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曹丕犹记得大魏第一次大朝会, 他尚未进殿便听到里面的惊呼和喧闹声。
朝堂上龙椅后垂下来一道珠帘,帘后设着坐塌。
垂帘听政。
“怎么不走?”郭柔狐疑地看了眼曹丕,莫不是后悔了。
“走!”曹丕已然做了决定, 决定坦然面对。
朝臣参拜后, 一大臣出列,大义凛然道:“皇后出身微贱,得封皇后已然贵极, 然牝鸡司晨……”
他还未说完, 忽一人暴起,拿起笏板狠狠砸向大臣的后脑勺,怒道:“贱你娘的头,皇后功劳盖世, 护荆州,下益州, 攻江东, 战功赫赫,何人不服?”
众人哗然,郭柔回神厉喝:“放肆!朝堂上岂容你们打架!”
打人的是个武将, 曾追随郭柔,闻言忙跪下请罪:“皇后为君,君辱臣死,虽死不愿任此獠在朝堂上狗叫。”
那文臣呆呆摸了后脑勺,一手血,登时吓得晕倒了在地。
曹丕怒道:“公然在朝堂侮辱国母, 来人,剥下他的官服拉下去。”微贱二字触动了曹丕敏感的神经,遂大怒。
由此一役, 郭柔坐稳位子,毕竟谁也不想脑袋开瓢。郭柔经营多年,忠心于她的文臣武将官职虽不高,但足以上朝堂。
羽翼已丰。
曹丕不免心中暗暗感慨,可谁让他是个柔弱皇帝吗?
事后,文臣去官,那武将被贬岭南,去了辛杰手下。
“骄兵悍将不得不防。”私下里有人提醒曹丕要提防。
冬去春来,郭柔出殿见一只凤凰风筝在天上飞,笑问:“谁放的风筝?”
宫人笑回:“公主和夏侯娘子要了风筝,必是她们。”郭柔定下夏侯徽为太子妃后,时常接她入宫。
山色渐青,辛杰想必此时已经到了江东。郭柔来到太极殿,就学子从殿中一直做到了廊下,低头凝思做题。
郭柔现在荆益开启以文选拔人才,两年后曹操试行之魏国,曹丕登基没过几日便下诏凡学子不论身份地位,身怀户牒便可来京考试,通过就授官。
一时间数百人从五湖四海聚集洛阳,今天便是第二场考试,也是最后一场,由曹丕亲自主持。
郭柔轻轻过去,驻足看了几人的试卷,与曹丕对视后,飘然离去。殿上有几个人放佛是故人之子。
江东几大家族的子弟也来了。
收卷罢,众学子出来宫殿,有如释重负的,有面色忧虑的,有神情茫然的。行至路口,友人对谯郡夏侯平恭贺道:“十二郎文采斐然,一首《当来日大难》名扬京洛,又是帝乡旧人,必定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夏侯平忙摇头说:“天下才子何其多,考场之上文章见真章,我与诸位并无不同。”
一听这话,众人奇了。夏侯平出身谯郡夏侯氏,谁人不知夏侯氏权势赫赫?谁人不知夏侯与曹氏一体,虽是异性,实则与宗亲无异,更兼还要出个太子妃。
夏侯平苦笑:“我从叔父处听得,咱们的试卷都是糊了名字,教人誊录,再三核对后,方付给考官评其优劣,极为严格。”
有人道:“我听人说过,难道是真的?”说着,心里跃跃欲试,他家是土财主,没资格进月旦评,更没资格结交名人雅士。
夏侯平:“千真万确。”他本来可以恩荫入仕,或是跟着夏侯诸曹将军以军功入仕,然而京中族老却让他考试授官。
“夏侯年轻一辈中你学问好,就去考试吧。”说罢,族老还说了严格的考试流程。
夏侯平听罢熄了心思,他虽学问好,但比之临淄侯曹子建差远了,正要推辞,却听族老道:“去不去由不得你,必须得去,这是平陵侯的意思。”
平陵侯夏侯尚是夏侯氏这一辈的领头人。夏侯尚暗得宫中示意,便让夏侯氏拿出的子弟都赶来京师考试。
十余日后,夏侯平落榜了,而夏侯氏中榜的只有一人,除了夏侯平,有盛名的才子落榜也不在少数。中榜的考生被请进去覆核,以保公正。
夏侯平萎靡几日,重新生龙活虎起来,在京中悠哉乐哉了几日,夏侯尚又让几人参加武举考试:“我夏侯氏以军功起家,你从小学习齐射,熟读兵书,既然文不成,就试武。”
夏侯平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他不是文不行,是所考非所学,故而落榜,若给他机会,必然金榜题名。
