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黄昏。野猪岭深处,寒风呼啸。天目山部队与共产党皖浙赣边区游击队的联合部队,在经历了“迷魂涧”口的成功阻击后,暂时摆脱了日军冈本大队的紧逼,深入到了这片更为荒僻原始的山域。然而,摆脱追兵并不意味着安全。部队疲惫不堪,粮药短缺,伤员痛苦呻吟,而更严峻的考验在于——两支信仰不同、编制各异、互存疑虑的队伍,能否在绝境中真正融合,形成战斗力?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如同两把重锤,考验着这支新生的联合力量。
野猪岭一处背风的山坳里,临时搭建的草棚下,联合指挥部扩大会议正在紧张进行。与会者除了宋希濂、周明远、刘久山、陈致远等核心领导,还增加了双方团级指挥员、后勤主管、侦察骨干,甚至几位士兵代表。气氛凝重,但比之前多了一丝共同历经生死后的务实。
宋希濂开门见山,声音因疲惫而沙哑,但目光坚定:“诸位,我们暂时甩掉了冈本这条疯狗,但远未脱险。当前三大难题:一是疲惫,二是粮药,三是心齐!今天不议虚的,就解决这三件事!”
刘久山接口,语气干脆:“宋师长说得对!咱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能再分你我!我提议,部队立即进行临时整编,统一指挥,混合编组,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
张云鹤立刻提出疑虑:“混合编组?贵我两军习惯、战术、甚至口令都不同,仓促混编,战场上会不会乱套?”
游击队参谋长吴铁锤嗓门洪亮:“怕乱?那就更要尽快磨合!我们的人熟悉山地游击,你们的人擅长正规作战,正好互补!可以以连为单位,贵我双方官兵混合编成战斗小组,指定临时负责人,共同执行警戒、侦察任务,在实践中熟悉!”
赵锡田思索道:“吴参谋长的话有道理。但需要明确指挥层级和通讯方式。建议成立联合前敌指挥部,下辖各混合战斗群,由指挥部直接下达命令到群,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混乱。”
周明远从政治角度强调:“整编不仅是军事需要,更是政治信任的体现。必须做好双方官兵的思想工作,要讲明大敌当前,团结抗日高于一切!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陈政委,这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陈致远沉稳点头:“周政委所言极是。我们会加强对游击队员的教育,强调服从联合指挥,尊重友军战友。同时,建议开展一些小型联谊活动,增进了解,消除隔阂。”
李慕华汇报敌情:“根据截获的电文和侦察情报,冈本大队在涧口受挫后,并未强攻,而是在出口处建立封锁线,同时派出多支小股精锐分队,化装成樵夫、猎户,甚至冒充我游击队,试图渗透进来进行侦察和破坏。此外,日军航空兵侦察频率增加,重点搜索野猪岭核心区域。”
王民生报告后勤困境:“粮食最多维持三天,且多为粗粮,官兵体力下降严重。药品,特别是消炎药和止痛药,几乎耗尽。伤员情况持续恶化。御寒衣物不足,非战斗减员(冻伤、疾病)开始出现。”
面对重重困难,众人议论纷纷,焦点集中在如何快速整合、如何获取补给、如何应对日军新的渗透战术上。
宋希濂与刘久山、周明远、陈致远低声交换意见后,决断道:“情况危急,不容拖延!必须用非常手段,在战斗中整合,在生存中凝聚!”
他具体部署:“一、立即实施战时混合整编: 以连为单位,将我军与游击队官兵打散重组,成立若干个‘联合战斗连’,连长、指导员由双方军官搭配担任。编组完成后,立即投入外围警戒、侦察和营地建设任务,在实践中磨合!此项工作由周政委、陈政委总负责,张团长、吴参谋长具体执行,今日完成!”
“二、全力解决补给危机: 刘司令,请贵方同志发挥群众基础优势,设法与山外秘密联络点取得联系,不惜代价搞到粮食和药品!王处长,组织所有能行动的人员,由游击队同志指导,采集可食野菜、野果,狩猎野兽,补充给养!同时,严格分配制度,优先保障伤员和一线官兵!”
“三、主动出击,反制渗透: 高天亮!你的‘猎影’队与游击队挑选的侦察骨干,混合编成数个‘反渗透小组’,配备精良武器和通讯工具,立即出动,对野猪岭周边进行拉网式搜索,清剿日军渗透分队!要以特制特,比鬼子更狡猾!李参谋负责情报支援,徐科长协助内部甄别,防止敌特混入!”
