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81章 知微智换和谈书,反索三城平边患

作者:安妮娜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禁军统领押着那名送信人退下,殿内重归寂静。沈知微的手仍按在火漆匣上,指尖压着那角露出的黄绢。她抬起头,看向裴砚。


    “伪书是幌子,密信才是杀招。”


    裴砚站在御座前,目光落在她脸上。他没有说话,只是等她继续说下去。


    “他们想让我们接下那份假和约,再以此为由发兵南下。名义上是我们毁约,实则步步都是算计。”她收回手,转身面向殿中群臣,“但现在,局已经破了。”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娘娘所言极是。可北狄既已退步,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沈知微没有立刻回答。她走到殿中央,声音清晰:“既然他们拿不出真本,那就不是来谈和的。他们是来试探的。”


    她顿了顿,扫视全场。


    “那就让他们知道,大周不只是能看穿他们的把戏,还能反过来定规矩。”


    裴砚缓缓走下台阶:“你想怎么做?”


    “三城。”她说,“朔云、临河、雁口。二十年前被强占的三座边城,必须归还。”


    殿内一片哗然。


    有老臣忍不住出声:“这……此举过于强硬。若逼得太紧,恐激怒北狄,反成战端。”


    “战端?”沈知微冷笑,“他们送来伪书,已是开战前奏。我们不动,他们就以为软弱可欺。现在破了局,正是反压一筹的时候。”


    她转向裴砚:“陛下若允,臣妾愿主理此事。以真和约为引,逼其归还三城。若不从,便断交闭市,永不复议。”


    裴砚看着她许久,终于点头。


    “准。”


    诏令即刻传下:北狄须于三日内提交真实和约文本,并在新约中加入归还三城条款。逾期不至,视为断交。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


    第三日清晨,北狄正使与副使再次入宫。


    两人立于金銮殿中,脸色阴沉。正使手中捧着一封文书,封印完整,火漆为狼头图案。


    “外臣奉我国可汗之命,呈上先王亲签和约真本。”他将文书递出,“另附国书一份,愿就此重启和议。”


    礼部尚书接过,当庭展开比对。翰林院早已备好档案副本,逐条核验。年号、用词、笔迹、印章,无一不符。


    “确为真本。”尚书合卷,抬头禀报,“内容与我朝存档一致。”


    沈知微走上前,接过那份国书。


    她只看了几行,便抬眼看向二人:“你们愿意承认伪书一事系属失误?”


    正使低头:“确有疏漏,我方深表歉意。”


    “那三城之事呢?”她问。


    副使猛然抬头:“这……国书之中并未提及。”


    “那就现在提。”沈知微将国书放下,“要谈和,可以。但条件是,朔云、临河、雁口三城,全数归还。交接期限,不超过两个月。否则,和约作废。”


    “不可能!”副使厉声开口,“那三城早已划入我国疆土,百姓安居多年,岂能轻易割让!”


    “轻易?”沈知微盯着他,“当年你们趁我朝内乱,突袭边关,烧杀掳掠,占城掠地,可曾想过‘轻易’二字?如今我们查出你们伪造文书,按律可直接宣战。不打,已是仁义。现在给你们一条路走,竟还敢说不可能?”


    副使嘴唇发白,握紧了拳头。


    正使拉了他一把,低声道:“先答应,回去再议。”


    沈知微听得清楚。她不急不缓道:“不必回去再议。今日就在这里定下来。否则,你们连宫门都出不去。”


    “你!”副使怒目而视。


    “怎么?”她反问,“你们带伪书来,是想逼我们低头。现在我们亮出底牌,你们反倒觉得委屈了?”


    她转头看向礼部尚书:“拟新约。三城归还条款,写进正文。限两个月内完成交接。边境驻军后撤三十里,互不挑衅。若有一方违约,另一方可立即出兵,无需宣战。”


    尚书立即执笔起草。


    正使脸色铁青,却不敢再争。他知道,此刻殿外已有禁军布防,殿内文武百官皆在,若再抗拒,只会落得囚禁下场。


    半个时辰后,新约拟定。


    沈知微亲自过目,确认无误,才递给北狄二人。


    “签,还是不签?”