然而,他不去也得去。
三月初,草长莺飞。过了初试,夏侯平进入复试,上有帝后亲自监考,不由得打起精神。
“你比我更关注武举。”曹丕对身侧的女王笑着揶揄道。
“文不如你,武你不如我。”郭柔回头低声说:“我听说这次武举来了不少好苗子。”
“那就拭目以待。”曹丕对武举确实不如文举上心。几十人比过文韬武艺后,有一青年卓然不群,夺得魁首,曹丕见之心喜,便问其姓名。
“回陛下,小子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青年回道。
曹丕见他形容不凡,举止大方,剑眉星目,心中喜欢,当场点了他入值禁军,精心培养。
“你知我今日为何而乐?”他对郭柔感慨道。
“为何?”郭柔问他。
曹丕笑回:“庭前阶下,芝兰生光,玉树粲然。”
郭柔会意道:“天下英才入汝彀中。”曹丕遂大笑。
过了两日,夏侯平与姜维腰挎宝剑,立在宫殿门前,守了两个月的宫门,姜维领了太子舍人,夏侯平去了襄阳任职。
忽一日,朝中有人弹劾武城乡侯强抢民女,鱼肉百姓,侵占土地,郭柔登时脸色就变了。武城乡侯是她一手提拔出来的,作战勇猛,以军功封爵。
朝中大臣如闻到腥味一样,蜂拥而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郭柔在上面看得分明。
曹丕一时难办,频频欲回首。郭柔稳了稳神,道:“着延尉高卿处理此事。”延尉高柔素来秉公执法,众臣见选了此人,便知皇后的心意,不会徇私,冷眼只待处置结果。
第102章
违法属实。武城侯按律夺爵当绞, 妻子家产籍没。
郭柔大怒,又恨其不争。
李忠等旧将跪在殿外求情,半日后方进去, 见郭柔满脸怒色, 惴惴不安。
“武城侯他……”李忠硬着头皮刚要开口,就听见呼啦一声,一盏茶杯在面前碎开, 茶叶茶水泼了一地, 忙伏地不敢做声。
“我对你们太失望了。”郭柔忍怒道:“当年便是行军打仗只要得闲我就教你们读书学习,礼义廉耻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强抢民女,逼死人命,侵占土地……好啊好啊, 当年豪强对你们做的事,你们现在学会了, 对着当年像你们一样困顿的人耍起来?”
李忠磕头求饶:“皇后息怒, 武城侯生性憨直,此乃别人挑唆。”
郭柔冷笑一声:“人是不是他抢的?挑唆的那人是不是他的门客?俗话说,羊肉贴不到狗身上, 你们一个个把自己送上门,我就不明白你们缺了什么?”
“你们为国冒死血战,大魏与你们共休戚,不缺荣华富贵,你们是缺心眼吗?我是白教你们了。”郭柔冷冷扫过几人,这人中有娶妇世家旁枝的, 有追捧世家的。
李忠等人冷汗直冒,郭柔下来继续道:“引狼入室,自取灭亡。”
“你们须知大魏的律法保护不了被武城侯欺压的百姓, 也保护不了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想建的是正义的社会,哪怕百年后,你们没落了,子孙依然可以在大魏要到公平正义,而不是求助无门,白送了性命。”
李忠等人想起往事泪流满面,伏地请罪。郭柔感到一阵疲惫,便是打仗从未有这样累。她转身离去道:“你们把脑袋的水沥干净,好好想想。”
郭柔从后殿门走出,仰望天空,湛蓝如水,不见一丝白云。
“水至清则无鱼,你不要过于伤心。”曹丕见她黯然的样子,走来安慰道。
郭柔转头强笑道:“他们是我教出来的。”
“就像孩子,丽奴要是不争气,我定会伤心。”曹丕想了一想,认同道。
“你准备怎么办?”曹丕问。
“杀人偿命。他们的妻子……就算了。”郭柔道。
“……”曹丕默然,与郭柔一起走道:“如此以往人越来越少。”
郭柔笑说:“你见识他们那些世家的手段了,架桥拨火,借刀杀人,衣角不战一滴血,好一个风度翩翩。”
曹丕叹了一声:“他们岂意在你,分明是我,是大魏。你我皆在,便如此,以后要如何?”
