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章 远家与新程

作者:楚婉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学第一学期接近尾声了,我的心情依旧不错。相比初高中时沉重的学业负担,大一的课程让我觉得轻松许多,大部分内容我都能掌握得很好。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甚至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分数,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母亲看到成绩单时眼神中有一闪而过的欣慰,但她依旧没说一句夸奖的话,只是淡淡点了点头。长久以来,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反应——好像无论我做得多么努力,她都不会直接表达赞许。这让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始终达不到她心中的标准。


    然而,今年春节父亲的态度却出乎意料。他忽然变得对我和母亲关心备至,和以往判若两人。刚开始时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母亲脸上也写满了诧异。


    大年三十的夜晚,本该是热闹而温暖的。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又能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吃年夜饭。上一次,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团圆饭洋溢着欢笑与期待,而如今坐在桌前,我却觉得那份久违的团聚只是表面的热闹,心底却空落落的。饭菜香气依旧,可心境已不复当年。


    吃过年夜饭后,我们坐在沙发上看春晚,电视里灯火辉煌、歌舞喧嚣,可父亲的手机却不停地震动和响铃。起初我以为只是亲友发来的拜年信息,但没多久,我发现父亲每次接到短信都会借口去厕所回复。回来时神色若无其事,却越发显得刻意。母亲看在眼里,脸色逐渐沉了下来,随后起身走进房间。


    我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情绪,犹豫片刻后跟了进去。房间里灯光昏黄,母亲坐在床边,眼神低垂。她轻声说:“很多事情已经没有意义了,人虽在,心却不在。”


    我心头一紧,其实我明白她的意思。父亲比过去确实更关心我们了,但那种关心让我感觉生硬而虚伪。若一个人心不在家里,再多的体贴也只是表演。母亲一向眼里容不得沙子,她的失望与愤懑,我感同身受。而这份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恋爱观。


    可父亲却依旧若无其事,完全无视母亲的冷淡。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父亲不是看不到母亲的情绪,而是根本不在意。冷漠,比争吵更刺痛人心。人们常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那一晚,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我忽然有一种清晰的感觉——这个家,回不去了。


    第二天清晨,母亲表情凝重地对我说:“你父亲大概是想和我离婚了。”


    我心头一震,急忙追问缘由。母亲解释说,昨晚父亲竟然对她说,这么多年对不起她和我,说着还流下眼泪。在母亲眼中,这种罕见的表现并不是悔悟,而是他打算真正离开的前兆。母亲的声音里带着不安和愤怒,我一时语塞,只能安慰她:“也许他只是良心发现了吧,别太往心里去,我们先静观其变。” 可内心深处,我却充满担忧。如果父亲真的要离婚,那我和母亲绝不能被动接受。


    春节一过,父亲又匆匆离开。寒假里,学校的任务并不繁重,我过得算是轻松。某天,M突然联系我,问我过得怎么样。我告诉他一切都挺好。他提议一起去四川大学打乒乓球,还提到想把陶也约上。他说陶平时很难约,于是想借助我来搭线。我本以为会很麻烦,没想到陶爽快答应。


    那天,我们三人见面。陶不会打乒乓球,于是改为打羽毛球。我从小喜欢运动,对此并不在意,反而觉得轻松。球场上笑声不断,仿佛回到高中时无忧无虑的日子。只是短短几年,大家各自奔向不同的方向,那份久违的亲密让我心中涌起一丝酸涩。M结束时特意对我说“谢谢”,我心里却只觉得,这种重逢的快乐转瞬即逝。


    很快,大一下学期开始。我提前一晚回到寝室,迦已经到了。沛和潇还未返校。我和迦聊了许久,她告诉我请了一位研究生学姐系统化的帮她梳理微积分,这样即使遇到不懂的题,也能更有条理。我听后很惊讶,也觉得她的思路很对。知识需要系统化,才能真正构成完整的认知。这番交流让我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解题,更是方法与思维的养成。


