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语文课,阳光透过教室窗户,落在课桌上,暖得让人犯困。语文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走进教室,脸上带着笑意:“上周的议论文《成长的底气》,有位同学写得非常好,我们来听一听范文。”
江曦文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转着笔,心思却有点飘。她想起凌晨阁楼里的灯光,想起陈降琳低头写字的样子,还有那颗橘子味的糖,甜意好像还留在舌尖。
“陈降琳,你来读一下你的作文。”语文老师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江曦文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陈降琳。
陈降琳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她穿着干净的校服,偏帅的眉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眼尾的“阴湿感”被冲淡了些,多了点少年人的挺拔。她拿起作文本,翻开纸页,声音清晰地在教室里响起:“《成长的底气》—— 我曾以为,成长是孤身一人的跋涉,是咬着牙硬扛所有风雨,直到某个瞬间,我才明白,真正的底气,是有人愿意为你撑腰……”
熟悉的文字钻进耳朵,江曦文的脸颊瞬间热了起来。作文里写的场景,明明没有指名道姓,可每一个细节——巷口的冷风、挡在身前的背影、坚定的语气,都让她立刻想起了那天和江父对峙的画面。
陈降琳的声音很稳,带着语文好的人特有的语感,把那种“被守护的安心”写得淋漓尽致。她读到“风从巷口吹过来,带着冷意,可身后的人挡住了所有寒意”时,眼神下意识地飘向江曦文,眼底藏着点不易察觉的笑意。
江曦文的心跳更快了,赶紧低下头,假装看着自己的课本,耳朵却竖得笔直,不放过任何一个字。她能感觉到周围同学的目光偶尔扫过她们,脸颊越来越烫,像揣了颗小太阳。
原来,在陈降琳心里,那天的对峙,也是如此重要的瞬间。原来,她的陪伴和守护,不仅给了她底气,也成了陈降琳成长里的印记。
“……成长的底气,从不是孤身一人的硬撑,而是有人愿意为你撑腰,让你知道,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陈降琳读完最后一句,合上作文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语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写得非常好!情感真实,细节生动,把‘底气’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出来,这就是议论文的高分秘诀。”她顿了顿,看向陈降琳,“进步很大,继续保持。”
陈降琳坐下时,轻轻碰了碰江曦文的胳膊,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点笑意:“怎么样,没让你失望吧?”
江曦文的脸还红着,抬头看了她一眼,又赶紧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写得很好。”
“那是因为有你帮忙。”陈降琳的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眼尾的“阴湿感”变成了温柔的弧度,“晚上给你加颗糖,奖励我的专属军师。”
江曦文的耳尖更红了,伸手从笔记本里摸出一张新的橘子味糖纸——那是凌晨熬夜时,陈降琳塞给她的,她已经压平了夹在里面。指尖摩挲着糖纸,甜意好像又漫了上来,驱散了些许羞涩。
接下来的半节课,江曦文都有点心不在焉。阳光落在她的笔记本上,糖纸反射出淡淡的光泽,像藏在书页里的小秘密。她偶尔偷偷瞥一眼身边的陈降琳,对方正低头看着作文本,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心里就像被糖水泡过一样,甜丝丝的。
下课铃响后,周围的同学纷纷围过来,夸赞陈降琳的作文写得好。
“陈降琳,你作文里写的是真事吗?也太好哭了吧!”
“没想到你不仅语文好,写议论文也这么厉害!”
陈降琳应付着同学们的夸赞,眼神却一直落在江曦文身上。等同学们散开后,她凑到江曦文耳边,压低声音:“其实,我写的就是你。”
江曦文的身体猛地一僵,脸颊瞬间红透了。她转头看着陈降琳,对方的眼里带着认真,没有丝毫玩笑的意味。
“你……”江曦文的声音有点结巴,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说真的。”陈降琳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笃定,“那天挡在你身前,看着你抓着我衣角的样子,我就觉得,这就是成长的底气——不是我保护了你,是你让我知道,我也可以成为别人的依靠。”
江曦文的眼眶突然有点热。她看着陈降琳偏帅的眉眼,看着对方眼里的认真和温柔,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她伸手,把那张橘子味的糖纸递过去,声音轻得像叹息:“这个,还给你。”
“为什么还给我?”陈降琳挑眉。
“因为……”江曦文的耳尖泛着红,声音细若蚊蚋,“它也是我的底气。”
陈降琳接过糖纸,指尖轻轻摩挲着,眼里的笑意越来越浓。她把糖纸重新递回去:“你留着吧。以后每次看到它,你就会想起,你也是我的底气。”
江曦文接过糖纸,小心翼翼地夹回笔记本里,和其他糖纸排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笔记本上,糖纸的光影落在纸上,像撒了一把碎星。
她知道,从今天起,这些糖纸不仅是她们之间的秘密暗号,不仅是记公式的书签,更成了彼此成长的底气。有陈降琳在,有这些藏在糖纸里的温柔和守护,她再也不用害怕过去的阴影,再也不用孤身一人面对风雨。
陈降琳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心里软软的。她悄悄从口袋里摸出颗草莓味的糖,剥了糖纸,趁人不注意,塞进江曦文嘴里。
草莓的甜意瞬间在舌尖化开,江曦文的脸颊更红了,却没有躲开,只是抬起头,对着陈降琳笑了笑——那笑容清冷又温柔,像春日里的白茶花,在阳光下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