他不禁为丽奴执政担忧起来。
郭柔停下脚步,回头望了眼身后,曹丕疑惑跟着望去,就见姜维和夏侯平,心下会意。
江山代有才人出。
勋贵教过骂过警示过,要让郭柔违背自己的原则去赦免他们,不可能。
“你要报复吗?”曹丕问。他有些跃跃欲试。
郭柔:“待日后,待日后……”如今朝廷初创,不宜开启争端,但若是有人犯到她手里,严惩不赦。
半个时辰后,内侍过来让跪着的李忠等人回去。
历经一个多月,沸沸扬扬的武城侯案落下帷幕,以武城侯自尽籍没家产而终。
“这就是你要效忠的主子,她分明能救武城侯,却冷眼旁观他去死。你的忠诚与武城侯相比如何?”门客问李忠。
李忠闻言目露凶光,盯着门客看了半响,道:“我不杀你,快滚!以后我见一次打一次!”
门客下了一跳,见李忠神色不似作伪,心中惧怕,仓皇而逃。
李忠的长子见状道:“阿翁……”
李忠叹道:“你心里怨皇后?”
“儿子不敢。”
李忠道:“皇后有句话说的对,大魏的律法保护不了你今日欺辱的人,也保护不了来日的你。”
“我们有权,还有比我们更有权有势的你。相比于不分皂白护短的主公,我更信任有原则的主公。”
李忠说罢,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他不会无缘无故弃你如敝履。我老矣,你们好自为之。”
“阿翁……”
李忠转身离去,换上素服,去送武城侯最后一程,心中对高高在上的世家恨得咬牙切齿。
第103章
汉律行用日久, 弊端丛生,郭柔一直有修订律法的打算,武城侯一事更让她感到迫切。
于是, 她召回满宠, 叫来陈群、高柔等擅律例的大臣,商议制定魏律。
“乱世用重典,如今天下太平, 当重新修律。”郭柔已经和他们沟通过, 理解个人的立法倾向。
她一面说,一面教自己之前写的关于治国立法的文章分给众人看。
陈群接了,不见曹丕,便问:“陛下何意?”
郭柔道:“陛下主张量刑宽和, 刑当其罪,不可用肉刑, 慎用死刑。”
“陛下仁慈。”众人道。
众人看过后, 陈群道:“自古良贱不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文中仿佛良贱相同。”
郭柔笑吟吟:“陈卿家中可有打骂杖杀奴婢之事?”
陈群忙道:“我家向来以宽和待下, 未尝有打杀奴婢之事。”
郭柔道:“我知卿家家风清正,可别家不同。陈卿,奴婢是人吗?”
“当然是人,只是尊卑有别。” 陈群道。
郭柔道:“富贵本无常,尊卑非天定。我本广宗郭氏女,父兄为官, 因战乱瘟疫沦为奴婢,幸蒙陛下不弃,登临后位。卿富贵, 可知天命人事无常乎?”
陈群等人听到此处垂下头来,郭柔道:“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以仁治国。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大魏不能保全治下百姓生命,何谈以仁治国?”
