地利,打一个伏击,挫敌锐气后再走?


    张云鹤主张打:“师座!刘司令!这地方太适合打埋伏了!咱们居高临下,鬼子展不开队形,揍他一家伙,让他不敢紧追,咱们再走也从容!”


    吴铁锤也摩拳擦掌:“对!揍狗日的!我们熟悉地形,可以绕到侧后给他一下!”


    赵锡田担忧:“打起来容易,脱身难。鬼子有炮,有飞机,一旦被粘住,后续部队跟上,我们就真被堵在洞口了!”


    刘久山看向宋希濂:“宋师长,你拿主意!打,我们配合;走,我们带路!”


    宋希濂仔细观察地形,又看了看疲惫但求战心切的官兵,沉吟片刻,决断道:“打!但要快打快撤!目的不是歼灭,是震慑和迟滞!赵团长,你团一营在正面栈道口依托岩石构筑简易阵地,摆出死守架势!刘司令,麻烦你派一队精干弟兄,从侧面密林迂回,袭击鬼子侧翼,打一下就撤!张团长,你团抽调一个连,配备机枪,抢占左翼制高点,火力压制!整个行动不超过一个小时,然后交替掩护,迅速入谷!指挥部和后勤先入谷!”


    “是!”


    伏击战迅速部署。官兵们利用地形,迅速构筑阵地。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有效整合力量、做出果断决策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当前山地防御战的实用兑换:


    【兑换:“7.92mm机枪备用枪管”x30根,“木柄手榴弹”x500枚,“韧性攀爬绳索”x1000米,“便携式栈道修复工具包(斧、锯、钉)”x50套,“高效止血绷带”x800卷,“单兵三日份炒米干粮”x8000人份。】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前沿及工兵分队(解释为战前储备及就地取材制作)。】


    这批物资,特别是机枪枪管、手榴弹和修复工具,为即将发生的阻击战提供了及时支撑。


    日军冈本大队很快进入伏击圈。当其先头部队试图冲击栈道口时,遭遇了赵锡田团一营的顽强阻击。机枪火力从岩石后猛烈扫射,手榴弹在狭窄的山路上爆炸,日军伤亡不小。同时,游击队迂回小队从侧翼密林中突然开火,袭扰日军队形。张云鹤团抢占的制高点机枪也发挥了作用,压制了日军迫击炮阵地。


    冈本没料到对方敢在此设伏,且火力不弱,攻势受挫。战斗持续约四十分钟,天色渐暗。宋希濂见迟滞目的已达到,下令按计划撤退。部队交替掩护,有序退入迷魂涧,并炸毁了部分栈道,阻滞追兵。此战,烧伤日军数十人,己方伤亡轻微,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为主力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部队进入迷魂涧后,行军更加艰难。栈道修复工作缓慢,粮食物资消耗快,伤员在颠簸中痛苦加剧。然而,在共同经历了刚才并肩作战后,两军官兵之间的隔阂明显消融了许多,互相帮扶的场景增多。


    深夜,部队在谷中一处稍开阔地休整。联合指挥部收到游击队交通员冒死送来的情报:刘久山司令派人联络了山外几个秘密关系点,设法筹集到一批粮食和草药,正设法运来;同时,情报显示,日军因迷魂涧地形复杂,暂时停止了大规模追击,改为封锁出口和空中侦察,但派出了多支小股精锐分队,化装成山民或游击队,试图渗透进来进行破坏和侦察。


    危机暂时缓解,但更隐蔽的威胁已然降临。然而,两军初步合作的成功,为在这片绝境中生存下去,点燃了第一簇坚实的火焰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