    迦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我们常常一起学习,她会问我很多问题。有一次,她问:“为什么你能一眼看出解题方法,而我总是找不到突破口?” 我被问得一时语塞。解题的直觉对我来说似乎是天生的,可我从未追问过它的来源。迦的提问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学习的过程,也让我在之后不断反省、总结。这些“灵魂拷问”,其实为我开辟了新的思路。


    寝室的日常里,另外两位同学的感情也渐渐有了变化。我和潇常常结伴去上晚自习,迦有时也加入,说想“抱学霸的大腿”。而就在这段时间,一个叫凡的男同学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总是和我们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偶尔还会向潇请教。起初我毫无察觉,直到迦小声提醒:“如果只是学习,为什么不问你呢?” 我愣了愣,才意识到其中的不同寻常。


    不久后,潇和凡果然走到了一起。凡是深圳人,待人有礼,我对他的印象不错。甚至在潇面前,我还帮他说过几句好话。可随着两人关系的确定,潇渐渐疏远了我们。偶尔,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之间的摩擦。有一次,潇为了等凡一起吃饭而迟迟未动,结果凡打电话来说“不必等了”,潇气愤地摔门离开。当时我不理解她的情绪,迦却轻叹一句:“看她还能忍多久。” 果然,有些感情的裂缝是藏不住的。


    与此同时,沛也和一位学长交往。她提到学长时,总带着崇拜的神色。学长见多识广,对她体贴入微。可恋爱并不全是甜蜜。有一次我们邀请沛吃饭,她拒绝了。迦打趣:“今天怎么不和学长呀?” 沛嘴硬说:“我凭什么要和他吃饭。” 可当电话响起,她却喜形于色。那一瞬间,我忽然感受到恋爱里的博弈与骄傲。


    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都在感情中有了自己的故事,我心里五味杂陈。本以为自己绝不会像她们一样患得患失,结果却在往后的人生中发现,我比她们还要更“作”。


    寝室中,分歧时常发生。有一次班主任让潇和我轮流陪同生病的同学柔去医院。潇上午陪诊,下午换我。结果柔的男朋友出现,迦提议我们离开,把空间留给他们。但潇坚持留下,说怕柔行动不便。两人当场争执,最后潇才勉强同意。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同,这就是性格与思维的差异。


    学期中,Z姐姐曾回家探亲。我才知道她考上了北京的研究生。大学时的遗憾,她选择在研究生阶段弥补。她的执念与坚持让我敬佩。相比之下,我对未来一片迷茫,不知该走向何方。那一刻,我真心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


    新学期里,我也结识了新朋友,比如湘的室友华。一次偶然在公交车上遇见,我们聊起来才发现住得很近,还都喜欢篮球。于是她也加入了我们的圈子。华身材瘦小,迦原以为她食量很少,没想到她只是吃得慢,总是最后一个放下筷子。午觉醒来,她又能吃得津津有味。我看着她纤细的身形,忍不住感叹,而自己则为“吃得多长得胖”而苦恼。


    学期末,班主任Z老师建议我们试着考托福,并贴出了加拿大各大学的录取标准。看到那些要求时,我心中充满了憧憬,却也伴随着焦虑。班里不少同学考得不错,而我的成绩却让我大吃一惊——专业课分数足以冲击名校,但英语成绩却拖了后腿。


    我把成绩告诉母亲,她立刻说:“不能让英语成为你的短板。” 随即为我报了补习班。起初是在NW补习学校上课,但同学们水平很高,课堂氛围让我压力倍增。几次课后,母亲果断让我停下。我暗暗松了口气,终于能稍微休息。


    不过,那段时间母亲经常接到C叔叔的电话,却每次都拒绝见面。我问她原因,她只是淡淡地说:“你管好自己的事就行,我的事情我自己会处理。” 我心里隐隐觉得,她是因为我才拒绝了他。可C叔叔依旧不死心,电话一个接一个。我渐渐生出愧疚:如果没有我,或许父母的生活会轻松许多,母亲也会更快乐。可是面对母亲坚决的态度,我不敢再多问,只能把所有疑惑和不安压在心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