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魔门嫡系弟子,素来极其注重天赋、根骨、悟性,稍差一些都没资格接触魔门武学秘法,闻采婷既然修习,天赋悟性自然是没得说的。
因此拾了把琴后,也懒得再找琴案,直接盘腿坐下,横琴于膝。
随后便是一阵清淡悠远的调子自弦而起,昧生听来,只觉四周皆寂、唯有琴声在耳。
不多时,琴音暂歇,又有箫声呜咽、玉笛婉转、筝余玉振之遗音,笙亦不缺蓄隽之低沉,可谓各有妙处。
许久之后,昧生才回过神来,她起身躬下腰背,胸中切切,目中更多几分尊敬,“多谢先生为我们解惑。”
绾绾跟着道:“虽然我没学过这些,可也听的出来先生吹的极好,方才都叫我有些恍惚了。”
说完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抿了下唇。
两个小崽子看着白白净净,虽没学过规矩,但说话做事都不叫人觉得生厌,闻采婷此刻也觉出点儿趣味来,她轻叩桌角,“想好了吗?”
昧生方才已经将几种乐音听了个遍,相较之下,已有了主意,“先生,我欲学琴。”
“可,”闻采婷又看向绾绾:“你呢?”
“我想学笛,”绾绾唇边转出一抹笑来,“笛声清亮,我很喜欢。”
“学什么都可,只是不可半途而废,”闻采婷告诫道。
“是。”
两人齐齐应声。
要学的乐器早已备好,因是昧生先选,便先从她开始教,闻采婷并未上来就教指法、音律,而是以琴的由来起了头,“可听过伏羲造琴的典故?”
昧生摇了摇头,“未曾。”
闻采婷便接着讲下去了,“相传伏羲巡游时见凤凰栖于梧桐,白鸟朝拜,句芒言凤凰乃五德俱备的神鸟,非梧桐不栖,伏羲便认为梧桐木堪为雅乐,遂伐桐制琴。”
女子声音柔缓,将古琴的源头、发展一一道来,其中间歇穿插三两个小故事,绝不叫人觉得乏味。
昧生听的认真,自是全部记下了。
一个时辰过去,便轮到绾绾了。
虽说与琴无关,但昧生对知识来者不拒,这会儿仍是聚了神听着。
许是消耗多了,还没到下学的时辰,两人的肚子就已经咕咕叫了,好容易挨到布置完课业,才小跑着回了院子。
饭食早已备好,但两人都没有交流的心思,仍是各自用了饭。
等晚间泡完半个时辰的药浴,昧生又拿出今日学的《千字文》来复习,一面诵读,一面用手指在桌上描摹,力求将字形记住,三遍之后,又开始回忆先生的释义,一字一句的去对,等到确认自己完全记住了,又铺开纸张,完成今天布置的功课。
五张大字。
昧生从前用的都是硬笔,蓦而换成软的,只觉十分不适应,一来墨研的不匀,毛笔蘸完便洇了纸,第一张算是毁了。
昧生看着眼前的废纸,叹了口气,但也不气馁,她忖着还是要先将墨条研匀了才好,不然免不了洇墨。
无法,昧生只得好好磨墨,她小心着力道,先倒了少少的水,又探入墨条均匀的打圈研磨,情况这才好上许多。
昧生先用废纸练习,等一张写完了,才换上新纸,写到第三张的时候,手腕微酸,便忍不住停笔揉了揉,但一停墨也滴了下来,顿时又废了一张大字,她揉了揉鼻尖,还是先将这张纸写完了,才换下一张。
等五张大字写完,天色已晚了许多,昧生吹了蜡烛,赶紧爬上床睡了。
第二日,昧生特意较原先早起了半个时辰,此时天还未亮,她将蜡烛点上,免得伤了眼睛,这才拿出书本将昨日学的内容又默诵了两边,待全部熟悉后,跟昨日一般去了学堂。
因着认路,且昨日午后也是各自去的,昧生并未与绾绾结伴,独自一人走了。
过了约莫半刻钟,对方才来。
头发还有些乱,想是被风吹的。
闻采婷最后到,她上课前先检查功课,“把昨日我教的东西背一遍,昧生先来。”
“是,”昧生起身,合上书册,将《千字文》的上半册背了出来,一字未漏,且没打磕绊,抑扬之间很是流畅。
背完之后自然轮到了绾绾,她也下了功夫,只是没一点基础在身,昨天又教了约莫半册,实在有些吃不消,背是背下了,却称不上流利。
闻采婷见状,只是道:“回去后多加练习。”
绾绾垂目应了句“是”,眉毛却不觉拧了下,原本以为自己能背下来已经很好了,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