陈群等道:“臣等知道了。”
郭柔不指望他们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来,修律非一蹴而就,她有的是人和办法按自己的想法来。郭柔自领律法总裁,将工作分给众人,便散了。
春去秋来,是个丰收年。郭柔算了收入,脸上露出笑容来。
“我让人为你建个华丽的宫殿,洛阳夏季酷热,咱们再建个避暑行宫。”曹丕兴奋道。
儿女渐长,又加上曹丕未长成的弟弟,洛阳宫住得愈发拘束。
郭柔道:“弟弟们长成就要就国,獾奴也是,丽奴和徽娘年纪尚小,建宫殿倒不急。我有个想法要和你说。”
“你说。”曹丕道。
“我想用这笔钱赎买自你立王太子那年起,自卖为奴的百姓和他们的子女。”郭柔道。
曹丕迟疑道:“这些钱够吗?”
郭柔冷笑一声:“荒年买人能用几个钱?”
曹丕笑了:“也好。只是咱们的私库就没钱了。”
郭柔道:“王者无私。獾奴是男孩,有爵位不用操心未来。我把阳平侯的爵位传给山君,这比钱更有用。”
曹丕道:“我们就三个孩子,亏了谁也不能亏他们。”
夫妻说完,不用别人,郭柔当场拟了一道旨意,交给尚书省执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二人心情正好,大魏真正上的第一年起了个好头。
小规模叛乱即刻平息,国家和百姓逐渐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夏秋粮食又丰收了。
二人边走边说,忽然见前头五六岁的孩童撞过来,虎头虎脑,带着老虎帽,内侍眼疾手快护住。
“阿翁!”他冲曹丕鼓起勇气叫道。
獾奴是二人最小的孩子,且已经十多岁了。曹丕忙道:“这是二十五弟。你应该叫我阿兄。”
“我知道。”说着,郭柔朝孩童招手,笑说:“干儿过来。”曹干年方六岁,三岁亡母,五岁失父,现归王朝云抚养,因王朝云与郭柔关系亲近,因而郭柔认得曹干。
曹干跑来,郭柔抱起他,笑说:“长兄入父,你这样想没错。先帝临终前将你交给你兄长。”
曹丕素喜这个年幼的弟弟,接过来抱道:“阿翁临终心忧你年幼,将你托付给我,细细叮嘱。”
曹干将头埋在曹丕的肩头,口中那句“别人都有阿翁,独我没有”说不出口来。夫妻留曹干用饭,饭后才将人送走。
曹丕望着曹干的背影,想起三个儿女的可爱乖巧来,心中软乎乎的,遗憾道:“丽奴现在是个大人样,山君神神叨叨,獾奴咕咕唧唧,都不复小时可怜可爱。”
“……”郭柔忍了又忍道:“山君是在研究天文,獾奴正在尝试喜欢的东西。”
曹丕睁着无辜的眼睛,理直气壮道:“我不懂。”
山君对天文星象感兴趣,郭柔领她入门后,渐渐无力教她,山君平日要么观星要么与太史监的人争论什么。
獾奴则是从音美食,再到数学营造,一个个尝试,一个个放弃。
“我们夙兴夜寐,就是让他们自由自在不必承受世俗眼光。”郭柔道。
曹丕听了,想起一事,忧心道:“山君年纪不小了,该找人家了,再晚好儿郎就没有了。”
郭柔揉着额头叹道:“我和她说一说,多出去接触人,她也愿意就算了。”
曹丕想了想,又不想委屈女儿选个不喜欢的人,只好点头:“我给山君找一处宫外的宅子修一下做公主府。”
山君大名曹风,字素节,封号平阳。
獾奴大名曹蕤,见兄姐都取了字,也闹着要了个字,叫子兰,封平原王。
丽奴大名曹正,字子庸,他的字是曹操取的。
“时间过得真快呀。”曹丕忽然生出不舍来,自言自语道:“宫里要给山君留个住的地方。”
秋高气爽,正是打猎的好时候。郭柔对此兴致不高,留下宫中处理政事。曹丕呼朋唤友,带着侍卫去了上林苑畅游。
猎罢,在一处行宫歇脚,歌女舞姬献艺。忽然走出一双清秀的姐妹来,气质与别人不同。
曹丕看了一眼,无意,挥手让人退下。夏侯楙忙道:“陛下可识得此二女?”