“四、加强防空与隐蔽: 所有营地必须严格隐蔽,夜间方可生火。发现日军飞机,立即疏散隐蔽。马团长负责督促检查。”
“同志们!”宋希濂目光扫过全场,“我们现在是在熔炉里淬火!淬好了,就是一块百炼精钢;淬不好,就是一堆废铁!为了活下去,为了打鬼子,我们必须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执行命令!”
“是!”众人领命,尽管前路艰难,但方向已然明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命令下达,整个营地顿时忙碌起来。在双方政工干部的耐心解释和各级指挥员的协调下,混合整编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起初,官兵们难免有些生疏和戒备,但在共同搭建营棚、挖掘灶台、分配任务的过程中,简单的交流开始出现。游击队战士手把手教国军士兵识别可食植物、设置山地陷阱,国军士兵则分享战斗经验和武器保养技巧。一种微妙的战友情谊,在生存的压力下悄然滋生。
宋希濂沟通系统,看到因有效推进整合、应对危机获得的积分,进行了针对当前生存与特种作战的精准兑换:
【兑换:“高精度指北针”x100个,“山地伪装网”x200张,“便携式望远镜”x20具,“急救止血粉”x1000份,“耐磨绑腿”x3000副,“单兵多功能水壶”x6000个,“简易山地陷阱制作手册”x500本。】
【叮!兑换成功!物资已合理化配发至各战斗连及侦察分队(解释为战前储备及缴获物资分配)。】
这批物资,特别是指北针、伪装网和止血粉,极大提升了部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侦察分队的作战效能。
南京,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冈本少佐灰头土脸地汇报了“迷魂涧”受阻和联合部队潜入野猪岭深山的消息。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恼怒地斥责:“八嘎!连一群残兵败将和土八路都解决不了!帝国陆军的颜面何在!”
参谋长进言:“司令官阁下,野猪岭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大部队清剿效率低下,且补给困难。支那军与土八路合流,虽增加了其生存能力,但也带来了内部矛盾和指挥不畅的弱点。建议改变策略:一、继续空中侦察和外围封锁,困死他们;二、加强特种渗透和心理战,挑拨其关系,制造内乱;三、收买或胁迫当地土着,获取情报,甚至引导我小部队进行精准打击!”
松井沉吟片刻,点头批准:“哟西!就按此办理!告诉冈本,我不要蛮干,要智取!要让他们在饥饿、寒冷和猜疑中自生自灭!”
高天亮率领的联合“反渗透小组”迅速投入行动。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精良的装备,在密林中悄无声息地穿梭。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支伪装成山民、企图靠近营地的日军渗透分队。经过短暂的、干净利落的伏击,全歼该股日军,俘获一人。审讯得知,日军确有计划地派遣多支小分队,任务包括侦察、破坏和散布谣言。
初战告捷,不仅挫败了日军的阴谋,更极大地促进了混合小组内部的信任与默契。队员们来自不同部队,但在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军人。
在游击队同志的冒险联系下,终于与山外一个秘密联络点取得了联系,筹集到一批有限的粮食和草药,正由可靠群众冒险运送进来。消息传来,给困境中的部队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联合并非一帆风顺。混合整编后,个别单位因生活习惯、语言差异甚至过往恩怨,还是出现了小摩擦。一名原国军排长与一名游击队班长因任务分配发生口角,险些动手。周明远和陈致远亲自出面,严厉批评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在部队中开展“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教育活动,暂时平息了风波,但隐患依然存在。
一月二十八日的黎明,在寒冷与疲惫中到来。部队初步完成了混合整编,补给危机稍有缓解,反渗透斗争取得初步成效。但官兵们面容憔悴,体力消耗巨大,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其严峻。
宋希濂与刘久山并肩站在山岗上,望着脚下逐渐苏醒的营地,以及远处连绵的、敌人环伺的群山。
“老刘,这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宋希濂感慨道。
刘久山抹了把脸:“是啊,宋师长。队伍是捏到一起了,但这火候还差得远。鬼子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我知道。”宋希濂目光坚定,“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我们要在这野猪岭里,把小鬼子拖瘦、拖垮!还要把我们这支队伍,淬炼成真正的钢铁!”
就在这时,李慕华匆匆走来,脸色凝重:“师座,刘司令!紧急情报!我们破译了日军新的电文,冈本大队得到了补充,并加强了特种作战力量,似乎正在策划一次针对我指挥部的重点突袭!同时,空中侦察发现,日军正在向野猪岭北侧隘口增兵,似有长期围困并逐步压缩的企图!”
新的威胁,接踵而至。联合部队的淬火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与烈火。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