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1章 两个“帝国”的遥望

作者:明阳少主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昭武元年的春天,冰雪初融,万物复苏。新生的中华第一共和国,如同一台刚刚预热完毕的巨大蒸汽机,每一个齿轮和连杆都开始协调运转,迸发出令人心悸的、属于工业时代的力量与节奏。


    南京,共和国元首府。


    这栋建筑坐落于紫金山南麓,取代了昔日明故宫的位置。然而,这里找不到任何一片象征着皇权的琉璃黄瓦。它的主体是一座恢弘的椭圆形白色建筑,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取代了传统的雕花木窗,将窗外长江之上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以及远处江北工业区林立的工厂烟囱所喷吐出的、象征着力量的滚滚浓烟,毫无保留地映入室内。


    在元首府最顶层的椭圆形办公室里,顾昭正站在一幅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巨大世界地图前。他身穿一套没有任何军衔和多余装饰的深蓝色立领制服,剪裁合体的线条衬托出他挺拔而沉稳的身姿。阳光透过一尘不染的玻璃,洒在他身上,也照亮了地图上那些用红蓝两色丝线标注出的、密密麻麻的全球航线、资源产地和战略要点。


    整个办公室的气氛,就如同这里的主人一样,理性、高效,充满了冰冷而强大的力量感。


    “报告护国主,最高军事委员会全体委员已到齐。”秘书秦莞一身干练的女士官制服,轻声汇报道。


    顾昭转过身,点了点头,走到了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的主位上。桌旁坐着的,是共和国的军政核心:负责军工生产和技术研发的孙元化,负责陆军指挥的赵率教,负责海军的郑芝龙,以及军情总局的实际掌舵人,已经褪去稚气、眼神变得深邃如海的小石头。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遥远的北方。


    小石头站起身,打开了一份厚厚的卷宗,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一个冰冷的、庞大的邻居呈现在众人面前。


    “根据我们潜伏在雅克萨、尼布楚等地的商站人员,以及收买的哥萨克探子和当地部落首领传回的情报汇总,我们对北方的那个‘罗斯’帝国,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首先,是其无与伦比的广袤。从我们北方的外兴安岭,一直向西延伸到波罗的海,其疆域之辽阔,几乎与我华夏本土相当。但其人口稀少,大部分地区都是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和冻土。”


    “其次,是其独特的扩张模式。他们的扩张主力,是一种被称为‘哥萨克’的群体。这些人,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一群武装开拓者,或者说,是陆地上的鲨鱼。他们以小队形式行动,沿着河流向东渗透,修建简陋的木城‘奥斯特洛格’作为据点,一面疯狂劫掠珍贵的毛皮,一面奴役当地的原住民,强迫他们缴纳‘实物税’。他们的扩张,不是基于国家战略,而是基于一种对毛皮和土地的原始、贪婪的渴望。”


    “第三,是他们的目的。根据分析,除了毛皮带来的巨大利润外,‘罗斯’帝国的君主,也就是他们所谓的‘沙皇’,对一个东西抱有几乎是宗教狂热般的执念——不冻港。他们渴望获得一个通往温暖海洋的出海口,而我们的辽东,乃至朝鲜半岛,都在他们贪婪的视线之内。”


    “最后,是其军事实力。”小石头翻过一页,“他们的核心部队装备了火绳枪,但工艺粗糙,性能远不如我们的‘昭武一式’步枪,大部分边境的哥萨克,依旧依赖旧式的滑膛枪和冷兵器。然而,其士兵极为耐寒,悍不畏死,并且拥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在极寒地带作战的经验。雅克萨的冲突,就是一个明确的警告:这群北方饿狼,已经嗅到了血腥味,并且开始试探我们的底线。”


    报告结束,会议室里一片沉默。赵率教这位身经百战的宿将,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拳头重重地锤在桌面上:“欺人太甚!一群茹毛饮血的蛮夷,竟敢觊觎我中华之地!护国主,末将请命!给我三个军团,半年之内,我必将他们的势力彻底逐出黑龙江流域,将我们的界碑,立在贝加尔湖畔!”


    赵率教的提议,代表了大多数将领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刚刚碾碎了八旗精锐的共和国大军,对付这些装备落后的哥萨克,理应是摧枯拉朽。


    然而,顾昭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没有立刻下令增兵,而是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问题。


    “先生们,打赢他们,不难。但然后呢?”


    他站起身,再次走回那巨大的地图前,手指点在了代表着西伯利亚的、那一大片广袤的绿色区域上。


    “沙皇俄国,不是豪格,也不是丰臣秀吉。它是一个与我们体量相当的巨人,只是……他还没有从漫长而寒冷的中世纪睡梦中完全醒来。在这里,发动一场几十万人的歼灭战,即便我们胜了,也会被拖入西伯利亚这片无边无际的森林和泥潭之中,我们的后勤线将被拉长到极限,伤亡将会大到无法承受。这正中他们的下怀。”


    他的目光变得深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百年的纠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对付这头熊,不能像打狼一样一棍子把它打死,那只会激起它临死前的疯狂反扑。我们要做的,是给它套上一副精巧的、看不见的枷锁,让它流血,让它虚弱,最终,让它遵从我们的意志,为我们干活。”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顾昭阐述了他那个被称为“打拉结合”的,一个远远超越了单纯军事范畴的大战略。


    “军事上,‘打’是必须的,”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但不是全面战争,而是一场规模有限,但必须极具震撼力的‘惩戒之战’。以救援我大明子民为名,集结最精锐的炮兵与龙骑兵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精准地、彻底地,摧毁他们在雅克萨和尼布楚建立的一切军事据点和有生力量!我们要用一场不成比例的、屠杀式的胜利,在他们心中刻下一个血淋淋的教训:东方,是他们不可逾越的死亡禁区!这一战,要打碎他们所有关于军事冒险的幻想!”