    正使咬牙,提起笔,在文书上落下名字。副使迟疑片刻,也跟着签下。


    裴砚坐在御座之上,全程未语。直到文书盖上国玺,他才开口。


    “来人,将此约誊抄三份。一份存档史馆,一份送往边关,一份交予北狄使团带回。”


    “是!”


    文书被收起,密封加印。北狄二人捧着副本退出大殿,背影僵硬。


    ***


    三日后,北狄使者再度入京。


    这次,他们带来了三匹汗血宝马。


    马通体赤红,鬃毛如焰,四蹄踏地时发出沉闷声响。百名铁骑护送入城,沿街百姓纷纷驻足观看。


    沈知微立于宫门高台,看着马队缓缓行来。


    裴砚站在她身旁:“这是赔礼,也是服软的信号。”


    “他们不得不服。”她说,“伪书败露,密信被截,内应断绝。再不低头,就是自取灭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你早算到了。”


    “我只是知道,人总会犯错。他们以为改几个字就能骗过天下,却忘了规矩是死的,人心是活的。”


    裴砚沉默片刻:“下一步,你要做什么?”


    “等。”她说,“等三城的消息。只要第一批守军撤出,边患就算平了。”


    话音刚落,一名边军斥候飞马入城,直奔宫门。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启禀陛下,皇后!朔云关守军昨夜开始撤离,北狄插旗已降,我军前锋已进驻关内!”


    台下将士齐声喝彩。


    沈知微望着远方,嘴角微微抬起。


    “第一座城,回来了。”


    裴砚下令:“将三匹汗血马赐予边军三大营主将。昭告全军——此非贡品,乃收复失地之兆。”


    旨意传下,万众欢腾。


    ***


    又过了五日,临河、雁口两城相继传来捷报。


    北狄守军有序撤离,未起冲突。大周军队顺利接管,边境百姓开城相迎。


    朝会上,兵部尚书当众宣读捷报:“三城归还,边界重定。边民安堵,商路畅通。北狄再无南侵借口。”


    群臣纷纷称贺。


    有老臣感慨:“自先帝以来,三城失陷近二十载。今日一朝收复,实乃天佑大周。”


    沈知微坐在侧位,神情平静。


    礼部尚书问道:“娘娘智谋冠绝古今,此番破伪书、截密信、反索三城,一气呵成。不知今后,北狄可还会再来求和?”


    “会。”她说,“但他们不会再用假文书了。因为知道,骗不过。”


    “那若是真和呢?”


    她看向殿外。


    “真和,我们接。假和,我们破。只要底线在,就不怕他们翻出什么浪来。”


    裴砚起身,环视群臣:“自今日起,三城归还之事载入国史。凡参与此役者,皆记功勋。边军加饷三月,百姓免税一年。”


    “谢陛下!”


    退朝之后,大臣们陆续离殿。


    沈知微并未马上离开。她站在殿门口,看着阳光洒在石阶上。


    一名宫人快步走来:“娘娘,北狄使团临行前留下一封信,说是务必亲手交给您。”


    她接过信,拆开。


    信纸很薄,字迹潦草。


    上面写着:“三城可弃,终有再取之日。你以为赢了,其实只是开始。”


    没有署名。


    但她知道是谁写的。


    她将信纸凑近烛火,扔了进去。


    火苗一闪,纸张迅速化为灰烬。


    裴砚走过来:“说什么了?”


    “没什么。”她说,“一句狠话罢了。”


    他看着她:“你不担心?”


    “担心?”她摇头,“他们敢打,我们就敢收。三城能丢一次,就能拿回来第二次。”


    她转身往殿内走。


    “现在,该轮到我们布局了。”


    一名禁军统领匆匆赶来:“启禀陛下,皇后!裴昭府邸昨夜有人潜出,已被盯上。路线正往北境去。”


    沈知微脚步一顿。


    她回头,看向裴砚。


    “你说,要不要顺着他这条线,一路查到草原上去?”


    喜欢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请大家收藏:()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