第104章
曹丕似笑非笑看了眼夏侯楙, 夏侯楙心中一紧,忙赔笑说:“昔年尧禅位舜,娶了尧二女娥皇女英, 山阳公愿效法尧, 令二女侍奉陛下。”
曹丕吃了一惊,又听夏侯楙接着道:“陛下何不效仿舜收了二女入宫?如此一来成就千古佳话,二来绵延子嗣。”
曹丕心动了一下, 二女可有可无, 但她们的身份不同凡响。若是……
提到子嗣,曹丕心中隐隐有些叹气,女王不想生孩子了,二子虽好, 但比之兄弟们儿女成群,他多少差些意思。
可别的孩子再好, 不是女王所出, 就更差点意思了。
见曹丕不语,夏侯楙以目催促两位前公主,两人垂头行礼, 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声音如黄莺出谷:“拜见陛下。”
曹丕猛地回神,斥责道:“不可,山阳公乃朕的姐夫,此女是吾家外甥,务必以礼待之。”
夏侯楙忙叫二人下去, 曹丕瞪了一眼道:“你使我招骂名矣。”
夏侯楙早已看见刚才情形,猜曹丕约莫是顾忌皇后,才不敢下纳人入宫, 磨一磨就成就好事了。
至于皇后,陛下子嗣单薄,她难辞其咎,皇后又何如,便是太后也早早生了一肚子气。
曹丕日暮方归、一进院门就看见女王倚在红柱上,盯着他笑:“是尧回来了,舜回来了,还是丕回来了?”
曹丕对上女王的笑脸,脸上一羞,道:“都是夏侯楙多事,女王莫要取笑我。”
郭柔嗔了他一眼,转身往殿内走,曹丕顾不得换衣服,颠颠地跟上。
女王往龙榻上一坐,眉头挑起:“若山阳公为尧,陛下想要这个尧的舜?”
曹丕一听立刻恶寒不已,忙否认道:“不要不要不要!”
“夏侯楙陷我于不义,我当时就拒绝了。”他又补充了句。
郭柔自叹自怜:“忆昔当年之誓,春去秋来,勿使团扇见弃。现在秋天到了啊……”
曹丕陪笑道:“女王知我,勿要开玩笑。”
郭柔闻言要说什么,忽然叹了一声,靠在曹丕的肩头道:“我十多年前忙于战事,咱们分居南北,好不容易回来,又忙于政务,是我负你,非你负我。”
曹丕想起过去聚少离多,不禁感慨万千,摩挲着女王的肩背,他知女王乐意做这些事,也知这些事对自己有好处,故而默认并支持。
一殿静谧。
次日,郭柔独处时,唤人道:“重赏两位刘家娘子,即刻送她们回山阳公家中。
“夏侯楙……呵,吃饱了撑的,既然这样,那就让他回乡祭祖,要心诚才好。”心诚必须要沐浴斋戒,不可宴会。
夏侯楙知道后,整个人都愣住了,眼见天一天冷似一天,怎么要他去祭祖?
皇命难违,孤零零,冷清清,带着侍卫上了路。
夏侯楙的妻子清河公主立刻关了门,叫人发卖府中的歌姬。侍女道:“公主,何必呢?她们就是猫儿狗儿,喜欢了就都逗一下,不喜欢撂开去,和她们计较没得跌身份。咱家是大家,从来只有买人没有卖人的。”
“你说如何?”清河公主实在忍了许久,因夏侯楙与兄长关系亲近,不好处置这些歌姬。
侍女笑说:“前者皇后提议赎自卖为奴的百姓,公主一向仁慈,不如遵皇后令,也不要她们赎身钱,放贱归良,看将军有脸没脸强抢民女。”
清河公主叫好道:“就这样,我再赏她们几个钱,告诉她们若是敢回来,呵呵……”
侍女领命而去,将这些人放了良,叮嘱她们回乡:“衣服首饰钗环还有公主的赏赐够你们省吃俭用一辈子,不要再回来。”
歌姬们千恩万谢,她们夹在公主与将军间为难至极,常忧性命。
侍女笑道:“都是做奴婢的,一样的人,回去好好过日子,外人看在府上的面子上不敢为难你们。”
谁知夏侯楙本性难改,竟然祭祖中私自宴会,被人参了一本,罢官降爵。卞夫人将清河公主母子接到宫中小住,以慰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