    “而战争结束之后,就是‘拉’。”顾昭的嘴角,勾起了一丝冰冷的弧度。


    “我们要主动向他们开放有限的边境贸易。用我们工业体系中,那些我们自己都看不上的二等品,比如冶炼技术不过关的劣质钢铁铸成的农具、刀具,用最辛辣、最容易上瘾的烈酒,用我们大规模生产的、最廉价的棉布和玻璃珠,去交换他们用无数哥萨克的生命,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里开拓出来的、最宝贵的资源——上等的紫貂皮、黄金、矿产和原始木材。我们要让他们习惯我们的商品,依赖我们的贸易,让他们庞大的国家机器,变成我们共和国工业体系的‘原材料供应商’和‘商品倾销地’。”


    顾昭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战争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将敌人,变成我们自身体系里一个可以被利用、被控制的环节,为我们不断创造价值。我们要用这一场战争,为共和国制定未来一百年的北方国策。一个虚弱的、被我们控制的、并且可以在欧洲替我们吸引火力的俄国,远比一个被彻底激怒、与我们不死不休的俄国,对我们更有利。”


    在场的将军和文臣们,无不感到一种醍TA醐灌顶般的震撼。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战争,还可以这样打;原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除了征服与被征服,还有这样一种如同精密机械般的设计与操控。


    万里之外,季节仿佛倒退了数月。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依旧笼罩在春寒料峭的阴霾之下。


    与南京元首府的明亮与理性截然不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阴暗、华丽而又充满了中世纪的神秘主义色彩。高大的红墙圈起了一座座金顶教堂和古老宫殿,墙壁上悬挂着巨大的罗斯双头鹰国徽,每一个角落都矗立着神情悲苦的东正教圣像,空气中弥漫着融化的蜡烛、焚香和陈年毛皮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味。


    在多棱宫那金碧辉煌而又光线昏暗的大殿里,年轻的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米哈伊洛维奇,正端坐在他那古老的、镶满了宝石的王座上。他身穿着厚重的紫貂皮滚边长袍,金线织成的衣料上绣满了复杂的宗教图案,显得华贵而又臃肿。


    大殿之下,一名刚刚从西伯利亚归来的信使,正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他的脸颊因长途跋涉而布满冻疮,但他的声音却因为狂热和邀功而显得异常亢奋。他所呈上的,正是叶罗费·哈巴罗夫那份被夸大了无数倍的远东报告。


    “……我主,最神圣的沙皇陛下!您的仆人哈巴罗夫,已经抵达了那条传说中盛产黑貂的‘黑龙江’!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出油来,河里的沙子,都闪耀着黄金的光芒!当地的土着,愚昧而懦弱,见到我们哥萨克的火枪,便如同见到神迹般跪地膜拜。至于那些所谓的‘契丹人’(中国人)的哨所,不过是用烂泥和木头搭建的篱笆,他们的士兵,比鞑靼人还要不堪一击!”


    这份谎言与幻想交织的报告,立刻点燃了大殿中所有人的贪欲。


    一名大胡子的波雅尔大贵族,激动地走出队列,躬身道:“陛下!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罗斯的应许之地!我愿意献出我庄园里最强壮的一千名农奴,组成军队,为陛下您去夺取那片土地,让他们都成为您新的奴仆!”


    紧接着,身穿黑色教袍、手持黄金十字架的莫斯科大牧首尼康,用他那充满神圣感召力的嗓音,高声吟诵道:“《圣经》上说,要将福音传到地极。如今,上帝为我们指明了东方的方向!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异教徒,正在等待着主的光芒去拯救他们!沙皇陛下,您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这是您的神圣使命!以上帝之名,将主的荣光,洒满那片东方的土地!”


    财富的诱惑,土地的渴望,以及宗教的狂热,三股力量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瞬间淹没了年轻沙皇本就不算坚定的理智。


    阿列克谢一世站了起来,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东方。他的眼中闪烁着一种与顾昭完全不同的光芒,那是一种混杂了神圣使命感与原始占有欲的、属于中世纪君主的火焰。


    他做出了一个将决定两个帝国未来命运的重大决定。


    “传我的旨意!立刻组建‘西伯利亚远征军团’!任命我最勇敢的统帅,彼得·别克托夫公爵为总司令!从我们最好的军械库中,调集一百门重炮,和三万名最精锐的火枪兵,穿越整个西伯利亚,去执行上帝的旨意!”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激起了所有贵族和教士们雷鸣般的欢呼。


    沙皇走下王座,在尼康大牧首的引领下,来到一幅巨大的圣母圣像前,虔诚地跪下,亲吻着圣像的边框。


    在他的心中,一个宏大的声音在呐喊:


    “以上帝和沙皇之名,向东!那片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必将成为我们伟大的、神圣的罗斯帝国冠冕上,最璀璨、最耀眼的那颗明珠!”


    就这样,在地球的两端,两个庞大的“帝国”,基于截然不同的文明逻辑和战略判断,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西伯利亚那片冰封雪覆的广袤荒原。


    一边,是工业时代的理性算计,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而冰冷。


    另一边,是中世纪的宗教狂热与领土渴望,如同野火燎原般盲目而贪婪。


    喜欢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请大家收藏:()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